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第六次金融工作会议解读: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第六次金融工作会议解读: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第六次金融工作会议解读: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11月3日 宏观经济 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第六次金融工作会议解读深度解读 财信研究院 宏观团队(伍超明胡文艳李沫),金融团队(刘晓婷李飞) 事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 核心观点: 一、前�次会议回顾:从整顿金融秩序,到防控金融风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金 融领域最高规格会议,对下一阶段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前�次会议,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议的基调与侧重有所差异。从发展脉络看,第一次关键词是“重生”,解决银行业不良率高企问题为主,卸下历史包袱;第二次关键词是“升级”,通过加快国有银行股改上市提升竞争力,应对金融开放;第三次关键词是“查漏”,以农行上市为标志,四大行股改完成收官;第四次关键词是“创新”,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开启金融自由化浪潮;第�次关键词是“强监管”,堵监管漏洞,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本次会议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 二、第六次会议背景:外部动荡变革,国内转型升级。一是从外部环境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导致金融脆弱性提高,同时地缘经济割裂风险加剧。二是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传统动能趋弱导致稳增长压力加大,新动能培育壮大尚需时日,需推动经济增长回归潜在增速,防止疫后短期需求不足演变为长期矛盾。三是从国内风险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中小银行风险均亟待化解,避免其相互传染,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四是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 性的长久之策。 三、第六次会议要点: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一)定位和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由于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因此经济高质量发 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本次会议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系历史性地首次提出,凸显未来金融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性。 (二)工作重点一: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一是货币政策方面,预计未来几年都将保持稳健总基调,同时把握好房地产等传统信贷需求高峰已过的新特点,结构上“慢破快立”,满足旧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快培育新的信贷需求点。二是资金供给方面,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和资金投向,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篇大文章。三是存量资源方面,加快盘活政府和国有部门被低效占用的存量金融资源,将存量资金更多投向新动能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融资结构方面,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金融开放方面,“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开放并重,加大金融领域制 度型开放,增强和巩固上海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三)工作重点二:强监管,化风险。强监管方面,新的监管格局下,未来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央地协同监管有望强化。中小机构风险方面,本次突出“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预计后续处置进程将加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重点转向建立化债长效机制,短期继续化解局部债务风险,中长期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同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规范好举债和发展的关系,兼顾化债和高质量目标;未来中央加杠杆有望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新抓手 和新特征。房地产风险方面,重点强调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预计监管端健全房企监管制度短期将有利于遏制房企风险蔓延势头,未来房地产宏观审慎管理方向或转向“适度支持”;供给端民营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有望得到满足;需求端核心城市限制性政策有望进一步放开,同时财政金融将协同发力推动“三大工程”建设明显加快。金融市场风险方面,国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境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外溢效应和市场波动风险相互传染概率增加,需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保障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四、行业影响:本地化和特色化是中小机构的破局之道。行业比较方面,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银行业凭借高杠杆优势在净资产增速方面快于保险业和证券业,但展望未来,银行业发展可能受限于需要“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而保险业发展可通 过优化业务结构补充内源资本无需借助外源资本,证券业则将受益于“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更好发挥”等政策,预计未来保险业和证券业发展有望边际占优;行业格局方面,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将加剧,中小金融机构应立足本地化和特色化策略破局;业务重点方面,“�篇大文章”为下一阶段金融展业明确了方向性指引;监管导向方面,强监管、严监管形势下,金融机构需提升合规风险管理水平,坚定走回归本源之路。 目录 一、前�次会议回顾:从整顿金融秩序,到防控金融风险4 (一)第一次(1997年11月):整顿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是核心4 (二)第二次(2002年2月):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行改革是重点5 (三)第三次(2007年1月):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是基调5 (四)第四次(2012年1月):强调创新与监管协调,开启金融自由化进程6 (五)第五次(2017年7月):防风险重要性加强,进入强监管时代6 二、第六次会议背景:外部动荡变革,国内转型升级7 (一)从外部环境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7 (二)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8 (三)从国内风险看,我国金融风险仍处于易发高发期8 (四)金融亟待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9 三、第六次会议要点: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9 (一)定位和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9 (二)工作重点一: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9 1、货币政策:始终保持稳健,把握信贷供需新特点9 2、资金供给:优化资金投向,做好�篇大文章10 3、存量资源:加快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以存量促增量11 4、融资结构: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11 5、金融开放: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金融强国内在要求13 (三)工作重点二:强监管,化风险14 1、强监管: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央地协同监管有望强化14 2、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进程或加快15 3、地方债风险:加快建立化债长效机制,中央或成加杠杆主力16 4、房地产风险:健全房企监管,促进金融与地产良性循环17 5、金融市场风险: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18 四、行业影响:本地化和特色化是中小机构的破局之道19 (一)行业比较:保险业和证券业未来发展有望边际占优19 (二)行业格局:集中度将提升,本地化和特色化是中小机构的破局之道20 (三)业务重点:“五篇大文章”为下一阶段金融展业提供方向性指引20 (四)监管导向:坚定走回归本源之路,提升合规风险管理20 正文: 一、前�次会议回顾:从整顿金融秩序,到防控金融风险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通常每�年一次,自1997年第一次会议以来已召开�次。会议在总结过去金融工作成效的同时,对下一阶段重大金融政策与金融改革提供指引,对未来�年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前�次会议,由于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会议的总基调也有所差异,但基本都围绕金融监管改革、金融体系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等三个主题展开(见表1)。 第一次会议 第二次会议 第三次会议 第四次会议 第五次会议 时间 1997年11月17-19日 2002年2月5-7日 2007年1月19-20日 2012年1月6-7日 2017年7月14-15日 会议背景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银行业不良率高企 加入WTO,提升金融业竞争力迫在眉睫 金融业发展壮大,但存在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出台“四万亿”刺激计划 经济迈入“新常态”,金融“脱实向虚”问题突出 总基调 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整顿金融秩序改善金融服务 金融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全面深化金融改革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市场配置金融资源;创新与监管相协调 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主题 金融监管改革 设立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央行由省分行制调整为九大区行 撤销中央金融工委;将银行监管职能从央行剥离,成立银监会 完善金融分业监管,加强监管协调配合 初步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构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设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银保监会合并 金融体系改革 加快国有行商业化步伐,取消国有行贷款限额的控制 国有行股份制改革,三大行先后上市;农信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方针开启改革 农行完成股改上市,四大行股改收官;国开行开始股改;设立创业板,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民营银行试点;影子银行体系膨胀;互联网金融发展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设立北交所,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防范化解风险 成立四大AMC;发行特别国债,补充资本金 成立中央汇金公司,补充银行资本金 成立中投公司,管理外汇储备 首提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出台资管新规,化解影子银行风险 表1:前�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梳理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财信研究院整理 具体来看,前�次金融工作会议相关背景及重点内容: (一)第一次(1997年11月):整顿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是核心 内外压力交织,化解金融隐患迫在眉睫。外部环境方面,1997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部分亚洲国家金融体系遭受严重冲击,我国金融体系能否顶住外部冲击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内部环境方面,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企,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加上彼时金融监管薄弱、金融秩序混乱等问题突出。在此背景下,首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1997 年11月召开,主题定调为整顿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并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 间”建立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及监管体系。 围绕金融监管和国有行改革两条主线展开。金融监管方面,会后中央加快机构改革,1998年成立中央金融工委,加强党对金融机构的垂直领导;人民银行撤销原有省分行,改为九大区行,增强央行货币政策和监管的独立性;成立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管,人民银行负责银行业、信托业监管,强化分业监管。国有行改革着力于去除坏账,一方面借鉴国际经验,成立四大AMC,接收国有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另一方面中央财政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补充国有行资本金。此外,国有行还加快商业化步伐,取消对其贷款限额的控制,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 (二)第二次(2002年2月):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行改革是重点 加入WTO,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势在必行。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WTO)。对于金融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金融机构有机会与国际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但“承诺金融服务业在未来�年内分阶段全面对外开放”的压力,迫使中国金融机构必须尽快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02年2月召开,会议定调为“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行改革”,强调“加强监管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必须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企业”。 延续首次会议方向,完善金融监管和加快国有行改革仍是主线。金融监管方面,2003年撤销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我国“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框架初步形成。同时国有行改革进程加快,成立国有行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改革方案;2003年成立中央汇金公司,为国有行注资,为股改和上市创造条件;2005-2006年,交行、建行、中行、工行先后完成股改上市。此外,农信社改革拉开帷幕,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针下, 部分省市积极试点。 (三)第三次(2007年1月):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是基调 内外环境较为友好,“查漏补缺”必要性加强。与前两次会议相比,第三次会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对友好。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处于过热期,美国次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