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 经济展望 大公国际: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技术研究部(研究院)张晗菡2023年3月5日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随后,“新质生产力”多次出现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今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如何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我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也是当前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和大国竞争的必然举措。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载体是产业,底色是绿色 核心是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6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增长9.3%。发明专利平稳增长,是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超过四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力量。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本轮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革命将是颠覆性的。从近期会议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必须是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做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掌握关键技术、赋能发展关键产业”,以及本次两会《报告》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表述来看,当前推动前沿技术、颠 覆性技术加快突破,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已较为急迫。 载体是产业。科技创新的成果是应用在具体的产业上,包括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由此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根据近年来中央及各主要部委文件梳理,我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不少曾经的未来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前的战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期工信部等七部门公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未来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标志性产品等进行了全面安排。本次两会《报告》重点强调“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指出要“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进一步明确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的重点、关键领域。 底色是绿色。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未来绿色科技创新及技术应用将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相关的产业和供应链将加快发展,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各行各业将加快“绿色”赋能。本次两会《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等具体安排。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特点是创新。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了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因此具有极为重大的国家战略意义。我们认为,这里的几个“新”是递进互融的关系,即:以关键性、前沿性、颠覆性的科学技术 (新技术)为突破,创新发展新模式、新应用,培育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包括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由此产生的拉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并最终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关键在质优。新质生产力的“质”不仅指产品品质优、生产工艺优、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也指新的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优化组合产生质变的先进生产力,呈现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有高效、质优、绿色等特征。 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由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力质变和跃迁,其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从理论上来看,亚当斯密、李嘉图等早期经济学家们都形成了生产力的相关论述,马克思提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明确“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且“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根据对工业革命的深入考察,马克思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认为“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更侧重于强调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由新技术将带来生产力的质变和跃迁,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延续、拓展和创新,在实践上也将指导我国高质量发展。 国资央企将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信用评级机构也将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今年2月初国资委会议部署2024年投资工作时强调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大力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以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对此,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是国资央企重点工作之一。对于评级机构,当前正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紧迫需求。评级机构将加快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科学技术,加快推进业务流程持续优化、风险预警能力持续提升。通过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提升自身的公认力、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信用评级机构。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