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2024年2月,美国通胀出现小幅反弹,且高于市场预期。2023年6月至今,美国CPI同比呈现波动状态,并未进一步走低,其主要原因依然是住房通胀下降趋缓而服务通胀居高不下。在点评2023年10月美国通胀时,我们指出“美国通胀可能逐渐进入平台期,及CPI同比持续处于3%左右。 如果服务通胀不降温,整体通胀可能较难回归到2%的目标水平”。现在的通胀走势验证了我们的判断。通胀小幅反弹一方面说明了美国需求旺盛,经济处于复苏期,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美联储暂时不具备降息条件。 数据:3月12日晚,美国公布2月CPI同比3.2%,前值3.1%,高于市场预期(3.1%),季调环比0.4%。核心CPI同比3.8%,前值3.9%,高于市场预期(3.7%),季调环比0.4%。 要点:国际油价上涨,拉动美国汽油零售价,抬升通胀。2月份WTI原油期货价月均76.62美元/桶,环比上涨3.66%;美国汽油零售价月均3.33美元/加仑,环比上涨4.10%,这导致2月美国CPI能源同比-1.9%,前值-4.6%,降幅收窄,对通胀的贡献上升至-0.13pct,相当于抬升通胀0.17pct。 住房通胀继续下降,但仍是美国通胀的最大贡献项,但隐患在于四季度可能反弹。按照房价领先CPI住房大约14个月来看,CPI住房还可持续下降至2024年年中。不过隐患在于,美国房价同比在2023年5月见底,之后回升,这可能导致2024年四季度住房通胀的反弹,重新推动通胀上行。 服务需求旺盛,服务通胀维持高位。在去年10月的点评报告中,我们指出“服务通胀是美国核心通胀中粘性最强的部分。美联储通过加息冷却美国经济后,收入增速下降,服务需求收缩,服务通胀才能够降温”。最新数据表明工资增速似乎也进入平台期,是整体通胀进入平台期的原因之一。 商品通胀连续两个月负增长。2月,美国商品CPI同比-0.3%,前值-0.3%,对通胀的贡献为-0.06pct。美国商品通胀较低的原因有二。第一,耐用品消费具有周期性,过剩的消费能力主要转移至服务项。第二,中国复苏较弱,需求不足压制大宗商品价格,导致美国PPI同比较低,降低了商品通胀。 通胀数据公布后,一方面美股大幅上涨,3月12日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54%,背后的逻辑可能是通胀反弹说明经济韧性较强,美股涨势或将延续。另一方面美债利率上升,3月12日美债10年期利率开盘4.09%,收盘4.15%,上升6bp,说明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有所冷却,高利率或将持续。 我们认为美联储暂时不具备降息条件,最早可能在9月份才会降息。美联储面临两个通胀隐患,一个是服务通胀粘性太强,一个是住房通胀可能在四季度反弹。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对降息将保持谨慎态度。 风险提示:金融风险爆发;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国际局势恶化;美国通胀反弹 1.美国通胀反弹 3月12日晚,美国公布2月CPI同比3.2%,前值3.1%,高于市场预期(3.1%),季调环比0.4%。核心CPI同比3.8%,前值3.9%,高于市场预期(3.7%),季调环比0.4%。 2024年2月美国通胀出现小幅反弹,且高于市场预期。2023年6月至今,美国CPI同比呈现波动状态,并未进一步走低,其主要原因依然是住房通胀下降趋缓而服务通胀居高不下。在点评2023年10月美国通胀时,我们指出“美国通胀可能逐渐进入平台期,及CPI同比持续处于3%左右。如果服务通胀不降温,整体通胀可能较难回归到2%的目标水平”。现在的通胀走势验证了我们的判断。通胀小幅反弹一方面说明了美国需求旺盛,经济处于复苏期,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美联储暂时不具备降息条件。 图表1:美国CPI 图表2:美国2024年2月CPI分项 国际油价上涨,拉动美国汽油零售价,抬升通胀。2月份国际油价有所上涨,WTI原油期货价月均76.62美元/桶,环比上涨3.66%;美国汽油零售价月均3.33美元/加仑,环比上涨4.10%。这导致2月美国CPI能源同比-1.9%,前值-4.6%,降幅收窄,对通胀的贡献上升至-0.13pct,相当于抬升通胀0.17pct。截止3月12日,WTI原油期货3月均价为78.80美元/桶,美国汽油零售价3月均值3.48美元/加仑。这意味着美国3月份CPI能源同比降幅可能继续收窄,甚至回正。 图表3:美国WTI油价和汽油零售价 住房通胀继续下降,但仍是美国通胀的最大贡献项,但隐患在于四季度可能反弹。2月,美国CPI住房同比5.7%,前值6.0%,延续了下降趋势,对通胀的贡献下降至2.08pct,拉低通胀0.1pct。按照房价领先CPI住房大约14个月来看,CPI住房还可持续下降至2024年年中。不过隐患在于,美国房价同比在2023年5月见底,之后开始回升,12月美国20大中城市房价季调同比回升至6.18%,这可能导致2024年四季度住房通胀的反弹,重新推动通胀上行。 美国房地产市场压力最大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随着2023年10月美国房贷利率见底回落,成屋销量同比降幅也在收窄。2024年1月,美国成屋销量季调同比-1.72%,降幅较2023年1月的-35.8%已经大幅收窄。而且,1月份美国成屋库存量可供销售月数也继续下降至3个月。因此,除了制造业开始补库外,未来几个月房地产可能也会逐渐出现补库需求。 图表4:美国CPI住房和房价 图表5:美国成屋销量同比和成屋库存率可供销售月数 服务需求旺盛,服务通胀维持高位。2月份,经过我们的模型拆分,美国CPI服务(不含能源、房租)同比4.8%,与1月持平,依然处在高位。虽然同比增速持平,但由于通胀权重的逐月调整,2月份CPI服务项权重占比略高于1月份,因此对通胀的贡献上升至0.96pct,拉高通胀0.04pct。 具体而言,运输服务和休闲服务处在高位,医疗服务处在低位。医疗、运输、休闲分别占CPI权重的6.5%、6.3%和3.3%,合计占CPI服务项权重的六成以上。2月份,CPI医疗服务同比0.4%,前值0.1%,呈现上升趋势。CPI运输服务同比10.0%,前值9.7%,依然处在高位。CPI休闲服务同比4.5%,前值5.3%,呈现下降趋势。 在去年10月的点评报告中,我们指出“服务通胀是美国核心通胀中粘性最强的部分。 美联储通过加息冷却美国经济后,收入增速下降,服务需求收缩,服务通胀才能够降温。 目前来看,这一冷却链条并未形成。”最新数据表明,2024年2月美国平均时薪同比4.3%,已经连续5个月处于这一水平附近。工资增速似乎也进入平台期,难以进一步下降,因此消费需求,尤其是服务消费旺盛,是整体通胀进入平台期的原因之一。 图表6:美国CPI三大服务项同比 图表7:美国平均时薪同比和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 商品通胀连续两个月负增长。2月,美国商品CPI同比-0.3%,前值-0.3%,对通胀的贡献为-0.06pct。美国商品通胀较低的原因有二。第一,商品消费以耐用品为主,而耐用品消费具有周期性,在疫后经济复苏期,财政货币双重刺激下,美国居民已经大量购置了耐用品,需求基本已经满足,收入增长对商品消费的提升作用减弱,过剩的消费能力主要转移至服务项,导致商品通胀和服务通胀出现分化。第二,由于中国复苏较弱,需求不足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压制,导致美国PPI同比较低,降低了商品通胀。 车类商品价格整体同比降幅收窄。新车、二手车分别占CPI权重的3.7%、1.9%,合计占CPI商品的三成左右。2月份,CPI新车同比0.4%,前值0.7%。CPI二手车同比-1.4%,前值-3.3%,二手车价格环比上涨0.5%导致同比降幅收窄。加权计算后汽车类商品价格同比-0.2%,前值-0.7%。 图表8:美国CPI商品同比 图表9:美国CPI新车和二手车同比 通胀数据公布后,一方面美股大幅上涨,3月12日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54%,背后的逻辑可能是通胀反弹说明需求旺盛,美国经济韧性较强,美股涨势或将延续。另一方面美债利率上升,3月12日美债10年期利率开盘4.09%,收盘4.15%,上升6bp,说明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有所冷却,高利率或将持续。 我们认为美联储暂时不具备降息条件,最早可能在9月份才会降息。美联储面临两个通胀隐患,一个是服务通胀粘性太强,一个是住房通胀可能在四季度反弹。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对降息将保持谨慎态度。3月20日美联储即将召开议息会议,我们认为,大概率会沿用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的态度,即“在决定降息之前,美联储官员需要对通胀回落到2%更有信心”。 2.美国大选或将影响通胀预期 通货膨胀是美国大选的重要话题之一,不同候选人的政策倾向也会影响到通胀预期。当地时间3月5日,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迎来“超级星期二”初选投票日。截止3月12日,在已经结束共和党初选的24个州,特朗普只在华盛顿特区和佛蒙特州输给了另一共和党候选人Haley,而后者在3月6日宣布退出总统选举。特朗普距离提名共和党候选人所需要的1215张代表人票仅差137票。在已经结束民主党初选的20个州,拜登全部获胜。拜登距离提名民主党候选人所需的1968张代表人票仅差102票。“超级星期二”过后,美国2024年大选基本是拜登和特朗普的再次对决。 图表10:美国共和党初选结果(截止3月12日) 图表11:美国民主党初选结果(截止3月12日) 从政策倾向来看,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可能更加激进,若其当选,贸易保护可能导致再度通胀。众所周知,特朗普在任期内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比如2018年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而拜登在任期内虽然延续了关税制裁措施,但没有进一步的激进措施。近期,特朗普表示,如果再次当选,计划对所有的中国商品加征60%的关税。 这无疑会加剧美国输入型通胀压力。根据最新民调支持率结果,特朗普略领先于拜登。 美国大选走势可能是影响通胀预期的原因之一。2月份美国纽约联储调查的通胀预期均有所上升,尤其是反映下一总统任期的3年和5年通胀预期上升更加明显。 图表12:美国通胀预期 风险提示 金融风险爆发;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国际局势恶化;美国通胀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