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3年经济工作总结: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当前经济形势: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经济工作主要任务: 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六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七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八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解读: 结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重点关注:一是政策总基调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宏观政策取向强调一致性,财政政策强调用好财政空间、服务强化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监管、过紧日子,货币政策强调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汇率稳定;二是科技创新强调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引领,强调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扩大内需强调激发消费潜能、扩大投资效益、消费投资相互促进;四是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包括国企民企、全国统一大市场、财税体制等;五是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关注市场准入、规则对接、人员往来等领域;六是风险防范化解关注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我国经济领域最高级别的会议之一。通常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一般12月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召开了12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一般包括:回顾发展成就与经济形势,对下一年工作提出总体要求,明确下一年工作的主要任务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成就的总结多集中在总体态势、综合国力、改革开放、金融风险、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链韧性、安全、民生保障、疫情防控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指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14年指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2016年会议指出“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成就,认为“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2021指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2022指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图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时间及经济工作主要成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近些年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改革开放、防范化解风险、保障民生等。2017年会议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会议要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会议要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表1:近些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下一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下一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主要侧重于扩大内需、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改革开放等方面。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022年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表2:近些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下一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关注内容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将增强。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需要协调配合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不仅包括经济政策,还包括非经济政策,同时还将对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进行评估。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政策总基调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政策将侧重“三稳”。在总体政策基调上,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与2023年12月政治局会议保持一致。并且提出要多出“三稳”政策,指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3年财政政策多方“发力”,上半年财政延续和优化部分税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279亿元,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优化调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加大一次性吸纳就业等补贴力度,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有效支持了国内有效需求恢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本次会议继续了财政政策“积极”的基调,在财政空间方面,本次会议指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在此之前,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在财政支出结构方面,将更加侧重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对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本次会议指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在转移支付方面,本次会议强调做好监管,指出“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是“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同时,本次会议指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图2:中国政府预期目标财政赤字率(%) 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2023年货币政策不断“发力”,8月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分别下降为10个和15个基点,9月降准0.25个百分点,并且适时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纠正。本次会议明确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指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科技创新将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科技创新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完善创新体制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明确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面、重点领域,并且提出了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本次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国内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来,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29.8%,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内需的方式、路径,以及激发消费潜能、提高投资效益的重点工作。本次会议指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