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金证券]:医药健康行业:板块股价表现低迷但基本面改善明显,AI+医疗应用值得关注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医药健康行业:板块股价表现低迷但基本面改善明显,AI+医疗应用值得关注

医药生物2024-03-24袁维、赵海春、何冠洲国金证券睿***
医药健康行业:板块股价表现低迷但基本面改善明显,AI+医疗应用值得关注

投资逻辑 本周医药板块整体股价表现低迷,但我们认为无论是从近期的年报披露、政策倾向,以及产业研发进展来看,行业基本面改善清晰,院内诊疗和消费医疗持续恢复,创新研发和海外合作持续推进。因此,我们积极看好医药板块创新药出海、性价比中药、优质院内药品器械在2024年的投资前景,建议在市场对医药板块长期成长的价值发现尚未充分时,就积极展开把握。更多观点欢迎参考我们前期各期周报。 本周行业值得关注的一大亮点是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获得市场重视。市场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投资机会,建议重点把握医疗+AI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重点:医疗设备和器械、药物研发赋能、大健康领域应用。AI助力精准高效临床诊断,提升整体诊疗水平,多家医疗公司先后在影像设备中布局AI技术应用;目前手术机器人是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重点方向;AI持续赋能药物研发,目前国内多家医药和CRO公司已经布局AI+新药研发的相关领域,随着应用的不断成熟和落地,预计将显著提升药物研发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创新药:年报展露创新高增长,国产原研双抗海外数据亮眼。创新药企2023年度业绩陆续进入披露期,信达生物与复宏汉霖表现了强劲业绩增长与创新成果兑现;肺癌脑转移患者颅内缓解,康方生物的依沃西海外临床试验,展现出靓丽阶段性数据。我们继续看好中国创新药企国际化水平原研能力将陆续在全球崭露头角,步入研发成功兑现期。 医疗器械:把握创新器械出海研发机遇和集采降价温和下国产替代机会。2024年3月19日,心脉医疗公布Cratos分支型支架海外CREATION临床研究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成功完成首例植入,创新器械出海成为长期趋势。2024年3月15日,甘肃省组织的甲状腺功能检测试剂集采结果落地,降价幅度更温和,有望持续推动国产产品院内销售。 生物制品:把握大单品放量及估值性价比机会。2024年3月19日,长春高新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业绩修复趋势强劲,同时公司多款在研产品进入临床后期。目前外部政策影响预期已经企稳,当前位置公司估值性价比高,建议持续关注公司2024年生长激素、带状疱疹疫苗等重磅单品放量进度及研发端进展等催化。 中药:业内公司陆续披露23年年报,业绩普遍较好。本周大唐药业、昆药集团、东阿阿胶、江中药业、华润三九先后披露年报,普遍业绩较好。国企改革是我们建议24年关注的中药主线之一,央企市值管理纳入业绩考核等举措,有望继续提升相关公司盈利质量,建议继续关注太极集团、康恩贝、昆药集团、华润三九等。中药创新亦是我们建议24年关注的中药主线之一,24年至今已新增15项中药IND申请,其中11项为1类新药,政策支持下,建议继续关注创新能力强的中药企业,如康缘药业、方盛制药、天士力等。 CXO:行业龙头稳健增长。2024年3月18日晚间,药明康德披露2023年年报,业绩实现稳健增长,经营效率不断提升,高分红关注股东回报。 投资建议 积极看好医药板块基本面政策面修复和市场低估机会,建议积极布局出海创新药、优质中药、高性价比院内药品器械,同时关注医药+AI落地机会。 重点公司:迈瑞医疗、特宝生物、太极集团、信达生物、聚光科技等。 风险提示 汇兑风险、国内外政策风险、投融资周期波动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在研项目推进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等。 板块基本面持续改善,医疗+AI受到关注 本周医药板块整体股价表现低迷,但我们认为无论是从近期的年报披露、政策倾向,以及产业研发进展来看,行业基本面改善清晰,院内诊疗和消费医疗持续恢复,创新研发和海外合作持续推进。因此,我们积极看好医药板块创新药出海、性价比中药、优质院内药品器械在2024年的投资前景,建议在市场对医药板块长期成长的价值发现尚未充分时,就积极展开把握。更多观点欢迎参考我们前期各期周报。 本周行业值得关注的一大亮点是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获得市场重视。根据第一财经等媒体报道,英伟达2024年GPU技术大会(NVIDIA GTC 2024)上,整个大会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活动达到90场之多,排在所有行业之首。 市场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投资机会,建议重点把握医疗+AI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重点 医疗设备和器械药物研发赋能 医疗服务与大健康领域 医疗设备领域AI应用受广泛关注,影像、检验及手术设备质量或将提升 医学影像分析工作繁琐重复、工作量巨大、极度消耗医生精力。伴随着各级医疗机构影像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影像科医师数量的增长远不及数据增长,医生资源更加紧张。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科医师培养相对薄弱、面对复杂多样的影像资料可能存在把握不足现象,大量设备投放带来的临床数据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人工智能(AI)技术在解放医师生产力、提高医疗效率、提升医疗精准度方面,能够为医师阅片、勾画和诊断提供辅助和参考,可大大节约医师时间、提升诊疗效率,进而提高诊断精度,对减少漏诊和误诊具有临床价值。随数据资源的不断积累和计算机算力的持续提升,人工智能模型构建日趋成熟、对数据的处理更加精确,可以有效弥补临床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中影响医师数量和经验不足的短板,大大提高诊疗效率,提升整体诊疗水平。 同时得益于体外诊断(IVD)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IVD检验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与北京小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发的基于AI技术的“外周血细胞图像白细胞辅助识别软件”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得体外诊断(IVD)行业全国首张AI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此外目前手术机器人是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重点方向,在卫健委公布的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中,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专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手术的技术,在辅助诊断、手术操作、导航定位方面AI都有望发挥巨大的作用,国内部分企业也开始研发无人操作全自动手术平台。 迈瑞医疗于2021年1月与腾讯AI Lab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发血液细胞分析的AI产品共同开发的全自动细胞形态学分析仪,清晰还原细胞立体结构和细节。 联影医疗公司在 Ct 、MR等影像设备中应用AI技术进行系统优化及辅助诊断。 安必平与腾讯合作开发宫颈细胞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已完成多中心科研评价研究,即将进入三类产品注册证申报工作。 兰卫医学启动“病理数字切片标注标准及数据集系统”项目,主要将AI技术应用于病理诊断领域。 华大基因HPV检测+可移动式智能乳腺超声相结合的“两癌”智能筛查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乳腺超声技术、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与5G技术等,实现乳腺超声检查的自动化与流程化,输出标准化乳腺超声影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对病灶进行初步分类判断。 澳华内镜布局AI诊疗和内镜机器人。微创机器人依托手术机器人与AI技术打造“居里夫人”无人操控全自动手术平台。 AI赋能赋能药物研发 生成式AI通过从头设计,将显著提升药物研发效率:生成式AI在药物发现中根据有关目标结构的信息创建分子,预测候选药物元素,并为特定目标生成化学实体,而不是通过筛选找到他们,由此推动药物发现和临床前研究阶段效率提升,从4-6年降低至1-3年,甚至更短。目前国内多家医药和CRO公司已经布局AI+新药研发的相关领域,随着应用的不断成熟和落地,预计将显著提升药物研发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建议关注:成都先导、泓博医药、药明康德、药石科技、皓元医药等。 基于AI技术的特有优势,许多大型药企国际药企早期便和人工智能企业展开了合作。其中合作频率较为频繁的是默沙东和葛兰素史克与AI平台。从内容上看,主要是肿瘤与退行性神经疾病方面,心血管与胃肠道也有涉猎。我们预计,随着AI技术在医药领域的不断进步,制药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AI赋能机构的合作。 图表1:药企与AI企业合作 医疗服务领域:AI辅助诊断和辅助医疗欣欣向荣 AI赋能在线问诊,线上医疗效率与质量双优化:①辅助诊疗:AI辅助诊疗系统通过医生以及海量咨询数据训练中持续优化,从而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病人提供初级诊断咨询,以不断提升的效率帮助医生减小常规、重负担,提高医疗效率。②辅助审方:AI辅助技术,解决了此前完全靠人力进行远程处方审核所带来的低效与误判等问题,极大提升了远程处方管理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人工智能可在辅助诊断,如诊断癌症等不同疾病中得到应用。英国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大量乳房X光照片输入人工智能系统以进行乳腺癌诊断,该研究表明,利用人工智能系统解读乳房X光检查,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绝对值分别减少了5.7%和9.4%。另一项在韩国进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对乳腺癌的诊断与放射科医生的诊断进行了比较,与放射科医生相比,利用AI进行的诊断对于诊断肿块乳腺癌的敏感性更高,且AI在检测早期乳腺癌方面比放射科医生更好。 目前,诊疗环节的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已有以下应用: 人工智能咨询平台,进行智能分诊、智能导诊和智能预问诊,针对患者的主诉智能匹配医生和科室,协助医生收集患者的信息,有效缓解医院排队长和等待时间长的问题,为患者诊断提供线上新渠道。 人工智能疾病检测,通过症状描述和病灶分析,检测疾病特征和类型。 人工智能医学成像,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对部位进行处理和分析,辅助医生发现和分析损伤。 人工智能辅助医生提供各种诊断服务,人工智能可以从创建健康检查档案到处理患者记录,协助医生更有效地完成诊断流程中的工作任务。通过将一些重复性的任务自动化,医生可以更多地发挥自身优势,有更多时间和患者互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创新药:年报展露创新高增长,国产原研双抗海外数据亮眼 创新药企陆续成果兑现,信达生物、复宏汉霖年报高增长 创新药企2023年度业绩陆续进入披露期,信达生物与复宏汉霖表现了强劲业绩增长与创新成果兑现的态势;康方生物的海外临床试验阶段性数据表现良好。 2024年3月20日,信达生物发布年度业绩,2023年营收62.06亿元,同比增长36.2%; 产品收入57.28亿元,同比增长38.4%;亏损10.28亿元,同比减亏52.8%。公司营收高增长主要源于核心产品信迪利单抗产品力及其适应症的拓展;而后续CVM(心血管及代谢)领域的突破值得期待。 肿瘤管线强势增长并拓展适应症。根据礼来年报,公司信迪利单抗2023年3.93亿美元,同比增长34.13%;同时根据信达生物披露,公司将在2024年上半年提交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二线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上市申请;预计2024年内启动IBI310联合信迪利单抗用于结肠癌新适应症新辅助疗法的3期临床试验; 公司将探索IBI343分别联合信迪利单抗一线治疗胃癌和雷莫西尤单抗二线治疗胃癌的研究等。 CVM(心血管与代谢)领域,多款高潜力产品推进。公司IBI362(玛仕度肽)是全球首个提交上市申请阶段的GLP-1R(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CGR(胰高血糖素受体)激动剂,目前在中国成人肥胖或超重人群和T2D患者中的5项3期临床正在进行中。公司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产品托莱西单抗(信必乐)于2023年在中国获批上市,该产品具有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L(a))水平并延长给药间隔的优势。 2024年3月21日,复宏汉霖发布年度业绩,2023年营收53.95亿元,同比增长67.8%; 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5.46亿元,这是2023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之后的公司首次实现全年盈利;盈利主要源于公司核心产品陆续实现商业化销售后持续销量扩大,2023年产品销售收入合计约人民币45.535亿元,同比增长70.2%。 截至目前,复宏汉霖已有5款产品在中国上市,2款产品全球上市,19项适应症获批,触达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并惠及逾56万名患者。此外,公司现有50余个上市注册申请获中国、欧盟、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药品监管部门受理,产品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同时,公司继续保持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2023年度研发投入14.34亿元。 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