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经济修复初步启动,企业信贷持续改善,居民需求继续偏弱 技术研究部(研究院)宏观研究团队涂文婕2023年2月14日 2023年1月金融数据公布,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 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959亿元,同比增速9.4%,较前值下滑0.2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12.6%,M1同比增长6.7%,M0同比增长7.9%。整体来看,在政策靠前发力以及经济逐步修复的情况下,新增社融和信贷增长超过市场预期,但社融同比增速连续第四个月回落;融资主体来看,企业端贷款强债券弱,企业中长期信贷保持强劲态势,政策加力引导和企业预期改善是增长的主要原因;居民端仍然弱于去年同期,居民购房预期和购房活动仍未改善,拖累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收缩明显,居民存款创历史同期新高;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减少,对社融形成拖累。 社融同比增速连续第四个月回落。1月新增社融1约5.98万亿元,略低于2022 年1月的6.18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9.4%,较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疫情过峰后,国内经济逐渐复苏,1月PMI数据显示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不过,从近期消费数据以及复工数据可以看出,市场仍需要进一步恢复。社融数据同比少增,主要受债券净融资下滑拖累,企业债、政府债、未贴现票据和外币贷款抵消了银行信贷的增长影响。为助力一季度经济修复工作,中央积极展开部署,节后国常会要求推动经济在年初稳步回升,“要求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推动企业节后快速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农民工返岗就业服务。上下共同努力,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同时,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提出重点工作在于促消费加力、稳外贸以及积极吸引外资、支持招商引资等,未来市场融资需求复苏步伐有望加快。 信贷投放规模创单月最高纪录。1月社融口径下新增人民币贷款4.93万亿 元,同比多增7308亿元;信贷口径下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77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适度靠前发力”,“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稳增 1自2023年1月起,人民银行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由此,对社会融资规模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长政策导向明确。从信贷的主要投向来看,新增信贷主要贡献来自企业部门,其中,制造业和基建领域信贷需求扩张,其他重点领域包括绿色金融、普惠小微、设备更新改造、高技术制造业等。基建贷款主要受到2022年下半年投放7400亿 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带动,根据央行的统计,截至2022年底,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元。2023年信贷节奏强调“靠前发力”作用明显,2月信贷有望继续保持高增,强化经济复苏预期。 从企业端来看,中长期企业信贷持续放量,企业发债仍是拖累项。企业贷款 维持同比高增,增量以中长期贷款为主,新增企业贷款4.68万亿元,同比多增 1.32万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3.5万亿元,同比多增1.40万亿元。中长期贷款方面,一是政府对于重大项目的支持程度仍然较高,基建投资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带动企业相关融资需求;二是“保交楼、促消费、扩内需”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银行继续积极落实对房地产保交楼的中长期贷款投放;三是政策合力引导制造业信贷扩张,政策层再次提及“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共同发力引导制造业信贷扩张;四是从季节性规律来看,1月是信贷投放大月,供给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同时,企业债券同比减少4352亿元,企业债券大幅同比少增的原因,一是由于债券利率相对贷款较高,部分企业发债需求转向贷款;二是由于今年银行信贷投放速度快于往年,票据贴现利率2023年开年即明显上行,而2022年票据利率到1月中下旬才出现上行;三是防范债务风险叠加理财缩表,去年年底的银行理财赎回潮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1月份的发行,另外,交易时间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城投企业债券供给及需求边际回落。随着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扰动逐渐消退,企业信贷融资增长有望延续较强的稳定性。 从居民端来看,信贷恢复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居民短期贷款方面,随着消 费的逐步修复,消费信贷也呈现出改善态势,但仍弱于去年同期。各省市重点提及推动需求恢复促消费,通过举办消费节、发放消费券、增加文旅产业发展资金等方式,驱动商品与服务消费回暖。春节期间,出行旅游、电影、餐饮市场均出现回暖,但居民短期贷款同比继续少增,反映1月居民消费支出继续偏弱。居民中长期贷款方面,各省市促进住房消费、降低首套房利率、一城一策放松认购等系列政策落地后,对房地产市场起到一定的支撑,但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月同比下滑40%,也反映出房地产市场仍然比较低迷。同时,受多地新的房贷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引发了提前“还贷潮”,提前还贷量增加对冲新增居民 中长期贷款,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193亿元,连续第14个月少增,说明居民购房预期和购房活动仍未改善。下一阶段,居民融资的改善,还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和一定的传导过程。 从政府端来看,政府部门融资受高基数影响同比收缩。政府债券连续6个月 同比少增,主要由于去年发行前置、同期高基数。从专项债发行情况来看,今年财政发力前置力度受2022年已发行但未使用的专项债规模较高的影响,有所减 弱。并且今年春节假期在1月,也对债券发行工作日形成影响。1月30日,财政部召开网上新闻发布会,继续强调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升政策效能”,具体措施包括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以及扩大全社会投资等。从地方债发行来看,春节前后地方债发行提速,1月地方债发行规模6434亿元,特别是节后首周地方债发行明显放量,传递出各地尽快形成实务工作量的迫切信号。考虑到今年财政赤字规模大概率高于去年,预计政府债券今年下半年有可能实现多增。 M2同比增速持续高于社融同比增速。1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9.4%,M2同比 增速12.6%,社融与M2同比增速差继续扩大,表明实体信用扩张速度仍明显低于货币扩张速度。1月M1同比增速为6.7%,较上月上行3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12.6%,较上月上行0.8个百分点。M1与M2增速的背离,表明企业活期存款扩张是驱动M1高增的主因,一方面源于企业信贷扩张和销售改善,另一方面也于春节假期因素有关,表明企业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在增强。 总体来看,1月金融数据体现了“稳增长”政策对经济修复的拉动作用,但市场主体实质需求的复苏进度仍有待进一步观察。1月社融的增速水平可能为全年低点,年内有望震荡上行。在疫情冲击逐渐减弱后,经济修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将进一步增强,下一阶段地产、消费的修复情况较为关键,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呵护,继续保持稳增长环境,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