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泽平宏观]:2023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

文化传媒2023-11-22泽平宏观徐***
2023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

2023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 目录 1解密95后求职人才特征 2榜单概览:向往发达城市,更倾向长三角 2.1中国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深京沪居前 2.2细分指标解读:一线、强二线城市吸引高学历人才、粤苏创新活力较高 2.3人才流动趋势:95后更向往发达城市,更倾向前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3重点城市:95后在一线城市之间、城市群内流动为主流 4启示:充分尊重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正文 1解密95后求职人才特征 中国共有约2.6亿95后人口(1995-2009年出生人群, 现为14-28岁),劳动年龄的95后人口约2亿人(16-28 岁)。智联招聘拥有3.21亿+职场人用户,月活跃用户 数5127万+,累计合作企业数达1176万+,其中,求 职人才即当年有简历投递行为的用户中约8成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远超全国就业人口总体的22.1%;在求职人才中,约55%为16-28岁人才,即�文所指的95后人才;在95后人才中,约53%为跨城求职者,即现居住城市和简历投向城市不同,这一比例较全国总体求职者中跨城求职比例(40%)更高。为突出95后人群特征,�文使用智 联招聘统计的全国总体流动人才及95后流动人才行为数 据进行对比,探究95后求职人才特征及流动趋势。1)从性别看,95后女性求职占比相对全国总体流动人 才更高,今年95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中女性占比分别 为47%、44%。95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男女比例分别为53:47,56:44,95后流动人才中女性占比更高。可见95后 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且独立,求职意愿较强。 2)从学历看,57%的95后流动人才为�科及以上学历, 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52%。95后流动人才中高中及以下、大专、�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11.7%、 31.4%、49.5%、7.4%,�科及以上合计56.9%,较去年上升 3.1个百分点;全国总体流动人才各学历占比分别为15.9%、32.6%、45.0%、6.5%,�科及以上合计51.6%。今年95后流动人才中�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较去年有所增加,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3)从工资看,95后为职场新人,工资水平较低,流动人才中月收入8K以下占84%,远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70%。95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月收入4K元以下占比分别为35.8%、23.3%,月收入在8K及以上占比分别为16.0%、30.0%。95后人才多为职场新人,收入较低。去年95后流动人才中月收入4K元及以下、8K元及以上占比分别为37.1%、13.6%,今年95后流动人才月收入水平较去年相比明显提升。 4)从行业看,95后更多分布在新兴行业,其流动人才在IT行业占比为24%,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21%,而在地产行业占比14%,明显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8%。95后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生产|加工|制造,分别占比23.8%、14.1%、 13.9%,合计占比51.9%,较去年上升2.8个百分点,集中度小幅上升。 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最多的也是这三个行业,合计占比52.3%,95后人才行业集中度略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其中95后在IT|通信|电子|互联网占比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21.1%,而房地产|建筑业占比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说明年轻人对于互联网、电子、通信等新兴行业更加青睐。 去年95后流动人才从事最多的前三行业同样是IT|通信 |电子|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生产|加工|制造,分别占比24.0%、14.0%、11.1%,合计占比49.1%,今年95后人才从事生产|加工|制造行业的比例较去年相比提高,而从事TMT行业的比例有所降低。 从二级行业看,95后流动人才在互联网/电子商务、教培、专业咨询行业占比分别为9.8%、8.0%、6.5%,均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8.5%、6.9%、4.8%,而95后流动人才在地产建筑领域占比为11.5%,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3.9%。 2榜单概览:向往发达城市,更倾向长三角 2.1中国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深京沪居前 从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数看,深圳、北京、上海位居前三,广州、杭州、南京、成都、苏州、无锡、青岛位居前十。此前,我们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中定义人才吸引力指数为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净流入的加权结果。95后年轻人才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生活富足,更倾向工作发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选择就业城市不仅关注薪资,还关注创新环境和文娱产业发展情况。基于数据可得性, �文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和每万人电影院数量作为外部指标,叠加智联招聘提供的95后人才流入占比、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95后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95后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四个内部指标构建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数。 从结果看,95后人才倾向前往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在前50强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有37、6、5、2个;一二三四线分别有4、28、16、2个,分别占一二三四线城市数量的100.0%、80.0%、 19.8%、1.1%;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分别有18、7、3、2、3个。 深圳超越北京位居榜首,无锡、青岛今年首次跻身95 后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前十。根据我们选取的创新指标,深圳在前20强中排名第一,同时深圳拥有低于北京和上 海的落户门槛,叠加创新的产业结构,提供较多工作岗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深圳就业;北京今年人才流入、人才净流入排名下降,位居第二;上海、广州依次为第三、四名;二线城市杭州、南京、成都、苏州、无锡、青岛跻身前十强,成都排名相较去年上升了1名,无锡、青岛分别上升了2名、3名,首次跻身榜单前十。其中,无锡引才举措较多,2016年无锡出台“太湖人才计划”,重点支持引进、培育六类产业发展重点人才,制定工作补贴、薪酬补贴、安家补贴等各项福利政策,并不断更新迭代。2022年青岛生产总值在北方主要城市中,稳居第三,经济增速全国第五,快速增长的经济、优质的产业吸引了众多人才。 前20强中,天津、济南较去年分别上升4名、5名,源于房价与强二线城市相比较低,叠加近年引才政策,对95后吸引力上升;宁波、厦门较去年均上升3名,宁波近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宁波智造”“宁波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迅速发展,叠加实施“甬上乐业”计划,吸引大量人才,近年来厦门推出“留厦六条”等一系列举措为人才“留厦”提供保障,对95后吸引力上升。 前50强中,烟台较去年上升8名,近年烟台不断加码 的人才政策,叠加校企合作等,对95后人才吸引力提升, 人才净流入占比较去年上升0.1个百分点;沈阳、大连较去年分别上升6名、8名,源于人才净流入由负转正等,东北地区核心城市近年对95后人才吸引力增强。 总体来看,今年沿海城市对95后吸引力有所上升。 2.2细分指标解读:一线、强二线城市吸引高学历人才、 粤苏创新活力较高 观察各分指标排名靠前的城市,在高学历人才方面,一线城市及南京、杭州、成都等强二线城市排名靠前;在收入方面,一线城市及长三角区域城市更有优势;在创新 方面,深圳、苏州创新活力较强;在文娱方面,旅游城市 拉萨排名靠前,带动整体指数排名跻身前50名。 在高学历人才方面,95后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前十是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成都、广州、天津、武汉、苏州合计占比45.6%,较去年下降4.9个百分点。北上深作为一线城市集聚高学历人才,合计占比20.6%,但较去年下降4个百分点,集聚效应有所下降。南京、杭州、成都等强二线城市对高学历人才的集聚效应超过一线城市广州。成都集聚省内50%以上的�科院校,有2所985 和5所211学校,大学生数量在西南地区靠前,拥有先天 人才优势。南京人才后备队伍雄♘,截至2022年,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排名第8,位居长三角首位,且落户政策宽松,吸引人才。杭州近年加入“抢人”大战,浙大系企业的“抢人”风头强劲。 在收入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十的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宁波、南京、绍兴、深圳、无锡,除 一线城市外均位于长三角地区,江浙一带城市居民富足程度高,尤其是苏州、杭州超过一线城市广州、深圳,位列收入三、四名。 在创新方面,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前十的城市是深圳、苏州、珠海、无锡、常州、广州、杭州、佛山、南京、中 山,其中5城位于广东省、4城位于江苏省,粤苏两地创新活力较强。 在文娱方面,每百万人电影院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是拉萨、林芝、三亚、珠海、哈密、舟山、无锡、镇江、白 山、南通,其中一半位于东部地区。95后年轻人对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更加看重,丰富的文娱活动更能吸引年轻人,拉萨等旅游城市排名靠前,凭借文娱方面优势,在此次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中也跻身前50。 2.3人才流动趋势:95后更向往发达城市,更倾向前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1)分地区看,今年95后人才向东部集聚明显,人才净流入占比为18%,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4%。从人才流入流出占比看,95后流入东部地区占比为60.6%,略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人才的59.3%;其流出占比42.6%,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人才的45.2%,东部地区更能留住95后人才;中部地区95后人才流入占比为17.5%,略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9.0%,流出占比为26.6%,略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25.0%,95后人才流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95后人才流入流出占比均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 东北地区95后和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流入占比持平,流出 占比分别为6.9%、7.7%,东北地区人才流动性较低。从人 才净流入占比看,今年东部地区95后和全国总体流动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8.0%、14.0%,95后在东部地区集聚 效应更高;中部分别为-9.1%、-6.0%;西部分别为-6.3%、 -4.7%;东北分别为-2.5%、-3.4%,中西部95后人才净流出明显大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东北地区略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水平。这一地区特征与去年一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GDP占比超过一半,人均产值更高,充满活力和抱负的95后年轻人更倾向经济活力高、发展潜力大的东部地区。 2)分线看,95后更向往一、二线城市,但今年一线城 市对95后人才的吸引力较去年有所下降,而二线城市吸 引力小幅上升,三、四线城市净流出趋势有所收窄。从人 才流入流出占比看,今年,一线城市95后流入占比18.7%,高于今年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8.6%,人才流出占比为 11.7%,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3.4%;二线城市95后人才流入占比为47.4%,高于今年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44.9%,人才流出占比为43.5%,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 45.4%;说明相对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来说,95后更愿意 留在一、二线城市。而95后人才流入三、四线城市占比均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流出占比均高于全国总体流动 人才,说明相对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来说,95后人才更倾向流出三四线城市。另外,今年,一线城市95后流入占 比较去年下降2.5个百分点;二线城市较去年上升0.4个 百分点,说明今年95后留在二线城市的意愿较去年小幅 提升。从人才净流入占比看,今年,一线城市95后和全国总体流动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7.0%、5.3%,二线城市占比分别为3.9%、-0.5%,95后在一二线城市集聚效应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三线城市分别为-2.4%、-0.5%;四线城市分别为-8.5%、-4.3%,三四线城市95后人才净流出明显大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经济活力充足的一线城市仍吸引年轻95后,同时年轻人也向发展潜力和生活性价比更高的二线城市集聚。但去年, 一、二线城市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9.1%、3.4%,三、四线城市人才净流入占比为-3.3%、-9.1%。

你可能感兴趣

hot

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

文化传媒
泽平宏观2022-12-18
hot

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

文化传媒
智联招聘2021-10-23
hot

2020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

智联招聘&恒大研究院2020-04-28
hot

2021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

智联招聘&泽平宏观202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