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20200924-阳光电源电话会议纪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20200924-阳光电源电话会议纪要

2023-09-26-未知机构葛***
20200924-阳光电源电话会议纪要

20200924-阳光电源电话会议纪要 东吴:总书记在气候峰会的发言,2030提前实现碳排放峰值,中欧对话上也提到了绿色发展的观点。新能源作为绿色复苏最重要的板块,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欧盟日前也提出2030年的指标要提升,市场对光伏行业的前景更加乐观,中期增速明显加快。 曹老师:最近可再生能源行业比较热闹,新的形势归根结底来自于国家对十四五,甚至更长远的规划目标,今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正在制定十四五的规划。在这个时候碰到了疫情,回顾疫情,可持续发展,绿色复苏是下一个五年的关键。实现绿色复苏的手段,能源领域最核心的一点是能源结构在未来怎么去协同,化石能源如何退出,现在基本达成共识。能源/化工/汽车/建筑是能源消耗前列,所以能源领域的化石能源比例下降是首当其冲的。 十四五的末期非化石能源比例预期有18%,甚至20%,我们给高层的建议是要超过20%,可能2025年到21-22%,现在看即使20%,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新增风电光伏大概在100gw每年,光伏的新增装机比例肯定更大,分布式装机更适合光伏,当然风电因为新的政策,未来五年的发展也会非常快。按照每年100gw的新增量来看,应该是70gw光伏,30gw风电。光伏最近预测都比较乐观,我个人认为未来五年光伏装机量在65-90gw,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形势。 海外最近调高了新能源的目标,这其中和中国也进行了谈判。谈判的结果是30年碳排放峰值,60年中和,欧洲希望我们更好,所以有条件的话我们可以做到25年峰值,但话不能说太满。我们推演了一下,如果用可再生能源取代标煤,一年1一吨,30年30亿吨,基本实现碳中和。其实2050年就能实现了。顶层设计的问题解决以后,我们也在建言献策,我们的建议就是每年100gw,上不封顶。怎么看逆变市场的变化?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全球光伏市场下降10%,比预期好,今年110gw是有的,欧洲复苏,美国低税政策的延续,支撑了需求。出现问题的主要是在中国,原来预计竞价/平价项目都不错,预期在50gw,由于硅料涨价,个人预测今年国内装机量不会超过40gw,预计阳光今年出货指引25gw,明年充满信心,个人认为要超过35gw,国内30%左右,海外接近20%市占率,海外每年爬升1-2%,希望十四五期间,海外市占率不低于30%,全球市占率达到30%。 明年国内的装机预期? 如果抛开今年,明年国家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定决定改善能源结构,原来是有争议的,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第一年是很重要的,不能低于60gw,后面慢慢爬坡,另一个叠加了今年项目延后的情况,当然明年新的项目可能也会有所推迟。 今年的情况? Q3肯定是最惨的,本来要开工猛干的时候,结果组件涨价,Q4开工主要是竞价项目。储能+光伏的平价前景和空间? 讲储能是无奈之举,风电光伏过早承担电网的责任,海外很多没安装储能的,我们是迫于顶层设计的共识,新能源行业主动承担了一些储能的职责。成本下降比较快,一部分是储能成本的下降,假如说还是1500/wh,但如果循环寿命增加一倍,储能成本也下降一倍,其次是初始成本的降低。锂硫电池/钠硫电池上万次的寿命,是不是可以无限分摊,举个例子,银隆的电池1.5万次寿命,过度设计是没有用的,储能端一天调度一次,20年也就是7000次。现在储能的电池,系统寿命保持6000-7000次,还能保持80%的电量,是非常合理的。现在有效次数大概都在4000次,我们和catl在合作6000次的,这么算 成本是1500/wh,大概对应0.25/kwh,还考虑耗电损失,除以85%大概就是最终的成本,在0.3/kwh,未来降低到1000/wh,寿命提升到 7000次,大概对应0.17/kwh,十四五期间储能成本能降低到0.2/kwh,加上光伏度电成本,好的地区能做到0.4/kwh,最好的能做到 0.35/kwh,考虑存储深度成本,最多到0.45/kwh。平均看通到电网的成本能做到0.3/kwh,可以和煤电竞争。现在发电侧储能本质问题是没有建立合理的机制。 公司产能扩张的规划? 阳光产业园的二期马上就要开工建设,一期去年才投产,现在需求火爆,要马上扩产,光伏40gw,风电40gw,3年以后的产能要到100gw,30%的市占率目标至少要支撑60gw,储能20gw,风电20gw,实际上公司确实需要100gw的产能,还要考虑弹性产能。除了印度工厂,在东南亚还会设立一个小功率的工厂,避免贸易争端的风险。 储能配比的发展? 可能从未来的调频调峰的0.5h逐步提高,明年美国给我们订货的储能电站,基本都是4h,功率没有变化,储能逆变器的产能不需要向容量那样提高那么多。公司做储能系统,也会受益储能电池容量的提高。 储能未来的规划? 今年大概收入同比翻一倍,明年也要翻倍。电芯我们是跟合作伙伴合作,我们对储能每年翻番的任务充满信心。平价之后的装机天花板的核心关键是啥? 核心在电网,现在电网本身体制相对保守,电网可靠性要求很高,未来如果都走向分布式,电网会更安全,但国内发电和用电不平衡,加大电网建设的同时要警惕火电搭顺风车的问题。建设新能源还要考虑电网建设的成本的,以前说平价之后腾飞时代来了,结果去年平价以后我们成了能源的竞争者,受到打压,现在有了顶层设计的激励,我想这些争议还会有,但慢慢会趋同。 储能的储存深度成本如何深入理解? 储能如果不安装,电站成本最便宜,如果只能装10%,电价不上升,成本自己承担。如果通过储能把发电波动捋平,就会存在存储深度成本。 epc的规划,现金流的影响? 现在拖欠的主要是补贴,公司才在epc业务上没有投资了,主要是系统方案的集成,直接卖掉。我们的业务本身跟是否解决补贴欠账问题关系不大,如果拖欠问题解决了,那我们下游的客户会有现金流投资未来业务,仅此而已。当然这个对我们现金流也是有利好的,我们现在对应收账款管理很严,但欠账还是很多的。作为行业的参与者,我积极呼吁要把这个问题好好解决。最新的情况大家也知道了,我也刚刚收到财政部的回 复,说这个事情还在做,钱的事情国家是认的,也在设法解决,并没有停下来。epc的规模方面,阳光新能源整体规模上已经成为了epc隐形的冠军,国内走在前列,我肯定要把他做大,要做就做到前三,要么就退出。epc今年收入预计100亿,利润稍微差一点,但是这个业务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差,这个业务一开始就是为了获取现金流,给央企/大型投资商做服务的,我们就需要把规模做上去才有活路,我们通过融资租赁等各种方式改善现金流,我们致力加快这个流动,业务每年争取30%的复合增速。存量服务增长还可以,去年5000万,今年1.5个亿,用我们的专业技术做好维护,大数据的分享提升绩效。 华为退出逆变器的影响? 友商没有退出,我们的份额在上升,友商竞争压力会增加,即使没有这些事情,我们的份额也会上升的。我们下一步的打算还是做好自己。核心还是足够的研发投入,保证我们在市场上的胜利,我们对海外市场也积累了足够的理解,现在也在挖掘渠道的潜力,原来我们太偏向2B市场。友商确实给了我们拓展客户的机会。 集中式组串式的前景? 中东等地区的大型电站还是需要集中式,生态往两边发展。两个大的变化:一个是渠道端,往智慧家电/智慧能源方向发展,和新能源车结合,会有一些技术上的主导。厂家这端,新进入者肯定会比较少了,随着毛利率降低,竞争格局进一步固定,中国企业能不能完全海外替代还说不定,比如solaredge在小型功率器件上有壁垒,整体上逆变市场在增加,大的洗牌还没有到来。未来慢慢阳光还是会跟国内企业竞争,替代的趋势是没问题的。中国企业在低成本产品创新上是走在前面的,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在小功率上可能竞争更激烈,长期看还是会规模化。 我们在中小功率的渠道拓展? 正在努力,我们在澳大利亚做的还不错,今年欧洲落伍了,疫情影响导致渠道建设放缓了。拓展难度不大,要做一个负责人的渠道合作伙伴,是一种走向生态的方式。我们在拓展渠道方面上要精准布局,长期打算,渠道和产品质量/品牌做匹配。未来组串式产品毛利率可能降低到25%。储能业务,中报毛利率的水平? 现在没啥利润。具体数字不清楚。去年/前年都是亏损的,今年肯定是盈利的。未来走向标准化了,盈利能力还会提高。早期项目定制化,各家比较强势。标准化以后净利率7-8%比较合理的。今年电力系统的储能装机应该不会超过10gwh,每年40-50%的复合增速。 和solaredge的成本差异在哪? 现在不可比,我们对标的产品还在研发,美国有开断器的流氓专利。其他市场都是可以去做的,我们的产品总体还是更便宜的。 IGBT的影响? 国产半导体产品的能力,还在爬坡阶段,小范围使用,大范围推广有难度,可靠性/性能/下一代开发还有差距的。公司IGBT的供应没有问题,有多个渠道。我前天还跟英飞凌的总裁通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