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科睿唯安]:2023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现状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现状报告

信息技术2024-06-26王利、岳卫平、熊洋科睿唯安S***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3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现状报告

目录 CONTENTS 摘要Ⅰ 引言Ⅲ 01章 02章 03章 04章 分析方法与指标01 中国与主要国家的科研合作04 2.1国际科研合作概况05 2.2国际科研合作中心度06 2.3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关系07 2.4中国与主要国家的科研合作08 2.5中国与主要国家科研合作的学科分布11 2.6中国及主要国家的国际科研合作伙伴13 2.7中国及主要国家的科研合作影响力14 中国各地区的国际科研合作18 3.1中国各地区的国际科研合作规模与影响力19 3.2中国主要地区的国际科研合作国别/区域组织(多边机制)和学科21 3.3中国主要地区间联合开展的国际科研合作23 中国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26 4.1中国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的规模和影响力27 4.2中国与主要国外科研机构合作的规模和影响力29 05章 06章 07章 中国与主要区域组织和多边机制的科研合作34 5.1与主要区域组织(多边机制)科研合作规模和影响力35 5.2与欧盟科研合作规模和影响力35 5.3金砖国家间科研合作规模和影响力38 5.4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研合作规模和影响力39 5.5与东盟国家科研合作规模和影响力41 5.6与中东欧国家科研合作规模和影响力42 5.7与阿拉伯国家科研合作规模和影响力44 中国的学科国际科研合作48 6.1学科合作规模49 6.2学科合作论文影响力52 6.3发文规模TOP5学科国际合作活跃度和影响力52 6.4发文规模TOP5学科国别合作情况53 中国参与大规模国际科研合作的情况56 7.1大规模国际科研合作及其影响力57 7.2中国参与大规模国际科研合作的学科分布58 7.3科研机构参与大规模国际科研合作的情况59 摘要Ⅰ 摘要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国际人员交流的频繁深入,全球化和国际合作仍然是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国际科研合作的前景必将更加广阔。科睿唯安利用学术论文数据,客观分析和解读了全球科研合作和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现状与趋势。主要发现如下: 全球TOP10科研大国的国际科研合作规模持续提升。一是美、中、英、德、法、加、澳、意、西和荷是十大国际合作论文大国,其中美国占比37.9%、中国占比21.5%。二是2018—2022年,美国国际合作中心度虽较上一个五年下降9%,但仍是全球科研合作网络的中心,枢纽地位是第二名英国的1.6倍、第三名 德国的1.8倍、第四名中国的2.3倍。三是全球科研合作格局变革明显。美、德、法、日的合作中心度有所下降,中、印(度)、澳、英、意、加、西(班牙) 的合作中心度持续上升。 中国国际科研合作规模持续扩大,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一是2022年中国国际科研合作论文达到 14.65万篇,是2013年的2.9倍;国际合作论文全球占比达24.9%,较2013年提升9.6个百分点。二是中国国际科研合作中心度从前一个五年的全球第6位,提 升至后一个五年的全球第4位,中国在全球科研合作 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三是合作伙伴从2013 年的191个国家(地区)扩展至2022年的204个,前 十大合作伙伴为美、英、澳、加、德、日、法、新(加坡)、韩和巴(基斯坦)。四是美国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科研论文合作伙伴,2022年,中美科研合作论文占 中国国际科研合作论文的比例达32.2%。 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攀升,学科合作国别差异化特点突出。一是2022年中国国际合 Ⅱ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现状报告 作论文引文影响力达1.81,较2013年提升20%,显著高于中国科研论文的平均引文影响力及全球国际合作论文的平均被引表现。二是中国与主要国家合作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比例均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三是中国与主要国家在学科合作方面各有特点。如中美科研合作集中于工程学、临床医学和化学,中英在工程学、物理学和材料学,中澳在工程学、材料学和化学,中加在工程学、化学和临床医学,中德在物理学、化学和材料学等领域。 中国各地区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更好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高地建设。一是在省级层面,北京、江苏、上海和广东国际合作论文规模占全国总量的近60%,发挥了引领作用;上海、广东、北京和福建等8省市国际合作活跃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4.66%);湖南、湖北、广东和浙江四省国际合作论文引文影响力较高。二是在副省级城市层面,南京国际合作规模最大,武汉、广州、杭州形成第二梯队。深圳、厦门、武汉和南京的国际合作活跃度较高。此外,深圳国际合作论文的引文影响力全国最高。三是北京与主要区域性组织(多边机制)的科研合作规模均居首位,其他地区国际合作也各有特色,如:上海与欧盟、中东欧,江苏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阿拉伯国家,广东与东盟、金砖国家等。此外,美、英、澳是各地区的主要国际合作伙伴,工程学、物理学、材料学是各地区开展国际合作的主要学科。 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紧密,有效带动国际化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提升。从国内科研机构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规模最大,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活跃度方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较高。在影响力方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发表的高被引合作论文最多;电子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高被引合作论文占比突出。从国外科研机构看,与中国合作论文规模最大的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美国能源部所属科研机构和新加坡国立大学。通过与中国合作,俄罗斯科学院的国际合作论文影响力提升幅度最大,其次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萨克雷大学、伦敦大学等。 与区域性组织(多边机制)的合作,有力促进彼此发展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中国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研合作网络中发挥着纽带作用,其中与新加坡、巴基斯坦和韩国的科研合作规模最大,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形成第二梯队。与欧盟国家科研合作论文由2013—2017年的7万余篇,增至2018— 2022年的15万余篇,其中与德国、法国合作规模最大。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也保持着密切的科研合作,科研合作论文增长了约1.7倍,其中与俄罗斯、印度的合作规模最大。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科研合作也有大幅增长,除新加坡以外,还与马来西亚、泰国合作较多。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也开展了较高影响力的合作,其中与波兰、捷克、希腊和匈牙利合作较多。在阿拉伯国家中,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埃及的合作规模最大。 务实推进各学科国际科研合作,合作规模和影响力取得新发展。一是工程学、化学、材料学、临床医学和物理学是科研论文和国际科研合作论文规模最大的学科。二是国际合作论文规模3万篇以上的代表性学科中,地球科学国际合作最为活跃(学科内国际合作论文占比高达36.3%),其次是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三是国际科研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科在全球科研中的影响力,以科研论文规模最大的TOP5学科为例(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其高被引合作论文比例达2.4%~3.2%,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积极开展大规模国际科研合作,为解决世界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一是全球范围内,参与作者数不少于100人的多作者论文中,中国贡献超六成(5757篇),贡献率位列全球第8位。二是中国开展大规模科研合作,主要集中于物理学领域(占比76.6%),合作方向包括粒子物理与场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核物理等。三是中国科学院发表的多作者论文规模位列全球第10,其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论文数量最多。四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开展大规模国际科研合作也较多(论文规模均超千篇)。其中,中山大学发表的多作者论文引文影响力最高(4.93)。 总体来看,伴随政策引导、经费投入、人才流动,以及自身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的视野和思路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渠道日趋多元和成熟,创新伙伴关系网络更加紧密稳固。中国科学家同各国科学家开展科研合作,不仅带动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科研合作规模、活跃度、质量以及合作影响力,还助力推动和促进了全球科学界的合作与交流。 未来,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举措,持续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与各国共同应对解决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全球性问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引言Ⅲ 引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创新要素的流动空前活跃,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探索解决全球性问题,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和平发展。 中国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联合研发,作为积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伴随中国携手各国务实推进科技合作,应该用更加科学、准确、有效的方法,呈现中国和主要国家(地区)国际科研合作现状、在合作网络中的位置,以及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合作关系等。 科睿唯安公司基于全球最受信赖的、独立于出版方的权威引文数据库——WebofScience™的科研论文数据,利用国际通行的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科研和管理专家观点,开展了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现状研究,形成了《2023中国国际科研合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综合展现了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全球国际科研合作发展态势,以及中国国际科研合作在国别(地区)、区域性组织(多边机制)、科研机构、 学科、国内各地区,以及大规模合作方面的现状。报告总体延续了2017年的《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现状报告》内容和风格,再次对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的规模、合作中心度、合作网络关系、合作活跃度,以及合作影响力等进行了深入解读。同时,在部分指标设计、分析方法和分析维度上进行了扩展和创新。 文献计量分析仅仅是国际科研合作评估方法之一,合作论文也只能呈现国际科研合作现状的一个侧面。报告编写过程中,面对海量的国际科研合作文献数据,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科研合作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在疫情结束、全球经济重启、国际科研合作格局加速重构的关键时点,报告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从事国际科技合作的专家和科研管理人员,以更丰富的方法和切入点,研究和呈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际科研合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国际科研合作政策制定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理性的支撑。 报告编写组2024年1月 01分析方法与指标 本报告以中国国际科研合作论文为主要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即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等方法定量分析学术论文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等,具体展示国际科研合作论文反映出的国家/地区、区域与国际组织、机构、学科1间国际科研合作的规模、活跃度、影响力及高被引等方面的各种定量关系。 本报告中,国际合作论文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或地区作者合作发表的被WebofScience™(以下简称WoS)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中国的国际合作论文特指中国与国外学者合作发表的论文。合作论文的计数方式为,每一篇合作论文在每个参与国家和/或地区中均计作一篇发文。指标的数据来源于基于WoS的分析型数据库InCites™,数据时间截至2023年5月26日。 数据分析中主要采用了如下指标: 发文量:指被WoS核心合集中的三大期刊引文数据库2收录的且文献类型为论文(article)和综述 (review)的论文数量。 被引频次:指论文被来自WoS核心合集所收录文献引用的次数。 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ategoryNormalizedCitationImpact,CNCI,本报告中简称引文影响力):指一篇论文相对于同行论文的被引表现。该指标消除了学科、发表时间和文献类型对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是标准化的且独立于论文规模的指标。若一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为C,则该论文的CNCI值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