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低于预期的降息,如何理解?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固定收益点评:低于预期的降息,如何理解?

2023-08-20朱帅、杨业伟国盛证券x***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固定收益点评:低于预期的降息,如何理解?

固定收益点评 低于预期的降息,如何理解? 8月21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作者 证券研究报告固定收益研究 2023年08月21日 345,5年期以上LPR为42,其中1年期LPR较7月下调10bps,而5年期 LPR维持不变。在实体经济偏弱,而此前MLF降息15bps的情况下,1年LPR仅调降10bps,而5年LPR并未调降,这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因而今天股市和债市也从信用扩张的角度给出了反应。 我们尝试对LPR低于预期的调降进行解释,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政策力图保持银行合理净息差,维持商业银行合理利润。截至2023年6月,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与3月持平。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可以看做资产规模和净息差的 乘积,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利润总量逐步扩大,但净息差持续下降,靠资产规模扩大来“以量补价”,净息差的持续下行给银行业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央行此前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以专栏的形式,指出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要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同时,考虑到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往往不完全同步,银行信贷风险暴露需要一段时间,应有一定的财力准备和风险缓冲。央行下调政策利率,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负债端成本,而作为贷款基准利率的5年LPR利率不下调,有助于商业银行稳定净息差和合理利润。 另一方面,由于LPR是商业银行报价形成的利率,也有可能商业银行贷款动力不足,存在提高LPR和MLF加点的动机。目前LPR的形成机制,由18家报价行以最优质客户贷款为对象,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形成的 方式向全国银行间同业交易中心提交报价,交易中心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进行算术平均,得到最终的LPR。因而,LPR并非央行直接确定,而是报价行根据MLF的利率水平自主决定,尽管央行调整MLF利率可以对LPR产生影响,但LPR和MLF的利差并不固定。历史上2021年12月和2022年5月,均存在政策利率不变而LPR利率变动的情况。除了净息差持续缩窄带来的自身经营压力,如果预期最优质客户贷款风险上升,商业银行可能也存在提高LPR和MLF加点的动机。 LPR低于预期的调降将导致信贷扩张不足,贷款套利持续,并且削弱LPR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第一,5年LPR调降相对滞后,信贷扩张可能受阻。从30城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和票据利率的高频数据看,近期实体融资需求走弱的情况 并未出现改善。虽然贷款利率是在LPR基础上加点生成的,LPR不下调不代表贷款利率就一定不能下调,但至少说明监管层对于稳增量房贷这一块的诉求是低于市场预期的。第二,贷款间的套利行为可能进一步加剧。5年期LPR利率不下调, 低息经营贷置换高息房贷等套利行为,可能进一步加剧。第三,货币政策传导的有 效性被削弱。LPR对政策利率的加点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 效性,央行政策利率的下调,并未能带来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宽货币到宽信用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一定程度上受阻。 广谱利率下行是趋势,我们认为未来LPR依然将进一步调降。目前来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短期难以形成扩张,而负债端由于存款定期化的现象并未出现缓解,央行降息和调降存款利率,对商业银行负债端的改善是较为缓慢的,因而依靠非对称的降息,可能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和净息差。近期5年LPR未跟 随央行政策利率而下调,但资本回报率下降,广谱利率下行是趋势,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作为商业银行贷款的重要基准利率,未来也有望进一步下调,改善实体融资需求才能让商业银行保持合理利润和合理净息差。 利率将继续下降,长债和二永依然占优,短端城投适当下沉。5年LPR未下调,并不改变广谱利率下调的势头,央行近期调降政策利率也印证了一趋势。而短期迟滞的降息可能带来短期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我们继续建议关注长债和二永,继续坚持10年国债有望下行至2425左右的判断。信用方面,天津等地城投已经 有较大幅度下行,当前利差已经到较低水平,后续其他地区能否跟进依然有待进一步观察,因而下沉依然建议在短端参考利差位置适当进行选择。 风险提示:信贷政策变化超预期;如果出台超预期政策,债市可能出现超预期回调。 分析师杨业伟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0050001邮箱:yangyeweigszqcom 研究助理朱帅 执业证书编号:S0680123030002邮箱:zhushuai1gszqcom 相关研究 1、《固定收益定期:近期债市的几个主要关注点》2023 0820 2、《固定收益点评:谁更承压?各省市2023年上半年经济、财政和融资盘点》20230820 3、《固定收益定期:税期冲击资金价格略升,基金再度快速增配二永流动性和机构行为跟踪》20230819 4、《固定收益点评:资金与汇率货币政策报告的两个关注点》20230818 5、《固定收益专题:城投四大角度全观察读懂地方政府债务系列(二)》20230817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目录 图表1:2020年以来的政策利率和LPR变动(bps)3 图表2: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下降3 图表3:国股银票转贴现(6M)利率持续维持低位4 图表4:商品房成交面积仍处低位4 图表5:个人房贷增量与个人房贷与LPR的偏离4 图表6:居民经营贷占比持续抬升4 图表7:MLF利率和LPR利率5 图表8:资金利率并未显著低于政策利率5 8月21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45, 5年期以上LPR为42,其中1年期LPR较7月下调10bps,而5年期LPR维持不变,超出市场预期。回顾本月央行政策利率的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1年期MLF利率、7天SLF利率分别下调10bps、15bps、10bps至18、25、28,过去“OMO利率MLF利率LPR”的传导链条短期被打破,5年期LPR未跟随央行政策利率变动,如何理解贷款报价利率和央行政策利率的非对称变动呢? 图表1:2020年以来的政策利率和LPR变动(bps)图表2: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下降 300 250 200 150 201106201406201706202006202306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我们尝试对非对称的LPR进行解释,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 一方面,央行指出要保持合理净息差,维持商业银行合理利润。截至2023年6月,商 业银行净息差为174,与3月持平。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可以看做资产规模和净息差 的乘积,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利润总量逐步扩大,但净息差持续下降,靠资产规模扩大来“以量补价”,净息差的持续下行给银行业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央行此前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以专栏的形式,指出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要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同时,考虑到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往往不完全同步,银行信贷风险暴露需要一段时间,应有一定的财力准备和风险缓冲。央行下调政策利率,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负债端成本,而作为贷款基准利率的5年LPR利率不下调,有助于商业银行稳定净息差和合理利润。 另一方面,由于LPR是商业银行报价形成的利率,也有可能商业银行贷款动力不足,存在提高LPR和MLF加点的动机。目前LPR的形成机制,由18家报价行以最优质客户 贷款为对象,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向全国银行间同业交易中心提交报价,交易中心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进行算术平均,得到最终的LPR。因而,LPR并非央行直接确定,而是报价行根据MLF的利率水平自主决定,尽管央行调整MLF利率可以对LPR产生影响,但LPR和MLF的利差并不固定。历史上2021年12月和2022年5月,均存在政策利率不变而LPR利率变动的情况。除了净息差持续缩窄带来的自身经营压力,如果预期最优质客户贷款风险上升,商业银行可能也存在提高LPR和MLF加点的动机。 LPR非对称变动,主要影响可能有什么? 第一,5年LPR调降相对滞后,信贷扩张可能受阻。从30城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和票 据利率的高频数据看,近期实体融资需求走弱的情况并未出现改善。5年LPR利率作为 金融机构为中长期贷款定价的基准利率,未能及时下调,考虑当前通胀处于低位,过高的融资成本可能制约部分融资主体的融资需求。虽然贷款利率是在LPR基础上加点生成的,LPR不下调不代表贷款利率就一定不能下调,但至少说明监管层对于稳增量房贷这一块的诉求是低于市场预期的。 图表3:国股银票转贴现(6M)利率持续维持低位图表4:商品房成交面积仍处低位 50 40 30 20 10 00 2023202220212020 20192020202120222023 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MA30,平方米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票据利率, 010103010501070109011101 0 0190101201904012019070120191001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第二,贷款间的套利行为可能进一步加剧。根据央行披露的6月新发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票据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95、203、411,均低于5年期LPR利率,LPR利率不下调的话,前期盯住LPR利率的贷款存在 用置换套利的动机。以个人存量房贷为例,个人房贷贷款利率对LPR的偏离在2021年之前为70100bps,而今年3月和6月,个人房贷利率对LPR的偏离达到16bps和9bps,意味着通过降低加点数,存量房贷利率即可最多调降116bps。近期个人房贷利率与LPR利率出现倒挂,个人新增房贷几乎没有增长,而居民经营贷占比显著上升,反映居民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在将高成本的存量个人房贷存量转移为经营贷等。5年期LPR利率不下调,低息经营贷置换高息房贷等套利行为,可能进一步加剧。 图表5:个人房贷增量与个人房贷与LPR的偏离图表6:居民经营贷占比持续抬升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房贷利率对LPR利率的偏离(右轴)近3个月新增房贷 bps 亿元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0000 100 80 60 40 20 0 年度消费贷增量占比年度经营贷增量占比 2019102020092021082022072023062018072019072020072021072022072023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第三,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被削弱。“货币信用”传导框架下,央行通过调降OMO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来降低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从而商业银行有动力调降贷款 利率,从而改善实体经济的融资,完成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LPR对政策利率的加点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央行政策利率的下调,并未能带来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宽货币到宽信用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一定程度上受阻。 图表7:MLF利率和LPR利率图表8:资金利率并未显著低于政策利率 5 45 4 1年期MLF利率5年期LPR 1年LPR 31 28 25 R007(MA22DR007(MA227天逆回购利率 35 3 25 2 20191216202012162021121620221216 22 19 16 13 202101042021070420220104202207042023010420230704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对未来的LPR,我们怎么看呢? 广谱利率下行是趋势,我们认为未来LPR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从非对称下调的目的上 看,保持合理的净利润和合理的净息差,都需要实体经济融资保持稳定。目前来看,居 民和政府部门债务压力,而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企业部门投资动力不足,实体经济融资短期难以形成扩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