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中国养老金调研报告 拥抱老龄化时代:保险机构参与中国养老保障的整合式探索 2023年8月 目录 ii 序言 01 一、麦肯锡中国养老金调研核心洞察 15 二、对保险行业的启示 19 三、关于麦肯锡中国养老金调研 22 结语 拥抱老龄化时代:保险机构参与中国养老保障的整合式探索i 序言 中国人口老龄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预计到2027年,中国将从一个“老龄化”社会快速转变为一个“老龄”社会1,这一变化用时仅25年。相比之下,法国经历这一转变用了115年,美国为69年,英国则为45年。 在国内人口加速老龄化、经济复苏乏力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等多重挑战下,我国养老事业正呈现出家庭功能弱化、养老服务支付渠道不足、农村养老服务种类少且供给短缺、城市养老服务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2。 而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通力合作。随着收入更高的新一代老年人步入老龄阶段,我国老年人的平均消费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预计未来老年人的养老支付能力将随着养老需求不断增长而快速提升。 因此,市场多元主体应积极参与这一进程,通过与各行各业的有机融合,激发市场活力。纵观各类市场主体,我们发现横跨保险、健康、养老、资管等经营资质的大保险行业,在助力居民积累养老财富、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以及构建康养产业链方面拥有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与优势。 1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7%,则认为该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当这两个指标翻番(即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的时候,则认为该国进入“老龄”社会,也可以说是“中度老龄化”社会。 2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联合《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的《“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 ii拥抱老龄化时代:保险机构参与中国养老保障的整合式探索 拥抱老龄化时代:保险机构参与中国养老保障的整合式探索iii iv拥抱老龄化时代:保险机构参与中国养老保障的整合式探索 1 麦肯锡中国养老金调研核心洞察 经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居民的养老退休愿望很美好,但现实却略显“骨感”,金融机构需要从全业务模块出发,以“客群驱动”模式助力国内居民完成从“知”到“行”的跨越。 (一)愿望美好:居民对退休时的财务状况普遍期待较高,有70%的受访者希望达到与退休前相当的生活水平,并愿意拿出较高比例收入作为退休养老储备。 根据调研的整体反馈,我们发现受访者对退休时的财务状况期待值普遍较高。就衡量居民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通用指标“养老金替代率3”而言,约有70%的受访者“希望退休后继续保持与退休前相当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愿意拿出相当比例的收入(目前收入的20%以上)作为未来养老退休的财务储备(见图1)。 图1 居民对退休时的财务状况普遍期待较高,约70%受访者希望达到与退休前相当的生活水平,并愿意拿出较高比例的收入作为退休养老储备 退休后,您可以接受的最低收入是退休前收入的多少呢? (占退休前收入百分比1)(单选),%2 退休后收入不能低于退休前收入的50% 5 退休后收入不能低于退休前收入的60% 26 ~30%:退休生活有所打折 退休后收入不能低于退休前收入的70% 27~30%:与退 休前大体相当 退休后收入不能低于退休前收入的80% 17 70% 退休后收入不能低于退休前收入的90% 15 ~40%:高质 量退休生活 不能低于退休前水平 8 不太清楚,没什么概念 2 您每月愿意拿出多少钱来作为退休资金储备? 小于目前收入的10% 5 ~30%: 储备偏低 目前收入的10-20%23 目前收入的20-30%44 目前收入的30-40% 20 70% 目前收入的40%-50% 5 大于目前收入的50% 2 ~25%: 储备丰厚 ~45%: 储备充足 (单选),%2 1.国际经验显示,当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左右时,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与在职时大体相当,而低于50%时生活质量则明显下降。 2.因数据取整,部分之和可能不一定为100%。 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退休养老调研-2023》;麦肯锡分析 3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水平之比;国际经验显示,当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左右时,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与在职时大体相当,而低于50%时生活质量则明显下降。 (二)现实骨感:当前“个人养老金”普及率高但购买率偏低,居民养老准备存在 信心、规划、储备三方面不足,而缺乏紧迫感被列为“准备未达预期”的首要原因,加强市场教育刻不容缓。 截至2023年4月,在“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一周年之际,我们发现国内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度已达80%,但是实际购买率仅为8%。其中,从“了解”到“开户”的转化率为45%,而从“开户”到最终购买的转化率仅为23%。针对转化率偏低问题,各类市场参与者都应积极开展养老金融教育,帮助居民树立养老金规划和投资管理意识,提高国民的养老保障能力,共同推动我国养老金融市场从初级向成熟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见图2)。 图2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宣传普及率高但购买率低,~80%受访者表示了解相关信息,但实际购买比例仅8% 在2023年4月“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一周年之际,我们发现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度”已达80%,但是实际的“购买率”仅8% 从“了解”到“开户”的转化率为45% 从“开户”到最后购买的转化率仅为23% 80% “了解”到“开户”转化率:45% 43 “开户”到“购买”转化率:23% 27 17 8 5 不太清楚听说过,但了解过,但了解,已经非常了解, 是不了解具是尚未开设开设“个人已经购买体政策“个人养老养老金”账“个人养老 金账户”户金”产品 以下哪个语句最能描述您对2022年4月国家推出的税优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情况?(单选),% 1.包括政府官员、全职太太及灵活就业者等。 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退休养老调研-2023》;麦肯锡分析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居民在养老准备上存在信心、规划、储备三方面不足。例如,约70%的受访者对能否“在财务上舒适地退休”存在不同程度担心,约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无明确养老退休规划”,同时约75%的受访者表示当期养老储备不足人民币100万元,低于《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所估算的国内一线城市居民人均养老花费(约人民币115万元)(见图3)。 图3 目前我国居民在养老准备上面临着信心、规划和储备三方面不足 信心不足 考虑到目前的储蓄、国家养老金、预期的退休成本等,从您当前状况来看,您有多大信心在财务上舒适退休?(单选) 非常担心,我担心我退休后收入会大打折扣8 比较担心,我怕不能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27 ~70% 担心退休后财务水平 有一定担心,但是总体比较乐观35 有信心,我的财务状况比较良好 22 非常有信心,我有足够的财务准备 8 规划不足 您目前有比较正式的退休规划吗? (单选) 我还没有考虑过 7 我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具体行动 25 ~80% 无明确养老退休规划 我有比较模糊的规划,大概心中有数 我有明确的目标(如退休年龄、在退休时要达到的财务状况,以及现在需要做的财务准备,都有着明确计划) 45 22 储备不足 您目前可以用作退休养老的资金规模有多少?(包括现金、存款、各类金融产品、可变现房产 等)(单选) 没有储备 3 10万元以下 11 ~75% 养老储备较薄弱1 10-100万元62 100-500万元 18 500万元以上 6 1.《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指出一线城市人群预计养老花费平均在115.9万元。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退休养老调研-2023》;麦肯锡分析 在逾九成表示当前养老储备“未达预期”的受访者中,“缺乏紧迫感”被列为养老储备“未达预期”的首要原因;与此同时,“精力与资金不足”(例如“支出压力大,没有多余资金做养老储备”、“工作太忙,没有多余精力考虑退休后的事情”),以及“需要专业支持”(例如“没有清晰渠道可以做养老储备投资”、“缺乏专业的养老/退休规划师来帮我一起完成”),也是居民在做养老储备时遇到的两大挑战(见图4)。 图4 金融机构在加强市场教育时需更加注重“紧迫感”的宣导,推进从“了解”到“购买”的转化 您认为自己目前养老储备规模是否已达到预期?如果没有的话,是为什么?请选出所有符合的原因,如果有多个原因,请选择最重要的三个(多选),% 已经达到预期, 不需要额外准备 9 Willingness:缺乏紧迫感 现在还不觉得是个特别紧迫的事情 52 工作太忙,没有多余精力考虑退休后的事情 44 Ability: 精力与资金不足 支出压力大,没有多余 资金做养老准备 38 没有清晰的渠道可以做养老储备的投资 28 Capacity:需要专业支持 缺乏专业的养老/退休规划师来帮我一起完成 9 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退休养老调研-2023》;麦肯锡分析 金融机构应当以投资者为中心,将养老金融教育理念融入养老金产品设计、投资、信息披露、投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并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和收益特征,提供差异化咨询服务与专人辅导,建立以客户和产品为导向的养老金融教育体系。面对“意愿 (Willingness)”、“能力(Ability)”和“技能(Capacity)”缺失,金融机构在加强市场教育时需更加注重“养老紧迫感”的宣导,同时优化客户旅程与体验,以专业的服务多渠道触达客户,推进客户实现从“了解”到“购买”的转化。在此基础上,保险公司可利用现有康养社区更加直观地向客户展示年老时的生活场景、对应的需求以及解决方案,类似的具象化体验将有助于激发客户在养老储备和规划上的行动力。 (三)在发挥成熟金融机构优势的同时,金融机构面对多样化客群,需在客户触达、产品设计、附加服务等全业务模块,以“客群驱动”模式提升对目标客群的服务能力,实现满足客群养老需求与提升机构商业价值的双赢。 与购买理财产品不同,受访者在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时,更信赖、也更倾向于选择银行、保险、券商及基金公司等成熟金融机构。这四类机构成为最受客户青睐的“前三大渠道”,占比分别为42%、33%、30%及28%,仅有6%的受访者将互联网理财平台选入前三大渠道,可见成熟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渠道优势(见图5)。 图5 当您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时,您最愿意从以下哪里购买?请选出所有符合的选项, 如果有多个考虑选择的渠道,请选择最重要的三个(多选),% 成熟金融机构 银行 42 保险公司及其代理人 33 证券公司 30 基金公司 28 第三方财富公司 21 信托公司 8 互联网平台 6 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退休养老调研-2023》;麦肯锡分析 银行、保险、券商及基金公司是受访者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时偏好的渠道 虽然在基金产品销售方面,银行渠道独领风骚,但在养老金产品上,保险公司及其代理人渠道与银行在受访者心中的地位不相上下。面对养老这个长期且复杂的课题,客户信赖十分关键。而拥有广大代理人队伍的保险公司在提升客户认知、构建“人与人”的信任感方面更具优势,而其不易被其他金融机构复制的优势也将成为保险公司参与养老金市场的一张王牌。为了充分发挥渠道优势,金融机构应在客户触达、产品设计、附加服务等全业务模块紧扣细分客户需求,以“客群驱动”模式,真正成为客户养老退休整体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见图6)。 图6 金融机构应在客户触达、产品设计、附加服务等全业务模块紧扣细分客户需求,以“客群驱动”模式真正成为客户养老退休的整体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本页展开 核心观察 市场现状 关键启示 产品设计 客户触达附加服务 风险/回报 整体(~80%)风险/回报偏好在中低档(R2) 细分客群的风险/回报偏好有明显差异(较高收入者和企业主们的风险偏好明显更高) 各类金融机构的主流养老金融产品已有明显的风险/回报差异除风险偏好外的产品设计较为类似,对目标客群的精细化经营有待提升面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