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产业升级,四大优势价值重估 中药行业跟踪报告 作者:黄素青S0930521080001 2023年11月23日 证券研究报告 目录 1振兴发展中医药,顶层设计提振全局 2医疗资源扩容,助升中医药渗透率 3产业加速升级,四大优势价值重估 4中药创新药:注册审评体系重塑和医疗反腐推动院内中成药结构升级 5中药品牌OTC:国企改革延续,品牌价值提升 6投资建议 7风险提示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1 发展中医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出台多项鼓励政策。2016年2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出台,标志着发展中医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陆续出台《中医药法》和促进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政策措施,并于2021年底推出重磅医保支持政策、2023年初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全面落地,力推中医药资源扩容、产业升级和渗透率提升。随着行业标准、机制体制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中医药行业呈现出中西医并重、扶持与规范并举、传承与创新并进的良好局面,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 表1:近年来国家鼓励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梳理 时间 出台部门 重要文件 具体内容 20162 国务院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发展中医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201612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首部中医药法,针对中医药自身的特点,改革完善了中医医师、诊所和中药等管理制度。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 201910 国务院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202012 国家药监局 《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促进中药守正创新、健全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强化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注重多方协调联动、推进中药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20212 国务院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从人才、产业、资金等7个方面提出28条举措。 202112 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政策,强化医保基金监管。 20223 国务院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0232 国务院办公厅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提出8大工程,26项建设任务,目标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20235 必参阅正文 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 之后的重要声明 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竞争性评审结果公示 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组织专家对各地所申报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竞争性评审。根据竞争性评审结果,拟将15个项目确定为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 请务2 资料来源:政府门户网站、光大证券研究所 中医药政策脉络:贯穿全产业链,顶层设计落地执行连贯性较强 上游:源头把控,坚守底线,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 中游:限制和规范中药注射剂的注册使用,中成药集采和发展并举,重点扶持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创新药。 下游:加强中医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中医医疗服务发展,推动文化传播和中医药出海,医保支持政策提振全局。 图1:国家出台多项中医药振兴发展政策,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贯穿中药行业全产业链 中药行业产业链 上游中游下游 中药材供应商 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 中药企业 流通中药饮片 中药配方颗粒 中成药中药提取物 销售终端 流通医疗卫生机构 电商平台 零售药店海外出口 GAP 20187《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规范20207《中国药典》 GMP 2011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710国务院提出将严格药品注射剂审评审批 20207《中国药典》 2021年出台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196个) GSP 20167《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0198《2019版医保目录》33种中药注射剂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 20154《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扶持201812《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 2017《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 20212《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 20209《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20221《基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20216《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202112《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21《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全局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纲领性文件: 2016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201602《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 2019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202012《国家药监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102《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3 国家层面中医药振兴政策 资料来源:国务院,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机构财政拨款占比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2015年中医机构财政拨款358亿元,2020年增加至982亿元,年化复合增速达2234,占全国卫生健康部门财政拨款的比重从 2015年的59较快提升至2020年74,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和决心。中医类医院和床位建设持续较快增长。 图2:中医机构财政拨款占卫生健康部门比例显著提升 图3:20142021年 中医类医院数量占比持续上升 图4:20142021年 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占比持续上升 1500 1000 500 0 8 74 63 6564 65 54 59 982 416 460 504 574 280 358 6 4 2 0 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44144145147150152155156 82 63 69 77 59 48 43 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16 14 12 10 8 6 4 2 0 8000000 6000000 4000000 2000000 0 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18 152154154155157159161161 43 2 5 69 8474 71 85 16 14 12 10 8 6 4 2 0 中医机构财政拨款(亿元) 中医类医院(家)医院总数(家) 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医院总床位数(张) 中医机构财政拨款占卫生健康部门比重() 中医类医院YOY 中医类医院占比 中医类医院床位数YOY 中医类医院床位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光大证券研究所 中医药人才梯队逐步完善,中医类医院诊疗人次稳步攀升,中医诊疗和治疗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从2015年的452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732万人,年化复合增长率为84,占同类人员总数比重从149上升为171。除2020年疫情外,中医类医院诊疗人次稳步攀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2020年中医诊疗和治疗服务市场规模为3460亿元,20152020年年化复合增长率约255,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图5: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占同类人员总数比重持续上升 图6:中医类医院诊疗人次占比近年来较为稳定 图7:中医诊疗和治疗服务市场快速增长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中医诊疗和治疗服务市场规模十亿元)中药市场规模十亿元) 中医诊疗和治疗服务市场规模YOY 中药市场规模YOY 40 30 20 10 0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国家卫健委和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援引自固生堂招股书),光大证券研究所 31临床价值丰富,市场空间广阔 32研发成本较低,风险相对可控 33销售达峰较慢,生命周期更长 34医保谈判和集采降价压力较小 35新时代背景下,中药价值需重估 中医药的临床定位丰富且清晰,防病治病独具优势。 2019年8月《药品管理法》指出,国家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对人的疾病具有明确或者特殊疗效的药物创新,鼓励具有新的治疗机理、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或者罕见病、对人体具有多靶向系统性调节干预功能等的新药研制,推动药品技术进步。而中医药具有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图8:中医药以独特优势覆盖现代医学体系全部四大领域 中医药的三大优势 图9:2020年后中成药市场规模恢复快速增长 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出台的《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中强调,除了一般药物的临床价值外,对延缓疾病发展、症状改善、患者与疾病相关的机体功能或者生存质量改善、与化学药品等合用增效减毒或者减少毒副作用明显的化学药品使用剂量等情形的评价都可以作为中药的疗效评价,体现了国家对中药独特优势的充分理解和认同。 重大疾病治疗的协同作用 治疗医学 疾病康复的核心作用 康复医学 “治未病”的主导作用 保健预防医学 现代医学体系的四大领域 资料来源:《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光大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商务部,光大证券研究所 表2:2021年我国院内外化药中成药大类销售额排名如下,中成药和化药的优势领域差异较大 2021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化药中成药各大类的金额占比 2021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化药中成药各大类的金额占比 化药大类 金额占比 中成药大类 金额占比 化药大类 金额占比 中成药大类 金额占比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 1698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 3329 消化系统及代谢药 258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246 消化系统及代谢药 1672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1329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 188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137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1504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用药 1064 心脑血管系统用药 143 心脑血疾病用药 114 全身用抗感染药物 1478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841 全身用抗感染药物 73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用药 97 神经系统药物 989 肿瘤疾病用药 781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60 补气补血类用药 94 心脑血管系统药物 969 泌尿系统疾病用药 722 呼吸系统用药 56 泌尿系统疾病用药 85 杂类 430 妇科用药 536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54 五官科用药 71 呼吸系统用药 345 儿科用药 356 皮肤病用药 51 儿科用药 48 肌肉骨骼系统 338 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341 肌肉骨骼系统 40 妇科用药 45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199 五官科用药 318 神经系统药物 36 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21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157 补气补血类用药 197 杂类 26 皮肤科用药 20 感觉系统药物 119 皮肤科用药 125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 (不含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