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hutterstOck/BlazejLyjak springernature.cOm 不断变化的科研合作环境 白皮书 深度洞察科研合作趋势,剖析科研机构应对策略 内容 引言.....3 第一部分:科研合作的趋势4 合作日益复杂4 世界上最重大的挑战都是全球性的、跨学科的4 以新视角看待产业界-学术界合作5 与社会团体的合作带来实际影响6 第二部分:改变合作架构7 适应混合工作模式7 数据分析为合作提供战略支撑7 为研究人员提供信息和培训8 合作与评估模式的创新9 要点提炼..........10 施普林格·自然科研管理解决方案11 引言 人们普遍认为,未来的研究发展在于合作。任何一家科研机构都不可能独立应对重大的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产和全球卫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广泛开展国际与跨学科合作。随着合作的日益常态化,学者们能够共享资源、交换观点并激发创新,最终推动研究发展,这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上述优势外,科研合作还能增加引用率和影响力,提升大学排名和声望。毫不意外的是,如今科研合作仍在迅速增多。 随之而来的是合作类型的多样化,包括同一机构中不同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的合作;不同机构间的合作(又可分为地方层面、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学术界与产业界,或学术界与社会团体的合作;不同类型的合作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各自的挑战。科研机构应承担起应对这些复杂情况的责任,助力合作事业的成功。 对科研机构而言,合作可以发生在各个层面:从单个研究人员和研究项目,到涉及不同研究团队和学科领域的方案,再到总体战略合作方向。 这份白皮书汇集了施普林格·自然五位内部专家的见解,探讨了近年来科研合作环境的变化,分析了研究机构是如何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战略方针适应并推动这一变化的。 接受采访的五位专家分别为 •SimOnBaker,自然指数主编 •ROngJu,数据与分析解决方案产品经理(大中华区与韩国) •IkukOOba,商业合作主管(日本、韩国、东南亚与大洋洲) •DavidPayne,《自然》职业与增刊板块管理编辑 •StevenRiddell,自然科研智讯咨询主管 第一部分:科研合作的趋势 首先,受访者讨论了他们近年来所注意到的合作格局的一些重大变化。下文概述了部分重点内容。 合作日益复杂 ROng指出,对合作益处的普遍认同让科研合作成为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天然选择”。另外,新技术的发展使在线沟通更为简便,促使合作数量大幅增加,且涉及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更广泛的作者群体,以及催生了更加多样的合作类型。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所有学科领域中每份出版物的平均作者数一直在稳定增加1。 《自然》基于DimensiOns数据库的一项分析发现,2001至2020年间,国际合作论文占所有论文的比例从14%提升至24%,涨幅达10%2。到2021年,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的合作占国际合作的30%,占所有论文的7%。在学术界-产业界和学术界-社会团体合作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增长(详见后续章节)。 科研机构有必要密切关注不断变化的合作环境,在战略层面发现潜在的合作领域,同时确保为研究人员提供支持,帮助他们管理愈发复杂的合作项目,应对与之相伴的科研经费和法律流程中的细微差别。 世界上最重大的挑战都是全球性的、跨学科的 科研合作对于解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等最为紧迫的全球性问题必不可少,这是所有受访者都强调的一个关键点。正如SimOn所说:“国际合作能连接拥有不同视角的科学家和学者,对比整合不同国家的数据,从而获得全球视野。” “交对流在与时大,我学发和现科全研球机挑构战的增管加理了层 求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人员的需 IkukOOba 虽然国际合作早已成为科研机构的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许多大学排名和评估指标中的重要因素,但跨学科研究却迟迟未能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3。然而,所有受访者都提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在与SDG相关的研究中,学科交叉正在成为主流,而且那些过去合作程度较低的人文社科如今格外受到关注。IkukO表示:“在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层交流时,我发现全球挑战增加了对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人员的需求。” 这些观察结果得到了近期一项SNInsights数据库分析的支持4。这项分析发现,关注可持续性的出版物中超过60%都是多学科或跨领域的,其中人文社科占比很高。有趣的是,可持续性研究合作大多发生在一个国家内,跨国合作仅占一小部分。这表明,研究机构应当在追求SDG的同时对全球合作给予更多关注。 1DanielleFanelli&VincentLarivière,“Researchers’individualpublicatiOnratehasnOtincreasedinacentury,” PLoSOne11,3(2016),e0149504,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49504. 2BrendanMaher&RichardVanNOOrden,“HOwtheCOVIDpandemicischangingglObalsciencecOllabOratiOns,” Nature94(2021):316-319,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1-01570-2. 3HeidiLedfOrd,“HOwtOsOlvethewOrld’sbiggestprOblems,”Nature525(2015):308-311,https://dOi.Org/10.1038/525308a. 4SeeramRamakrishna,WayneHuandRajanJOse,“SustainabilityinNumbersbyDataAnalytics,” CircularEconomyandSustainability(2022):https://dOi.Org/10.1007/s43615-022-00201-w. 以新视角看待产业界-学术界合作 “充分新展冠现疫了苗这的种迅合速作推的出力,向量人。”们 DavidPayne 在本次访谈中,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出意料地成了许多受访者首先考虑的事项。疫情所带来的一个主要趋势是人们更加关注学术界-产业界合作,David指出:“新冠疫苗的迅速推出,向人们充分展现了这种合作的力量。”另一个典型例子来自EmergingfromUncertainty——一份受施普林格·自然委托,旨在调查COVID-19对大学研究影响的独立报告。在这个案例中,三所英国大学着手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共同生产个人防护用品(PPE)。期间,他们与当地制造商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顺利解决了相关问题5。 尽管多年来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不断增多,但COVID-19为这类合作增添了全新动力,并提醒研究人员和公众如何才能产生即时影响。这一点得到了近期一项SNInsights数据库分析的支持6。这项分析发现,2015至2019年间,学术机构和企业合作发表的论文数从42,792增加到了53,280,增幅为10,488(25%)。相比之下,2019至2021两年间的涨幅就达到8,837(17%),显示了COVID研究对学术界-产业界合作的影响。 此外,新冠疫情也让学术界-产业界合作不断走向成熟,并帮助人们积累了解决学术界-产业界合作中特有问题(如商业保密和数据透明)的最佳实践,为未来的研究铺平了道路。然而,该分析也指出,2022年学术界-产业界合作发表了59,625篇论文,同比有所下降。因此,为确保科研机构和企业将疫情经验融入未来战略之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5MattiaFOscietal.,“EmergingfrOmuncertainty: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OntheimpactOfCOVID-19Onuniversityresearch,”Figshare,NOvember9,2020,https://dOi.Org/10.6084/m9.figshare.13130063.v3. 6SpringerNatureanalysisOftheSNInsightsdatabase,January2023. 学术界与社会团体的合作带来实际影响 “会交关如注今人他的们问有的更诉多求渠。互道联来网吸和引社迅 速媒聚体起声势世,这使在得一场活动能 实现的。” 20年前是很难 DavidPayne 除了与产业界合作外,受访者还发现科研机构与地方组织、患者团体等社会团体的合作也有所增加。David认为技术进步是其中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如今人们有更多渠道来吸引社会关注他们的诉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问世使得一场活动能迅速聚起声势,这在20年前是很难实现的。”从另一方面讲,人们期待大学能成为地方性的支柱机构,公众参与研究的价值和最佳实践也获得了更广泛的了解。 基于影响力的研究评价的兴起可能是学术界-社会团体合作增加的另一个原因。如今,资助机构愈发重视研究影响力,并将这种合作视为产生实际影响的重要方式(如英国科研与创新署的社群研究网络项目、香港创科生活基金)。 David同样认为学术界-社会团体合作能产生实际影响。他引用了《自然》上一篇关于密歇根州弗林特市水危机的论文——当地的社区活动家努力追究政府官员的责任,促使科学家检测并记录水体和居民血液中的铅含量7。“这个故事很有感染力,”他解释道,“这次合作聚焦于当地社区所面临的问题,活动家们唤起了研究人员对这次危机的强烈关切,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这次合作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不断推动着其他社区状况的发现和改善。 7E.YvOnneLewisandRichardC.Sadler,“COmmunity-academicpartnershipshelpedFlintthrOughitswatercrisis,” Nature594(2021):326-329,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1-01586-8 第二部分:改变合作架构 随后,受访者基于他们与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整合了各自的见解,分析了研究机构适应上述趋势的方式,以及为营造合作环境而开展的实践类型。 适应混合工作模式 不论是受COVID-19影响而推广开来的网络办公,还是后疫情时代的混合办公,都对合作架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所有受访者都指出,这些改变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疫情前的合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际互动、“闲聊”8和线下会议。SimOn注意到,人们担心在网络环境中“合作是否能如线下那般充分、活跃。” 然而,虚拟工作流程让合作更为简单,这尤其利好那些教学任务重或不便出行的研究人员。正如Steven所说:“如今合作不再局限于线下会议和发送邮 件,GOOgleMeet和ZOOm等应用大大便利了研究人员的连接和想法交流。” 虽然尚且无法确定后疫情时代的工作模式是否会持续向混合办公转变,以及程度如何,但我们预测它将成为常态。在最近的一期播客和CharlestOnCOnference的专题讨论会上,图书馆员指出了与混合办公相关的持续变化,但他们也强调了大学校园作为建立社交联系和交流想法场所的重要性。SimOn还认可了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减少碳足迹和乘机次数的共同承诺,以及WellcOme等资助机构提出的将碳补偿方面的信息纳入经费申请的方案。 研究机构目前的挑战是分析虚拟办公对其科研环境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以改善实践,适应混合工作模式。 数据分析为合作提供战略支撑 复杂的合作环境与网络办公的发展对科研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强合作的策略性、从机构层面评估潜在的合作机会,并支持研究人员与同行逐步建立联系。新冠疫情同样凸显了建立长期性战略合作关系的必要——一份2021年的报告显示,在英国,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活动受到的负面影响要比其他活动小得多9。 8FOscietal.,“EmergingfrOmuncerta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