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023双碳数字园区全周期管理白皮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双碳数字园区全周期管理白皮书

2023双碳数字园区全周期管理白皮书

X 中国通信服务 CHINACOMSERVICE 双碳数字园区全周期管理白皮书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05月 《双碳数字园区全周期管理白皮书》编写委员会 ★指导单位: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总院 ★主编单位: 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研究总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分公司 ★参编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赛宝实验室、广东省能源协会、广州交通投资集团、广州市智慧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州百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广州市汇源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中通服中睿科技有限公司、同方有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个顾问组: 梁世平、吴一洲、肖群力 ?专家组: 林宁、李延华、肖恒辉、冯勇 编写组: 李鹏飞、毛亚兰、田浩、张明一、李园、曾博、主晓飞、白雪寒母慧华、林江、许勇飞、区肠、王晖、蒋绍杰、曾强、邓华立、陈兆聪、赵辉、江义、邢刚、王劲、曾哲君、陈嘉熙、龚威、马昕、韩 广东通服研究 杨凯、冯思聪、徐豪、张云霄、唐伯谦、陈学军、黄旭斌、黄绪刚陈卓、古炳松、郑俊武、王立娜、傅鹏、刘超、高希夷、简奋、曾嘉炜、刘淑霞、陈新颖、吴宏武、梁天毅、主栋、玄佳兴、手晓昆、李骞、乔冬、胡晓鹏、汪朝辉、胡忠明 目录 前言 、背景篇:“双碳”政策下的数字园区 1.1双碳数字园区发展背景 1.1.1我国园区发展历程 1.1.2双碳目标下的园区发展 1.1.3政策驱动园区绿色转型 1.2双碳数字园区定义与内涵 1.3双碳数字园区建设意义 1.4双碳数字园区面临机遇与挑战.11 1.4.1机遇:园区是双碳”战略的关键落脚点... 1.4.2挑战:转型初期呕需方案技术多重破题..12 1.5本章小结13 二、总体篇:双碳数字园区建设蓝图15 2.1双碳数字园区需求分析.15 2.2双碳数字园区建设原则.17 2.3双碳数字园区蓝图框架18 2.4双碳数字园区关键技术19 2.4.1交通类关键技术.19 2.4.2建筑类关键技术.20 2.4.3能源类关键技术22 2.4.4数字化关键技术29 2.4.5融合类关键技术32 2.4.6碳监测与负碳技术.34 2.5本章小结35 三、方案篇:双碳数字园区全周期实施方案37 3.1双碳数字园区规划阶段37 3.1.1园区交通规划37 3.1.2园区建筑规划41 3.1.3.园区能源规划.46 3.1.4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49 3.2双碳数字园区建设阶段.53 3.2.1园区交通建设54 3.2.2园区建筑建设.56 3.2.3园区能源建设.57 3.2.4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61 3.3双碳数字园区运营阶段.62 3.3.1园区交通运营62 3.3.2园区建筑运营.63 3.3.3园区能源运营65 3.3.4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运营67 3.4本章小结.68 四、服务篇:双碳数字园区碳管理与服务.69 4.1以碳资产管理助力企业降本增效69 4.1.1碳监测69 4.1.2碳披露72 4.1.3碳减排,73 4.2以CCER开发管理拓宽碳交易市场78 4.2.1CCER基本概念78 4.2.2CCER服务方案79 4.3以碳画像绘制助力企业查漏补缺.85 4.4以碳普惠机制增强个体低碳意识.88 4.5以辅助碳交易获取双碳市场收益91 4.5.1碳交易类别.92 4.5.2辅助碳交易方案.94 4.6本章小结95 五、案例篇:国内外园区绿色转型实践,97 5.1国内:以能源变革为主开展低碳转型探索97 5.1.1中国电科(天津)新材料产业园,97 5.1.2京东“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98 5.1.3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100 5.1.4广东状元谷电子商务产业园.101 5.1.5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102 5.1.6北京实创医谷产业园.103 5.2国外:以绿色生态为目标实现园区转型.104 5.2.1卡伦堡生态工业园104 5.2.3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105 5.2.3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社区107 5.2.4弗莱堡沃邦社区107 5.3本章小结,108 六、展望篇:从园区“低碳化”到园区“碳中和”110 6.1智能便捷的双碳数字园区:交通出行绿色高效...110 6.2整体协同的双碳数字园区:形成园区级零碳建筑群111 6.3多能互补的双碳数字园区:能源供给清洁化、多元化 6.4智慧精细的双碳数字园区:碳管理与碳服务多维闭环 111 .112 6.5先进创新的双碳数字园区:技术赋能园区升级.112 后记114 东通 前言 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的关键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 嵌”)作为国家级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承载体,先进技术应用的创新地,在实现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同时,也成为了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园区是 碳”为自标,通过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园区进行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周期碳管理,促进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的自我平衡,是“双碳”战略的微观呈现 由于“双碳”战略提出时间尚短,相关技术、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对于双碳数字园区的定义暂无统一认识,建设路径也缺少方案指引,因此,中国通服联合华北电力大学、广东省能源协会等相关单位编制形成《双碳数学园区全周期管理白皮书》(简称“本白皮书”),希望能为双碳数学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本白皮书在梳理双碳数字园区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园区绿色低碳转型需求,提出基手园区规划、建设、运营全周期的实施方案,在规划阶段,应对园区的交通、建筑、能源体系及信息基础 一 设施进行统筹规划,从源头上减少几余设计,明确分阶段自标及实施计划;在建设阶段,可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环保建材等方面着手 通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覆盖园区生产生活的碳排放监测与管理体系以实现有效的节能减碳。此外,本百皮书开创性地论述了面同园区及园区内企业的多种“双碳”相关服务,如碳资产管理、CCER开发 广东通服石 企业碳画像、碳普惠、辅助碳交易等,可以帮助各主体在节能减碳过程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给正在打造或准备转型的园区提供实践参考依据,本白皮书总结了国内外各类双碳园区相关的典型案例,并对未来双碳数字园区的发展进行展望 II 一、背景篇:“双碳“政策下的数学园区 1.1双碳数学园区发展背景 1.1.1我国园区发展历程 园区作为当下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是引领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自前,学术界对于园区的概念尚无统一定义,总结实践经验可以得出,园区是指由政府或其他开发主体统一规划建设的,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且能够满足产业集聚或科技发展需求的特定区域园区种类繁多,根据其开发运营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开发公司主导型及混合型等:根据其功能特性,可分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根据其主导产业,又可细分为生产制造园区、物流仓储园区、商务办公园区及综合类园区等。本白皮书中主要探讨的是综合类园区,即由不同行业的企业组成 的园区。 自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设立,我国园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此后经历厂探索、发展、整顿和转型等四个阶段 1979年~1991年为探索阶段。此时,适逢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产 业基础弱、生产力落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园区建设主要由政府主导,行政化特征明显。1984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国内园区建设随之进入经开区、高新区模式的探索初期 -1 1992年~2002年为发展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 我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边人全新阶段,以经开区、高新区为代表的园区随之迎来蓬勃发展期,在此期间,园区加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逐渐由单一形态向综合形态转变。然而发展到后期,各地开始 了国家整顿行动。 2003年~2010年为整顿期。200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布,对全国客类园区进行清理整顿和审核,有效核减了园区数量,优化了产业布局。2007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建设 部印发《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06年版):此后,园区正 式进入规范经营阶段 2011年至今为转型期.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 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等文件印发,推动着园区进 行转型升级。在此阶段,“产城融合”的概念被提出,园区逐步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与此同时,随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园区、智慧园区等新型园区形态如雨后春笋般浦现,园区数学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0 年,国家提出“双碳”发展战略后,绿色双碳成为园区进一步转型升 级的方向, -2- 1.1.2双碳自标下的园区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的持续升高,引发了全球性的气候变暖 可题,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售 数据,2001-2020年全球表面温度相较于1850-1900年的基准线值高 出1.09℃,造成了冰川融化、海平面开高,极端天气等众多自然灾害 为应对全球变暖趋势,各国政府相继将“碳达峰”、“碳中和”提升 为国家战略。2015年,全球178个国家共同缔约签署《巴黎协定》,明确了力争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的长期自标。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 上正式向全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 所谓“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先进入平台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看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中和”则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测算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固碳、碳封存等技 峰”与“碳中和”一起,简称“双碳”: 党的十八大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碳排放增长速度已经开始逐步降低,但碳排放总量仍居于世界高位:根据国际能源署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数据,自前我国碳 -3 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建筑、交通、工业和农业等五大行业,而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关键的碳排放大户。据毕马威统计数据 局集中、用地集药、产业集聚”等特征,在园区内推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既有助于由点及面地落实双碳战略,又能形成规模示范效应复制推厂到社会各界 建设双碳数字园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双碳”理念融人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全生命周期中,综合利用5G、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以及光伏、微电网、CCUS等双碳相关技 术,科学合理地开展园区数字化、低碳化布局,有利于持续优化园区的生产要素及生态环境,提升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水平,真正地从 源头实现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双碳化”与“数字化”齐头并进,对于落实国家政策、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3政策驱动园区绿色转型 我国高度重视双碳工作部署。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确定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 作报告。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明确要“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自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 -4 发【2021]23号),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 园区作为双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