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标识 企业碳效评价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2023年12月 声明 本报告所载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数据、观点、建议,不构成法律建议,也不应替代律师意见。本报告所有材料或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文献的内容除外),并受法律保护。 如需转载,需联系本联盟并获得授权许可。未经授权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发布、转载、汇编、转让、出售等方式使用,不得将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通过网络方式传播,不得在任何公开场合使用报告内相关描述及相关数据图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联盟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联系电话:010-62305887 邮箱:aii@caict.ac.cn 前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五年,也是推动工业领域节能低碳重点任务的关键期,发挥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工业领域节能低碳工作的重要驱动力。 2023年5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提出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标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管理制度,搭建完成基础平台,面向重点行业企业组织开展碳效评价工作,具备对外开展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产品碳足迹核算、低碳产品评价及检验检测、生命周期评价等相关服务的能力,探索绿色低碳标识创新应用模式和发展路径,为行业推进碳效评价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为贯彻落实《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要求、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赋能作用,前期提出了绿色低碳标识体系,并发布了《绿色低碳标识白皮书》。本白皮书重在基于绿色低碳标识的企业碳效评价实践探索和应用研究,通过分析企业开展碳效评价背景和意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碳效评价方案,面向建材、化工、钢铁、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实践应用探索,并给出企业碳效评价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策略建议。 编写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刘阳、池程、马宝罗、田娟、李胡升、蔡盛佳、李昊霖、杨桦、彭芬、叶佳奇、严涵琦、钟爱雪、冯欢、徐锐、王永祥、费海平、杨鹏、吴涛、杨辉、苗海涛、杨东靓、许健、苗硕、李波、孙康峰、周胜达、荆书典 牵头编写单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参与编写单位: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常州大数据有限公司 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数洋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华峰创享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荣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澜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济南大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公众号 目录 一、碳效评价的背景和意义1 (一)背景1 (二)意义2 二、碳效评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 (一)面临的机遇4 (二)存在的挑战5 三、基于绿色低碳标识的碳效评价7 (一)标识解析赋能绿色低碳发展7 (二)绿色低碳标识为碳效评价提供有力支撑8 (三)碳效评价方案架构9 四、碳效评价关键要素10 (一)采集终端11 (二)数据模板11 (三)评价流程12 (四)碳效等级13 五、重点行业碳效评价及绿色低碳实践探索14 (一)建材行业14 (二)化工行业19 (三)钢铁行业23 (四)汽车制造行业28 (五)电解铝行业33 六、发展对策和建议37 (一)强化顶层规划设计,完善低碳政策体系37 (二)深化核心技术创新,推动标准体系建设37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绿协同发展38 (四)打造典型应用标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38 一、碳效评价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崩溃等现象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气候行动的呼声。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全球范围内制定了各种政策和协议,要求各国采取措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023年2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 古特雷斯呼吁各国10年内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同时敦促较富裕国家至少要兑现去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上做出的承诺,在此背景下,各国碳中和实际进展备受关注,多个国家出台了具体的政策和行动计划,以推动企业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是是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2022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会上,总书记明确表示“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企业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被视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参与者,碳效评价在支持企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碳效评价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普遍需求。当前,消费者和投资 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可持续性和环保实践的关注日益增强,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格,而是越来越注重企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碳效评价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关键举措,企业通过进行碳效评价,不仅能够积极响应社会的期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能够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吸引更多支持和资源,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成为社会责任的践行者。 (二)意义 碳效评价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关键环节。碳效评价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际路径,通过评估和管理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有助于制定可行的减排策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碳效评价不仅仅是一种环保手段,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际路径,促使企业从传统的经济视角过渡到以环境和社会责任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为建设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经济体系贡献力量。 碳效评价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碳效评价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当今日益注重可持续经营和环保的商业环境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碳效评价不仅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效情况,还能为企业采取有效的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碳效评价不仅是一项环保实践,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性工具。 企业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可持续发展赢得更为广泛的支持,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取得先发优势。 碳效评价是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碳效评价不仅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手段,更是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的重要驱动力,碳效评价促使企业系统评估和管理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其生产流程、能源利用和产品设计,从而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同时,企业在寻找降低排放的途径时,往往需要借助新技术和工艺,这种追求更环保、更高效的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还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和环保的双赢。 碳效评价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碳效评价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碳效评价督促企业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引领企业实施绿色经营,提高社会环保意识,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向着低碳、高效的方向转型升级,这种产业升级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碳效评价的应用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提供了切实的支持,引领了经济社会向着更为环保和高质量的未来迈进。 二、碳效评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一是国家政策支撑,为碳效评价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相关政策的发布和实施不仅为企业开展碳效评价提供了明晰的方向,也为碳效评价的推广和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球追求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规范和管理要求,不仅为碳效评价提供了法律基础,也规范了其实的施标准依据和方法指南。同时,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为企业在进行碳效评价时能够更加系统、科学衡量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效等级提供了重要支撑,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是数字技术发展,为碳效评价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碳效评价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碳效评价不再局限于静态的数据收集,而是更加注重动态的监测和实时反馈。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能源消耗、碳排放情况,实现的精准碳效评价。先进的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使得数据采集更加全面、准确,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客观的碳效评价技术支撑。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企业间碳效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推动企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 三是龙头企业引领,为碳效评价提供可参考路径。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对推动企业开展碳效评价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企业提供了 可借鉴的路径。这些企业在生产、供应链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实现了全面碳排放监测和精准评估,展示了高效节能减排的榜样。其次,企业依托自身技术实力,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全面数据采集和监测,精准碳排放核算和碳效评价,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参考依据。此外,龙头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积极作为,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企业树立了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成功典范。 (二)存在的挑战 一是大众认知意识差。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碳已经形成共识,但如何科学地统计碳排放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这种认知差异可能会影响到碳效评价的实施和效果。对于碳效评价的具体操作和方法,大众的了解程度也相差较大、对于碳效评价的态度和价值观也存在差异,整体重视程度不高。 二是数据获取难度大。碳效评价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数据、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等。然而在实际数据采集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数据获取成本较高、数据获取时效性低等情况。精确测量和报告自身的碳排放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任务,需要对各种排放源进行详细的盘点和监测,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是数据可信度不高。数据质量是影响碳效评价结果的关键问题之一,数据存在的错误、遗漏或主观调整,均可导致评价结果的 不准确性。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往往散布在各种不同的系统,收集和整合难度较大却准确性无法保证。此外,供应链企业可能以涉及商业敏感信息、出于竞争等原因不愿意公开数据。 四是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针对碳效的评价体系尚未统一,不同行业的生产过程和碳排放特点均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碳效评价的结果存在偏差,无法全面反映实际的碳排放情况,不同行业和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条件,通用的评价体系可能无法满足所有情况的需要,且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评价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 五是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在碳效评价领域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甚至不同评价机构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导致结果的可比性较差;企业的碳排放涉及到供应链、产品生命周期等多个环节,如何确定评价的范围以及如何计算边界之外的间接排放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六是强监管手段缺失。在进行碳效评价后,如何进行第三方审核和认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建立独立、透明、可信的审核机制是确保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关键,但在某些地区或行业,政府对碳排放管理的监管力度较弱,缺乏强有效的监管手段,使得碳效评价结果的互信难以保障,甚至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关注和改善碳排放情况,阻碍“双碳”战略的实施。 七是专业人才缺口大。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性,这就要求碳效评价人员要具备某行业或某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碳排放 核算、碳足迹管理等专业知识,但目前具有双方面专业知识的融合人才还存在较大的缺口,碳效评价专业人员还需要深入掌握碳效评价体系,企业也可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