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点评:2023年银行理财关键词:低波稳健,以稳为进,机构分化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点评:2023年银行理财关键词:低波稳健,以稳为进,机构分化

金融2024-02-05王一峰、董文欣光大证券B***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点评:2023年银行理财关键词:低波稳健,以稳为进,机构分化

2024年2月4日 行业研究 2023年银行理财关键词:低波稳健,以稳为进,机构分化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点评 要点 2月2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 年)》,整体数据披露情况符合预期,我们对2023年理财运行主要分析如下:关键词一:低波稳健。2023年,理财投资者突破1.1亿,但居民整体风险偏好仍维持低位,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合计占比稳于5成左右。在此背 景下,理财公司以低波稳健产品为重点发力方向。截至2023年末,1)“活钱 理财”类产品规模占比较23Q2末进一步提升1.8pct至16%,按全市场存续规模匡算,全年增量近2万亿,其中下半年增量0.7万亿;2)现金管理类理财8.54万亿,较年初大体持平,下半年增量1.33万亿,规模占比回升至31.9%。 关键词二:以稳为进。历经22Q4赎回冲击,“学习效应”明显,理财资产配置方向、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匹配度等均已发生边际变化,2023年理财整体运行平稳,2023年末规模26.8万亿,较年初减少8500亿。“稳中有进”主要体现在:1)随着估值韧性的提升,理财应对市场冲击能力增强,整体运行更加平稳。例如9月资金债券市场震荡调整加剧,但随着理财估值韧性与负债端稳定性的提升,叠加央行通过降准、MLF增量续作等方式维稳资金面,局部产品的阶段性赎回压力并未进一步传递至整体负债端并强化为负反馈,总规模相对稳定。 2)理财公司市占率稳步增长至83.9%,代销渠道不断拓展。截至2023年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22.47万亿,占全市场的83.9%,较上年末提升3.4pct,较中期提升2.3pct。随着浙银理财获批筹建,股份行均完成了对理财公司的布局,国有大行(邮储除外)合资理财公司均已开业。同时,代销渠道不断拓展,股份行及城商行理财公司渠道拓展更为积极,兴银理财代销渠道超过340家。 3)老产品规模压降至1万亿以内,净值化率升至近97%。净值化率较23Q2提升1pct至96.9%;老产品占比较23Q2进一步压降近2100亿至8200亿左右。4)理财全年平均收益率2.94%,比价效应下,有助于缓释部分储蓄定期化压力 2023年理财各月度平均收益率中枢录得2.94%,12月有明显翘尾。根据中行公 告,2023年12月22日起发售的2年期(含)以内大额存单利率已降至1.9% 及以下。展望2024年,银行业息差持续承压运行背景下,进一步压降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势在必行,存款挂牌利率下降、MPA利率上限调整等都是政策可选项,在此背景下,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存款替代类产品吸引力边际增强。 5)金融监管总局机构改革落地,进一步优化理财业务监管生态。2023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挂牌,新设资管机构监管司,承担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管的非现场监测等工作,有助于更好实施有效功能监管;对于理财来说,后续理财公司的投资标准或面临进一步规范,比如成本法专户的合规性问题等。截至2023年末,258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理财产品,对于还未设立理财公司的中小行,后续或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积极探索设立理财公司的模式路径,纳入资管机构监管范畴;二是逐步退出资管相关业务,专注于财富管理赛道。关键词三:机构分化。据普益数据,2023年末,共有10家理财公司规模突破1 万亿,其中,兴银、招银2家超2万亿。四大行理财子较年初降幅均超1000亿, 交银逆势增长1400多亿,或受益于代销渠道扩张力度相对更强;股份行整体表 现较好,兴银、信银、光大、平安等较年初增量均超1000亿。展望2024年,随着理财子机构争相布局低波稳健产品线,产品同质化特征将更加凸显,产品收益率缺乏相对吸引力背景下,理财机构间的竞争或进一步加剧。 风险分析:第三方数据可能有统计偏差;市场环境及投资者行为具有不确定性。 银行业 买入(维持) 作者分析师: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010-57378038 wangyf@ebscn.com 分析师:董文欣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90001010-57378035 dongwx@ebscn.com 行业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报银行理财半年报:规模筑底企稳、收益率重返3%——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3年7月) 2月2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简称《理财年报》)。我们结合理财产品线情况,从规模、收益、产品特征、资产配置、投资者行为等角度主要分析如下: 1、规模:9月规模阶段性承压,全年理财规模修复至27万亿附近 回溯全年规模变化看,下半年规模呈现震荡修复态势,2023年末收于26.8万亿,但年内规模高点已突破27万亿。2023年初,受理财赎回冲击余波、居民风险偏好较低、季节性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理财规模延续承压态势,1Q末较年初 大幅下降超2.6万亿至25万亿附近。在理财净值持续修复、渠道端加强投资者沟通等多重努力下,银行理财规模逐步企稳回升。截至2Q末,理财规模为25.34万亿。剔除季末效应因素,上半年规模高点推测在26万亿上方无虞。7-8月理财规模持续修复至27万亿上方,但9月末理财规模环比下降约0.9万亿,一方面,9月中上旬,受债市调整等因素影响,理财规模阶段性承压;另一方面,临近季末,以日开产品线为代表的理财季节性回表。随着跨季资金回流,10-11月理财规模呈逐步回稳,12月末理财规模再度季节性波动降低至26.8万亿,较年初下降8500亿,较23Q2增加1.46万亿。 2024年理财资金季节性效应边际弱化或将成为新常态。2024年开年,理财规模呈现较平稳增长态势,但受银行信贷“开门红”增强表内存款诉求、节前居民取现需求增加等因素扰动,我们结合普益数据测算,截至2月2日,理财规模较 年初略降1000-1500亿。展望2024年全年,随着货币信贷从外延性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信贷投放“总量适度、节奏平滑”,避免月度、季度间信贷脉冲,理财资金季节性效应或将边际弱化。 图1:2023年末理财规模震荡修复至26.8万亿图2:理财规模变化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 资料来源:银行理财登记中心,光大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银行理财登记中心,普益标准,光大证券研究所测算 2、收益:全年理财平均收益率2.94%,12月明显翘尾但预估可持续性不强 2023年理财平均收益率中枢录得2.94%,2024年开年以来延续回暖态势。根据《理财年报》,2023年各月度理财平均收益率2.94%,较23H1各月度3.39%的平均收益率下降45bp,但较2022年2.09%的平均收益率有显著提升。其中,12月有明显翘尾,主要由12月下旬以来理财收益率快速回升提振,2024年开 年收益率整体延续回暖态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支撑:一是12月后半程债市走强,1YNCD(AAA)利率由12月中旬的2.6%附近快速降至12月31日的2.4%,2024年开年以来收益率中枢仍在2.4%附近低位运行,截至2024年2月2日, 已降至2.35%;二是不同银行存贷错配压力阶段性提升,部分银行高息负债增加,保险资管产品“套壳”配置存款收益高企。 高收益资产难觅,理财实际收益降幅大于居民预期收益降幅,可能加大规模增长难度。近期理财收益表现较强,但收益中枢仍有下行压力,一方面,当前阶段,有效需求延续不足,通缩压力有所抬头,叠加股市震荡调整期间,央行通过降准 等“组合拳”释放稳市场、稳预期信号,预计短期内资金面扰动相对可控,未来广谱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城投化债背景下,优质城投债更加稀缺,银行二永债等品种收益率降至历史低位。截至2024年2月2日,5Y二级资本债(AAA-)到期收益率2.77%,与10Y国债收益率价差不足35bp,利差中枢较上年同期收窄超50bp,同时,10Y国债收益率也降到了2.42%,为近五年低位;另一方面,低波稳健类理财产品大量配置存款类资产,而进一步存款成本管控箭在弦上,或将对理财收益形成恒久性拖累。 图3:理财产品各月为投资者创造收益情况图4:NCD利率高位回落带动理财收益回升 资料来源:银行理财登记中心,普益标准,光大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数据截至2024年2月2日 3、产品形态:净值化率升至近97%,封闭式产品占比升破21%且期限缩短 理财净值化率升至近97%,老产品规模压降至1万亿以内。截至2023年末, 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25.97万亿(其中,理财公司22.47万亿,银行机构3.5万亿),净值化率较中期提升1pct,较上年末提升1.5pct。测算非净值型老产品占比较中期进一步压降近2100亿至8200亿左右。 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占比提升至21%,产品期限有所缩短。截至2023年末,封闭式产品规模较上年末大幅增长17.6%至5.62万亿,较23Q2增长10.6%。封闭式产品占比较上年末提升3.7pct至21%,较23Q2提升0.9pct,下半年封闭式产品规模占比提升幅度收窄。同时,新发封闭式产品期限也有缩短,2023年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288-381天(VS23H1、2022年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分别为326-381天、339-581天)。截至2023年末,1年期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67.0%,较年初减少5.6pct。 4、理财公司:规模占比进一步升至83.9%,理财产品代销渠道不断拓展 理财公司的市场绝对主力地位进一步巩固。截至2023年末,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规模22.47万亿,占全部理财产品比例为83.9%,较上年末提升3.4pct, 较中期提升2.3pct。理财机构批设进度上,法巴农银理财于2023年6月开业, 浙银理财于2023年12月获批筹建,至此,股份行均完成了对理财公司的布局,国有大行(邮储除外)合资理财公司均已开业。 图5:截至2023年末,理财公司规模占比升至83.9%图6:2023年末,国股行理财公司规模较年初涨跌互现 资料来源:银行理财登记中心,光大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普益标准,光大证券研究所,图中仅展示规模5000亿以上理财公司 代销渠道不断拓展,股份行及城商行理财公司渠道拓展更为积极。代销渠道拓展成为理财扩大客户触达能力的有力抓手,母行代销金额占比持续下降至73%左右。除3家理财公司仅由母行代销,28家理财公司打通了他行代销渠道,母行代销金额占比相应呈下降态势。截至2023年末,全市场共有491家机构代销理财公司产品,较年初增加163家。此外,直销渠道建设也在持续推动中,17家理财公司开展了直销业务(较23H1增加2家),但累计直销金额仅0.26万亿,规模占比仍相对较小。 股份行和城商行理财公司代销渠道拓展整体更为积极,根据普益标准数据,兴业、信银、杭银、苏银、华夏、南银、平安等代销机构超过80家,其中,兴银理财 代销机构最多达到341家。代销渠道布局上,以广发银行为例,初步建立了以国股大行为核心(利用其线下营业网点布局优势),城农商行为重点(借助重点城农商行对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地区的覆盖),互联网银行为补充(结合互联网银行线上引流)的多元化代销体系。 图7:理财代销渠道持续扩容,15家理财公司代销机构超20家图8:随着理财公司代销渠道拓展,母行代销金额占比趋降 资料来源:普益标准,光大证券研究所;数据提取日为2024年2月2日资料来源:银行理财登记中心,光大证券研究所 5、产品特征:固收类产品占比升破96%,存款等低波资产占比持续提升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占比提升至96.3%。截至2023年末,1)固定收益类产品余额25.82万亿(较中期+7.1%,较年初-1.2%),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比重较中期提升1.2pct至96.3%,较年初提升1.8pct;从产品子类看,纯债固收规 模增长更好,固收+规模相对承压。受资本市场震荡加剧、居民风险偏好低位等因素影响,2)混合类规模降幅明显,截至2023年末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