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建筑装饰行业周报:布局氢能业务的建筑公司有哪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建筑装饰行业周报:布局氢能业务的建筑公司有哪些?

建筑建材2024-03-03何亚轩、程龙戈、廖文强、杨涛国盛证券ζ***
建筑装饰行业周报:布局氢能业务的建筑公司有哪些?

核心观点:本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多个重点行业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多省份密集出台政策鼓励氢能发展,有望加速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产业链主要覆盖“制、储、运、加、用”五大环节,建筑企业依托工程建设优势,有望参与制氢、储氢、加氢等环节建设,同时沿下游开拓氢能投资运营业务。本周我们重点梳理在氢能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及业务储备的建筑企业,后续受益政策催化,相关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近期氢能政策密集出台,有望加速产业发展。2022年3月,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我国首个氢能产业顶层设计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将氢能定位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规划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近期氢能产业政策出台明显提速: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同时地方积极出台政策鼓励氢能产业发展,山东自3月1日起对氢能车辆暂免高速费;内蒙古允许化工园区外制氢项目,无需取得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 山西发布《氢能产业链2024年行动方案》,开展氢能在交通/工业领域应用,政策密集催化下,氢能产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 氢能产业链覆盖“制、储、运、加、用”五大环节,建筑企业参与形式多元。氢能产业链包括上游制氢、中游储运氢、加氢站、下游氢燃料电池及氢能应用,目前主要应用场景分布于交通、工业、发电等领域。建筑企业参与氢能产业的形式包括:1)承接制氢、储运氢、加氢站等工程建设为多数建筑企业入局方式,主要获取EPC收入,盈利模式与传统工程业务类似;2)投资运营制氢、储氢、加氢站等项目,如中国能建参与吉林松原绿色氢氨一体化基地、甘肃兰州氢能产业园等,获取制氢、储氢站、加氢站运营收入;3)部分专业工程企业依托技术优势切入氢能应用环节,如中国中冶河钢张宣科技120万吨氢冶金项目、中钢国际新疆八钢富氢碳循环高炉试验项目等;4)全产业链布局,如中国能建成立专业氢能子公司中能建氢能源,布局制、储、运、加、用一体化氢产业链。 中国能建:投资50亿成立氢能源子公司,布局“制、储、运、加、用”等全产业链。2021年公司出资50亿元成立中能建氢能源子公司,布局氢能全产业链,业务覆盖投建营一体化、技术创新研发、技术合作应用及产业转化四大平台。后续中能建氢能源将以大型绿色氢能源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市场化布局氢能制备、运输、存储及应用等产业链全端,制氢端大力发展新能源制氢,预计2025年末投资建设5-10万吨绿电制氢项目,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加氢端适当布局建设运营综合加能站,用氢端丰富绿氢制氨、绿氢制甲醇、绿氨应用场景,与大型绿氢、绿氨、绿色甲醇消纳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当前公司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基地、甘肃兰州氢能产业园等新技术示范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业务产业链持续完善,行业政策驱动下公司氢能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助力打造能源板块新业绩增长点。 中国电建:加快绿氢产业布局,持续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公司为我国清洁低碳能源建设龙头,承担国内60%以上风电、光伏电站规划设计(电建2022年新闻披露),同时广泛参与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建设,在发展绿氢产业上具备较大潜力。2023年5月中国电建董事长表示将积极布局氢能业务,当年投资建设绿氢暨氢能装备产线、内蒙古满洲里风光制氢一体化、中电建赤峰风光制氢一体化等多个氢能项目,三大重点氢能项目合计投资额465亿。此外,公司积极参与氢能EPC项目,承建马来西亚漂浮光伏发电制绿氢及储氢一体化、源县300MW光伏制氢、白城分布式发电制氢加氢一体化等多个氢能工程,业务储备丰富。2023年公司与内蒙古地方政府签署新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东华科技、思伟特新能源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氢能发展合作,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政府及企业间合作关系,推动氢能产业链布局持续完善。 中国化学:制储氢技术储备丰富,应用场景有望逐步拓宽。公司为我国化学工业工程龙头,在煤化工制氢、工业尾气制氢、电解水制氢、储氢运氢等方面具备显著技术优势,近年来公司积极参与制氢/储氢标志性工程建设:1)2020年五环签订全球首套大规模工业化常温常压液态储氢材料生产装置——宜都1万吨/年储油EPC项目;2)建成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3)建成宁夏宝丰集团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是当时世界最大电解水制氢项目。公司同时基于自气化技术优势,研发城市垃圾高温气化制氢及不同场景的储氢技术: 1)制氢端,高温垃圾气化制氢已在山东滕州、北京房山等地投产应用,稳定产出99.9%浓度氢气;2)储运端,旗下科研院研发MCH储运氢技术可实现长距离安全输送,在不同加压条件下可作为能源供应系统为厂区、办公楼宇等进行热电冷功能,同时可为氢燃料电池车提供氢气。2022年3月中化学建投、五环公司与唐山水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续将共同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制氢、围绕“双碳”搭建氢能应用场景,助力公司氢能产业链布局向应用端进一步延伸。 华电重工:氢能业务日趋成熟,前期订单持续落地转化。公司主要为客户在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热能工程、高端钢结构工程、海洋工程、工业噪声治理工程、氢能等方面提供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其中,2020年公司设立氢能事业部,主要提供制售氢、装备制造、工程总包等一体化服务。截至2023H1,公司承担的华电集团“十大重点科技项目”制氢课题相关成果已经结题; 1500Nm ³/h碱性电解槽已完成初步设计;成功实施泸定水电解制氢项目;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项目(3.45亿元订单,计划2023年投产)稳步推进,顺利完成11台碱性电解槽的生产制作;积极跟进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制氢项目。整体看,公司氢能业务涉及市政交通、化工、冶金、分布式供能等多个用氢场景。2023H1公司氢能业务实现营收1.64亿元,相比于2022年全年仅47万元的营收大幅增长,氢能业务商业落地取得实质进展,前期签署的氢能业务订单有望持续向收入利润转化。 航天工程:收购航天氢能控股权,加快布局绿氢工程技术。2023年12月公司公告拟以自有2.6亿现金认购航天氢能2.5亿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持股比例由18.87%提升至34.35%,实现对航天氢能控股。根据公司“十四五”规划,后续公司将加快布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运营产业、绿氢工程技术”四大业务板块。2023H1航天氢能实现营收4.5亿、净利润1390万元(按34.35%持股比例算对应477万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1.2%/28.5%,占公司总体营收/归母净利润的46%/7%,后续随着绿氢板块持续发展,预计氢能子公司对公司业绩贡献比将持续提升。 东华科技:化工领域制氢技术领先,大力推动“新能源+绿色化工”融合。公司在化石燃料及工业副产气等制氢领域具备丰富工程业绩,低碳政策驱动下,当前化工项目多配套建设水电解制氢装置,公司积极拓展此类“绿氢”工程业务,成立绿色能化专项团队,推动“新能源+绿色化工”融合。近年来公司先后承揽了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滩涂光伏离网制氢、兴安盟京能煤化工电解水制氢、临涣焦化甲醇装置驰放气制备车用高纯氢、二氧化碳干重整技术工艺包联合开发等新能源相关的设计、咨询项目,其中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滩涂光伏离网制氢系国内首例“采用滩涂光伏离网发电配储能、海水淡化制氢”的示范项目。 隧道股份:旗下上海能建落地多个重点加氢站项目,建设环节市占率领先。2020年12月公司与申能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上海能建集团,上海能建以隧道股份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燃气设计为基础,与申能集团、上海燃气携手成立,规划构建综合能源上中下游工程建设全产业链。上海能建为国内较早从事氢能业务的企业之一,先后参与国内三分之一以上燃料电池加氢站的建设设计等业务,包括上海安亭加氢站(全国首座商业化运作)、世博加氢站(全球最大储氢规模)、金山驿蓝加氢站(全国首座管道供氢加氢母站)、临港平霄路加氢加油合建站(全国自贸区首座加氢站)等多个标志性工程。 中钢国际:氢冶金工程业绩丰富,降碳成效显著。公司在低碳冶金领域已形成较完备技术体系,建立以焦炉、带式焙烧球团、高炉低碳化、高端长材轧制、直接还原铁、氢冶金等为核心的低碳冶金工程体系,其中HyCROF(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系公司自主研发,已运用至公司承建的中国宝武八钢400m³富氢碳循环试验高炉项目中,该项目当前已顺利投产,取得了固体燃料消耗降低30%、碳减排超21%的阶段性目标,降碳成效显著,后续将进一步运用至2500m³高炉。氢基竖炉方面,公司承建的全国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广东湛江)于2023年12月点火投产,对比传统工艺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以上;海外承建的玻利维亚穆通综合钢厂DRI、阿尔及利亚第三套250万吨DRI项目顺利推进,氢基竖炉领域累计已参建设六项重点工程。 中国中冶:中标全球首例氢冶金项目,旗下中冶赛迪掌握氢冶金核心技术。公司持续推动低碳冶金技术研发,旗下中冶京诚于2020年中标了全球首例氢能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河钢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设计;中冶赛迪自2008年起开展低碳冶炼工艺研究,在全氧高炉富氢喷吹、煤气循环、气基非高炉炼铁、绿色高效电弧炉炼钢等绿色低碳新工艺及核心装备方面开展了大量技术研发,技术成果丰硕。在氢冶金领域,中冶赛迪提出以“氢能制备→氢能冶炼→CCUS(碳捕捉)”为主线,通过富氢还原低碳高炉、氢基竖炉直接还原、基于高效预还原的氢基熔融还原三大技术路径,实现绿色低碳氢冶金的技术路线图。根据中冶赛迪制定的减碳路线图:预计到2030年,实现富氢还原低碳高炉减少CO₂排放≥35%、氢基直接还原减少CO₂排放≥60%的目标;通过未来进一步开展碳捕集利用技术(CCUS)初步实现零碳冶炼。目前,中冶赛迪已与多家骨干钢铁企业开展高炉喷氢、氢基竖炉等项目合作,后续有望加速氢冶金技术国产化落地进程。 四川路桥:在手清洁能源500万千瓦,氢能已积极试点。清洁能源是公司“1+2”业务布局中的重要环节,2022年公司已设立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相关产业投资、建设、运营。截至2024年2月,公司(含托管)在建及运营的清洁能源权益装机约500万千瓦(较2022年底增加200万千瓦)。其中公司在氢能领域已积极试点,清洁能源集团实施打造的攀枝花盐边县昔格达“最美零碳村”示范工程是国内首个乡村“绿氢”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的零碳乡村试点工程,该项目以“氢能+锂电”结合应用的方式,构建零碳供能“智慧能源站”。 蜀道装备:氢能技术储备丰富,持续商业落地可期。公司专业从事气体低温液化与分离,核心产品涵盖LNG装置、空气分离装置、氢能源装置、低温液体储槽等。 其中在氢能领域,公司在加氢站设备、氢制取、液化储运等方面已具备丰富技术储备,主要涉及行业上、中游,以配套服务为主。当前公司已制定后续氢能业务开拓计划:1)依托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较强的省市,参与近资源中心的“风光氢储”一体化储能区域示范工程,落地高质量“风光制取+多端应用”项目;2)重点在终端场景较为成熟的地区,共建氢能产业战略联盟,以投资氢能矿卡(重卡)汽车、氢能动力火车示范线的氢能制取、加注项目为牵引,获取地区氢能产业“链主”地位,并配套获取优质光伏、风电指标和油氢混合站指标;3)围绕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适时投建、运营制氢、氢液化生产项目。最新进展上看, 1)2023年10月,公司增设“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及项目落地;2)2023年12月,公司首次签署加氢站销售合同,总额1284万元,开启氢能商业落地;3)依托控股股东资源优势,公司在四川区域内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