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医药新周期的十大判断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医药新周期的十大判断

2023-12-21-未知机构大***
医药新周期的十大判断

发言人00:00:00 各位投资者,大家晚上好。感谢大家参加我们国生医药这一次的2024年医药年度的策略的汇报。我们的2024医药的年度策略是在这周一的时候外发了。 发言人00:00:00 各位投资者,大家晚上好。感谢大家参加我们国生医药这一次的2024年医药年度的策略的汇报。我们的2024医药的年度策略是在这周一的时候外发了。我们这次年度策略的这个主题是医药新周期的十大判断。我是国盛的分析师胡若碧,今天由我来给各位投资者来汇报一下。首先这一页是我们这一次整个策略的十个判断。我们这次年度策略其实是相当于把原来的从七大细分领域出发,先做全年的回顾,然后再去梳理细分领域和子板块的这种策略的这种写法是去推导了,然后去给出了我们对于明年就是2024年医药的这个十个判断。我们觉得整体来说,可能2024年还是一个相当于并不是说有各种细分领域这个赛道主题的这种方式,而是可能是自下而上的更加去选择个股的这个方式。 发言人00:01:17 接下来就给大家汇报一下。首先第一个判断就是医药的三重周期末端共振即将开启新周期。这个其实是我们对于现在产业层面的一个这种判断,以及二级市场的一个大判断。也是指引我们后面的几个判断的一个重要的先先觉的判断。就是现在医药是经历了三年牛市加上两年半的调整。包括我们如果把医药的资产分为三类的话,一类可能是理财周期内的政策受损的这种产品,一类就是这种政策免疫赛道的产品,第三类就是跟疫情这疫情相关的一些产品。 发言人00:02:06 其实从2018年到现在,首先我们把这几类资产的代表性的公司,都画在这个图里面。最上面这个图是一个医药整体的。第二个这个图是以这个集采为代表的药品跟部分器械的周期。其实从18年12月集采往后,其实包括药品,包括这个呃器械设计集采的其实都是在下行周期。但是从2022年到2023年开始,其实基本上这个药品的集采周期已经走完一轮,有很多代表性的标的已经开始了触底回升。器械可能处于一个集采的这种中后段的角度,这是集采相关的资产。 发言人00:02:58 第二类资产就是政策免疫类的资产,其实是在相当于政策受损的集采资产,在下跌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政策免疫类赛道。从2019年到2021年,估值在持续的扩张,一直到2021年年中,走到了一个泡沫化的这种状态。三重共振也是走到了一个泡沫化的状态,开始又经历了一轮泡沫的消灭跟估值的收缩。所以政策免疫赛道也经历了一轮涨跌周期,目前是处于一个相对来说偏低谷的这种状态。像这个核心的代表性的资产,像药明康德对明年的这个PE20多倍,迈瑞也是二十多倍,艾尔三十多多倍,高薪可能是十几倍。其实也基本上回到了2019年起涨之前的核心资产的估值水平了。 发言人00:03:56 第三类资产就是跟政策,跟一疫情相关的这一类资产。包括原来这个防疫物资的供需错配,再到新冠的检测试剂盒,再到疫苗,再到这种小分子的研发跟供应链,就是疫情的资产也都经历了一轮的一轮或者两轮的涨跌周期,现在也都消化完毕了。而且从明年的角度往往后看的话,其实除了极个别公司在明年Q一可能还有一个阶段性的高基数的这种影响,其他的所有疫情相关的资产,明年都是面对的是一个正常的这种竖的状态。所以无论是集采的资产,政策免疫的资产,还是疫情的资产,其实都是一个三重,就是三个周期都是处于一个末端同频共振,即将开启新周期的这么一个阶段。 发言人00:04:57 接下来我们就回顾一下医药历史上的几个大的这种产业周期里面的支付端、供给端、需求端, 包括扰动项,包括标的供给跟资金流向,从而对于新周期的特点,能够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客观的这种判断。首先,在2011年之前,其实医药是处于一个由医保的增量资金拉动的野蛮扩张的这种状态。11年到15年,现在是当时是相当于,医保没有什么增量资金了,覆盖度已经到了90%以上,是第一轮的这种点刹式的野蛮控费。当时其实整个医药的供给侧还是一个小散乱差的这种状态,很多诊疗需求都不能被被满足。二级市场也是以一个药品的这种标的为主。所以当时其实那几年,就是药品的基本面开始变差,对应的医药的这种非药标的开始增多,又叠加着私募基金的大发展。所以尤其是到1415年,其实是一个小票比较表现比较好的这么一个状态。 发言人00:06:09 15到18年其实是一个产业增量下的一个供给侧大改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其实是115到18年的最大的关键词,就是由药监局主导的,包括药审改革,包括一致性评价,包括鼓励创新,诊疗的各种需求的可及性都在提升。然后尤其是2018年开始,医保局开始,相当于开启了大医保局的主动支付的这种时代,也开启了这种集采周期的扰动。但是15到18年那个时候,其实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就是供给侧改革的这种情况之下,大票的这种估值提升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这种特征。然后在15到18年,很多新兴的细分领域上市公司,其实是越来越多的医药主题基金也开始出现。然后接下来就到了离我们比较近的,就是2019到2023年,就是我刚才说的三重周期的这么一个大扰动的这个阶段。这个时候其实二级市场的特点就是扰动项其实是非常多的,包括一些特殊的宏观环境,包括这个资本市场的供给侧大繁荣,细分龙头是在接连上市,医药主题基金也在大扩容,以这个外资也在流入。这个时候其实产业层面供给侧改革的大政方针已经持续落地了,主动支付是在持续强化的同时,需求端是体现了宜宾普的变迁跟需求的升级。 发言人00:07:45 然后再往后看到2024年,就是明年以后,我们认为所有的扰动项,包括特殊的宏观环境,包括这种反腐的这种扰动,其实包括这个医药主题基金扩容带来的这种估值泡沫化,其实都已经过去了。后面可能这个产业时代是非常像15到18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供给侧改革开启的医药整体的增速可能是一个接近10%的这种新常态的这种状态。所以我们定义这个新周期的特点。支付端就是一个总量控制之下的主动支付,不断的探索 支付标准。供给侧就是优质的供给还在加速,低质的供给基本上就已经出清了。需求端就是老龄化,再加上新需求升级,尤其是1960年这波婴儿潮带来的是一个有质有量这种老龄化老动向已经很少了。但是标的的供给潮其实也已经过去,要主题基金规模是相对来说稳定,这是2024 年,就是明年之后开启新周期的一个产业层面的这样的特点。这些PPT,其实就是我们年度策略最重要的一页框架的PPT。 发言人00:09:05 当下医药是进入到这种产业的总量控制,因为整个的医保筹资的增速是跟GDP的增速基本上保持一致。那么在这种总量控制的这种大背景之下,是一个新的周期的特点。这个时候选股其实不应该是在以这种细分领域高增长的这种景气度为基础,而是应该顺着当下的这个新周期的特点,去寻找结构性的这种增量。所以我们这个总量控制之下的新周期选股,大块的三个就是一就是向外突破,如果有海外逻辑的这种公司,其实是能够打破这个总量控制的这里面我们认为生物类似物的国际化,在很多国际在众多的国际化细分里面,是明年变化比较大的一个细分领域。同时其他的国际化这边,就是看这种拐点型的公司,这个是向外突破。 发言人00:10:06 第二个就是如果还是在国内的这个存量市场的话,那么就得找结构性的这个增量。结构性增量从几个方面去找,一就是新需求大单品,这个也是我们最为看好的一个,相当于框架之下的这么一个细分。因为只要能够满足这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那么带来的这种业绩的这种爆发,包括股价的回报其实都是很好的。而且有我们国家的这个需求也到了这种爆发的时候,所以满足新需求这条线其实是我们推荐公司推荐的最多的一条线。第二个就是强者恒强这条线,就是因为现在的这个产业时代,其实跟15到18年供给侧改革的时代比较像,对平台型的farmer产业竞争力会持续提升,这部分会有一部分公司估值是从修复到一个溢价的状态。 发言人00:11:06 第三个就是政策倾斜,就是在这一个总量控制的市场之下,如果说有这个政策的阶段性的倾斜,其实也能够给一些行业带来一些增量。这里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机要跟创新。给中药行业带来的这个重要增量。第四个就是如果说能够有一些技术颠覆,能够把存量的这个市场去完全替代掉,那么这块也是一个结构性的增量。这一部分我们比较看好的是TCE双抗ADC和小核酸药物。 发言人00:11:40 除了结构性增量之外,如果是一个纯的存量市场的话,那么能够完成降本增效的公司,也是能够在这里面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增速的这里面第一个我们挖掘的就是中硼硅药用玻璃行业的持续高景系。第二个,就是在国企改革这块。我们认为,未来到2024年,在这种宏观背景之下,国企改革还是会持续深化推进整合提效,还是能够持续兑现的。能够实现降本增效的企业是能够,相当于,有一个超出行业平均增速的这种表现的。这个就是我们总量控制之下的新周期选股的这个大块的逻辑,就是向外突破个性增量和降本增效。还有一块就是说我们列了一个扰动细分行业的这个修复,就是在于其实过去几年还是有很多细分行业都受到扰动的。有今年年初在放开的时候,消费医疗和医疗服务相关的这个公司其实是有一个边际的这种修复的这种拐点的。现在在反腐背景之下,我们认为设备类的公司是有望迎来反腐后的入院采购的恢复的。 发言人00:13:00 这个相当于这张PPT上八个标红的框,分别对应我后面要讲的八个判断。第一个判断,医药三重周期的末端共振即将开启新周期。讲到这里,接下来就是展开来讲我们对于几个细分领域变化的这个判断。第二个判断就是生物类似国生物类似物的国际化景气度有望提升,国际化业务突破持续增多。 发言人00:13:29 其实整个的生物类似物,其实是我们认为到现在是迎来了一个产业层面上比较大的这种变化,尤其是在2022年8月份的这个通胀削减法案,跟 9月份拜登签署的这个授权FDA。在2022年10月到2027年9月,对生物类似药收取费用,以缩短审查生物类似药的申请的时间。这个其实是体现了FDA包括美国对于生物类要持续推出的这么一个促进。 发言人00:14:04 然后第二个产业层面的变化,就是专利的这个到期潮。其实有很多的这种这几年获批的这种比较大的生物药都是在2023年、2024年、2025年到专利到期的。那么这个重磅品种的专利到期,其实是给生物类似药提供了充足的增长空间。 发言人00:14:27 第三个就是我们国家经过了过去几年的这种产业积累,包括今年我们看到这个百奥泰的托株单抗的生物类似物,在2023年10月FDA上市,仅仅又过了不到两个月的这个时间,把奥泰的这个非法单抗的生物类似物也是在FDA获批上市了。其实明年就到了我们国家的这个生物类似类似物能够在海外持续的放量的这种时间点了。现在在美国上市的生物类似药有五十多个,其中2017年到2019年上市的生物类似药L数目比较多。我们也统计了一下生物类似药上市之后的市场占比。其实整体生物类似药在上市之后,通过几个季度的时间,基本上是能够占到一个20%到45%不等这个市场份额。所以,我们国家的除了百奥泰之外,我们也可以看看到像这个通化东宝、甘醴,包括像很多的生物药企业,也是在管线方面去海外去做了生物类似药的这种布局。 所以生物类似药这块儿,它还是有一定的门槛壁垒的。这块儿产业层面的变化其实是比较值得关注的。 发言人00:15:48 然后在生物类似药的国际化选股的方面,我们认为就两个思路。第一个就是如果产品推进的非常快,能在前三个或者前五家获批的。那么这块儿就是这种产品跟公司是能够赚到第一波钱的。 但这个对于研发,包括海外注册的这种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所以这里面做的比较好的就是百奥泰。第二类企业就是在海外已经有成熟的这种销售渠道跟这个经营体系的公司,已经证明过自己在尤其是美国这边的这个销售能力。那么这些做的比较快的企业都是愿意跟他合作的这里面我们重点看好的就是就是预估值,相对来说股价在底部有变化的这个现有股份,这个是生物类似药的国际化。 发言人00:16:42 除了生物药类似药的国际化之外,还有一些公司其实是国际化业务也是比较多的。因为伴随着2015年医药政策改革,政策端和投融资端对于医药产业支持力度都是比较大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