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3亿元,同比下降3.06%;实现归母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18.22%;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16.99%。 营业收入稳定,费用总体降低。营收方面,公司主要业务按照产品分为飞机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刹车盘(副)、检测试验三部分。报告期内,飞机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业务实现营收3.54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6.87%,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0.09%;刹车盘(副)业务实现营收6566.71万元,同比增长154.01%,系公司的民航业务渗透较快,市场开拓较好所致;检测试验业务实现营收1.95亿元,同比减少24.62%,系子公司京瀚禹下游客户采购计划的阶段性调整和所处的电子元器件检测行业市场的景气度变化所致。 同时,公司费用总体下降。其中,所得税费用显著下降,同比减少23.94%,系本期控股子公司京瀚禹享受高新技术类企业15%的所得税税率所致;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减少56.75%,系为本期控股子公司京瀚禹享受高新技术类企业15%的所得税税率,且本期可抵扣进项税较多所致。 军用民用市场广阔,受益于主战装备的列装放量。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将支撑国防军工行业维持较高的景气度。公司主营产品飞机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刹车盘(副)、起落架和检测试验等广泛应用于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军贸机、直升机及航天高空飞行器等重点军工装备,未来或受益于主战装备的列装放量。公司生产的飞机刹车制动产品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和替换周期,随着十四五军工行业实战演习频率和飞行训练小时数的提升,主战型号机轮和刹车盘类耗材产品的替换和维修周期或缩短,公司或直接受益。此外,民航市场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需求较高,未来有望迎来复苏,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刹车盘在民航市场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民航业务同比增长较快。展望未来,民航业务和起落架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 公司自主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军用民用市场两手抓。研发方面,公司作为航空刹车制动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为核心技术骨干的研发团队,涵盖材料、机械、自动化、航空制造等专业,在航空制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保证了公司产品、技术不断创新和迭代,获得了多项重要奖项。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实干型高端技术人才,研发团队核心骨干主要来自清华大学等内一流学府,成为公司技术底蕴丰厚、攻关能力突出的科研人才队伍。公司曾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奖项,拥有多项国防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国际专利、非专利技术。市场方面,公司聚焦军工核心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刹车盘在民航市场的应用,民航业务同比增长较快。 23年全年经营工作目标重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军民品协调发展。 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方面,公司将立足于主业并基于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开发满足我国军用飞机需求的机轮产品。起落架方面,推进新型产品研制,完善国际领先的飞机着陆系统试验中心进一步提升产品集成度和附加值,从而增加市场占有率。民航方面,从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快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进程。在前装市场领域,公司瞄准国家“大飞机”发展战略,进入国内商用飞机市场,同时在未来力争取得代表国际民航零部件制造最高水平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认证。高铁刹车闸片方面,进一步开拓、发展高铁闸片市场空间,加大该领域的投入并加快产业化步伐,开发多型号的高铁闸片产品,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是航空刹车制动龙头企业,手握多项核心技术,受益于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根据模型测算,公司的业绩预计将保持稳定上升,预计2023年至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5亿元、6.38亿元、7.79亿元,EPS分别为1.52元、1.92元、2.35元,对应P/E为27.4倍、21.7倍、17.7倍。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采购不及预期;民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技术不能保持先进性;宏观环境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