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智能制造“小巨人”,有望深度受益于数字化转型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智能制造“小巨人”,有望深度受益于数字化转型

2023-11-22中泰证券一***
智能制造“小巨人”,有望深度受益于数字化转型

深耕智能制造,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公司成立于2002年,于2016年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目前所属创新层,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公司于2020年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并于2021年成功被评选为工信部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行业内不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产品和服务面向智能制造、智能环保和智慧医疗三大领域。2020-2022年,营收CAGR达20.14%。公司在2023H1实现营收1.58亿元,同比增长1.84%。综合毛利率稳定,2019年至2023H1公司毛利率维持在25%左右。 行业看点:智能制造前景广阔,行业进入门槛较高。 1)智能制造成为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 智能制造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伴随我国工业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成为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大方向,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 2)智能制造 、 工业机器人发展空间广阔。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 Markets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887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282亿美元,预计2022年至2027年将以18.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根据IFR预测,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13亿美元,2017至2022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4%;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95亿美元,随着机器人市场逐渐回暖,预计到2023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77亿美元。此外,2022年中国全年实现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1.04%,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未来仍有成长空间。 3)行业存在多重壁垒,正向工艺过程智能化转型。智能制造行业进入门槛较高,进入者需要机械开发设计、智能自动化控制、网络技术和高端设备加工、装备和调试等一系列技术储备;同时,需要行业高端人才,并经过系统性的培训和长时间的从业经验,以熟悉所从事行业的制造工艺和流程;此外,因行业中产品多数为定制化非标产品,进入者需要有充裕的运营资金以保证采购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公司看点:人才+技术+品牌强化核心竞争力。 1)汇聚了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公司拥有中央企业劳动模范2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政府特贴专家12人,中国机械总院杰出专家8人,中国机械总院集团“百人计划”优秀青年人才8人,正高级工程师23人,高级工程师36人,博士4人,硕士83人。 2)拥有顶尖的研发技术能力和深度定制化服务的能力,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改办“科改示范行动”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长期致力于我国智能输送装备及其配套智能装备的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工作,承担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等项目3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80项、外观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31项。同时,公司通过对细分领域的技术细节、工艺流程特点和柔性程度的深入理解,以定制化的能力和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能力,满足客户定制化和智能化的升级需求。 3)积累众多高端头部客户,行业影响力强,公司自成立至今专注于智能高端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产品广泛服务于中国一汽、比亚迪、首钢集团、中国烟草等大型客户和市政及医院。公司在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在机械行业,具有很强的行业影响力和技术优势。同时,公司市场地位较高,在2020年中国AGV企业竞争力排行中得分排名第一。 公司估值:本次公司发行价为8元/股,对应前四个季度的净利得到的PE-TTM倍数为19.45,低于可比公司均值。公司将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推动了行业内企业的技术进步,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逐步落地将会带来生产线布局的优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顺应了行业趋势,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引致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毛利率下滑的风险;技术研发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一、深耕智能制造,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1.1公司沿革 由制造商发展为以智能输送技术及其高端配套装备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02年,设立期初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新材料及工程应用技术研发、生产和服务;至2013年,逐渐形成了以AGV为核心技术的智能输送工程、冶金工程和非标成套装备、以自有核心技术为竞争力的污水、污泥环保工程,以及在内燃机、汽车等领域占领导地位的智能检测技术和设备四大业务板块;至2006年,核心业务集中到“以提供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为依托,致力于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和综合服务商”,逐渐形成以智能输送装备、智能高端定制装备和智能环保装备等为核心的业务板块;2019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开拓智慧医疗领域,随着公司产品结构的不断完善,逐步发展为以智能输送技术及其高端配套装备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面向智能制造、智能环保和智慧医疗领域。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 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中国机械总院是公司控股股东,直接持有公司60.96%股份;而中国机械总院由国务院国资委100%控股,因此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图表2:公司股权结构 1.2产品体系多元化,主营结构稳定 产品服务面向智能制造、智能环保和智慧医疗三大领域。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定制化经营模式,经营活动围绕客户订单展开,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行业内不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1)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解决方案,a.可以集机械、控制、机器人仿真和视觉等先进技术为一体,采用移动机器人、搭载信息化系统,实现物料的自动化转运输送,实现智能化的上下料、焊接、喷涂、贴标和检测,实现卷材、板材及棒材的智能化包装、输送和存储;b.可以通过接触测量、非接触激光测量、机器视觉检测等,实现各类零部件产品的几何尺寸、压力、扭矩、流量、密封、表面缺陷等的自动检测、自动分选及自动装配等。2)面向智能环保领域的解决方案,a.可以将数据采集、视频监控、GIS系统、设备多级联动和协同调度等手段有效融合,通过多系统信息的汇聚、高度信息共享,实现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智能管控,实现智能、自动、高效的垃圾收集输送;b.可以利用SACT有机固废高温好氧动态处理技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可以利用悬挂链式A2/O工艺及设备,实现对市政污水、工业污水、水环境的治理。3)面向智慧医疗领域的解决方案,a.可以使医院中库房、药房、检验科、供应中心、手术室、病理科和病区护士站等需要进行物资传输的部门科室打通,实现医院药品、器械、耗材与文件等洁物物资的自动化、智慧化供应;b.可以实现院区内的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污衣被服等污物物资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回收;c.基于数据接口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医院物资仓储、配送、使用、回收、处理、溯源的智慧化一体化管理,提升医院供应链管理及后勤服务水平。 图表3:公司主营产品 图表4:公司解决方案中的核心装备 智能制造领域业务维持高占比,智能环保领域业务快速增长。伴随我国工业制造水平逐步提升,智能制造成为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大方向,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多个细分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公司的销售收入持续增长,由2019年的2.8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21亿元。 公司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产品与服务是公司主营业务的支柱,也是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一直维持高占比,该业务收入与毛利较为稳定。面向智能环保领域的产品与服务是公司收入的另一重要来源,近年来收入增长迅速。2022年度该项收入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为公司对该领域进行了业务结构调整,择优承接面向智能环保领域的产品与服务项目,造成该类业务同比大幅下降。面向智慧医疗领域的产品与服务为公司近年来新进入领域,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86.09万元、9,284.82万元和634.1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4.08%、17.82%和4.01%,主要系公司利用新研发的气力输送技术承接的医院垃圾、被服物流系统等项目陆续实现收入所致。 图表5:2020-2023H1公司按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占 图表6:2020-2023H1公司按产品主营业务毛利 1.3盈利能力稳定提升,毛利率稳定 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呈增长趋势,盈利能力稳定提升。随着制造业逐渐向智能制造升级,国家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经营业绩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20-2022年,营收CAGR达20.14%。 2023H1,公司实现营收1.58亿元,而净利润为1257.42万元。 图表7:公司近年营运表现 图表8:公司近年盈利表现 毛利率稳定。2020年至2023年H1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4.75%、25.33%和、25.19%和27.06%,保持相对稳定。1)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产品与服务毛利率较高也较稳定,且该类产品和服务收入占比较高,为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2)面向智能环保领域的产品与服务毛利率波动较大,主要是该类项目主要面对的是市政工程,各项目的个性化要求较高,同时影响定价的因素较多,不同项目的毛利差异较大。其中2020年毛利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坝光区生活垃圾智能收集系统试点项目所致。目前由于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低,对公司整体利润水平影响不大。3)智慧医疗领域为公司新拓展的业务领域,2021年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毛利率较低,2022年该类项目规模扩大。 1.4下游覆盖多领域头部客户,优质稳定 客户涵盖国内知名企业、政府部门和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公司下游终端客户不乏行业龙头和国内知名企业,包括比亚迪股份、振华重工、三角轮胎、立中集团子公司新泰车轮、康达国际、山东钢铁和宝钢股份等国内知名企业;同时与深圳市大鹏新区建筑工务署和安哥拉国家旅游区项目业主旅游开发管委会等政府部门有合作关系;此外,智慧医疗业务的终端客户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等国内大型三甲医院。 图表9:公司终端客户 1.5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研发投入逐年增长 公司的主要费用为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以及销售费用,期间费用率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两者费用率相近,其次是销售费用率,约为管理费用的一半。公司最主要的管理费用为职工薪酬,职工薪酬逐年增长,主要是由于为适应业务规模的扩张和保证薪酬竞争力,公司对管理人员进行了扩充,并提升了管理人员的整体薪酬水平。此外,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规模效应将逐渐体现,管理费用率或将进一步下降。公司销售费用率近年来维持在3%-3.6%。公司重视技术研发,公司研发费用呈增长趋势。主要原因系公司的研发项目主要以设计研究为主,2021年,公司根据前期的研发设计进行样机的生产,物料消耗导致材料费支出增加。 图表10:公司近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 图表11:公司近年研发费用及研发费用率 1.6偿债指标保持稳定,偿债能力较为健康 公司偿债类指标处于同业中等水平,偿债能力较为健康。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近年来维持稳定,高于已上市的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原因是公司权益融资金额较少,同时公司的资产结构主要以应收票据及账款与存货等流动资产为主,负债结构主要为应付票据及账款与合同负债等流动负债为主,有息负债率极低;此外公司的流动比率保持在1.3-1.4的水平,在同业可比公司中处于中等水平,速动比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偿债能力较为健康。 图表12:公司近年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