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 总量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第一篇 要点 作者 分析师:高瑞东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0120002010-56513108 gaoruidong@ebscn.com 分析师:赵格格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100010755-23946159 zhaogege@ebscn.com 分析师:刘星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2030001021-52523880 liuxc@ebscn.com 联系人:顾皓阳021-52523826 guhaoyang@ebscn.com 联系人:查惠俐021-52523873 zhahuili@ebscn.com 联系人:周欣平010-57378026 zhouxinping@ebscn.com 相关研报政治局会议的三个关键词——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2023-07-25)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2023年4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2023-04-28) 共促发展合力,经济蓄势待发——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学习(2023-03-05) 战略全局出发,提振信心入手——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 (2022-12-17)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二十大报告》精神学习第二篇 (2022-10-16) 统筹防疫与经济,力争最好结果——2022年7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2022-07-29) 引言: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面总结2023年经 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会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 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实现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通过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并不断优化分配机制将发展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才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才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才能跳过西方社会以资本为中心的传统现代化模式所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的难题(详情请参考我们在2022年10月16日外发的报告《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二十大报告>精神学习第二篇》)。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稳定的安全环境。会议提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高水平安全”和“安全”分别出现4次及14次,科学统筹发展与安 全的动态平衡的重要性明显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以系列报告的形式,详细学习和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整体定调。本篇报告作为系列解读第一篇,将重点落脚于“以进促稳”的“进”——我们理解,主要将以“科技创新、扩大内需、重大改革”的“进”来实现经济的“稳”。 一、科技创新要“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 的首要任务,其重要性相比于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所提升。一方面,供给端加快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源头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另一方面从政策端加大扶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有发力空间。 供给端加快科技创新。从具体的政策导向来看,本次会议明确提及“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等重要任务,核心思路仍然是以源头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作为底层支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加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从重点领域来看,本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较7月政治局会议“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表述更为积极,相关政策扶持力度预计进一步加大。此外,本次会议还提及了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均可能成为未来贡献经济增量的重点支持领域。 政策端精准发力,财政减税降费重点扶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放量。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023年10月底的中央金 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在大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指引下,预计后续支持“科技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有所放量,新设立工具也有望加速出台。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明年来看,财政资源将向科技创新、新基建、绿色发展等新动能领域倾斜,通过减税降费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合理扩大专项债用作资本金范围,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作用。 二、扩大内需要“进”,形成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 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受居民消费预期回落、收入恢复不均衡、消费场景不充分等因素制约,疫后居民消费恢复整体偏弱,部分中游设备制造行业由于前期持续扩张, 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今年以来,家电、汽车、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降价去库的现象持续发生,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进而导致企业利润受损,不仅会降低企业生产投资意愿,也会影响居民收入增长,进而削弱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压制企业活力,消费和投资难以形成良性循环,一定程度上阻碍国内大循环畅通(详情请参考我们在2023年11月7日外发的2024年度策略报告《以稳应变,变中求胜》)。 因此,会议提出“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意味着未来消费和投资将实现更为紧密的配合,破除国内大循环堵点。一方面要以“有效益的投资”,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供给质量,满足居民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另一方面,在扩大投资过程中,也会通过商品或服务购买等链条传导,有效带动居民收入增加。此外,通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方式,也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消费意愿,反向促进投资增加。 具体而言,明年扩内需工作,将重点围绕以下几点: 一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现消费和投资的良性互动。会议提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预计通过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围绕技术更新和绿色转型进行设备更新,同时在消费端,也有望推出置换补贴、优惠贷款等政策,激发居民以旧换新的消费意愿。 二是,消费方面,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需求。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信心相对偏弱,汽车、电子产品等普 遍出现降价去库情况,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预期带来制约。预计明年通过购置补贴、以旧换新、活跃二手车等方式,继续刺激大宗消费。此外,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即通过创新消费供给,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激发居民新型消费需求。 三是,投资方面,加强对科技、新基建、绿色发展等新动能的投资力度。会议提出,“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在实施方面,预计政府投资将发挥关键引导作用。会议提出,“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完善 中庚基金 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预计通过增加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规模,引入更多社会资本,更好发挥专项债撬动投资的作用。 四是,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从居民收入结构来看,今年以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加快恢复,但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拖累明显,源于地方财政压力加大、资产价格回落导致居民财富效应下降。今年前三季度,财产净收入累计增长3.7%,低于2022年的4.9%;转移净收入累计增长5.8%,2022年为5.5%,远低于2019-2021年平均增速8.6%。预计明年或将在调节收入分配结构、稳定就业形势等方面加强政策部署,以增加居民消费能力。 图1:近期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内容 2022年12月 经济工作会议 2023年4月 政治局会议 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 2023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 宏观基调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稳中求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稳中求进,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强化逆 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去杠杆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 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货币政策 稳健,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稳健,精准有力 稳健,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稳健,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流动性合理充 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财政政策 积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 积极,加力提效 积极,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 积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实体经济 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 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 保障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供应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 房地产 确保平稳发展,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满足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住不炒 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建 适应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更好满足居民住房需求。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 设 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三大工 程”,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制造业 发展和安全并举,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