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金证券]:政策周报第13期:人口的转变:东亚“低生育率”的背后?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政策周报第13期:人口的转变:东亚“低生育率”的背后?

2024-03-26赵伟国金证券M***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政策周报第13期:人口的转变:东亚“低生育率”的背后?

相较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5左右的欧洲地区,东亚地区总和生育率持续下滑、当前处于世界最低水平,其背后有何特殊缘由?本文系统梳理,可供参考。 一、生育率的“洼地”:当前东亚总和生育率为世界最低,过去六十年间大幅下滑 196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地区总和生育率持续下滑。1963年东亚总和生育率达到有数据以来的峰值6.53,之后其总和生育率持续下滑。1991年,东亚生育率下滑至1.92,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1998年东亚地区总和生育率接近“生育警戒线”为1.51;2021年东亚总和生育率下滑至1.17,为世界上总和生育率水平最低的地区。“经典人口转变理论”或可部分解释东亚地区总和生育率下滑。随着东亚地区人均实际GDP从1970年的1800余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38万美元,其总和生育率也从5.39下降至1.17。同时,2021年数据显示,生育率较低的韩国、日本等典型东亚地区国家的人均GDP、平均预期寿命和婴儿存活率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亦可部分解释东亚国家的低生育率。东亚代表性国家中,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22年达71%;日本女性劳动参与率则从1968年的54%增长至2022年的74%,韩国则从1980年的46%增长至2022年的62%。日本、韩国女性受高等教育比例也不断提升,2021年均超五成、高出OECD国家超6个百分点。 二、东亚“低生育率”的背后:婚姻关系或是其生育的重要前提,育儿等成本较高 东亚婚育模式一般遵循“结婚-生育”的次序,婚姻关系或是生育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较晚的初婚年龄或在一定程度上推迟初育年龄、降低总和生育率。2020年,冰岛、法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的非婚生育率比例超50%,相比之下,韩国、日本非婚生育比例则不足3%。2019年,日本男性、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31.2岁、29.6岁;韩国男性、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33.4岁、30.6岁;日、韩的初婚年龄均高于美国、接近欧盟。 随着部分东亚国家在短时间内经济快速发展,其就业竞争加剧、劳动强度提升、育儿成本较高等因素或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居民初婚、初育时间、降低其生育意愿及能力。日本、韩国、中国等东亚代表国家年均工作时长持续高于欧洲地区,2022年韩国、中国劳动者年均工作时长均在1900小时以上。同时,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及中国香港、韩国首尔等东亚地区代表性城市房价收入比位于国际前列,抚养孩子至18岁所花成本亦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此外,东亚女性工作、育儿“难两全”的状态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生育意愿。2022年中国、日本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分别为71%、74%,高于欧洲地区;韩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4%、持平于中高等收入国家。较高的劳动参与率外,韩国、日本女性相对男性家庭无偿工作时间比位于OECD国家前列。工作、育儿“难两全”一方面降低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另一方面降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日本女性平均期望子女个数从1982年的2.3下降至2021年的1.8。 风险提示: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人口政策超预期。 内容目录 1、人口的转变:东亚“低生育率”的背后?4 1.1、生育率的“洼地”:当前东亚总和生育率为世界最低,过去六十年间大幅下滑4 1.2、东亚“低生育率”的背后:婚姻关系或是生育的重要前提、育儿等成本较高6 2、政策跟踪9 2.1、两会后领导人实地调研,聚焦新质生产力等领域9 2.2、稳增长:财政部、央行、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11 2.3、多部门助力科技产业发展,从知识产权、资本市场等方面形成合力12 2.4、稳外资外贸: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全面取消13 2.5、稳地产:国务院召开会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地产政策14 参考文献14 风险提示15 图表目录 图表1:1950年以来东亚与欧洲总和生育率变化图4 图表2:东亚代表国家总和生育率走势4 图表3:1970后东亚地区总和生育率、人均GDP变化图4 图表4:1947后日本总和生育率、人均GDP变化图4 图表5:1960后韩国总和生育率、人均GDP变化图5 图表6:1960后中国总和生育率、人均GDP变化图5 图表8:各国(地区)女性劳动参与率与总和生育率6 图表9:日本、韩国女性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较高6 图表10:欧洲非婚生子水平较1970年明显提升6 图表11:部分欧洲和东亚国家历年非婚生子比例6 图表12:2019年世界各国初婚年龄7 图表13:中国近年初婚年龄变化7 图表14:日本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薪酬比在2倍以上7 图表15:1984年后日本非正式员工比例增长7 图表16:部分国家、地区历年年度平均工作时长8 图表17:2023年国家城市房价收入比较高城市8 图表18:部分国家抚养一个孩子至18岁所花成本8 图表19:部分国家女性与男性为家庭无偿工作时间比9 图表20:不同年龄段女性劳动参与率9 图表21:部分国家地区历年女性劳动参与率9 图表22:近年中国、日本的女性生育意愿持续下降9 图表23: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10 图表24:总理在福建、江西调研时关注民生、科技等领域10 图表25:副总理河南调研时关注产业、安全等领域11 图表26:央行近期有关货币政策发言对比11 图表27:发改委近期有关政策发言对比12 图表28:财政部近期会议发言12 图表29:工信部等多部委连续发文,坚定落实中央“专精特新”政策13 图表30: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屏障13 图表31:《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重点14 图表32:本周各地稳地产相关政策14 1、人口的转变:东亚“低生育率”的背后? 1.1、生育率的“洼地”:当前东亚总和生育率为世界最低,过去六十年间大幅下滑 196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地区总和生育率持续下滑,并于2018年成为世界上总和生育水平最低的地区。1963年东亚总和生育率达到有数据以来的峰值6.53,其后东亚地区总和生育率持续下滑。1991年,东亚生育率下滑至1.92、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1998年东亚地区总和生育率接近“生育警戒线”、为1.51;2021年东亚总和生育率下滑至1.17、低于欧洲地区的1.48,为世界上总和生育率水平最低的地区。过去六十年间,东亚地区总和生育率下滑超5.3,降幅超同期其他地区。 图表1:1950年以来东亚与欧洲总和生育率变化图图表2:东亚代表国家总和生育率走势 世界不同地区总和生育率 78 67 6 5 5 44 33 2 2 1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1950 1953 1956 1959 1962 1965 1968 1971 1974 1977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201 2 10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亚撒哈拉地区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北非和西亚 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亚和南亚欧洲和北美东亚 中国日本韩国 来源:联合国人口署、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联合国人口署、国金证券研究所 “经典人口转变理论”或可部分解释东亚地区总和生育率下滑。“经典人口转变理论”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医疗水平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升、总人口及婴儿死亡率降低,生育率亦会随之下降。 随着东亚地区人均实际GDP从1970年的1800余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38万美元,其总和生育率也从5.39下降至1.17。2021年各国数据显示,生育率较低的韩国、日本等典型东亚地区国家的人均GDP、平均预期寿命和婴儿存活率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除了经济因素外,韩国、中国分别自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优生优育政策 或也是导致其总和生育率自1960年代中期快速回落的原因之一。 图表3:1970后东亚地区总和生育率、人均GDP变化图图表4:1947后日本总和生育率、人均GDP变化图 (万美元) 60.05 4 5 0.4 4 0.83 3 1.22 2 1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2015 2018 2021 11.6 (万美元) 0 1 2 3 1947 1952 1957 1962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2012 2017 2022 4 东亚地区总和生育率东亚地区人均实际GDP(右轴,逆序) 日本:总和生育率日本:人均GDP(不变价,右轴) 来源:Wind、联合国人口署、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Wind、联合国人口署、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5:1960后韩国总和生育率、人均GDP变化图图表6:1960后中国总和生育率、人均GDP变化图 (万美元) 508 416 3 24 2 132 1960 1964 1968 1972 1976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 2008 2012 2016 2020 040 (万美元) 0.0 0.5 1.0 1960 1964 1968 1972 1976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 2008 2012 2016 2020 1.5 韩国:总生育率韩国:人均GDP(不变价,右轴)中国总生育率中国:人均GDP(不变价,右轴) 来源:Wind、联合国人口署、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Wind、联合国人口署、国金证券研究所 阶段 时间范围 政策背景 政策特点与措施、主要目标与成效 计划生育政策出台 1961—1971年 人口增长率达到历史最高的2.9%,经济落后,资源贫乏 普及避孕方法,推进信息传播、教育和说服工作,构建生育服务基础设施。计划到1971年和1981年将人口增长率分别降至2%和1.3% 计生政策随 经济发展而调整 1972—1991年 经济起飞,城市劳动力供给充足,面临人口控制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推进“二孩”政策,颁布《母婴保健法》,经济刺激政策控制出生率,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人口增长率降至1.53%,略高于目标水平,城市生育控制效果显著 经济腾飞后颁布重人口质量 政策 1992—2004年 经济快速发展,生育率持续下降,面临老龄化问题 逐步退出计划生育执行与管理工作,重视性别比失调和流产率问题,转向关注人口质量。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1995年性别比恢复正常 老龄化威胁下 开始推行鼓励生育政策 2005年至今 超低生育率和严重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颁布“低生育行动框架与人口政策”,实施“低生育与老龄化社会基本计划”,建立有利于生育与保育的社会环境。通过政策激励提高生育率,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 图表7:韩国生育政策梳理 来源:光明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亦可部分解释东亚国家的低生育率。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指出,劳动参与率提升增强其女性经济地位、高等教育发展亦使女性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配偶关系越来越趋于平等,生育行为选择多元等因素均推动生育率持续下降。东亚代表国家中,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22年达71%;日本女性劳动参与率则从1968年的54%增长至2022年的74%;韩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亦持续提升,从1980年的46%增长至2022年的62%。根据OECD数据,日本、韩国女性受高等教育程度也不断上升,2021年女性受高等教育比例均超五成、高出OECD国家超6个百分点。(详见《人口的转变:生育率“洼地”有哪些?》) 图表8:各国(地区)女性劳动参与率与总和生育率图表9:日本、韩国女性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较高 6.5 2021年各国(地区)总和生育率 5.5 4.5 3.5 2.5 1.5 0.5 日本 中国中国澳门 中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