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普华永道]:2023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制度创新十周年观察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制度创新十周年观察报告

商贸零售2023-11-23普华永道晓***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3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制度创新十周年观察报告

中制国度自创由新贸十易周试年验观区察(报港告) 普华永道中国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南京大学) 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年寄语 尹晨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自贸试验区继续承担“制度型开放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先行者”的国家试验任重而道远。” 刘文 山东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首席教授 自贸试验区10年探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陆菁 浙江省新时代自贸港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教授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十周年再启新征程!” 陈波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 在过去的10年里,自贸区在贸易、投资、金融和营商环境方面的开放做出了引领性的探索,未来自贸区可望在服务业、离岸经济和数字经贸方面做出国际开放与合作的突破。” 张二震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教授 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自贸试验区要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余淼杰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 十年来,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希冀自贸试验区充分总结十年来的建设经验,更好发挥改革开放综合实验平台作用。” 佟家栋 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南开大学中国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 十年来,中国开放型市场经济完善是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的!在21 家自贸区55片试验田中,结出了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累累硕果。” 赵忠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中国高校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秘书长 十载试验携丰富创新成果走向新的起点,自贸试验区建设将迎来新机遇、带来新辉煌!” 姜玉梅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研究院院长 十年再出发,自贸试验区要紧扣国家战略,高标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郭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执行院长 新起点上,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着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更高水平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钱学锋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 坚守‘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初心和使命,愿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高水平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符正平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 祝愿我国自贸试验区越办越好!” (按照姓氏笔划数从低到高排序) 前言 自2013年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中国自贸试验 区不断发展壮大。在十年时间里,中国形成了21个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自贸试验区,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格局。中国自贸试验区通过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的探索,已累计形成数千项制度创新成果并加以复制推广,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自贸试验区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开发区,它并不是要通过税收优惠来扶持企业发展,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降低企业运行的“制度成本”。自贸试验区代表着政府管理观念的转变,政府从“事前”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自贸试验区也代表着市场准入标准的公开化、透明化,从而推进更加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的形成。 中国自贸试验区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外贸外资发展的重要平台,已成为 中国开展高水平开放的先导力量、深层次开放的开路先锋。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国的17.8%;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200亿元,占全国的18.1%。 硕果累累,源自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自贸试验区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7次缩减,由最初的190条措施压减到27条,其中制造业条目实现了清零。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出了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现了服务贸易管理模式根本性变革。 今年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开局之年。十年间,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的“良种”正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RCEP全面生效以及中国争取加入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的进程加快,中国自由贸易 试验区作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应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并注重发挥产业集聚功能和提升制度创新效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和改革开放经验。未来,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市场准入水平、推动改革系统集成、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服务国家战略、统筹开放与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发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 目录 上篇:“风起云涌”――自贸试验区十周年总体趋势回顾 1 “静水流深”――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年制度创新回顾2 1创新方向:从投资贸易自由便利到“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全面覆盖 2创新路径:多元化合作、差异化探索、数字化应用 3创新成果: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全覆盖 “沧海拾贝”――制度创新成果十年大事记14 1投资领域: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 2贸易领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3金融创新:自由贸易账户 4营商环境:“证照分离” 中篇:“浩如烟海”――自贸试验区十周年成效总结分析 25 “涓滴成海”――分领域制度创新格局和成效26 1制度创新成果产业化 2制度创新边界扩大化 3制度创新标准国际化 “星罗棋布”――21个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格局洞察52 1原生创新“百花齐放” 2联动创新“多点开花” 下篇:“百川归海”――自贸试验区十周年总结与展望 64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65 内功与外联兼修的新策略72 上自贸篇试验|区十“周年风总起体趋云势回涌顾”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十周年,也是国家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与制度创新的风起云涌的十年。下面将结合自贸试验区自起步、发展、升级等阶段的里程碑事件与代表性案例,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以来的总体趋势观察进行梳理与总结。 1 “静水流深” 中十国年自制贸度试创验新区回顾 安全有序”全面覆盖 从投资贸易自由便利到“五自由便利一 创新方向 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领域的变革与国际经贸规则的演变息息相关 过去,国际经贸规则属于边境规则(onborder),主要针对跨境的商品和资本制定一系列措施规则。现在,国际经贸规则有着向边境内规则(behindborder)转变的趋势。主要经济体日益关注商品、生产要素跨境后所面临的管理规则、经营环境、监管的协调一致性。目前,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具体。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不仅关注产品本身,而且关注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以及产品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例如,欧洲的“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计划,针对农产品从农场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制定标准并实施监管,充分保证食品安全及质量。国际社会还关注跨国贸易和投资在境外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一些发达国家日益重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劳 工标准等问题。虽然世界贸易组织把知识产权协定加入总协定中,但是该知识产权协定仅涉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较窄,对侵权行为的制裁措施不够严格。而一些双边协定、区域协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则更加广泛,保护措施更有效。例如,CPTPP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准和范围远远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内容。国际社会还关注国有企业竞争中立问题。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体普遍采用双边协定的方式对双边贸易和投资中涉及的竞争政策进行规定。为了确保竞争的公平性,大多数贸易投资协议都对国有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限制,确保私有企业与国有企业进行平等竞争。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制度创新十周年观察报告03 建设不仅涉及边境规则,也涉及边境内规则。与边境规则相比,自贸试验区所面对的边境内规 区后从事研发、生产、经营、销售等活动时所面对的规则和制度。因此,投资便利化制度内容 自贸试验区的投资便利化制度建设既包括外资市场准入规则的改革,也包括外资进入自贸试验 则的投资贸易领域向更为丰富多元的边境内规则领域拓展延伸。代表性做法包括: 不断顺应国际规则由边境规则向边境内规则转变的趋势,制度创新的领域也由更加偏向边境规 则更加复杂,因为国际投资者本身所处的背景复杂多变。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制度开放的高地, 01 改革投资管理体制 各自贸试验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基本建成由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商协会、企业组成的“四位一体”投资促进体系,全方位、全流程、全渠道加强投资促进服务。与此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建立完善外商投资促进工作机制,建设投促项目信息库、投资促进活动库和投促项目资源库,完善海外投资促进网络和外资工作协调网络。 04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制度创新十周年观察报告 02 转变贸易监管方式 采用电子化通关方式。自贸试验区通过将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纳入贸易监管改革中,全面提升政府监管效能,不仅节约企业寄送成本,也节约企业通关时间。海关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创新,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应用本身的便利化,更重要的是由于信息化建设带来的监管限制的解禁,有效提升了企业通关效率。创新货物分类监管。通过使用一个系统、一组设备、一套人员,实现监管制度创新,有助于企业同库经营和集约化运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应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相混合及内外贸一体化要求,有助于国际国内货物中转自由转换,也有助于企业节约运营成本,提升运转效能。同时,该项制度创新也有助于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从物理围网向电子围网监管转变。 03 推进金融开放创新 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金融开放创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例如,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构建更加便利、高效、门槛更低的跨境投资贸易通道,推出人民币跨境结算、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业务;创新周转贷、无还本续贷、银税互动、同业联合担保海关税款保函等产品,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搭建高效的投融资对接平台。 04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在外商投资管理、境外投资管理和工商登记准入、项目审批环节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实现由正面清单管理和审批管理向负面清单管理和备案管理转变。以市场准入制度环节的变革为例,自贸试验区在减少市场准入前置限制性措施的同时,更多采用企业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监管,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和管理重心的转变,推动放松前置管理和加强市场监管制度同步推进。在放松前置管理方面,自贸试验区通过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改“先证后照”为“证照分离”等方式,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0%以上改为后置或取消,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 性门槛,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在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的同时,通过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库等方式,形成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强化后期监管。自贸试验区在“放”的同时,又有效结合“管”的思维,是政府管理理念的重要转变,既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市场主体自主权,又强化了市场监管,推动从“严进宽管”到“宽进严管”的转变。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制度创新十周年观察报告05 多元化合作、差异化探索、数字化应用 创新路径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各自贸试验区被赋予充分自主的权力,立足于不同区域的地方特色,先行先试开展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这意味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创新工作从来不是靠政府一方力量可以胜任、完成的。回顾十年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制度创新的路径,可在中国对外开放版图中,通过自贸试验“多元化合作”“差异化探索”“数字化应用”,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01 建立多元化合作,注重跨区域、跨主体的联动发展 自2013年以来,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普遍通过设立管委会来推进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