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OLED材料龙头,深度受益OLED渗透率提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OLED材料龙头,深度受益OLED渗透率提升

2023-12-21王芳中泰证券梅***
OLED材料龙头,深度受益OLED渗透率提升

国内OLED龙头厂商,一体化布局优势显显著。公司国内OLED材料龙头厂商,已具备“OLED中间体-OLED升华前材料-OLED终端材料”一体化生产能力,是国内极少数具备自主专利并实现OLED终端材料量产供应的企业之一,公司的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和辉光电、天马、信利等OLED面板厂商,其产能规模和出货量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OLED渗透率持续提升,OLED发光材料国产替代空间显著。OLED凭借低功耗、高对比度、更快的响应时间、更薄、易折叠等优势在下游细分领域持续发力,在小尺寸领域,手机等下游OLED渗透率持续提升;在中尺寸领域,苹果24年将上市OLED版I Pad,华为今年已推出OLED屏幕Pad,Pad行业有望在苹果、华为等龙头引领下带动OLED渗透率快速提升,此外车载、NB等领域OLED亦有望持续发力。目前中国大陆厂商在OLED面板领域已逐步跻身第一梯队,而OLED上游核心材料仍主要掌握在海外厂商手中,2023年预计全球OLED有机发光材料全球市场17亿美金,市场空间广阔,后续随着国内OLED厂商持续扩产,OLED材料国产替代在即,OLED材料由于需要与OLED厂商配合创新才能达到更好的发光效果,因此OLED材料国产化是OLED厂商保持创新与竞争力重要一环,国产替代需求强。 坚持自主研发专利领先,产能扩张+新品持续放量打开新成长空间。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Red Prime、Green Host已实现量产并持续迭代,新一代RP产品已通过头部客户的验证测试;新产品Red Host、Green Prime等在客户端验证进展良好,并与京东方合作研发Blue Host材料,持续推进OLED材料国产替代。公司积极进行产能扩充,公司现有产能3吨/年,另有1吨产能储备,且公司募投项目筹资1 0亿元建设OLED终端材料研发级产业化项目,后续产能充沛,深度受益下游OLED厂商产能扩充。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34亿元、6.11亿元、10.5亿元,同比增长19.2%、83%、72%,综合毛利率为55.8%、60.9%、64.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3亿元、1.84亿元、3.31亿元,同比增长-12%、98%、80%,参考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估值31.24倍,考虑到公司专注于高生产壁垒的OELD发光材料,同时深度绑定京东方等大客户,自身产能扩张速度快,未来收入有望持续高增,因此整体PE高于行业平均公司,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新建产能不及预期;3、客户拓展不及预期;4、技术迭代风险;5、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 一、突破OLED终端材料封锁,稳定供货头部客户 1、打破OLED终端材料垄断,公司架构明晰 十年专注OLED终端材料研发,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2010年,公司创立之初,主要从事化学品和电子化学品的贸易;2013年,公司的OLED中间体工厂建成投产,正式进军OLED显示材料领域;2016年,公司创立了莱特迈思子公司,专注于OLED终端材料的研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构建起涵盖OLED有机材料中间体合成、升华前材料制备及终端材料生产的全产业链运营,成为国内最早具备OLED核心终端材料系列专利并实现批量供应的厂商之一,解决了 OLED终端材料“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难题。2021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公司的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和辉光电、天马、信利等OLED面板厂商,其产能规模和出货量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 股权结构稳定,子公司各司其职。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亚龙先生,其直接持股49.36%,并通过控制的西安麒麟、共青城麒麟、共青城青荷间接控制6.07%股权,合计控股55.43%。各子公司在职能分工上相互协作、相辅相成。其中,莱特迈思是公司OLED终端材料研发的主体,负责将OLED升华前材料通过升华提纯工艺生产成OLED终端材料,并对器件进行评测;蒲城莱特主要从事OLED中间体和其他中间体材料的生产和销售;莱特电子主要承担餐饮、住宿等后勤服务相关工作;朗晨光电和城固莱特的业务已被其他子公司承接,已被母公司吸收合并。莱特众成则无实际经营业务。北京众成主要开展技术开发和服务等工作。 图表2:公司股权结构图(截止2023年9月 2、OLED终端材料业务发展迅速,利润率持续改善 营业收入健康成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21年3.37亿元,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至2.8亿元,同比下降17.84%,主要系公司优化产品结构,低附加值产品的销售量下降所致。 公司深耕OLED终端材料业务,发展迅速。OLED终端材料营业收入和营收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OLED终端材料占比达76.70%,OLED终端材料营收达2.15亿元。23年前三季度,受总体行业景气度较差影响,公司实现营收1.98亿元,同比下降11.21%。 归母净利润波动上升。2018-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从2018年-0.09亿元增长到2022年1.05亿元。2023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下降38.36%,主要系23年整体消费电子相对低迷,行业景气度较低,但是我们看到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端手机目前销量旺盛,消费电子复苏迹象已现。 图表3:公司营业收入构成及增速 图表4: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产能利用率持续上升,产销量稳步上升。2017年,公司自有OLED终端材料产线建成,2018年实现OLED终端材料量产能力之后,产量逐步提升,2019年至2020年,随着公司工艺的不断改进,叠加公司客户及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公司产能利用率与产量快速提升。2021年上半年,公司产能利用率达到最高点117%,主要系公司RP类产品的生产工艺改进,单次升华的投料数量增加进而单次升华的产量增加,叠加华星光电等客户需求快速增长等因素。OLED中间体产量也稳步提升,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处于较高水平。2022年,由于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减少低附加值产品,OLED中间体生产量同比下降34.88%,OLED终端材料产量则小幅提升。 图表5:公司产量与产能利用率 公司盈利能力自2019年后显著提升,目前已超过可比公司。2018年公司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系公司产能还在爬坡阶段,且同行业可比公司收入规模远高于公司,规模效应更加明显,单位生产成本更低;自2019年起,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利润质量改善幅度较大。净利率变化与毛利率基本一致,2022年-2023年Q3在净利率水平在可比公司中居于首位。 图表6:可比公司毛利率 图表7:可比公司净利率 二、OLED渗透率提升大势所趋,OLED材料深度受益 1、OLED市场空间广阔,AMOLED为主流发展方向 OLED的基本结构是在铟锡氧化物(ITO)玻璃上制作一层几十纳米厚的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发光层,而在发光层上方覆盖一层低功函数的金属电极,形成了一种类似三明治的结构。 图表8:OLED基本结构 OLED以载流子注入和复合的方式实现自发光的特性。其构造采用极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基本原理是利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充当器件的阴极和阳极。在特定的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这两者再通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激发发光分子,最终通过辐射产生可见光。 图表9:OLED发光过程 OLED相较于LCD的优势将更加凸显。OLED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自发光特性,通过像素级独立控制实现发光;而LCD显示器则需依赖背景灯作为光源,并通过电压控制液晶来调节亮度。TFT-LCD面板由于工作电压低、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好等优势,目前仍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电视、手机等领域。 而OLED面板在初始推出时面临价格较高、寿命短、易烧屏等挑战。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OLED屏幕逐渐在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其独特的低功耗、高对比度、更快的响应时间、更薄、易折叠等优势越来越引起市场的重视。 图表10:OLED与TFT-LCD显示对比 全球OLED产值增长潜力大,渗透率不断提高。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达384.4亿美元,而在2032年,产值预计将达到2596.7亿美元。在2023年至2032年的预测期内,OLED市场有望以21.1%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 图表11:2022-2032 OLED市场预测(亿美元) 全球对OLED面板的需求回升,22年智能手机OLED份额已达42%。 根据Omdia数据,从2022年到2030年,OLED显示面板的需求面积CAGR将达到11.0%。各大品牌正在逐步将OLED显示面板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更为广泛的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系列中。受疫情影响,2022年显示面板需求出现下降,导致对OLED的需求也减少。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OLED面板不再局限于高端手机产品,而开始在入门级手机上得到应用。在智能手机显示面板领域,OLED面板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0%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42%,并有望在未来保持稳定增长。 图表12:2022-2032 OLED需求预测(亿美元) 国内厂商在国内OLED产能预计占比近一半,后续产能规划充沛。OLED虽然三星、LG等韩系老牌厂商在技术上仍然领先,但近年来国内厂商不断加大OLED领域投入。2022年在中国地区OLED产能情况三星占比最多,达36%。占比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京东方和LG,分别占21%和8%。维信诺和华星光电占比分别为7%和5%,排名第四和第五。并且国内厂商正积极扩充产能,预计后续国内OLED产能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图表13:国内OLED产能增长情况 图表14:中国地区OLED产能分布情况(2022) 图表15:OLED行业产线情况(部分) OLED相较于LCD而言资产更重,资金壁垒高,只有少部分龙头厂商具备投资能力。OLED由于技术难度更高,相关设备、投资均较LCD更大,同样6代线投资,一般LCD投资额200亿即可,而OLED 6代线投资额往往超400亿,以京东方为例,其在成都投资的8.6代OLED产线投资630亿,远超一般LCD投资额。因此OLED整体资产更重,资金壁垒更高,只有少部分龙头厂商具备投资能力,竞争格局更优。 2、小尺寸:OLED渗透率快速提升,国产柔性OLED发展蓬勃 手机OLED渗透率逐年提升,预计26年渗透率超过六成。手机是OLED最主要的下游应用终端,渗透率逐年提升。根据Trend Force数据,2022年OLED面板的手机渗透率达到约47.7%,23年渗透率预计超过50%,预计26年有望渗透率超过6成;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全球智能手机OLED渗透率在2023年第一季度达到历史最高值49%,较2018年第一季度的25%提升近1倍。 图表16:2018~2023年OLED智能手机渗透率 图表17:2018Q1-2023Q1 OLED智能手机渗透率 柔性OLED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据Stone Partners数据,三星在23Q3是智能手机柔性OLED屏幕的主要供应商,出货量达5500万件,市场份额为47.8%,同比下降14.7pct,而国内厂商京东方份额20.1%,同比提升2.5pct,华星光电份额9.9%,同比提升4.9pct,天马份额9.7%,同比提升6.3pct,维信诺份额8.4%,同比提升3.7pct,国内厂商柔性OLED份额持续提升。 图表18:柔性OLED出货量(单位:百万件) 图表19:2023Q3柔性OLED市场份额 折叠屏未来有望成为OLED增长新动能。据IDC数据,2023Q2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126万台,同比增长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