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基本面:渗透率提升、手术量提升、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驱动骨科行业快速增长。 骨科耗材主要分为脊柱、创伤、关节和运动医学四大类。根据沙利文数据,我国骨科耗材市场年增速在10%-20%区间,其中脊柱、关节、创伤领域均为百亿级市场。骨科行业增长主要催化因素: (1)人口结构变化,骨科疾病发病率与年龄显著正相关,202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为2亿,占总人口数增长至14.2%,未来老龄化进一步加重将使得发病人数持续上升; (2)渗透率提升,中国脊柱和关节类渗透率相比发达国家仍较低,2018年美国髋/膝关节渗透率为中国4.7倍和13.4倍,脊柱手术比例与发达国家具有5-10倍差距,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 (3)手术量提升,2012-2021年我国骨科手术量CAGR达11.6%,受人口基数大、医保报销等因素影响,骨科手术量呈不断增长趋势;此外,骨科治疗需求存在刚性,骨科市场具有长期增长属性,多重因素将共同推动骨科行业未来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建议关注骨科多细分下的优质国产龙头:(1)大博医疗,创伤行业龙头,不断丰富业务布局;(2)威高骨科,中国骨科器械领域龙头,产品线布局全面;(3)三友医疗,疗法创新奠定公司高端产品优势地位;(4)春立医疗,深耕关节领域,积极创新拓展业务领域;(5)爱康医疗,骨科关节领域龙头,业务发展稳中有进,3D打印国内领先;(6)凯利泰,椎体成形微创介入国内领先,产品特色性强。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净利润下降的风险。 1.骨科行业:老龄化、治疗刚性需求与术式渗透率提升驱动长期增长 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主要可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和运动医学类等细分领域。创伤类、脊柱类和关节类市场我国起步较早,均为百亿级细分市场,运动医学市场起步较晚,但市场增速最快。2015-2019年期间,关节类和运动医学类市场CAGR分别高达21.44%和24.00%,高于创伤类的13.62%和脊柱类的16.98%,相比2012-2015年CAGR,脊柱和关节类领域呈现加速增长趋势。2019-2021年期间,受全球新冠疫情和国内集采政策影响,企业生产端供应链遭受冲击断供,利润端以价换量,各类骨科细分领域CAGR呈现较明显的下降。 表1:中国骨科器械行业细分领域概览 全球骨科市场趋于成熟,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据Evaluate MedTec数据,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长4.6%,骨科器材占比9.0%,市场规模为365亿美元,是医疗器械中增长较为缓慢的细分行业之一。据Evaluate MedTec发布的《World Preview 2018,Outlook to 2024》预测,2017-2024年间,全球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7%,预计2024年全球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471亿美元。 图1.2014-2024年全球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根据Orthoworld最新统计:2022年全球骨科植入器械市场规模为555亿美元,同比增长3.5%。这一统计数字与上述Evaluate预测规模具有较大差异,主要系预测时间及统计口径差异。由于Orthoworld统计较新,最新的市场规模可以Orthoworld为主要参考。其中,关节类市场为200亿美元,同比增长4.7%,占市场比重36%,是骨科类第一大市场;脊柱类市场规模为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总市场比重为18%;创伤类市场规模为8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总市场比重为15%;运动医学类市场规模为63.0亿美元,同比增长4.2%,占总市场比重为11%;2022年市场面临如供应链约束、疫情影响、市场衰退的担忧等众多不利因素,对市场的增长产生部分消极影响,但市场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关节类市场同比增速超过脊柱、创伤和运动医学市场。 图2.2022年全球骨科市场份额及细分占比 图3.2022年全球骨科细分市场份额及增速 我国骨科耗材市场维持稳定快速增长趋势,关节类成长为骨科第一大市场。2019年以来,随着骨科集采的逐步落地,骨科市场规模增速出现阶段性波动;但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加速,骨科疾病又存在一定治疗刚性,骨科耗材的市场规模依然可观。由于市场上对骨科行业做规模测算的报告和数据较多,故我们选取了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来源做对比整合分析,力求还原相对真实可靠的骨科市场规模变化趋势。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Eshare医械汇等数据来源调整统合,2021年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359亿元(出厂价口径),其中: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三大细分领域市场规模分别为104亿元、107亿元和112亿元,分别占比为29%、29.8%和31.2%,同比增速分别为10.4%、14.4%、17.3%;运动医学领域市场规模为36亿元,占比10%,同比增速高达26.3%。 图4.2012-2021年我国骨科耗材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出厂价口径;亿元) 图5.2012-2021年我国骨科细分领域占比变化情况 表2:中国骨科耗材市场规模数据分析(出厂价口径) 人口结构变化和手术量增长成为行业重要催化因素。2010年至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19亿增加至2.01亿,占总人口比重从8.9%增长至14.2%,未来老龄化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骨科医院诊疗人次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呈上升趋势,2015年至2020年,骨科医院诊疗人次从1259万人次增长至1602万人次,CAGR为4.9%,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常规诊疗需求恢复,诊疗人数将继续稳定增长;2012年至2021年,骨科领域手术总量从171.1万例增加至461.0万例,CAGR为11.6%,在微创手术不断普及、手术量提升和老龄化等因素推动下,骨科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 图6.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变化 图7.2012-2021年我国骨科各细分领域手术量变化(单位:万例) 图8.2012-2020年我国骨科医院就诊人次量变化 近年来骨科耗材国产替代加速。国产份额方面,创伤类目前基本实现国产替代,未来将向提升质量方向发展。脊柱、关节类及运动医学领域中,进口产品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021年国产份额仅为41%、30%和8%,随着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集采政策的影响,市场格局有望加速发生转变,国产厂商预计将持续替代外资厂商份额。整体竞争格局方面,2021年强生、捷迈和史赛克三家外资公司依然占据国内市场前三份额,CR3为27.5%,相比2019年CR3为27.9%略有下降,威高骨科为国产第一,占有5.3%市场份额居于第四位,大博医疗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3.49%增长至2021年的4.26%,占据国产第二、全市场第七位,威高、大博、凯利泰等众多国产厂商市场份额相较2019年有所提升,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图9.2021年骨科植入细分市场进口与国产占比情况 表3:2021年中国骨科植入市场生产企业TOP20 2.创伤:国产替代基本完成,行业集中度仍有上升空间 创伤骨科主要是指由于病人受到外力、外伤的打击产生病症,比如病人发生四肢骨折、腰椎的骨折及关节脱位、关节的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及肌肉软组织损伤,主要分为四肢创伤、盆骨创伤、脊柱创伤、关节创伤和其他开发性创伤,根据不同创伤类型使用不同的产品,主要产品有髓内钉、空心钉、普通钉板、锁定钉板等用于四肢、盆骨、脊柱等位置固定。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微创化、个体化、精准化将成为未来创伤骨科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10.创伤分类及产品 创伤类市场规模和手术量稳定增长。2012年至2021年,中国创伤市场规模从34亿增长至104亿元,CAGR为13.2%,市场保持稳定快速增长,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和集采影响市场增速有所下降,但依然维持10%以上增速;创伤类手术量预计2021年增长至296万例,2012年至2021年CAGR为11.1%,手术量增长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施工工程量增加和安全事故与创伤手术需求同步上升;第二,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和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跌倒、交通事故和意外等创伤人数从长期来看也处于上升趋势;第三,随着近年社保范围扩大,更多的创伤手术也被纳入医保范围。 图11.2012-2021年中国创伤市场规模(亿元) 图12.2012-2021年中国创伤手术量(万台) Frost&Sullivan、《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蓝皮书》、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表4:创伤手术类型、占比及增速 创伤类市场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2、2014、2018和2019年国内创伤耗材CR5分别为29.1%、39.6%、39.9%和40.0%,集中度呈不断提高趋势,2019年市占率最高的强生也仅有14.2%,国产龙头大博和威高仅占7.8%/4.7%。集中度提升动力主要为集采后渠道利润下滑,中小厂家和进口厂商加速退出。创伤类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创伤手术非择期,对备货齐全度、响应及时性要求高,能为经销商分担流动资金压力、优化库存和物流调配的企业优势明显;2)创伤手术以二级医院为主,因此对渠道分销下沉的能力要求更高,本土企业更具优势。2018年创伤细分领域中进口企业仍占据较大份额,目前国产替代已基本完成,未来主要依赖于集中度提升。 图13.2019年创伤骨科植入市场格局 图14.2018年中国骨科植入市场份额对比 图15.国内创伤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3.关节:渗透率最低,老龄化、翻修率、技术进步驱动高增长 人工关节主要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关节周围的重度骨折等疾病治疗的骨科植入物,根据病人不同类型,进行全关节或者半关节的髋/膝关节置换,主要产品有股骨柄、半骨盆、髋关节、膝关节假体等。我国是关节类疾病高发国家,经过长期发展,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可靠的治疗手段。 图16.关节分类及主要产品 老龄化和下沉市场放量为主要驱动因素,市场增速保持在15%左右。2012年至2021年,关节类市场规模从27亿元增长至112亿元,CAGR为13.3%;2011年至2019年,髋关节手术量从16.8万例增长至56.6万例,膝关节手术量从5.4万例增长至38.4万例,CAGR分别为18.9%和32.3%。市场主要驱动因素有:1)骨关节炎、髋关节骨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和老龄化程度最相关,人口老龄化带动患病人数提升;2)关节置换手术规范化标准化培训更早,二级、县级医院放量成为主要驱动力之一。 关节置换渗透率极低,提升空间巨大。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进口产品定价高昂导致渗透率难以快速提升。2018年渗透率仅为502例/百万人,其中髋关节318例/百万人,膝关节184例/百万人。美国髋关节渗透率为1513例/百万人,膝关节2461例/百万人,美国髋关节植入渗透率为中国4.8倍,膝关节植入渗透率为中国的13.4倍,髋关节置换率更高;膝关节损伤后仍可保守治疗忍受疼痛,因此置换率偏低,但膝关节受肥胖、运动损伤影响大,患者基数大,根据万方医学网数据,部分发达地区如北京,膝关节手术例数已超过了髋关节(膝髋比接近1.6)。欧洲日本膝髋比在0.75-0.79,而美国高达1.63。 图17.2012-2021年中国关节市场规模(亿元) 图18.2011-2019全国关节置换手术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例) 表5:2018年各地区手术及渗透率对比 关节置换存量提升带来翻修手术量加速增长,翻修占比不断提升。人工关节一般寿命在10-25年左右,受选用材料和使用磨损情况影响。一般人工关节初次植入要求较低,但再进行翻修时因为患者骨骼和组织结构经过初次手术有缩减,定位、支撑难度变大,因此对翻修手术假体提出了更高要求。随国内关节存量占比持续提升,带动翻修手术占比也随之提升,进而提升了客单价,预期翻修占比将从2012年5.4%提升到2021年的11.2%。 图19.2012-2021全国关节置换手术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例) 国内关节市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