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安证券]:眼科器械专题:设备+耗材百花齐放 - 发现报告

眼科器械专题:设备+耗材百花齐放

医药生物2023-10-21谭国超、李婵华安证券E***
眼科器械专题:设备+耗材百花齐放

分析师:谭国超(S0010521120002)联系人:李婵(S0010121110031)2023年10月22日 华安证券研究所华安证券研究所 华安研究•拓展投资价值 核心观点 ◼眼科大赛道,患者人群广泛,需求持续: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中,70%以上来自于视觉。眼科疾病种类多,累及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任何组成部分都可能伤及视力,重则导致失明。发病率方面,随着老龄化有逐渐上升趋势,尤其是老视、眼底病、白內障,而且除了老年人群,视光和屈光领域有预防和治疗需求的人群也极为庞大,我国青少年群体的近视率达52.7%,超6亿人患有近视,庞大的患病人群导致需求持续保持高景气。 ◼设备:关注中高端设备的国产替代机会。近些年国产公司在中高端设备上持续发力,在部分诊断类设备上已经实现国产替代,在治疗设备领域(如飞秒设备)仍未实现突破,关注设备领域的两类公司的投资机会:(1)代理商:和海外众多厂家保持高粘性的合作关系并有全面的渠道网的公司,如高视医疗;(2)国产厂家:目前主要的公司仍在一级市场。 ◼耗材:关注视光和屈光领域的耗材机会。(1)消费升级下的产品选择,包括青少年近视防控的OK镜和离焦框架镜,如爱博医疗、昊海生科、明月镜片;(2)技术进步,白内障晶体由单焦到多焦、连续视程类晶体迭代,关注该类产品的国产公司,如爱博医疗。 ◼风险提示:OK镜集采降价风险;高端人工晶体集采降价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设备医疗事故风险等。 目录 疾病:患者基数大,发病率高,全人群覆盖01 |设备:高端设备以进口为主,国产化有限02|耗材:OK镜和人工晶体新产品不断推出03|主要上市公司梳理04| 目录 疾病:患者基数大,发病率高,全人群覆盖01 | 1.1眼球解剖结构1.2白内障1.3屈光矫正1.4青光眼1.5眼底疾病1.6眼表疾病1.7视光及小儿眼病 1.1眼球结构复杂精密,各类疾病发病率高 ◼结构复杂: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中,70%以上来自于视觉。眼球是由外围的球壁与里面的眼球内容物所组成,具体包括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晶状体和玻璃体。严重的致盲性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会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990—2019年,中国人群眼病患病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老年性眼病如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上升。 1.1眼球结构复杂精密,各类疾病发病率高 ◼近视力丧失:主要指老视。老视常在40~45岁人群中初发,65岁以上人群几乎都患有老视。临床屈光性老视矫正手段从最简便的老花镜发展到了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因而满足近、中、远距离的视觉,为老视矫正带来了全新的方向。 ◼屈光性病变:基于北京、邯郸、台湾等地的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已取代青光眼成为中国人群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白内障:白内障手术率已从1988年的8.3/10万提升至2017年的220.5/10万,但仍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2025年目标达到350/10万。 ◼青光眼:即使在汇集大量眼科医疗资源的北京和广州等地区,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覆盖率也仅为18.0%~20.3%。 资料来源:《中国眼病疾病负担现状及三十年变化趋势》,华安证券研究所 ◼老年黄斑变性:在我国已跃居为第三大致盲眼病。 1.1眼球结构复杂精密,各类疾病发病率高 ◼患者基数:据Frost &Sullivan统计,2019年中国近视人口数量达到6.3亿人,干眼症患者数量达到了3.6亿人,白内障患者数量达到1.8亿人,青光眼患者约5000万人。 1.2白内障:衰老性疾病为主,手术治疗可有效解决 ◼疾病简介:白内障是眼中正常情况下清澈的晶状体变浑浊。多数白内障是由衰老或损伤导致眼球晶状体的构成组织发生变化引起。在衰老的过程中,晶状体中的蛋白质和纤维开始分解,眼球中晶状体的柔韧性和透明度越来越差,并且变得越来越厚,导致视力变得模糊或浑浊。大多数白内障进展缓慢,在早期不会干扰视力,如果受损的视力影响正常活动,则可能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种类:累及晶状体中心的白内障、累及晶状体边缘的白内障、累及晶状体后部的白内障和先天性白内障。 ◼治疗:一旦白内障影响到视力,没有药物、眼药水、眼镜或练习可以逆转这个过程。只有通过白内障手术去除浑浊的晶状体并替换上新的人工晶体才能治疗。 1.3屈光矫正:近视矫正需求旺盛,屈光术式更迭安全性高 ◼屈光不正:当角膜和晶状体不能使物体投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时,即为屈光不正,可能出现看远不清、看近不清,或看远看近都不清楚。近视人群在国内数量约6.3亿人,且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近视人群持续增长。 ◼治疗手段:视力可采用框架眼镜、接触镜或屈光手术进行矫正。 1.4青光眼:视神经性损害,危害性高,不易察觉 ◼疾病简介:房水的产生与排出之间不平衡,到达一定的程度即可导致眼内压升高,发生青光眼。眼睛的睫状体会分泌房水,房水经由瞳孔流至前房,再从前房的隅角排出,进入血液循环。正常情况下,房水的分泌和排出维持相当好的平衡,故眼内的压力(眼压)可维持恒定。如果房水排出受阻,房水会累积使眼压升高而伤害视神经。◼种类:开角型青光眼(常见)和闭角型青光眼。 ◼治疗:青光眼患者常需终生控制眼压,降眼压眼药水最为常用,有时可能还需要手术治疗。 1.5眼底疾病:老年人是眼底病高发人群 ◼疾病简介:眼底包括视网膜、黄斑区、视乳头以及视网膜上的血管。眼底病种类繁多,而且是明确的致盲眼病。例如黄斑区的黄斑病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区域的视网膜脱落、视网膜病变等。 ◼诊断方法:阿姆斯勒方格表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自发荧光(FAF)、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等。 ◼人群特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居多,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老年黄斑变性成为威胁老年人视力的主要杀手。高血压是老年性眼底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其导致眼底组织的损伤和功能的损害,引出各种相应类型的眼底病变。糖尿病由于其病程长,而使老年患者忽视其对眼部的危害性。 华安研究•拓展投资价值 1.6眼表疾病:干眼症已成为最常见的眼表疾病 ◼疾病简介:眼睛表面是上下眼睑、眼睫毛、结膜、角膜、泪腺、睑板腺及泪液。眼表疾病泛指损害角结膜眼表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疾病,包括慢性结膜炎症、干眼症、慢性泪囊炎、虹膜炎、睑内翻、翼状胬肉、锥形角膜等。 华安研究•拓展投资价值 1.7视光及小儿眼病:儿童近视防控重中之重 ◼视光中心:开展医学验光配镜、接触镜验配与临床应用、角膜塑形近视控制、儿童视光与斜弱视光学矫治等。◼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呈高发、低龄化趋势。 ①框架眼镜:单光眼镜(用于近视矫正)、特殊光学设计的框架眼镜(矫正并延缓近视进展); ②接触镜: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特殊设计的软镜,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镜),因接触镜与人眼表面相互接触或作用,需特别关注安全监控; ③药物: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目前可使用经国家及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院内制剂,由医生处方),低龄儿童使用或长期使用,需关注其安全性 目录 设备:高端设备以进口为主,国产化有限02 | 2.1常见眼科设备分类及市场规模2.2眼科诊断类设备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2.3眼科治疗类设备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2.4全飞秒/飞秒激光手术设备2.5眼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设备 2.1常见眼科设备分类:诊断类、治疗类 ◼设备分类:主要从功能角度分为诊断类设备和治疗类设备。在眼科中高端设备领域,眼科OCT、全飞秒激光、眼科手术显微镜、超乳玻切一体机、眼底相机﹙造影﹚、光学生物测量仪受行业关注。◼市场规模: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3年我国眼科医疗器械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不包含隐形眼镜 、角膜塑形镜等),其中眼科诊断及治疗类设备占比最大,达到50.3%;眼科耗材占比为44.5%;眼科技术服务占比为5.2%。其中,预计诊断类设备约34亿元,治疗类设备预计约69亿元。 2.2诊断类设备国产已实现突破,政策鼓励采购国产 ◼诊断设备:大多数眼科疾病的诊断需要进行从眼表到眼底的综合检查。眼底检查设备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分辨率及更多结构特徵,可帮助眼科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及术前评估。激光诊断设备作为眼科疾病诊断的主要能量来源,除了用于测量眼睛解剖结构的光学生物测量仪外,其余均广泛应用于诊断眼底病。◼政策利好:2021年10月国家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政府机构采购国内医疗器械及仪器的 比例要求,其中包括眼底照相机、干眼检测仪在内的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商产业研究,华安证券研究所注:2022年预计与前页PPT中预测值不一致 资料来源:高视医疗招股说明书,华安证券研究所 2.3治疗类设备进口仍占绝对份额,国产仍需追赶 ◼治疗设备:眼科医疗治疗器械可分为手术器械及非手术器械。眼科手术器械包括眼科手术设备及手术辅助配件。眼科手术设备按能量来源可分为超声手术设备和激光手术设备。在临床上,用于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等常见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设备大多需要进口,例如用于屈光手术的飞秒激光手术仪等设备大多依赖蔡司、爱尔康、拓普康等进口品牌。◼市场份额:CarlZeiss市场份额44%,排名第一,Alcon市场份额约19%,排名第二。 2.4屈光手术设备:进口设备仍是医院“技术实力”的象征 半飞秒手术 •ZEISSVisuMax,Carl Zeiss独家提供,设备价格超千万,且每开机一次需向其支付专利使用费;•国产公司有在研的,如仙微视觉、图湃医疗等。 2.5眼科OCT设备:眼科诊断领域“金标准”,进口替代可期 ◼眼底病诊断金标准:OCT在视网膜疾病、黄斑疾病、视神经疾病、青光眼疾病的诊断、检测和疗效评价方面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成为目前眼科诊断领域的“金标准”。◼市场格局:蔡司、Optovue、拓普康、海德堡四家外资企业依然占据着我国OCT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近年 来,国产企业如莫廷、视微、图湃等公司的OCTA产品也拿到了NMPA注册证,根据2021年OCT市场中标数据统计,在单价200万以上的超高端OCT市场,视微市占率达到了42%,超越进口品牌成为第一。 资料来源:NMPA,华安证券研究所 目录 耗材:OK镜和人工晶体新产品不断推出03 | 3.1人工晶体3.2OK镜3.3 ICL晶体3.4离焦框架镜3.5隐形眼镜 3.1人工晶体:高端晶体植入占比逐渐提升 ◼市场渗透率及潜在空间:IOL植入术是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家和居民对白内障越来越重视,2020年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简称CSR)超过3000,较“十二五”末翻一番,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相比于发展中国家印度,我国CSR也不足一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预计2025年将达到3500以上。◼产品不断迭代:人工晶体从单焦点人工晶体丰富到多焦点和三焦点人工晶体,连续视程人工晶体(EDoF)也已经出现。2022年10月爱博诺德的创新产品“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注册获批,国内企业首次进入高端人工晶体领域,打破进口厂家垄断。 华安研究•拓展投资价值 3.1人工晶体:集采促进白内障手术可及性提升 ◼集采:自2019年起,省级层面集采或省级联盟采购推进,人工晶体降价显著,推动国内白内障手术率提升。而且集采前国产晶体占比仍在20%左右,集采后终端入院价的降低,使得国产晶体经销商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国产晶体的出厂价也未伤及,国产公司市场份额得以持续提升。2023年国家对人工晶体进行集采,由于前序几乎所有省份参与地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