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董严平 摘要 ■近日据证券时报报道,央行拟大力支持消金、汽金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暂停近两年的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发行有望重启。那么何为消费金融公司?何为消费金融公司债?本篇报告将详细解读这两个问题。 ■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一览 1、何为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2、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历程可大概分为四轮:(1)试点阶段(2009-2013年)。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后,次年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试点四家,由于存在“一地一家”政策限制且试点范围尚未放开,随后三年没有其他消金公司成立。(2)扩张阶段(2014-2016年)。2013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修订后降低准入门槛,次年试点范围又扩大扩至全国,2014-2016年间南京、杭州等10个城市共成立17家消金公司。(3)整治阶段(2017-2019年)。2017年开始监管加大对消费金融行业整治力度,对于牌照发放门槛提高,2017-2019年分别仅发放1家、2家和1家消金牌照。(4)规范阶段(2020-至今)。在疫情反复叠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下,2020年消金公司审批再度提速,当年合计获批5家。2021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政策密集出台,重在规范提质,消金公司审批再度放缓,仅建信一家于今年6月获批成立,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1家消费金融公司。 3、31家消费金融公司详解:(1)股东背景:A、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情况看,我国消金公司目前以银行系为主,互联网系为辅。银行系消金公司共有23家,其中全国性银行背景有6家,地方性银行背景共有17家;互联网系消费金融公司共有4家。B、从持股10%以上的股东来看,31家消金公司中25家具有复合背景,其中15家具有银行+产业系背景,4家具有银行+互联网背景。(2)财务状况:注册资金,31家消金公司注册资金合计超900亿,其中5家超过50亿元,10-50亿之间共有14家公司,其余均在10亿以下;总资产,2022年有招联和蚂蚁2家消金公司资产破千亿,400- 1000亿的有5家,仍有6家资产规模在100亿以下;营收情况,2022年招联、马上和兴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5、135和101亿,列行业前三,其净利润也居行业前三。(3)融资渠道:消金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因此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吸收股东存款、同业拆借、发行债券以及银团贷款,目前招联、兴业、中银等头部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拥有全渠道融资的能力,具有显著的融资优势。 ■详解消费金融公司债 1、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发行哪些债券?2016年至今消费金融公司发行的标准债主要包括金融债和ABS两种,其中金融债自2021年10月起发行暂 停,近期有望重启,二级资本债虽获批但尚未有公司成功发行。A、2016年3月,央行和银监会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鼓励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以及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融资。金融债方面,2016-2022年有8家消金公司合计获银保监审批的金融债发 行额度625亿。但发行流程上,银保监批准发行后,消金公司还需获得央行许可才能最终发行,2016-2021年期间实际只有5家消金公司发行了20 支金融债,发行总规模310亿元,2021年10月起发行暂停,近期有望重启。ABS产品方面,消金公司需取得ABS业务资格核准批复并设立ABS业务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向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申请备案并取得备案编码后,递交央行取得发行批复后方可发行。目前共有18家消金公司获得ABS业务的资格,实际上只有13家公司成功发行了61单ABS产品,规模合计1046.4亿。B、二级资本债尚未成功发行:2020年10月末,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指出支持消金公司发行二级资本债券,但目前尚未有成功发行。 2、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和ABS产品市场概况:A、发行情况:(a)发行期限,20支金融债中15支期限为3年,2支为2年,3支为1年;ABS产品平均期限为1.47年,明显低于金融债,期限集中于1年以内和1-2年,分别占比45%和42%。(b)主体评级,金融债等级较高,除了外资的捷信为AA+以外,其余均为AAA;ABS中AA+占比45%,AAA占比39%,剩余16%无评级。(c)发行利差,消金债方面,与同期同等级中短期票据相比,不同发行人的发行利差分布较为分散,其中捷信发行利差较大,18捷信消费债01和19捷信消费金融债01发行利差分别录得204BP和324BP,马上4支金融债发行利差集中160-226BP之间,招联和兴业发行利差则相对较窄,平均分别录得15BP和26BP;此外,与同期同等级中短期票据相比,ABS优先档A档和B档的发行利差逐渐收窄,平均发行利差分别自2018年的107.7BP和146.6BP震荡回落至2023年的27.1BP和54.5BP。B、流动性:消金公司金融债成交活跃度近年来明显上升,月均成交金额和换手率分别自2017年的6.9亿、3.6%上升至2023年的271.1亿和15.2%;2017-18年ABS的月均成交金额较低,基本处于10亿以下,2019年开始成交活跃度明显提升,月均成交金额2019-2023年均值录得56.4亿元,月均换手率也自2019年的4.3%上行至2023年的8.5%。C、ABS产品基础资产,61单ABS基础资产的贷款笔数平均为34.6万笔,单笔贷款平均未偿本金余额仅为4.4万元,基础资产良好的分散性可以缓释个别贷款逾期导致的证券违约风险;平均贷款年利率为19.3%,较高的贷款利率能够提供比较好的超额利差保护;从信用支持水平看,各单项目获得AAAsf评级的分层比例在65-80%之间,平均优先级占比为73.7%,信用支持水平较接近。D、存续情况:目前存续的7支消费金融债为兴业和招联发行,主体等级全部为AAA,规模合计115亿元,将于2024年3月-10月之间陆续到期;存续消费金融ABS规模为242亿元,接近九成为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发行,其中AA+占比5%、AAA占比55%,将于2023年、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分别到期63、131、44和4亿元。 ■风险提示:信息披露不全、统计口径偏差、监管政策超预期等。 正文 1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一览 近日据证券时报报道,为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消费信贷覆盖面,央行拟大力支持消金、汽金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暂停近两年的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发行有望重启。那么何为消费金融公司?何为消费金融公司债?本篇报告将详细解读这两个问题。 1.1.何为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来说,消费金融公司具备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特点,贷款最高额度为20万元。 1.2.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历程 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2010年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经过13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1家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历程可大概分为四轮:(1)试点阶段(2009-2013年)。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后,2010年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试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是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和锦程消费金融。随后三年,由于存在“一地一家”政策限制,且试点范围尚未放开,因此没有其他消费金融公司成立。(2)扩张阶段(2014-2016年)。2013年银监会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从出资人、经营范围、经营区域及监管指标等方面降低准入门槛,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6个城市,次年6月国常会又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具体来看,2014年起消费金融公司进入扩张期,2014-2016年间沈阳、南京、杭州、合肥、泉州、武汉、广州、重庆、西安、青岛等10个城市共成立17家消费金融公司。(3)整治阶段(2017-2019年)。2017年开始监管加大对消费金融行业整治力度,对非持牌机构管控趋严以及牌照发放门槛提高,这一时期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脚步也有所放缓,2017-2019年分别仅发放1家、2家和1家消费金融牌照。这一时期,部分互联网企业开始通过投资入股或新设的方式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如度小满(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入股哈银消金、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入股蒙商消金等。(4)规范阶段(2020-至今)。2020年,在疫情反复叠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审批再度提速,2020年当年合计获批筹建5家消费金融公司。2021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政策密集出台,政策以规范提质为主,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审批提速后再度放缓,2021年以来仅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于2023年6月获批成立。 1.3.31家消费金融公司详解 从股东背景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可分为银行系、互联网系以及产业系,其余几家涉及外商独资系、信托、保险系等。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情况看,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目前以银行系为主,互联网系为辅。银行系金融公司共有23家,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有6家,分别是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和建信消费金融;地方性商业银行背景共有17家,分别为锦程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蒙商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幸福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以及苏银凯基消费金融;互联网系消费金融公司共有4家,分别为海尔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和唯品富邦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为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捷信和平安消费金融公司则分别是外商独资系和保险系;中信消费金融则曾是国内第一家由信托公司参与发起的“信托系”消费金融公司。 从持股10%以上的股东来看,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25家具有复合背景,其中15家具有银行+产业系背景,4家具有银行+互联网背景。据南方财经《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银行系’相对更具有资金优势,产业公司具有场景优势,互联网巨头则有用户和技术优势;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往往由某一家股东控股,但同时也具有多种股东背景,因此通过多方优势结合,发挥出资金、风控和用户、运营等综合优势,这也成为近几年消费金融公司的标配股东结构”,具体来看,25家消费金融公司中股东背景包含三种派系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3家,分别是银行+互联网+产业系2家,银行+产业+保险系1家;两种派系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19家,其中有1家互联网+产业、4家银行+互联网系和1家保险+产业系外,其他15家均为银行+产业系背景。 分省市来看,我国共有7个省市设有2家及以上消费金融公司,尚有11个省份未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北京注册的消费金融公司最多为4家;上海、重庆均为3家;拥有2家消费金融公司省份为福建、广东、江苏、四川;其余13家分别分布在安徽、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天津以及浙江各1家。截至目前,我国仍有11个省份未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分别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甘肃、江西、云南、贵州、吉林、广西。 从注册资金来看,31家消费金融公司合计超900亿元,其中有5家注册资金超过50亿元。蚂蚁、招联、建信消费金融分别以185亿元、100亿元以及72亿元居行业前三,另外捷信、兴业、南银法巴以及平安消费金融注册规模也不低于50亿元;注册资金处于10-50亿之间共有中邮、宁银、苏银凯基等14家公司;其余公司注册资金均在10亿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