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12-12魏伟、张亚婕、郝思婧平安证券ζ***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策略点评 策略配置 2023年12月12日 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证券分析师 魏伟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3060001 WEIWEI170@pingan.com.cn 张亚婕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7110001 ZHANGYAJIE976@pingan.com.cn 郝思婧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1070001 HAOSIJING374@pingan.com.cn 事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平安观点: 形势判断: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有利因素更多,经济发展长期向好趋势不变。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会 议提出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政策基调:积极宏观调控合力保障发展和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长期目标来看,本次会议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整体政策部署均围绕此 展开。具体看2024年的政策总基调,积极的宏观调控有进一步加码的空间,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资源将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倾斜,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支持。与此同时,会议强调要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并狠抓落实,提出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金融政策:严监管、防风险,为建设金融强国筑牢安全底线。在风险化解方面,会议提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其中,房地产领域提出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项目建设支持集中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在金融监管方面,此次会议整体延续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总体基调,强调要“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财政强调“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同时会议也提出要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等。产业政策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展开,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结合此次会议和今年9 月习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时的表述,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和未来产业(量子、生命科学等);二是发展数字经济,会议强调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发展数字消费、电子产品消费等;三是支持绿色消费和绿色投资,会议提出要提振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交易、水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等机制将进一步建设完善;四是在民生方面,会议强调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策略报 告 策略点 评 证券研究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对市场的影响:宏观调控有进一步积极宽松空间,市场结构性机会有望增加。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延续12月政治局会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础上,增加提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我们认为2024年宏观调控政策有进一步积极宽松的空间。结合当前A股市场主要指数估值均 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水平,我们维持对A股市场机会大于风险的判断,市场结构性机会有望逐渐增加,具体建议关注两大方向:一是科技成长主线,如人工智能、电子产品、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和数字经济相关的TMT板块,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相关汽车产业链等;二是医药成长主线,与银发经济、生育支持、健康消费等相关的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风险提示:1)国内经济下行超预期;2)政策推进节奏不及预期;3)地缘政治环境波动加剧。 图表12023年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对比 项目 2023年末会议 2022年末会议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当前形势判 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 断与经济目 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综合起来看,我国 标 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 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 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 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 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 施政方向 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 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 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 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重点政策方向: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 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 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 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重点工作顺序 1、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着力扩大国内需求;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4、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5、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6、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7、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8、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9、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1、着力扩大国内需求;2、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3、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4、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5、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 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 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 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 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 财政政策& 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 “三保”工作。 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 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 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 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 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 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 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 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金融监管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供给侧改革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扩大内需 房地产 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消费 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 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投资 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产业政策 科技创新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