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联证券]:社会服务11月周专题:酒店供给分析:头部酒店集团优势延续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社会服务11月周专题:酒店供给分析:头部酒店集团优势延续

休闲服务2023-11-26邓文慧、曹晶国联证券话***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社会服务11月周专题:酒店供给分析:头部酒店集团优势延续

酒店大盘:酒店数量恢复至2019年102% 从酒店大盘数据看,截至23年11月19日,中国酒店(15间房以上)数量已超过19年末2%,但客房数较疫情前仍有2%的缺口,这背后主要系投资更为灵活的小房量门店率先回归。分类别看,后疫情时代,酒店投资更为理性,非连锁酒店与连锁酒店趋势分化,中高房量的酒店投资更青睐连锁酒店,非连锁酒店则在小房量酒店投资中占优,一高一低间,连锁/非连锁酒店客房数分别恢复至19年同期的109%/95%(截至23年10月末数据),连锁化率持续提升。 经济型酒店较疫情前仍有缺口,商务市场回补速度更快 分价格带和目的地看 , 经济型酒店数量/客房数量较疫情前仍有5.7pct/15.6pct的缺口,但中档型、高档型和豪华型酒店数量/房量均已超越疫情前水平;商务市场酒店回补速度快于休闲旅游目的地市场,从管控政策变化后的2022年12月至今的酒店回补速度看,东莞、天津等偏商务目的地城市的酒店供给上升较快,而类似于青岛之类的旅游城市即使在酒店基数低的情况下,增速依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头部酒店集团延续强势,华住系品牌优势领先 从头部酒店集团拓店和品牌数据看,2023年来,以华住、锦江、首旅为代表的头部酒店集团拓店更为强势,继续抢占市场份额,国内连锁酒店行业CR3继续增长。分品牌端看,经济型酒店品牌分化,汉庭夯实国民品牌地位,软品牌怡莱加速退出市场,如家、7天颓势延续;中高端品牌领域,2023年来,受经济环境、加盟商现金流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季、麗枫、美居、锦江都城等中端、中高端品牌增速延续下滑,但相对而言,华住系品牌优势维持。 投资建议 全国酒店数量略超疫情前,连锁酒店房间数也已恢复至19年同期的109%,但从经营数据和拓店数据看,头部酒店集团优势延续,连锁酒店进一步向头部集中。从品牌数据看,后疫情时代,品牌拓店增速虽有下滑,但华住系优势延续。展望后市,看好龙头延续品牌优势,持续巩固竞争地位,当前时点,龙头估值消化充分,底部区域建议积极关注华住集团、亚朵、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数据偏差风险。 1.酒店大盘:酒店数量恢复至2019年102% 酒店数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单酒店房间数持续走低。对比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9年数据及酒店之家最新数据发现,截至23年11月19日,中国酒店(15间房以上)数量为34.4万家,已超过19年末2%;从房间数看,中国酒店(15间房以上)客房数为1731万间,恢复至疫情前98%的水平;这其中,2023年2月以来,中国酒店数量回补速度较快,9月后酒店数量增长略显平缓。综合酒店数和房间数,23年11月19日,中国单酒店客房数为50.4间,恢复至19年末的97%,其中2023年2月至今酒店整体客房数缩减明显。 图表1:截至23W47,酒店数量恢复至19年末102% 图表2:截至23W47,酒店客房数恢复至19年末98% 图表3:2023年来,单酒店客房数加速走低 图表4:2023年来,中国酒店数量加速回升(万家) 小房量酒店率先回归。分单店房量看,截至23年10月末,15-29间房量的酒店数量回补更为剧烈,其酒店数量已经恢复至2019年末的108%,其他30-69间/70-149间/150间及以上酒店数量分别恢复至2019年末的99%/97%/92%。整体看,酒店规模越小,投资越低,供给回归速度更快。 图表5:截至10月末小房量酒店数已超2019年末 图表6:10月末15-29间酒店客房数超疫前(百万间) 连锁酒店客房增速快于非连锁,单店房量表现略分化。分类别看,非连锁酒店受益于投资灵活,酒店数量先行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截至23年10月末,中国连锁酒店/非连锁酒店数量分别恢复至19年末的99%/102%。但从客房数看,连锁/非连锁酒店客房数分别恢复至19年同期的109%/95%,其中连锁、非连锁酒店单店规模表现分化,非连锁酒店在疫情冲击下单店规模收缩,连锁酒店持续推进中高端战略,单酒店规模提升,10月末连锁酒店/非连锁酒店单店客房数分别恢复至19年末的110%/93%。 图表7:10月末非连锁酒店数量超越疫情前 图表8:10月末连锁酒店客房数恢复至19年末109% 图表9:连锁酒店中,中高房量酒店恢复度高 图表10:非连锁酒店中,小房量酒店恢复更为强劲 经济型酒店供给较疫情前仍有缺口。分价格带看,截至2023年11月19日,除经济型外,中档型、高档型和豪华型酒店数量/房量均已超越疫情前水平。从具体数据看 , 经济型/中档型/高档型/豪华型酒店数量恢复至19年末的94.3%/150.3%/133.4%/130.4%,但由于单店房间数的普遍下滑,经济型/中档型/高档型/豪华型酒店房间数分别恢复至19年末的84.4%/129.1%/120.0%/120.5%。 图表11:各价格带酒店数量恢复度均好于房间量 图表12:豪华型酒店单店房量恢复更为强劲(间/家) 商务市场酒店回补速度快于休闲旅游目的地市场。从管控政策变化后的2022年12月至今的酒店回补速度看,东莞、天津等偏商务目的地城市的酒店供给上升较快,而类似于青岛之类的旅游城市即使在酒店基数低的情况下,增速依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从供需关系对应到平均房价(ADR)上看,供给的快速回补部分制约了涨价幅度,但是回补快需求更旺的旅游城市酒店房价依然涨幅亮眼,而供给恢复速度慢的旅游城市(如青岛)价格更具弹性。 图表13:2022年12月来,各城市酒店回补速度不一:商务型城市>旅游目的地 图表14:2023年来,各城市酒店价格涨幅不一:休闲游目的地>商务目的地 2.连锁酒店:连锁化率持续提升,市场继续向头部集中 连锁酒店更为强势,连锁化持续推进。疫情等极限压力下,酒店行业出清明显,根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2022年末中国酒店数量/客房数量分别为27.9万家/1426.4万间,较2019年分别-17.5%/-19.0%。从疫后恢复节奏看,2022年末,接触性消费正常化政策的边际效应催化下,酒店业快速回补。这其中连锁酒店受益于品牌、流量、运营等优势,客房回补速度更为强势,根据OTA平台数据,2022年11月到2023年2月间,中国酒店连锁化率提升0.8pct;2023年7月,连锁酒店行业的持续高景气及暑期旺季的到来再次催化连锁化率的快速提升,7月至10月,OTA平台反馈的连锁化率再次提升0.5pct。 图表15:2022年11月来,连锁化率加速推进 图表16:连锁酒店继续向头部集中 头部酒店集团市场份额继续提升。酒店作为现金流较优的投资品,投资人选择加盟连锁酒店品牌的主要逻辑在于能够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在疫情的压力测试和疫后复苏中,我们明显观察到头部酒店集团凭借其对于酒店行业深刻的洞察、长期积累的品牌口碑、运营实力和会员体量实现更高质量的复苏,因此2023年来,头部酒店集团拓店更为强势,国内连锁酒店行业CR3继续增长。 3.品牌数据:经济型品牌分化,中高端增速下移 对比疫情前后各品牌拓店数据可以看出,疫情前,行业向中高端升级,中高端品牌数量明显增加。中端品牌在疫情前已触及千店规模,后疫情时代门店数量增速持续下滑。经济型品牌在后疫情时代表现分化,标准化强势品牌在产品升级助力下仍可换发新活力,而软品牌在后半场明显乏力,规模持续收缩。 图表17:2016-2019年间,华住旗下各酒店品牌保持较高增速 图表18:2019-2022年间,经济型主力品牌汉庭重回增长,中端主力全季增速下滑 图表19:2023年来,华住加速退出经济型软品牌怡莱,汉庭增速维持 经济型品牌:汉庭逆势上行,如家/怡莱明显收缩。经济型酒店品牌在触及2000家店规模后表现分化,从2016-19年间酒店数量复合增速看,华住系汉庭尚可维持正增长,而同等规模的如家、7天等品牌则呈现收缩态势。从疫情发生后时间段看,分化进一步延续,2019-2022年间,华住系汉庭、怡莱维持正增长,锦江之星、如家、7天延续颓势。2023年来,经济型酒店软品牌表现不佳,加速退出市场,标准店强势品牌门店强者恒强,增速维持且略有加速,持续全国扩张。 图表20:2016-19年间怡莱高增长,如家/7天显疲态 图表21:2019-2022年间汉庭增速上行 图表22:2023年来怡莱收缩,汉庭延续增长态势 图表23:2016-2019年间如家商旅增速亮眼 中高端品牌:疫情影响下,中高档普遍降速。从中端品牌酒店增速看,2019年前,如家商旅品牌基数低,增速高,表现一骑绝尘;2019-2022年间,疫情压力之下,如家商旅高增速难以为继,而华住系的全季/桔子卡住27%的年均复合增速,验证华住品牌实力、经营能力认可度;2023年来,亚朵轻居受益于基数低仍实现较高增速,但大部分中端品牌酒店拓店增速中枢下移,其中华住系仍好于锦江系、首旅系。从中高端酒店供给看,华住、亚朵系领跑增速,和颐品牌低基数上难成长。 图表24:2019-2022年间桔子增速领先 图表25:2023年来,中档酒店普遍降速 图表26:2016-2019年间美居表现更为强势 图表27:2019-2022年间,和颐规模收缩 图表28:2023年来,酒店增速下移,但美居依然维持领先优势 4.投资观点 从酒店大盘数据看,截至23年11月19日,中国酒店(15间房以上)数量已超过19年末2%,但客房数较疫情前仍有2%的缺口,这背后反映疫情后小房量门店率先回归趋势。分类别看,酒店投资更为理性,非连锁酒店与连锁酒店趋势分化,中高房量的酒店投资更青睐连锁酒店,非连锁酒店则在小房量投资中占优,最终连锁化率持续提升。 分价格带和目的地看,经济型酒店数量/客房数量较疫情前仍有5.7pct/15.6pct的缺口,但中档型、高档型和豪华型酒店数量/房量均已超越疫情前水平;商务市场酒店回补速度快于休闲旅游目的地市场,从管控政策变化后的2022年12月至今的酒店回补速度看,东莞、天津等偏商务目的地城市的酒店供给上升较快,而类似于青岛之类的旅游城市即使在酒店基数低的情况下,增速依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从头部酒店集团拓店和品牌数据看,2023年来,以华住、锦江、首旅为代表的头部酒店集团拓店更为强势,继续抢占市场份额,国内连锁酒店行业CR3继续增长。 分品牌端看,经济型酒店品牌分化,汉庭夯实国民品牌地位,软品牌怡莱加速退出市场,如家、7天颓势延续;中高端品牌领域,2023年来,受外在经济、加盟商资金水平等多重影响,全季、麗枫、美居、桔子水晶、锦江都城等中端、中高端品牌增速延续下滑,但华住系、亚朵系优势维持。 全国酒店数量略超疫情前,连锁酒店房间数也已恢复至19年同期的109%,但从经营数据和拓店数据看,头部酒店集团优势延续,连锁酒店进一步向头部集中。从品牌数据看,品牌拓店增速虽有下滑,但华住系优势延续。展望后市,看好龙头延续品牌优势,持续巩固竞争地位,建议关注华住集团、亚朵、锦江酒店、首旅酒店。 5.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风险。酒店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经济繁荣程度与居民出行意愿影响酒店经营,进而影响加盟意愿及加盟能力,若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将影响酒店行业复苏。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随着中小酒店品牌的不断扩张和潜在竞争者的加入,行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数据偏差风险。文中主要使用OTA平台数据进行分析,但平台数据可能与整体酒店大盘数据、中饭协数据存在出入,数据或存在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