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在即,参考华为看小米汽车的比较优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在即,参考华为看小米汽车的比较优势

2023-12-25-未知机构江***
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在即,参考华为看小米汽车的比较优势

一、综述L小米汽车:华为之后的实力崛起小米汽车凭借经验丰富的高管团队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2023年, 其研发团队将达到2300人,2022年的研发投入达到31亿人民币。产品定位在竞争激烈的 20万以上市场,预计首款车型的定价将具有竞争力,并将于2023年上半年实现量产。一、综述L小米汽车:华为之后的实力崛起小米汽车凭借经验丰富的高管团队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2023年, 其研发团队将达到2300人,2022年的研发投入达到31亿人民币。产品定位在竞争激烈的 20万以上市场,预计首款车型的定价将具有竞争力,并将于2023年上半年实现量产。预计小米汽车在2023年上市后,单月销量能达到约1万辆,年销量可能在7~10万辆之间。 尽管小米汽车产业链已初步梳理明确,涉及多家配套企业,但由于初始产值较小,对2023 年企业营收弹性预计不会超过6个百分点。.小米汽车技术借鉴华为模式小米汽车正在加速进程,尤其是在软件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通过快速迭代和智能化 营销体系的优势,未来有望重塑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华为智能汽车的前景与产业链紧密相关。华为智选案例显示,从发布到销量有明确的生命周 期。小米汽车展望同样积极,预期将迎来投资机遇。在28号的技术发布会上,我们将深入 对比小米和华为在智能汽车方面的表现,关注发展阶段、合作模式以及智能驾驶等领域。.战略投入与品牌优势小米汽车业务计划在未来1000天内,未来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人民 币。在北京经济开发区设立了生产基地,总产能为30万辆,分两期各15万辆;上半年的 目标是实现量产。依托品牌、研发、渠道、资金和现金流资源优势,小米与华为相似,在汽车行业中对品牌效 应和技术积累充满信心。2022年Q3,小米全球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占率为14%;手机 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7.7%,月活跃用户创新高;loT平台设备同比增长25.2%,这有助于其 汽车业务的品牌迁移和粉丝效应。.市场挑战与战略布局小米汽车在技术布局上升级了手机和AloT战略至人车融合,发布了小米澎湃OS覆盖车机 系统,实现了 OS系统全覆盖且软件架构统一。在市场定位上,小米选择的赛道具备高销量潜力,目前披露的参数突出了车速和较长的轴距, 价格竞争力有待观察。小米的多元化生态优势明显,与AloT、互联网服务相互赋能,现金 流充沛,并对库存实施精细化管理。.小米汽车技术积淀与投资前瞻小米汽车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截至2023年9月30曰,小米集团现金储备高达人民币1,276 亿元,能够支撑前期的汽车开发及智能驾驶技术研发。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年全年电动汽车创新业务投入为31亿人民币,2023年前三季度 进一步增加至43亿人民币,专利申请超过1000项。小米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在国内处于 第一梯队,公司持续在人工智能领域扩张,并收购了深动科技,以加强自动驾驶技术和产业 链布局。因此,小米汽车在技术积淀和投资前景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二、详细介绍尊敬的投资者们,下午好。我是国信汽车的分析师唐旭霞,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就小米 汽车的主题向大家进行汇报。我的同事王绍楠也在此与我一同分享我们的见解。我们在11 月发布了一份关于小米汽车的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小米的竞争优势,并全面比较了小米和华为在手机和汽车领域的业务。 在详细介绍对比内容之前,我将首先对小米汽车进行简要回顾,包括其发展历程、研发团队、 产品布局和产业链等四个方面。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公众对小米汽车的关注始于2021年3月。当时,雷军在春季发 布会上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专注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标志着小米正式进军汽车领域。雷 军承诺在未来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其中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用于打造小米首款 汽车。预计首款车型将在明年一季度亮相,其研发周期约为三年。相比之下,华为的汽车业 务也在2019年5月启动,并在2022年上半年发布了首款车型,同样经历了约三年的研发 周期。这表明无论是消费电子公司还是新兴汽车制造商,小米和华为都在行业内迅速响应并 行动。接下来是团队方面,小米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由集团创始人雷军担任,供应链则由前麦格 纳中国区副总裁黄振宇负责。市场部总经理李肖爽原为小米大家电部门负责人,目前同时兼 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市场营销总经理。此外,高级顾问胡振南先生曾任吉利汽车研究总院院 长,拥有超过25年的汽车行业经脸。小米汽车的外观设计团队也汇聚了行业精英,包括前 宝马IX车型的外观设计工程师以及前极狐汽车的总裁于立国等。截至2023年3月,小米汽 车的研发团队规模约为2300人,2022年单年度研发投入约为31亿人民币。相比之下,华 为2022年末汽车业务的研发团队规模约为7000人,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0亿美元,但这个 数字涵盖了超过三年的时间。 在产品布局上,小米在今年10月底的新品发布会上提出了全新的集团战略——人车加全生 态战略。L1月15曰,小米品牌的汽车在工信部进行了公示,预计将推出SUV车型,并拥 有Max和P「0两个版本的纯电动轿车。目前可参考的车辆参数显示,小米汽车的轴距较长, 且在车速方面表现出色。同级别竞品定价在24-30万人民币之间,月销量从几千辆到3万 辆不等,而20万以上的纯电动汽车市场相对较大,竞争也较为激烈。考虑到小米以往的定 价策略,我们预计其SUV车型的起售价将低于竞品。在产能方面,小米在2021年末已在北 京亦庄设立了自建工厂,总产能计划为30万辆,分两期建设,每期为15万辆。我们维持 对首款车型SUV7的起售价预测为24万人民币,上半年量产目标保持不变。对于即将举行的发布会,我们充满期待,预计这款新车将提供高性价比的选择。对于明年的 销量预期,我们预计单月销量可达1万辆,如果考虑到明年3月份上市,全年销量有望达到7万至10万辆。在产业链方面,我们也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价值量较大的部分如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和座舱域 控制器,预计单价在1-2万人民币区间,具体价格取决于搭载的芯片配置。例如,高配版本 可能采用英伟达的OrinX芯片,中低配版本可能使用欧瑞博的芯片。其他部件如空悬系统, 预计由拓普配套的单价约为1万人民币。此外,银轮、新泉、无锡振华、美利信等企业也为 小米提供车身部件,单价在1300至2000元人民币之间。由于明年小米的产量规模还不大, 这些企业的营收弹性可能不会非常明显,我们估算营收弹性最大可能在6个百分点左右。营 收弹性较大的企业包括德赛、拓普、经纬恒润和无锡振华、美利信等,主要在4-5个百分点 左右。.小米汽车技术前瞻:借鉴华为模式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在华为智选的引领下,尽管小米进入整车业务的时间并不早,但其推进 速度非常迅速。小米的加入进一步改变了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华为和小米在软件算法、操 作系统、渠道和营销体系方面具有优势,并且他们的车型迭代速度极快。鉴于汽车智能化的 快速渗透和传统汽车商业模式的变革,华为和小米未来无疑将重塑整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同 时,他们的参与也有望推动生态链企业的发展,如将原有的消费电子产业链扩展到汽车零部 件领域。对于小米自身而言,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华为的汽车业务主要通过其产业链和华为汽车的关联效应进行炒作。此前的焦点是代工厂赛 力斯,而后逐渐转向长安等企业。即使基于关联效应,我们也看到了丹尼斯和长安的市场表 现异常活跃。从发布会到订单、产品交付和销量,整个过程都有明确的周期性进展。目前, 小米处于类似于华为2021年汽车业务发展阶段。预计明年的小米将进入类似华为2022年 的阶段,从发布会到订单和产品交付,我们认为小米本体及其相关产业链将迎来重大的投资 机会。接下来,请我们的同事详细汇报小米汽车的相关细节。我们的报告主要对比了小米汽车和华 为汽车的情况。虽然小米的技术和产品细节尚不清晰,但具体技术细节将在28号的技术发 布会上公布。这次发布会旨在展示小米官宣造车1000天以来取得的技术进步以及雷军对电 动车的思考,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要点。报告主要从发展阶段和合作模式、手机和汽车业务 情况、生态链发展,以及智能驾驶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下,我将逐一详细介绍这些内容。首先,我们来看看发展阶段和合作模式。华为的车业务始于2019年5月,在ICT基础设施 业务框架内,初期主要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到了 2020年,业务重心调整到消费者业务框架 内,同年推出了 HI (华为智能)模式,并从零部件供应转向整车设计。2021年,智能汽车 解决方案架构进一步升级,4月与ARCFOX合作推出了 Aito品牌,11月智能汽车业务升级 为鸿蒙智行(HarmonyOSSmartMobility)。同样在11月,长安汽车宣布与华为合作,签署 了投资备忘录,成立了子公司。华为的发展模式逐步深入,从供应零部件转变为更深层次的 合作参与。例如,像问界这类销售良好的品牌,都是在深度合作模式下运作的。在零部件供应方面,华 为主要提供智能驾驶平台、激光雷达、鸿蒙车机等产品,这种合作较为基础。目前,HI模 式仅剩下长安一个合作伙伴,因为初期有三个合作伙伴,但2021年广汽已经从HI模式退出, 转为供应商角色,后来ARCFOX也进行了升级。现在,华为重点推广的是智能汽车业务,主要与ARCFOX合作推出了 AitoM5、M7和N9 三款车型。对比这些车型的销量历史,波动较大,主要是由于性价比更高的车型销售表现更 好。例如,2023年8月,奇瑞发布了与华为合作的AitoS7; 12月,江淮汽车宣布了与华为 的合作细节,指出江淮将负责建设生产基地,而销售方面将由华为终端或指定的第三方在全 球范围内独家提供车型营销、用户运营和生态服务。.战略投入与品牌优势华为的汽车生态系统(Carbiot)发展历程揭示了其对汽车业务的重视。尽管小米进入该领 域的时间相对较短,自2021年3月宣布进军车市至今仅1000天,但其对汽车业务的预期 投入显现出高度重视。根据公告,小米计划在未来十年内,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总投 入可能高达100亿美元。在2022年10月,小米在其SurgingOS论坛上首次将汽车业务纳入公司战略规划。同年L1 月,小米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批准,不同于华为的三种合作模式,小米倾向于自主建设 产能。与北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的合作协议;显示,小米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的汽车生产基地,总产能将达到 30万辆,分两期实施,每期产能为15万辆。据悉,小米设定的目标是在明年上半年开始量 产。在手机与汽车业务的对比中,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都凭借其品牌影响力、渠道资源、研发 能力和充沛的现金流等多维度优势,构成了其投身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2年底, 华为在全球拥有6万家门店和专柜、5500家体验店以及2200家授权服务中心。智选车在市 场上也布局广泛,同期用户及体验中心超过1000家,覆盖230个城市。在研发方面,自从车载操作系统HiCa「成立以来,华为已累计投入超过30亿美元,并组建 了一支7000人的研发团队。在强大的人力和资源支持下,华为在车载操作系统或智选车型 的销量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小米在手机市场的优势同样显著。以2022年第三季度为例,小米全球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 市场份额达到14%,连续13个季度稳居前三。特别是在中高端市场,小米14系列在双口 期间成为四大电商平台国产手机销量冠军,成为高端市场的一匹黑马。小米在打造爆款产品 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无论从最初的低价策略,到如今向中高端市场转型,品牌扩张的方 向都证明了这一点。公司的Q3手机业务毛利率达到了 16.6%,同比增长7.7%。全球用户月活跃数也创下了历史 新高 同时ALT平台持续增长。截至9月30曰,loT平台已连接的智能设备达到6.99亿, 同比增长25.2%。拥有5件及以上智能设备的用户数达到了 1370万,同比增长26%。小米在 全球手机市场及loT领域具有强大的品牌优势,这无疑将在车载系统等领域转化为巨大的商 业潜力,并具备强大的粉丝效应。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将成为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