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2024年01月28日 “金龙出海”系列研究(二) 全球产业链重塑中挖掘优势产业 核心观点策略研究·策略专题 当今全球价值链重构、产业链的迁移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产业链迁移,首先要辨别产业链外迁的类型,在归类基础上探讨原因、程度,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参考。产业链迁移根据动力不同可以分类为主动迁移和被动迁移。根据投资选择的频率可将行业分为候鸟型、青睐国内型和对外转移型。 基于对国内中间品的依赖程度、政策收紧程度对各行业的影响、疫情下行业中弱势公司局面的分布影响、疫情下行业中弱势公司局面的分布影响四方面来分析全球价值链变迁。我们发现整体来看上游和中游行业面临的负面影响小于下游行业,且对上中游与下游的长期负面影响更加分化。上游的能源业、中游的机械、下游的汽车、纺织业、耐用品消费业等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结合中国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相关产出中占比情况,中国全球价值链中重要行业且三年受到疫情潜在影响较高,包括能源业、汽车、纺织服饰、机械等。 现阶段国内企业“出海”外部环境来自于海外新一轮库存周期驱动。国内供给侧出清了一部分过剩产能,“一带一路”出口国需求的扩容,中美关系都是提振贸易的重要抓手。疫情结束以来,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各个市场生产、投资以及外贸整体都呈上升趋势,其中非洲和南美洲在各方面都表现亮眼,经济发展情况总体好于疫情之前。综上,海外市场需求的恢复为国内企业出海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安全和发展两个评分维度发掘出海优势的产业。我们发现各热门赛道中发展前景良好但不安全的产业主要有半导体芯片、PCB、激光产业、工业软件、光模板等;发展前景良好且安全的产业主要有北斗产业链、超级计算机、被动器件等。各行业中发展前景良好但不安全的行业主要有电气设备、国防军工、机械设备、电子、化工等;发展前景良好且安全的行业主要有房地产、商业贸易、传媒等。 现阶段企业出海也需着重关注供应链安全问题。碳纤维、钢铁和疫苗的案例表明:进出口格局对供应链安全的改善是即时性的,在短期可以实现。贸易格局大幅转好才能刺激供应安全性改善、摆脱对外依赖。近年来海外清洁能源活动给上游构成了明显的进入壁垒,产成品需求缩量的情况导致国内中游一批“卷王”企业出现,加速了资本周期体系下行业出清和供需结构调整的速度。参考德国隐形冠军和日本全球利基企业的经验,未来中长期能提供有效供给、满足海外需求的产业仍有储备孵化,对北交所未来上市产业和技术保持关注,同时关注财政体系下一级市场股权引导的新兴产业,映射在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冲突尚未缓解,全球大选年份对贸易进出口的潜在影响等。 证券分析师:王开021-60933132 wangkai8@guosen.com.cnS0980521030001 基础数据 中小板/月涨跌幅(%)5461.16/-5.53 创业板/月涨跌幅(%)1682.48/-6.97AH股价差指数153.61 A股总/流通市值(万亿元)68.23/61.33 市场走势 资料来源:万得、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相关研究报告 《蓄力向上系列(八)-降准降息后市场如何演绎》——2024-01-24 《资金跟踪与市场结构周观察(第十二期)-北向资金流出,ETF成交火热》——2024-01-23 《策略实操系列专题(一)-股债性价比:择时与改进》——2024-01-22 《优化供给、提质增效系列专题(二)-ESG投资价值何时兑现?》 ——2024-01-22 《年报前瞻(一)-年报预告窗口期的配置思路》——2024-01-2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内容目录 金龙出海:寻找新一轮全球价值链重构机遇4 全球价值链重塑与产业链迁移4 基于安全与发展的角度掘金出海优势产业10 全球库存周期开启对国内制造业出海的新机遇15 三个案例来看出海中的供应链韧性20 案例一:丙烯腈出口提振碳纤维的供应链韧性21 案例二:产能和价格双重因素提振钢铁供应安全22 案例三:防疫+外需扩张带动疫苗降低对外依赖23 风险提示25 图表目录 图1:中国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相关产出中的分布情况(2020)5 图2:中国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相关出口中的分布情况(2020)6 图3:各行业全球价值链综合影响分析6 图4:中国全球价值链中重要行业且受负面冲击影响的可能较大7 图5:国内产业链外迁的不同情景:主动迁移还是被动迁移、内资迁移还是外资迁移8 图6:安全指标选取原则与观测口径11 图7:发展指标选取原则与观测口径11 图8:各产业赛道“安全-发展”四象限分布12 图9:一级行业的“安全-发展”四象限分布12 图10:企业理论发展路径和实际发展情况:演化增长理论的视角13 图11:基于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选择优质赛道14 图12:比较优势产业在贸易摩擦期间有相对投资优势15 图13:国内技术领先占优势的行业分布情况15 图14:新一轮全球库存周期开启在即15 图15:工业生产指数、固定资产形成、外资流入变化趋势:疫情后恢复趋势前20个经济体16 图16:根据外资流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布,主要经济体疫情后经济活力显著修复16 图17:工业生产指数趋势:非洲、南美洲最高17 图18:固定资产形成趋势:非洲、南美洲最高17 图19:工业生产指数:剔除疫情前的趋势17 图20:工业生产指数:不剔除疫情前的趋势17 图21:固定资产形成:剔除疫情前的和不剔除疫情前的趋势17 图22:外资流入:剔除疫情前的和不剔除疫情前的趋势17 图23:外资流入:非洲、南美洲最高18 图24:从BRICS到BRICS+,东盟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对出口提振效果更加显著18 图25:海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和出口同比增速的走势对比19 图26:2016至2020年间中国内地流向东盟的直接投资19 图27:通过海外产业链的构建,日本跨国公司销售额是美国从日本进口金额的5倍19 图28:德国隐形冠军而非五百强企业贡献主要出口20 图29:中国、德国的贸易顺差来自制造业领域创收20 图30:丙烯腈从大幅依赖进口转为对外出口,供应安全性也大幅提高21 图31:丙烯腈供需格局和价格走势22 图32:钢铁净出口在2021年由负转正并显著走阔23 图33:人用疫苗在2021年外需大幅走阔23 金龙出海:寻找新一轮全球价值链重构机遇 全球价值链重塑与产业链迁移 当前世界正处于第五轮产业转移开端,这次的产业转移主要受中国自主选择产业转型升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转移重整等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具体来说,随着人工、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的上涨,中国具有传统优势的加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面临机遇与调整,既有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也有高端回流欧美、低端制造业被新兴市场分流的挑战。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及东南亚、南亚国家转移。资本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环节可能转移至日韩、欧洲等国家或地区。通过回顾历史上五轮产业链转移,可以发现产业链转移属于经济发展和全球格局重塑中的正常现象。 第一次产业转移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随着国内产业容量趋于饱和、产业成本逐渐提升,英国作为当时的世界工厂将产业输出至欧洲大陆国家及北美,美国成为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国。19世纪60年代,美国依托第一次产业转移所构筑的产业与技术基础,主导了以电器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超越英国而成为世界经济新霸主。 第二次产业转移发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产业结构升级,集中发展汽车、化工资本密集型产业,将纺织、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向联邦德国、日本。日、德两国通过承接美国转移产业和投资资本,大大加快了战后重建和工业化进程,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和经济强国。 第三次产业转移发生于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德国将轻纺、机电等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成本较低的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主要是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四次产业转移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亚洲“四小龙”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内地。在错失了前三次全球产业转移之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终于赶上了本次转移大潮,并且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最大的承接地和受益者。 第五次产业转移发生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本次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与以往四次不一样的特点。前四次的产业转移都是单方向的由上往下转移,即由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而这次转移出现了“双向转移”现象。一方面,受再工业化政策的影响,产业高端链条回流欧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受成本上升影响,产业低端链条开始从中国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表1:全球五轮国际产业转移比较 时间产业转移趋向 重点内容 18世纪末一19世纪上半叶由英国向法国、德国、美国转移纺织、煤炭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纪70-80年代由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转移 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 20世纪50—60年代由美国向德国、日本转移钢铁、纺织等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机电、造船等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由欧美日、亚洲“四小龙”向中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少量技术密集型产业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产业低端链条:中国-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纺织、机械、汽车和电子元器件等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产业 以及印度等南亚国家转移;产业高端链条流回欧美发达国家 , 资料来源:刘振中,严慧珍.四次国际产业大转移的主要特征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22,(08):72-81,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程度较高。产出方面,在全球价值链出口总量中占比最高的行业主要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其次为建筑业、农林牧渔、电力天然气和水、采矿业等占比较小。制造业中,在全球价值链相关产出中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为电气和光学设备(占比21.26%)、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占比8.9%)、化工和化工产品(占比8.41%)、橡胶和塑料(占比7.47%)、机械(占比4.94%);服务业中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为租借机电设备及其他商业活动(占比3.68%)、批发贸易和委托贸易(机动车和摩托车除外,占比3.21%)、其他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占比2.29%)、金融中介(占比2.28%)、卫生和社会工作(占比1.69%)。 图1:中国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相关产出中的分布情况(202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出口方面,在全球价值链出口总量中占比最高的行业主要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农林牧渔、采矿业等占比较小。制造业中,在全球价值链相关出口中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为电气和光学设备(占比35.62%)、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占比11.57%)、机械(占比8.94%)、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占比7.70%)、化工和化工产品(占比7.31%);服务业中,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为租借机电设备及其他商业活动(占比 3.19%)、批发贸易和委托贸易(机动车和摩托车除外,占比1.75%)、水路运输 (占比0.64%)、其他支持性和辅助性运输活动和旅行社的活动(占比0.49%)、航空运输(占比0.43%)。 图2:中国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相关出口中的分布情况(202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图3:各行业全球价值链综合影响分析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图4:中国全球价值链中重要行业且受负面冲击影响的可能较大 资料来源:万得,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我们对各行业价值链的影响做一个定性排序。我们对每一个纬度的负面影响进行赋值,从1到4依次表示负面影响由低到高。(1)对国内中间品的依赖程度方面,短期来看,对国内中间品的依赖程度越高,跨国的供应链瓶颈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小,根据依赖度从高到低赋予1到4的打分,而研究表明长期来看,中间品来源的高度集中与全球化进程相逆,不利于全球价值链复原,根据依赖度从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