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 政策解读 大公国际:明年经济总量有望总体回升政策强调精准有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大公国际宏观研究团队邢磊2022年12月26日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在北 京召开,会议对2022年经济工作总体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2023年经济工作做出部署。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基于这一核心工作要求,我们认为明年经济工作“质”是关键,但对总量仍有要求,财政政策将加强广义财政力度,货币政策将保持对流动性呵护,产业政策在拉动内需的同时强化安全意识。预计明年债市波动和调整风险有所加大。分项来看,本次会议释放以下几大信号: 一是将大力提振“信心”放在突出位置 三年疫情冲击和国际金融条件恶化,导致国内经济增长信心不足,是当前阻碍我国经济快速恢复的主要障碍。本次会议三次提到“信心”问题,会议指出“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从政府工作信心、市场信心和发展信心三个层次将提振“信心”放在2023年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 二是明年经济工作“质”是关键,但对总量仍有要求,宏观经济总基调更加积极,预计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助于推动明年GDP增速达到5%以上 针对今年经济总体修复情况,本次会议沿用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的说法,但对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基础和韧性表示乐观。今年我国预期经济增速较年初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但结构性指标表现相对良好,疫情以来三年平均增速或将达到4.5%左右,好于全球平均水平。针对明年经济修复工作,本次会议定调积极,在巩固结构优化带来的经济提质基础上,再次隐含总量预期目标。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时代转为高质量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质”的要求是未来经济工作的常态化要求,明年经济复苏仍以保“质”作为核心。但作为大国经济体,合理的经济增速是保持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的基础,也是吸引外资的必要条件,本次会议要求“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稳增长放在首位,隐含对明年经济增长再次提出增速要求的信号,在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全球货币政策急剧收敛的背景下,明年世界经济总体下滑可能性加大,此时我国重提量的合理增长,并指出“明 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充分显示政府工作信心十分坚定。经济增速预期方面,根据2035年增长目标,我国中长期经济“量的合理增长”隐含年均复合增长率不能低于4.7%的目标要求,结合今年低基数预计明年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将逐步向疫前回归,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助于推动明年GDP增速达到5%以上。 三是扩大内需是明年经济工作重心,重点放在促消费领域,预计明年消费场景进一步放开带动聚集型、接触型消费有较大回升 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明年经济工作各项安排首位,凸显扩大内需重要性,也是本次会议相较于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大突出变化。本次会议有关外部环境的总结中,提到“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相较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提法,加入了外部环境对我国的影响。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影响加深,充分凸显增强内需修复动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我国提出“以内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来,扩大内需在国内多项重要会议中被提及,且二十大以来,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更高的优先级,这既是适应我国新发展格局的长期战略规划,也是针对明年外部经济衰退拖累外需回落的短期政策调整,兼具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扩大内需具体工作部署,本次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并点明“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和养老服务”三项重点消费领域。今年以来,我国消费主要受到消费场景限制和非必需品消费不足的拖累,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平衡的基础上,快速恢复和扩大消费,需要首先积极恢复消费场景,恢复聚集型、接触型服务消费,会议提出“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以消费模式创新带动消费修复,预计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绿色低碳等新型消费模式或将得到快速发展。 其次,提高居民收入是消费恢复的基础,房地产行业下行两年以来,我国居民家庭财富缩水,居民工资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超过半数,提高居民工资收入和收入增长预期是推动消费恢复的重要动力,结合目前居民收入增长信心不足,消费意愿薄弱的现状,预计明年财政支出或将通过优化二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预期,并通过扩大消费券发放范围等方式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同时,鉴于当前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加杠杆意愿不足和加杠杆能力有限,明年中央财政或将成为加杠杆主力,政府消费和公共消费规模也或将有所抬升。 除积极恢复和扩大消费能力外,投资在扩大内需战略中仍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今年以来,在政策发力推动下,除基建投资发挥了重要的宏观经济托举效应外,制造业投资也担负起部分逆周期调节职能。明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第三年, “十四五”重大工程将进入加速落地时期,预计在政策合力推动下,补短板、锻长板为主的重大基建工程,如立体交通网络、重大水利设施、现代物流体系以及民生和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都将得到快速落地。此外在民间投资领域也将得到政策支持,本次会议指出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预计明年将会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政策支持,民间投资有望企稳回升。投资领域方面,重点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一方面提升我国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现有产业链中薄弱环节的补链、强链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中的新机遇,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创新建设,战略新兴产业将继续享受政策红利。此外围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间重大协调发展等领域或将加大引入民间投资的政策吸引,重点关注明年PPP项目政策变化。 四是稳外贸基础上,外部合作强调融合性发展,预计明年高新技术领域外资利用水平将显著提高 今年我国外贸虽然总体增速放缓,但仍保持较强韧性,外贸对经济拉动效应依然显著。明年外部市场需求预期回落,外需增速将延续放缓趋势,但畅通外循环仍是明年重点工作之一。会议指出“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确定了明年畅通外循环工作是在稳外贸基础上加强外部合作融合性的基调。提升高质量外部合作方面,会议指出“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这是从法制环境建设、营商环境建设和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三个领域指明工作重心。首先,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与国际投资法相衔接的外商投资法制环境,进行法律、法规规范性整顿。其次,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全球投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为此,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以此促进、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保障外资和知识产权安全性的全球一流营商环境。再次,提升外资服务水平,是稳定外资的环境保障。除创新现代服务体系外,提升金融、资本市场服务能力,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是服务外商在华投资的重要工具。预计在有条件和风险可控前提下,更多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加强投融资服务创新的制度规范将陆续出台。最后,创新开放模式,拓展人才、科技领域融合空间也是进一步吸引外资的有力保障。近几年,除国际大型企业对华投资在增加,海外中小企业与中国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继续支持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其提供技术创新所需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加大高端技术人才培养,有利于优化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预计明年专精特新等创新技术产业或将迎来内外融合 发展机遇,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外资利用水平或将有显著提升。 五是明确明年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预计财政货币政策将协同发力,积极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政策调控方面,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这一要求在延续政策稳定性的同时,较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增加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说法,预计明年财政政策将保持强度,货币政策的流动性支持仍将合理充裕,结构性政策发力将加大以实现“精准”效能。 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政策保持“积极”基调,具体要求由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转变为今年会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其中,“加力”主要体现在统筹财政收入和做好预算支出,保持稳定的财政支出强度。自疫情以来,我国财政杠杆率总体上升水平不高,未来仍有提升空间,明年为促进经济全面复苏,在当前市场信心偏弱、总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中央财政将作为加杠杆主力,预计2023年赤字率或将抬升至3%或更高,但考虑到今年专项债投放规模较大,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将有所控制。从本次会议关于“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和贴息等工具”要求来看,预计明年将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广义财政工具将成为财政发力主要抓手,继续稳定基建投资增速,为基建投资提供项目资本金和配套贷款。“提效”主要体现在,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税费政策适用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针对明年扩大内需重点领域,在兜牢基层“三保”基础上,加大明年科技创新、消费支持、绿色生态以及补链强链等重点领域的财政支出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资本金功能,有效撬动民间资本,带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明年内需市场建设。此外,财政政策“提效”还体现在创新财政工具,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有效配合发挥合力效应,同时兼顾长远利益和风险防范机制,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规范财政纪律,保持财政效力的稳定性。 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具体要求由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灵活适度”,转变为今年会议的“精准有力”,同时相较于政治局会议内容,再次重提“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预计明年货币政策仍将总量和结构齐发力。总量工具方面,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是全球少数保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国家之一。目前,外部金融环境压力最大时期已经过去,我国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所减弱,国内通胀仍处低位,内外部环境对总量货币政策工具空间约束减弱,总量工具仍有提升空间。但考虑到今年以来M2增速总体保持相对高位,预计明年总量政策工具继续大幅加码的可能性较小,为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回 暖,央行将继续根据流动性需求保持流动性总量不缺不溢和维持相对较低的实体融资成本。结构性工具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将继续加码发力,且更加注重“精准”,缓和经济薄弱环节信贷压力。今年我国已针对小微企业、绿色信贷、科技创新等领域创设多项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明年还将在这些领域继续加大结构性资金支持力度,同时还会对基建薄弱环节以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领域加强结构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直达性。同时,继续引导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回落以带动资产端利率下行的可能性依然较大,以支持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 六是产业政策强调发展与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 产业政策方面,本次会议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近几年受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和大国竞争加剧,安全问题被不断提升到与经济工作并重的高度。明年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因素是国防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供应链安全。加强国防、能源、粮食自给率和安全性是守住不发生重大安全风险的底线。同时,疫情以来,全球遭受多轮供应链冲击,产业政策重回各国政策焦点,供给安全问题被多数国家和企业所重视。我国加大产业政策调控力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深远意义:第一,巩固现有产业稳定性,是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供给端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