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逻辑 23Q3面板价格有望持续上涨,带动面板厂商利润修复。本轮面板周期中大尺寸价格率先修复,从年初开始,随着TV 品牌厂备货需求提升、采购恢复,面板厂商谨慎提升稼动率,持续践行“按需生产、动态控产、健康发展”的共识,通过控产推动大尺寸面板的供需平衡,带动面板价格回升。目前TV面板价格已经涨过面板厂商会计成本线以上并仍在持续,大陆厂商通过合作、控产能来提升价格的可行性充分验证。展望下半年,库存角度来看,前期渠道去库,低库存水位带动品牌厂囤货,目前大陆面板厂商、品牌厂商库存仍在健康水位。需求端电视需求略有恢复,叠加尺寸增加,考虑到Q4电视品牌节日促销等情况Q3有望保持持续拉货。供给端,一方面海外产能退出,三大厂商持续控产,供给下降带动价格稳定回升,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如玻璃基板或有涨价,产业链成本预期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品牌提前备货的需求。 LCD显示面板行业格局改善,有望弱化大尺寸周期属性,面板龙头长期价值凸显。LCD作为主流的显示面板应用技术, 其发展经历了美国引领、日本垄断、韩国和中国台湾赶超,当前中国大陆强势主导中游面板行业。面板产业链上游材料附加价值高但国产化率低,下游终端消费品竞争格局分散,但依托品牌和渠道销售等优势仍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所以上下游利润空间挤占、行业自身高资本开支、厂商竞争格局激烈、产线迭代等特点使得中游面板厂商在以往周期中,处于产业链利润相对承压的环节。目前显示面板行业格局正在改善,供给端三星、LG切换OLED、退出LCD产能,中国台湾落后产线出清,行业对于大尺寸产能布局更加谨慎,此轮行业洗牌结束后,行业供给格局得到大幅改善。而中国大陆厂商凭借高世代线、地域成本优势占据主要市场,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产业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2022年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市场中,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分别以26.7%和17.6%的市占率位于前列,未来大陆面板厂商对于产能的调控能力也将增强,本轮大尺寸控产涨价已验证,预期后续面板的周期波动性会放缓,面板龙头长期价值明显。未来全球电视等大尺寸产品趋势持续,也将有助于面板产能的进一步消化,而布局高世代线的厂商将更加受益。 看好LCD上游材料国产替代空间,中游面板端集中度提升将带动材料端加速国产化。中国大陆LCD面板厂推动高世代 线生产线产能建设,随着中游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未来国内厂商将扶持国产原材料厂商,打造LCD国产产业生态链。LCD上游材料具有高技术壁垒、高度集中、高毛利和较弱周期性的特点,海外厂商布局更早,具备专利、技术优势,比如玻璃基板、显示用光刻胶、膜材、驱动IC等环节目前国产化率仍较低。国内材料厂商不断在液晶、玻璃基板和偏光片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未来上游环节有望凭借地域、成本和政策优势,加速在中游面板厂商供应链中的产品验证导入节奏,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投资建议 短期来看,大尺寸需求回暖、面板厂商控产、上游材料涨价或带动品牌提前备货,考虑到电视品牌促销和拉货周期,预计后续Q3面板价格将持续回升,大尺寸增长动能更强。目前部分厂商Q2单月已实现盈利,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厂商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除了短期内价格影响之外,我们认为显示面板行业格局正在优化,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凭借成本竞争力、新投高世代产线生产效率、产业链配套优势替代韩国、中国台湾厂商成为全球液晶面板龙头,建议关注TCL科技、京东方A、彩虹股份、三利谱。 风险提示 价格上升幅度不及预期、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控产默契不持续、上游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 内容目录 一、LCD:主流显示面板应用技术,具备强周期属性5 1.1显示面板:触控显示模组的底层部件,液晶LCD为主流应用技术5 1.2产业链:中游面板市占率提升,看好高附加值上游国产替代空间8 1.2.1上游:国产化率有待提升,大陆面板发展有望加速替代8 1.2.2下游:电视与手机为主要应用领域,大尺寸化趋势明显12 1.2.3上下游占据主要利润空间,中游面板大陆厂格局优化14 二、周期复盘:核心关注大尺寸供需结构17 2.1大尺寸强周期属性,通常完整周期时长为3-4年17 2.2核心关注供需结构变化,高景气阶段基于供需共振19 三、本轮周期:LCD周期拐点已至,关注需求复苏情况20 四、重点公司24 风险提示26 图表目录 图表1:显示技术路径分类5 图表2:面板实物3D物理结构图6 图表3:液晶面板结构示意图6 图表4:LCD生产流程6 图表5:1990-2020年全球LCD产能区域结构分布情况7 图表6:LCD产业链图8 图表7:面板行业上游原材料成本占比9 图表8:电子显示玻璃行业竞争格局(2021)9 图表9:显示玻璃基板世代线分类9 图表10:中国偏光片市场规模10 图表11:中国偏光片市场竞争格局10 图表12:掩膜版下游应用占比(2021)10 图表13:掩膜版行业市场集中度(2020)10 图表14:显示驱动IC年度需求及预测(百万颗)11 图表15: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竞争格局(2021)11 图表16:TFT-LCD手机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竞争格局(2021)11 图表17:全球LCD显示面板产业产值(单位:亿美元)12 图表18:2022年全球LCD面板出货量下游应用占比情况12 图表19:2022年全球LCD面板出货面积下游应用占比12 图表20:65英寸超高清液晶电视成本和利润结构13 图表21:SamsungGalaxyS23UltraBOM份额13 图表22:2020年至2023年全球电视面板出货平均尺寸(单位:英寸)13 图表23:全球品牌电视市场出货分尺寸占比走势14 图表24:全球显示器市场出货量的尺寸段结构走势14 图表25:LCD产业链毛利率微笑曲线(2021)14 图表26:2022年全球电视机主要厂商市场份额15 图表27:电视主要厂商周期波动情况15 图表28:2022年全球PC主要厂商市场份额16 图表29: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16 图表30: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区域结构及变化16 图表31: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市场份额占比统计(以出货量计量)16 图表32:8代线、8.5代线和8.6代线TFT产能(包括LCD和OLED)17 图表33:8代线、8.5代线、8.6代线、8.6+代线工厂情况及切割效率17 图表34: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单位:美元/片)18 图表35: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单位:百万片)19 图表36:历年产线投产、停产情况19 图表37:京东方、TCL历史资本开支情况(单位:百万元)20 图表38:全球主要面板厂商库存月数20 图表39:京东方A-PB与面板周期表现20 图表40:LCD产商平均稼动率(单位:百万片)21 图表41:LCDTV面板供需情况与液晶电视面板价格(美元/片)21 图表43:中国大陆面板产线投资情况(2023)22 图表44:LCD产能需求供需差情况23 图表45:京东方A发展历程24 图表46:京东方A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24 图表47:京东方A收入结构24 图表48:TCL科技主营业务架构25 图表49:TCL科技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25 图表50:TCL科技收入结构25 一、LCD:主流显示面板应用技术,具备强周期属性 1.1显示面板:触控显示模组的底层部件,液晶LCD为主流应用技术 显示面板作为触控显示模组的底层部件、显示单元,是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安防监控设备、车载显示屏等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根据显示技术分类,主要包括LCD(液晶面板)、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Mini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roLED(微米级发光二极管)等等,从显示历史发展情况来看,技术迭代方向主要围绕显示效率、效果及成本维度展开。 根据是否自发光来划分,MiniLED、LCD、DLP和LCOS都属于非自发光技术,而PDP、OLED和MicroLED属于自发光技术。以技术路线和优劣势来看,MiniLED使用尺寸在100μm量级的LED芯片,同样尺寸的背光层有更多灯珠,实现更精准的光控制,采用无机发光材料,所以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也更长;考虑到目前良率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价格相对更高。DLP和LCOS主要应用于投影领域,DLP通过DMD控制镜片的偏转实现图像显示,LCOS利用LCOS面板来控制光线的投射。与LCD投影比,DLP画质更极致,价格高昂。PDP等离子电视是在两张超薄的玻璃板之间注入混合气体,并施加电压利用荧光粉发光成像的设备色彩程度更高,画面响应速度快,但是无法做小,画质相对粗糙,颗粒感强。OLED通过载流子的注入或复合产生可见光,能够独立产生红绿蓝三色显示效果上OLED更亮、更轻、更薄,视野范围更广,但寿命不如LCD,容易烧屏和闪屏,价格也更高昂。MicroLED在一个芯片上集成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可以让LED单元小于50微米,可实现每个图元单独定址和单独驱动发光;MicroLED更高效,更抗老化,更快切换颜色,有更卓越的色彩,以目前的良率来看成本更高。 图表1:显示技术路径分类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整理绘制 液晶LCD显示技术为主流应用,生产技术成熟。具体来看,LCD指的是液晶显示屏,主要由背光模组、偏光板、玻璃基板、薄膜晶体管、液晶和滤光片组成。常见的液晶显示器分为TN-LCD、STN-LCD、DSTN-LCD和TFT-LCD四种,前三种基本的显示原理都相同,区别在 于分子排列顺序不同,而TFT-LCD则采用与TN系列LCD截然不同的显示方式。目前市面上的LCD代指TFT-LCD技术,其他如被动矩阵式STN-LCD技术已被淘汰。TFT-LCD用两片玻璃基板夹着液晶,上层玻璃基板是彩色滤光片,下层是TFT基板,当LCD中的电极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就会产生扭曲,从而将穿越其中的光线进行有规则的折射,经过第二层过滤层过滤后会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图表2:面板实物3D物理结构图图表3:液晶面板结构示意图 来源:CSDN,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晶彩科技官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LCD生产制程可以分为三段,分别是前段Array、中段Cell和后段ModuleAssembly。前段部分的Array制程和半导体制程相似,不同的是将薄膜电晶体制作在玻璃之上。前段Array先对玻璃基板进行清洗,接着CVD和溅射,然后进行涂胶、曝光和显影,后面进行湿法或是干法刻蚀,再进行剥离,如果剥离不合格则重新回到清洗,最后再退火,并检查。中段Cell将玻璃作为基板,和彩色的滤光片玻璃基板相结合,并且在两片玻璃基板之间滴上液晶之后贴合,再将大片的玻璃切割成为面板;给两个玻璃基板配向膜,再进行封装,两片玻璃基板直接注入液晶,再将两片玻璃基板真空贴合,随后紫外固化将玻璃基板切割成面板,最后贴偏光片并检查。后段ModuleAssembly是将Cell制程之后的玻璃和其他的如电路、外框、背光板等多种零组件组装,将液晶屏进行清洗,然后驱动用TCP和信号基板安装、连接,再将框板和背光源组装。 图表4:LCD生产流程 来源:易利凯官网,CSDN,国金证券研究所 显示面板发展历程回顾: 第一阶段:美国引领(1960s-1980s)。面板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RCA公司采用阴极射线管(CRT)技术发明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为了克服CRT技术衍生的体积大、重量重、耗电高、辐射大等缺点,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在1964年开发出第一块液晶显示器(LCD)。1971年,美国RCA公司率先制造出了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 并在1973年推出了第一款液晶电视。1976年,美国西屋公司开发出第一代薄膜晶体管(TFT)技术,为后来的TFT-LCD奠定了基础。1980年代,美国在液晶显示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大量的专利和市场份额。 第二阶段:日本垄断(1980s-1990s)。日本在1980年代开始对液晶显示技术进行大规模 的投入和开发,利用其在半导体、电子和精密机械等领域的优势,迅速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