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辉期货]:碳酸锂2024年报:狂欢终将落幕,锂价开启漫漫寻底之路 - 发现报告

碳酸锂2024年报:狂欢终将落幕,锂价开启漫漫寻底之路

2023-12-19张清、侯亚辉、陈寒松中辉期货G***
碳酸锂2024年报:狂欢终将落幕,锂价开启漫漫寻底之路

碳酸锂 让衍生品让衍生品 成为新的生产力Make derivativesthe new productivity成为新的生产力Make derivativesthe new productivity 狂欢终将落幕,锂价开启漫漫寻底之路 从碳酸锂供需基本面来看,锂资源供应集中释放,而终端消费降速无法消耗前期产能扩张带来的高库存将导致明年碳酸锂供应过剩的格局。预计2024年我国碳酸锂总供应量约为99万吨,需求量约87万吨,供需过剩量预计扩大至12万吨,所以在此背景下价格将持续处于下行通道中。但是目前盘面的表现已经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明年悲观的预期,同时在广期所的监管下碳酸锂首次交割的风险已被大幅弱化。现阶段期货最低价格触及8万元附近,已是锂盐厂拥有自有矿山的成本线,短期内在碳酸锂首次交割前价格将维持宽幅震荡。 中辉期货研究所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5]75号 作者:张清 新能源团队侯亚辉Z0019165陈寒松Z0019478张清Z0019679 2024年一季度和四季度是消费淡季,在长期供应过剩的背景下单边策略可逢高沽空,下游材料厂可逢低买入套保锁定生产成本,生产型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在盘面出现超跌的时候通过盘面建立虚拟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三季度对应终端需求旺季,静待下游补库,上游冶炼厂库存拐点到来时的反弹行情。单边策略可顺势进行短多操作,注意把握节奏。生产型企业可择机在盘面进行卖出套保。贸易商可利用碳酸锂波动大的特性,在盘面把握套保或套利机会。2024年碳酸锂价格运行区间参【80000-150000】 风险提示:海外锂矿供应不及预期,终端消费表现超预期 目录 一、行情回顾..............................................3二、碳酸锂需求端..........................................52.1.终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维持高景气但同比增速将放缓....52.2.终端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仍需等待..................82.3.电池市场:产能利用率下降,行业深度去库存.........102.4.正极材料:产能过剩,企业维持低开工率.............11三、碳酸锂供应端.........................................193.1海外锂矿供应:产能集中释放,非洲或成主要增量来源..193.2产量:供过于求的局面较为确定......................213.2.1新增产能:产能投放节奏放慢...................213.2.2碳酸锂产量:稳步攀升........................213.3成本利润:成本曲线动态下移,维持低利润水平........23四、进出口以及库存.......................................254.1进出口:进口量保持高位............................254.2库存:上游被动累库+下游刚性补库...................25五、总结及展望..........................................27 一、行情回顾 2023年碳酸锂正式由供应偏紧过度为供应过剩,价格呈现出震荡下跌的走势,期间受下游集中补库和供应端减产扰动有所反弹。2023年7月21日碳酸锂期货上市,资金面博弈对价格影响加大,现货价格跟随期价走势持续回落。电碳和工碳的价差在2023年3月下旬一度达到超5.5万元/吨的高点,随后在供需宽松的预期下大幅走弱,四季度平均价差在1万元/吨左右的水平。 1-4月:一季度终端市场消费淡季,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但碳酸锂产量呈逐月上升的趋势,上游冶炼厂持续累库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从年初51.5万元跌至15万元左右,价格一度跌破外采锂辉石的生产成本。 4-5月:碳酸锂价格跌速和跌幅巨大导致行业悲观氛围浓厚,与此同时江西环保问题导致锂云母停产。但下游正极材料厂在主动去库之后迎来了终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好转,正极材料厂开始主动补库,对碳酸锂需求增加,碳酸锂价格从低位反弹至30万附近。 6-7月;下游材料厂补库基本结束,江西锂云母复产,碳酸锂短期的供需错配问题得到解决。基本面无突出矛盾,碳酸锂价格在30万元/吨附近震荡。 8-12月:终端市场“金九银十”旺季预期被证伪,下游材料厂无补库需求,同时碳酸锂期货上市后市场对明年过剩预期的悲观情绪较浓,期现价格联动下跌。10月初碳酸锂生产企业联合减产挺价,价格有小幅反弹。但随着四季度澳矿长协定价模式松动,海外增量锂矿供应兑现锂盐厂复工复产节奏加快,期现价格重回下跌通道。 数据来源:WIND、中辉期货研究院 数据来源:WIND、中辉期货研究院 二、碳酸锂需求端 2.1.终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维持高景气但同比增速将放缓 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出货量预计接近1400万辆,同比增速为37.36%;2024年预计将达到1800万辆,同比增长28.85%。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前期的快速爆发式增长过度至稳步增长期。 从主要国家来看,2023年11月欧洲十国的新能源车合计销量22.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4.9万辆,插电式汽车7.2万辆。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3%,插电式同比下降21%,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9%,降幅较大。2023年11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环比保持上升趋势,从10月的23.6%上升至11月的25.5%,但同比下降3.9%。德国、英国、法国已成为欧洲新能源汽车销售的主要国家,而意大利和西班牙新能源汽车销量仍然偏低。渗透率方面,以挪威、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渗透率超过50%,德国、英国和法国渗透率在欧洲整体的渗透率之上,意大利渗透率低于欧洲整体水平。欧洲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均有放缓迹象,主要由于欧元区经济增速持续回落,欧盟统计局公布三季度GDP同比终值为0%,低于预期和前值,经济衰退的迹象日益明显,高利率+高通胀的环境令消费市场降温。行业政策方面,欧盟在2023年3月16日推出了《关键原材料法案》,同年7月10日欧洲理事会又通过了《新电池法》,欧洲开始加强管控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并对战略原材料供应链上的国内产能设定了明确基准。而新电池法的出台则对所有在欧洲销售的电池从生产到再利用和回收做出了相关规定,并重点引入了电池标签和信息要求,包括电池组件和回收成分的其他要求,以及电子“电池护照”和二维码,将分别于2026年和2027年实施。国内出海的电池产业链企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短期在对2024年影响不大,但从长远布局来说,国内企业若想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就必须在近几年做出相应的规范化建设。 展望2024年欧洲经济在短时期内难以快速恢复,欧央行的表述暂未出现明显转向,同时还表达了对通胀再次回升的担忧,欧元区经济面临更大的“硬着陆”风险。在此经济环境下欧洲汽车消费难以出现亮眼表现,叠加补贴退坡新能源车渗透率或将出现阶段性放缓。不过从中长期来看,欧洲各国居民节能减排,环保的意识较强,未来汽车实现电动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随着欧元区度过经济滞胀的风险以及降息周期的开启,欧洲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并重新步入上行周期。 尽管同样经历了高通胀+高利率的经济环境,但美国在本轮加息周期下美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各项经济数据好于欧洲受益于低基数以及经济韧性较强,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速明显好于欧洲市场。2023年1-11月,美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 量为132.9万辆,同比增长65%,市场渗透率为9.6%。传统燃油车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相比2022年同期出现明显增长,10月以来受汽车行业罢工影响,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通用汽车和福特等车企都开始放缓电动化步伐。在成本驱动下短时期内美国本土电动化进程有降速的可能性。行业政策方面,2023年3月31日,美国财政部与联邦税务局发布新能源车相关IRA指南,并于2023年4月18日开始执行。指南中明确指出在4月18日后投入市场的符合条件的电动汽车可以获得最高总额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额度。但只有同时满足关键矿物和电池部件的成分门槛要求才能享有全额优惠,只满足一项的车辆仅能拿到3750美元。整体来看,IRA法案的推出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展望2024年美国经济整体或呈现增长与通胀“双回落”的态势。美联储在2023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有“鸽派”转向,2024年随着通胀数据的走低或将开启降息周期,消费者支出仍将为美国经济提供重要支撑,叠加政策的指引和技术的进步未来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保持较高增速。对于国内相关产业链企业来说需要注意的风险是美国财政部补贴新规的出台,国内生产的电池和材料出口受到限制增加了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 数据来源:Marklines、中辉期货研究院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够长期以来引领全球,离不开国内政策的鼎力支持,以及车企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不断创新,电动汽车的价格与性能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产业进入稳步增长阶段。今年年初在国内补贴退坡的影响下,一季度消费市场表现 较平淡全产业链经历去库存,国内电动车销量大幅下滑。随后新能源汽车下乡、延续免征购置税、地方消费补贴等政策相继推出再次为市场注入增长动力。2023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4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0%,市占率达到34.5%。分类型来看,11月纯电动车产销量为72.7万辆和7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7%和13.5%;插电混动产销量为34.7万辆和32.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7%和89.5%。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到2023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998.4万辆,市场份额有望达到36.3%。 数据来源:WIND、中辉期货研究院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较为突出,已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1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9万辆,同比增长8%,环比下降21%,占乘用车出口量的23.5%;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量的89%,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出口量的53%。从出口地区来看,欧洲和亚洲是主要出口去向。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30%,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且同比增速有下降的趋势。反观海外市场渗透率较低市场空间较为广阔,加速了国内车企“出海”的速度,国产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市占率不断提高。尽管欧美出台了各项法案保护本土企业,但电动化的趋势势不可挡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本轮划时代的变革下抢占了先机,从过去的整车出口,到如今直接去到当地建厂,进一步 实现零部件、服务本土化的落地,新能源车企们从产品贸易输出转向了全产业链输出。到2024年,出口市场的规模和份额有望逐渐扩大,推动中国车市持续良好发展。 展望2024年国内汽车行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将继续保持高景气增长。政策方面,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再延续4年至2027年底,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对于售价30万元以内的新能源车消费起到保障作用。在国内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下,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革新将为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问界M9仅凭效果图和少量配置信息的情况下不到50天就获得了超过3万辆的盲订订单,表现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在智能化赛道的消费潜力巨大。整体来看,国内市场的增速取决于明年电动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更新换代速度,海外市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叠加欧美法规对国内产业链的限制,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或将放缓。 数据来源:WIND、中辉期货研究院 2.2.终端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仍需等待 2023年储能市场仍实现了超过100%的同比增速,但整体规模不及市场预期。根据鑫椤资讯数据库统计,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