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多晶硅的生产及销售,电站EPC和运营。2019-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8/135/225/375亿元,CAGR约为62%;毛利率分别为21%/16%/41%/56%;归母净利润4/7/50/134亿元,CAGR约为222%。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截至2022年12月31日,特变电工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合计64.52%的股份。2022年3月15日,公司董事会通过发行A股预案,拟募集金额88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准东20万吨多晶硅项目建设。 多晶硅行业集中度高,2022年公司市占率约13%。硅料环节集中度较高,行业产量CR5从2019年的61%,到2022年提升至77%。2022年全球多晶硅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前四名为通威、协鑫、大全、新特。2022年公司多晶硅产量12.6万吨,全球市场份额约为13%。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多晶硅产量18.3万吨,全球市场份额约为13%。 多晶硅一线企业,2023年底总产能将达到30万吨/年。2023H1,公司实现多晶硅销量8.6万吨,同比增长81%。2023年6月末,公司准东20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10万吨项目已基本建成,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实现达质达产; 叠加原有新疆甘泉堡和内蒙古包头20万吨产能,多晶硅总产能将达到30万吨/年。2023年以来,为顺应下游市场需求,公司N型料出货占比不断提升。 深耕电站运营业务,23H1末在运装机2.93GW。公司稳步推进运营电站建设,挑选优质风、光资源作为运营项目储备。截至2022年末,公司电站运营业务在运装机2.61GW,其中风电1.95GW,光伏0.66GW。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电站运营业务在运装机2.93GW。2023H1,公司新增获取光伏、风电项目建设指标约1.08GW。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底在运装机容量达到3.8GW,2023-2025年每年新增装机有望超过1GW。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328/315/338亿元,同比-13%/-4%/+8%;实现归母净利润56.1/45.4/59.2亿元,同比-58%/-19%/+30%,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8/4.7/3.6倍。综合考虑FCFF估值和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股价合理估值区间为16.9-17.4元,约合18.1-18.7港元,对应2023年动态PE区间为4.3-4.4倍,较公司当前股价有12%-16%的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硅料产销不达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降本不及预期的风险。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公司概况 历史沿革 新特能源2008年投身高纯电子级多晶硅研制,并于201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公司现已成功构建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核心装备研制和风、光资源开发为一体的“硅基新能源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致力于打造“以绿色电力生产绿色产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运装机容量达到2.93GW。 图1:公司历史沿革 股权结构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截至2022年12月31日,特变电工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合计64.52%的股份,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持有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11.50%的股份。 张新先生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通过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远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香港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 图2:公司股权结构(2022.12.31) 再融资情况(A股首发) 2022年3月15日,公司董事会通过发行A股预案,拟募集金额88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准东20万吨多晶硅项目建设。2023年4月24日,根据注册制相关要求,公司更新发布A股发行预案修订稿。若公司不行使超额配售权,则公司拟于上交所主板发行不超过3亿股;若公司行使超额配售权,则公司拟于上交所主板发行不超过3.45亿股。全部存量内资股将在发行A股发行完成后转换为A股。2023年8月18日,公司对上交所第二轮审核问询函进行回复。2023年9月12日,上交所上市委公告,将于2023年9月19日审议公司的A股首发事项。 管理团队 表1: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2022.12.31) 员工持股计划 2022年3月15日,公司发布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股份来源为公司转让所持的新特能源内资股股份不超过3,000万股,占比不超过新特能源总股本的2.10%,参与员工认购价格13.73元/股,参与人员不超过500人。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锁定期为自股份授予日至公司A股上市之日起36个月。 表2: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员获授的股份额度(万股) 公司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多晶硅的生产及销售,电站EPC和运营。2019-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8/135/225/375亿元,CAGR约为62%;归母净利润4/7/50/134亿元,CAGR约为222%。 图3: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亿元、%) 图4: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速(亿元、%) 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多晶硅对外销售收入126亿元,占比72%;电站EPC板块实现收入27亿元,占比16%;电站运营板块实现收入11亿元,占比6%。 2023H1公司毛利率为46%,同比下降11pcts;主要系因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所致; 净利率为31%,同比下降10pcts;ROE为13%,同比下降10pcts。 图5:公司收入构成(亿元) 图6: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及ROE(%) 行业概况 光伏行业装机需求旺盛,带动产业链需求共振 随着全球变暖带来的环境气候问题日益凸显,“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各自的碳中和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光伏是可再生能源中成本优势最突出,应用场景最广泛的能源品类之一。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为363GW,同比提升20%,其中光伏新增装机占比66%,同比提升10pct。从发电规模来看,2022年全球光伏发电占电力总供应4.5%,尽管同比显著提升0.8pct,但绝对水平仍然较低,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7:2022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GW) 图8:光伏发电在全球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 过去十年,随着技术的迭代、工艺的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持续快速下降,十年间下降了近90%,在全球范围内从成本最高的能源蜕变至成本最低的能源。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光伏在全球各国逐步摆脱对政策补贴的依赖,国内光伏发电从2022年起也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政策层面,碳中和目标下各国持续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提出各自的脱碳目标;市场层面,目前光伏成本已具备竞争力,未来产业的降本增效将持续进行。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决定了光伏行业的市场空间广阔,潜在需求规模可观。 图9:全球不同种类能源发电成本比较(USD/MWH) 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世界各国对节能减碳的重视和推动,光伏装机保持连续增长。全球新增装机从2012年的32GW,到2022年约230GW,十年CAGR为21.8%。 图10:历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GW) 国内装机和组件出口两个数据分别反映国内和海外的光伏需求。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全年国内新增光伏并网容量87.4GW,同比增加59%,其中集中式/户用/工商业分别36.3/25.2/25.9GW,同比分别增长42%/17%/233%。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出口组件规模154GW,同比增长56%。 图11:我国年度新增光伏装机及分类(GW) 图12:我国年度组件出口规模(GW)及同比增速(%)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360/470/560GW,同比增速56.8%/30.6%/19.1%/,假设1.2倍容配比,对应全球组件需求约为432/564/672GW。 图13:2020-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GW) 多晶硅料:价格将进入底部区间,行业产能加速出清 硅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元素,它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子和泥土中,在地壳质量中的占比约为27%,因此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硅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自然界中一般以化合物的形式出现,为了得到比较高的纯度,需要以高纯石英(SiO)为原料,在电弧炉中高温融化后被炭还原为液态硅。液态硅流出冷却后,成为固体的金属硅(也称工业硅或粗硅),是制造多晶硅(也称“硅料”)的原材料,硅纯度约为96%-99%,经过研磨和酸洗之后可提升至99.9%-99.99%。为了制造性能较好的光伏电池,要求硅材料的纯度在99.9999%以上,因此必须对工业硅进行提纯处理,也就是硅料的制备过程。目前主流的多晶硅制造方法是改良西门子法,另有部分企业推广硅烷硫化床法制备颗粒硅。 图14:多晶硅行业上下游示意图 2022年,全球多晶硅产量64万吨,同比增加56%,其中电子级多晶硅产量约为3.9万吨,太阳能级块状硅约为90万吨,颗粒硅约为6.2万吨。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有效产能为134.1万吨,同比增加73%,新增产能主要位于中国。 图15:全球及中国硅料产量(万吨) 多晶硅制备属于化工行业,生产设备相对复杂,对于反应环境的控制要求也较为严苛,故而多晶硅工厂的建设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5-2年时间。因此,当光伏行业需求发生快速变化时,硅料产能的调整存在明显时滞。2018、2019年硅料产能显著大于下游环节,处于过剩状态;2020年底硅料产能略为紧缺;而到了2021年底硅料产能已经显著小于下游各环节,紧缺状态加剧。从2023年开始,硅料迎来供需拐点,供给由紧缺再次转向宽松。 表3: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年底产能及增速 2000-2008年,随着全球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多晶硅价格由2000年的9美元/kg上涨至2008年的500美元/kg。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取消光伏补贴,多晶硅订单锐减,价格大幅下跌。 2009-2011年,随着金融危机缓解,光伏装机需求启动带动多晶硅需求逐步提升,但多晶硅产能调整的滞后性导致价格高涨。2012年,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政策,多晶硅价格再次暴跌至25美元/kg以下的低点。 2014-2018年,我国开始实施更大规模的光伏补贴新政,国内光伏装机快速提升,多晶硅价格逐步上涨。2018-2020年,受到美国“201法案”及我国“531政策”影响,光伏装机需求急剧萎缩,众多企业停产、减产或倒闭,很多海外硅料产能关停退出市场。2020年7月,多晶硅价格已跌至60元/kg的底部。 2021-2022年随着全球各国陆续进入光伏平价阶段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光伏行业需求明显向好,硅料供需反转,价格开始大幅上行,最高达到307元/kg。2023年随着新投产能逐步释放,硅料价格回落至底部区间。 图16:光伏硅料主流产品价格(元/kg) 从竞争格局角度来看,硅料环节集中度较高,行业产能CR5从2019年的58%,到2022年提升至68%;行业产量CR5从2019年的61%,到2022年提升至77%。 图17:硅料行业产能集中度 图18:硅料行业产量集中度 2022年全球多晶硅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七席,前四名为通威、协鑫、大全、新特,海外企业有德国瓦克。目前国内硅料生产成本优势显著,西门子法生产硅料的核心设备还原炉也基本实现国产化,随着国内硅料企业的大规模投产,中国企业在硅料行业的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表4:2022年全球主要硅料企业产能产量情况(万吨) 展望未来硅料行业,短期产能总量提升,硅料供应由紧缺走向宽松,2023年6月硅料价格进入底部区间,7月后随着下游装机需求旺盛,硅料价格重新企稳回升。 公司业务分析 多晶硅业务 2022年,公司多晶硅业务实现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122%,2018-2022年CAGR约为126%。2022年公司多晶硅业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