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3年第11期《养老金融评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第11期《养老金融评论》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3年第11期《养老金融评论》

内部资料 妥善保存 养老金融评论 2023年第11期(总第96期) 吴玉韶: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考 娄飞鹏: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服务助力 施文凯等:中国养老产业金融发展业态研究 乌丹星:守牢四项工作原则稳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 阳义南等:优化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的社会保障支持衔接 养老金融50人论坛 www.caff50.net 养老金融50人论坛简介 养老金融50人论坛(CAFF50)由董克用教授联合华夏新供给 经济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于2015年12月9日正式成立。论坛成员由政界、学界和业界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重要社会影响力的人士组成。论坛主要关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内容,致力于成为养老金融领域的高端专业智库,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向媒体大众传播专业知识。随着对养老金融研究的深入,为了促进产业落地,贵州国康养老金融研究院于2021年1月 29日在北京宣布成立,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流、综合、专业的养老金融智库。 论坛学术顾问: 潘功胜王忠民胡晓义宋晓梧 论坛秘书长:董克用 常务副秘书长:张栋施文凯 副秘书长: 孙博王赓宇 《养老金融评论》简介 《养老金融评论》是养老金融50人论坛月度官方刊物,秉承“专业性、前瞻性、国际性”的学术理念,以“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向媒体大众传播专业知识”为宗旨,重点反映论坛成员的学术成果与观点;跟踪国际理论前沿与实践动态;探讨中国养老金融改革与发展,促进养老金融领域交流与融合。我们诚挚欢迎业界、学界的专家踊跃撰稿,为我国养老金融发展贡献智慧。 《养老金融评论》编委会 主编: 董克用姚余栋 执行主编: 张栋孙博 编辑组成员: 施文凯于东浩陈瑶刘佳星 来稿、订阅及索要过刊等事宜,请发邮件至编辑部工作邮箱 caff50review@caff50.net进行联系。 目录 【本期重点关注】 吴玉韶: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考4 娄飞鹏: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服务助力7 施文凯等:中国养老产业金融发展业态研究17 乌丹星:守牢四项工作原则稳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29 阳义南等:优化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的社会保障支持衔接32 【养老金融观点集萃】 武建力:长期资金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39 李锐等:城镇职工养老金福利不平等与延迟退休制度设计46 【CAFF50大事记】 2023年10月CAFF50动态65 【论坛成员机构介绍】 中信银行67 导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由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领衔的团 队于2016年提出,养老金融是指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着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其中,养老产业金融指的是为与养老相关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的金融活动,其目标是通过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为国民养老提供服务保障。 本期《养老金融评论》重点关注如下内容: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吴玉韶教授分享关于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考;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分析处处长娄飞鹏提出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服务助力;养老金融50人论坛常务副秘书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 究员施文凯分享中国养老产业金融发展业态研究;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成员、北京星剑康养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乌丹星提出稳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需要守牢四项工作原则;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阳义南教授分析优化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的社会保障支持衔接问题,以飨读者。 吴玉韶: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考 吴玉韶: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 从2013年起,国家对养老服务高度重视,政策频出。既说明重视重要,也说明新领域很复杂很难,社会高度关注,取得巨大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由于是新业态,时间短,问题不少,养老究竟是事业化还是产业化发展需要认真总结反思。 中国的养老在供需两侧上存在着较大的认知偏差。养老作为三大民生之一,一直以来与教育、医疗发展的轨迹相似,重事业轻产业。然而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和中国老人的绝对数量带来的社会性问题是政府、市场、社会任何单一力量都无法解决的。养老与医疗和教育相 本文摘自《养老服务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2023年6月13日。 比,可以并且应该勇于提出产业化发展方向。 现阶段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需求侧上,特殊时期收入低消费意愿低老年群体导致事业需求高产业需求低,因此养老产业发展迟缓。同时供给侧上,居家养老服务产业还没有成型的模式,离成熟定型还有很长路要走。产业发展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中下游不衔接不配套,导致服务、产品断层。 在政策上,养老服务政策很多,但更多是事业视角,产业视角政策不多,一些地方事业过强抑制了产业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关键要素支持政策,如土地、金融、人才等没有根本性突破。产业发展基础性工作很薄弱,比如产业概念、统计数据、标准规范、评估等标准类别少且难以落实。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建立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责任边界,厘清事业和产业边界,为市场化养老服务让渡更多的发展空间。老龄化危机,危在事业,机在产业,养老要勇于提出产业化发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看似事业,其实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 其次,应出台养老产业培育和扶持专项政策。现在养老服务概念宽泛,政策目标不聚焦,重点不突出,力量分散。应从完善顶层设计,从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从促进要素有效配置,制定专项培育扶持政策。坚持以机构为支撑,重点培育扶持三类机构:一是照护服务专业机构,二是居家特别是上门服务专业机构,三是连锁服务机构。要制定养老服务招投标专门办法,让真正有实力、专业化、连锁化企业中标。 第三,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进行系统评估。长期护理保险是养老产业最关键的政策,就像医保对医疗作用一样。从2016年以来,我国进行了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和扩大试点,但试点目标不太明确,也缺乏系统估计研究,这给今后全国推广带来许多难题。应尽快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进行系统评估,明确试点目标以及时间表、路线图。 第四,建议编制全国统一养老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养老服务设施如何配置,什么性质,缺乏全国统一标准和规范,现在各地自行确定标准,导致很多养老服务设施政策无法落地。应制定全国街道和社区两级设施配置标准,统一标识,并明确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由政府免费提供,由专业机构运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养老服务“老人买得起,企业能盈利,服务可持续”,让设施政策真正有效落地。 第五,加强产业发展基础性工作。基础性研究能够体现产业实际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数据的共享。应推进产业发展的标准、规范、认证等建设,特别是智慧养老的标准。同时要尽快建立除老年人能力评估之外的政策评估和补贴绩效评估制度,使养老政策更加精准、更加聚焦、更有成效。 全社会应对养老产业包容性宣传,在建立适合产业发展阶段的监管体系的基础上,营造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包容性的大环境。 娄飞鹏: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服务助力 娄飞鹏: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分析处处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金融业提供的养老金融服务,既是养老产业的12个大类之一,也直接服务养老产业发展。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金融业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除积极做好养老金融服务外,还要积极助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摘自《金融时报》2023年10月9日。 一、金融助力养老产业发展的探索实践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提供有力支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特点突出,其中也包括养老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以养老机构为例,2020年年底,我国养老机构在院人数为222.4万人,而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占比为1.2%。随着居民养老服务需求增加,未来养老产业发展还有较大空间,需要包括金融在内的更多支持。面对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部门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采取措施支持养老产业发展。一方面,监管部门从政策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养老产业;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持续创新,为养老产业市场主体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经过不断探索,我国逐步形成政策性融资、市场化融资并存的养老产业融资服务体系。 (一)在金融政策方面,人民银行专门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产业的融资支持。近年来,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实施中,发挥货币政策引导作用,激励引导资金流向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其中就包括养老产业。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策部署,2022年4月,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改委创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选择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浙江等5个省份开展试点。在政策实施上,对符合支持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项目,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实施期暂定两年。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6月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结余13亿元。 (二)在探索实践方面,金融机构围绕提供融资支持进行了较多探索。养老产业普遍存在投入资金量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对金融服务特别是融资具有较大需求,这也是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 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支持下,金融机构把为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服务作为重点内容。 一是政策性金融积极发力服务公益性养老设施。通过财政政策引导,多方合作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在具体形式上包括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BOT)项目以及政府主导发起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国家开发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充分利用该行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络、智能养老服务、普惠养老服务等领域发展。 二是银行业、保险业等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化投融资服务。从银行业看,围绕养老产业融资服务进行多方面的创新探索。首先,银行业为养老产业创新金融产品。围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需要,银行业对养老机构和大型康养项目研发创新信贷产品。例如,银行业对养老机构提供以床位收费权质押的贷款产品,出台养老产业专属信贷政策并针对特定领域养老机构研发创新金融产品。其次,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为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服务。主要做法是银行业通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产业引导基金等多种方式,以股权投资和劣后债投资模式为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支持。最后,银行业通过合作方增信等方式为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服务。考虑到养老产业领域市场主体抵 (质)押物较少、经营规模及实力有限等因素,银行通过与融资担保 机构合作等方式为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服务。 从保险业看,其在服务养老产业发展方面优势明显,有利于基于自身优势探索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具体而言,也即利用自身资金久期较长、成本较低的特点,采用股权、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与保险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支持养老产业发展。近年来,保险业不断加大对养老产业在包括综合型养老社区、旅居养老、居家养老等领域的投资。例如,从2007年泰康人寿投资养老地产开始,已先后有十余家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2008年中国平安通过子公司平安信托投资北京慈铭健康体检,此后也有多家保险公司开展相关领域投资。在养老社区建设中,保险业不是简单资金配置,而是将风险管理与财富管理、金融产品与医疗健康服务结合起来,有效匹配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投资、保障及服务需求。保险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养老产业发展,如保险机构利用数字技术优势,以在线远程医疗团队或大量线下诊所打造分级诊疗模式,将养老护理服务融入商业养老保险等,从而实现深层次参与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此外,融资租赁机构发挥既能满足养老机构对医疗

你可能感兴趣

hot

养老金融评论2018年第11期

金融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18-12-05
hot

养老金融评论2022年第11期

金融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2-11-15
hot

2023年第5期《养老金融评论》内容概要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3-05-15
hot

2023年第6期《养老金融评论》内容概要

金融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3-06-15
hot

《养老金融评论》2023年第4期

金融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