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述 .寻找中国企业海外机遇的投资路径 海外流动性对A股影响减小:由于市场预期美债利率未来可能降息,美债利率下行动力减弱,反应缓慢,因此海外流动性对国内A股市场的影响力逐渐降低。 国内流动性转向成为关键驱动力:11月数据显示经济表现疲软,期待流动性转向以支撑市场。存款利率下调显示出货币政策宽松的迹象,预计未来宽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高,上半年可能性达到90%,一季度释放概率为60%。 一、综述 .寻找中国企业海外机遇的投资路径 海外流动性对A股影响减小:由于市场预期美债利率未来可能降息,美债利率下行动力减弱,反应缓慢,因此海外流动性对国内A股市场的影响力逐渐降低。 国内流动性转向成为关键驱动力:11月数据显示经济表现疲软,期待流动性转向以支撑市场。存款利率下调显示出货币政策宽松的迹象,预计未来宽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高,上半年可能性达到90%,一季度释放概率为60%。 政策目标对抗通缩和降低企业成本:中央政策的目标是抗击通缩和降低企业成本。预计明年宽货币的可能性至少为90%,判断货币政策转向的概率超过65%。 .宽松货币政策下的投资策略探讨 宽松货币政策预期:2022年M2和信贷规模均呈现增长态势,明显体现出宽松趋势。自2021年11月起政策开始转向,历史数据显示货币政策的转向通常会带动市场上涨。 中小盘成长股的潜力: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形态,中小盘成长股因其较低的估值,具有博弈春季行情的吸引力,其性价比被认为是’0K7 2023年投资策略建议:激进投资者可以继续关注中小盘成长股,而保守投资者可采取哑铃策略,结合高估值股票和高股息的医药或黄金股,实现防御性投资。 .借鉴曰本模式,制造业引领企业出海 曰本企业出海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业,并在全球市场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制造业出海比例从90年代初的70%下降到2012年后的约40%,而服务业占比则逐步上升至60%,这标志着制造业为服务业出海铺平了道路。 尽管曰本国内经济增速不高,但海外营收增速显著。国内复合增速仅为百分之零点几,而海外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平均复合增速可达6%,这表明出海策略对企业成长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 精选出海企业,特别是那些占比持续提升、营收增速扩张和净利率提升的精密仪器、运输设备、橡胶产品和机械行业,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 .借鉴曰本经验寻找中国企业出海新路径 在曰本经济结构转型期间,即使股市总体下跌,某些行业仍然实现了超额收益,这与中国未来结构调整的情况相似,可以作为参考。中国企业出海策略需要考虑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应对内需疲弱以及抓住新兴市场的机会,在转型背景下寻求与新兴市场的合作。中国高端制造业出海比例目前仍较低,但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变化,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分析中国企业出海投资途径 科技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预计该行业的海外扩张将呈现出趋势性上升。 筛选出具有竞争优势且有可能走向海外的行业,如消费电子、家电、汽车零部件、纺织制造,关注这些行业中海外占比高的公司,它们有可能实现超额收益。 对于新能源行业,虽然短期内可能存在调整,但从长远来看,认为在供需平衡后市场前景积极,这也是中国海外扩张中的一个强势行业。二、详细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早上好,我是国金策略的张氏。今天,我想与各位投资者分享我们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机遇的投资路径的最新观点。 首先,让我们关注当前的市场动态。尽管近期市场波动明显,但我们发现一个趋势:市场变化不再紧密跟随海外流动性。以美债利率为例,尽管其持续上升,但12月份市场并未出现相应的区域性上涨。这主要是因为海外流动性的驱 动力在边际上减弱。在12月份美联储议息之后,市场已基本消化了对未来可能降息的预期,对美债利率的反应较为平淡。美债收益率要进一步显著下行,需要看到预示降息窗口实际打开的前瞻性指标,如美国失业率上升至4%以上、新就业增长下降、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超过30万等。目前,由于美国罢工潮的恢复对就业市场产生了一定推动,尽管这种推动可能有限,就业数据仍相对稳健。然而,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明显下降,我们认为失业率可能会再次上升。 在失业率上升之前,美债利率和海外流动性对国内A股市场的影响将整体呈现弱化态势,这是基于上述驱动力的回溯性判断。 第二个要点是,随着海外因素影响的减弱,国内流动性转变成为核心动力。我们注意到11月份的经济数据表现疲软,例如色领域增速仅为70%,基础效应为1.8%,出口增速为负5.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在下滑。市场迫切期待国内流动性转向来替代疲弱的基本面和海外影响。短期内,市场的焦点在于货币政策,12月市场的波动实质上反映了对央行政策转向的期待,比如预期未来降准。在12月份的资金续作窗口,市场出现上涨,显示出对货币政策转向的期待。我们认为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特别是今年存款利率的第三次下调,也是自去年以来的第六次下调,这一规律表明每次存款利率下调通常伴随着贷款利率的下调,为货币政策宽松预留了空间,有望缓解银行息差并促使银行向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融资。 在经济数据方面,我们观察到PPI的回落,表明通缩压力仍然存在。为了降低企业实际成本并刺激企业投资,明年抗击通缩、降低成本将成为政策目标。因此,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概率至少为90%,只是对于央行将在哪个季度放宽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倾向于认为在第一季度进行政策实施的概率约为60%。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未来整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概率可达到65%以上。虽然不能简单地将宽货币等同于市场上涨,但它可以被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建议投资者探寻中国企业海外机遇的投资路径。随着国内流动性环境的改善和货币政策的转向,企业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加大海外投资和扩张的步伐。同时,全球市场的变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的海外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那些具有海外业务布局、具备较强竞争力以及受益于宽松货币政策的企业,以此捕捉潜在的投资机会。谢谢大家。 .宽货币政策下的投资策略探究 从宽货币的角度来看,我们都知道2022年整体M2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包括M2的增长率也在扩大,收益与宽货币政策密切相关,且宽货币政策的实施十分明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并未出现春季躁动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宽货币已经存在,为何说明年才会出现春季躁动?对此,我们将进行具体分析。 2022年的宽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从2021年11月开始的。在此之前,政策一直是紧缩状态,旨在应对碳达峰和碳中和问题。然而,到了11月份,政策方向开始调整,货币政策转向宽松,M2也开始明显回升。因此,在口月份时,市场已经预感到了上涨趋势,就像春季躁动的提前启动一样,这背后的逻辑是货币政策的转变和政策底的形成。 至今为止,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整体M2,包括扣除特定因素的M2,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政策转向。根据历史经验,只要出现政策转向,市场通常会上涨,这对应着政策底的形成。无论市场对政策底如何反应,无论其效果如何,如果政策有效,市场持续上涨的时间较短;如果政策失效,市场的上涨通常只持续约两周左右。 因此,明年只要出现货币政策转向,我们有很大可能性会看到春季躁动的出现。那么,降息的时间点可能在何时呢?我们可以关注明年1月份的 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的可能性,我认为这个概率较大。这种春季躁动的前提是货币政策转向,届时我们的企业业务有望繁荣发展。 同时,中小盘成长股的表现也将非常出色。对于是否现在就应继续持有中小型成长股以博弈宽货币引发的市场躁动,我认为值得一试,其概率和性价比是可以接受的。原因在于,当前市场并未大幅上涨,我们是在市场底部进行博弈,因此风险相对较低。 其次,尽管美国债券利率的下行动力有所减弱,但尚未达到明显的策略转向阶段,下行趋势依然存在。 第三,海外市场流动性驱动目前仍维持中性或略微乐观的状态。关于国内基本面,我们不断强调,尽管国内需求本质上较弱,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 但短期内出现显著内需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外部需求确实可能拖累中国经济发展,导致二次探底,但如果未受到外需的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形势相对稳定。因此,从基本面来看,对整个市场的拖累是有限的。 目前流动性仍偏紧,我们正在期待流动性转向,并希望在1月份的货币政策操作窗口期间看到明确的信号,因此市场仍充满期待。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持有中小盘成长股进行博弈。此外,从主题投资角度看,市场仍然活跃,M2的驱动力仍然强劲。一些之前被低估的海外游戏公司,我们相信未来会有补涨机会,包括AI手机、IP发展等领域。因此,我们对消费电子整体行业保持乐观态度,主题投资的驱动力持续存在。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建议对于中小盘成长股,如果投资者较为激进,可以尝试博弈房地产政策的转向;如果较为保守,可以采取哑铃策略,一部分投资估值较高的股票,一部分持有高股息的医药或黄金股票作为防御。这就是我们对明年市场的总体展望。 .学习曰本模式:制造业引领企业走向全球 在第二部分,我们想要探讨的是曰本企业走向全球的经验。当前,出海已成为热议话题,中国企业也不例外。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占比仅约10%,且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对此,我们可以从曰本企业的经验中寻找启示。尽管在1990年代至2012年和2013年的二十余年间,曰本经历了股市和经济的低潮,但其企业出海依然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曰本的海外拓展策略和成果。首先,关注制造业的出海情况:从结构和动机来看,早在2005年,曰本制造业出海,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出海的比例已经超过30%。到了90年代初期,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0双然而,进入21世纪后,制造业出海比例逐渐降至约40%,而服务业出海比重则上升至6微。 曰本选择制造业作为出海主力,并形成这样的行业结构,其原因可以从“微笑曲线理论中理解。该理论涵盖了从原料和原料加工(如化工和新材料)到消费制造业(如电子机械)的产业链。这些行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无论是上游的化工还是下游的消费制造业。因此,曰本企业选择这些具有最强出口竞争力的行业进行出海。随后,曰本服务业的出海步伐也明显加快,包括金融保险、批发零售等行业,其中不乏像Seven-日even这样的知名品牌。 第二个维度是分析曰本企业出海的效果。在曰本失落的二十年间,国内企业的营收增长仅为百分之零点几。相比之下,海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复合增速达到了显著的6%,充分显示了出海的良好效果,也为当时的曰本股市带来了一些亮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关注那些海外业务占比持续提升、营收增速不断扩大的行业。初步筛选后,我们可以重点关注精密仪器、运输制造、橡胶产品、机械等七八个行业。这些行业的股市表现不仅良好,部分行业还展现出了显著的超额收益。进一步分析表明,最终只有四个行业同时满足营收占比上升、增速加快和净利率持续提高的条件:精密仪器、运输设备、橡胶产品和机械。 总结来说,借鉴曰本企业出海的成功案例,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战略上的参考和启示。通过学习和应用曰本的出海模式,中国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1995年至2012年的时期,尽管曰本股市整体呈现出下滑趋势,但有几个行业却逆势上涨,分别实现了40%,40%,13%的涨幅,甚至有的在负增长12%的情况下,仍相较于曰经225指数下跌47%的表现,实现了显著的超额收益。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那些海外业务占比高、增长速度快且盈利能力强的行业通常能展现出超额收益,甚至实现绝对收益。这为寻求中国企业出海的新路径提供了借鉴曰本经验的视角。 回顾中国的情况,当时曰本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资产荒的困境中,这在后来的泡沫破裂和偿还协议签订后更为明显,导致股价和经济整体下滑。然而,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中,仍有部分企业通过出海实现了出口增长,描绘出了他们的“第二增长曲线工这一现象可能预示着未来中国企业可能面临的情况。尽管中国与曰本的具体环境存在差异,但一些基本的逻辑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