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药生物2023-07-07郑桦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Leadleo.com 客服电话:400-072-5588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郑桦 2023-05-19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生物制品制造/抗体类药物 消费品制造/医疗保健 行业: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肿瘤治疗 关键词: 行业定义 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指的是一个抗体分子可以与两个… AI访谈 行业分类 按照双特异性结构是否含有Fc区可以将其分为不含Fc的双… AI访谈 行业特征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研发壁垒高,双抗药物在包括结构设… AI访谈 发展历程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行业目前已达到3个阶段 AI访谈 产业链分析 上游分析中游分析下游分析 AI访谈 行业规模 根据中国获批上市的双抗药物的销售情况测得2021年国… AI访谈数据图表 政策梳理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行业相关政策5篇 AI访谈 竞争格局 根据双抗药物的布局情况以及研发管线进度对企业的研发… AI访谈数据图表 摘要双抗药物的治疗领域主要分为抗肿瘤、自身免疫病及其他疾病三类,以抗癌产品居多,超85%的管线集中在癌症领域,其中实体瘤最为热门。截至2023年2月,全球累计共有9款双抗药物获批,5项在2022年获批;其中国内企业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于2022年获批上市,为全球首款肿瘤免疫双抗。与单抗药物相比,双抗药物具备更强特异性、靶向性和低脱靶毒性,在肿瘤治疗领域优势显著。目前国内共有300余款双抗在研药物,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近100款,未来双抗药物将迎来收获期,带动行业高速增长。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行业定义 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指的是一个抗体分子可以与两个不同抗原或同一抗原的两个不同抗原表位相结合。目前双抗药物的治疗领域主要分为抗肿瘤、自身免疫病及其他疾病三类,其中以抗癌产品居多,超85%的管线集中在癌症领域,其中实体瘤最为热门。常规的靶向或免疫治疗药物只能用于抑制某一个或一类靶点,要抑制多个靶点需要进行联合用药;与之相比,双抗药物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同时抑制两个或两类靶点,无需联合用药也能达到联合治疗的效果。[1] [1]1:https://mp.weixin.… 2:1.“全球肿瘤医讯”微信…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行业分类 按照双特异性结构是否含有Fc区可以将其分为不含Fc的双特异性抗体和含有Fc的双特异性抗体两大类。不含Fc的双特异性抗体优点是相对分子质量小、可以在原核细胞中表达且更易穿过组织及肿瘤细胞到达靶位点;缺点是由于不含抗体Fc区,不能介导相应的生物学功能且半衰期通常较短。含有Fc区的双特异性抗体则更接近于天然抗体,相对分子量较大,可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抗体的Fc结构域的生物学功能。[2] 按照双特异性结构划分 不含Fc的双特 异性抗体 不含Fc区的双特异性抗体相对分子量较小,可以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容易制备,且在肿瘤组织渗透性高,因而具有较强治疗效果;缺点是由于不含Fc区会导致半衰期较短,还可能出现聚合和低稳定性等问题。 双特异性抗 体药物分类 含有Fc的双特 异性抗体 含有Fc的双特异性抗体更接近于天然抗体,相对分子量较大,Fc结构域可介导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和细胞吞噬作用等生物学功能,并且Fc区有助于提高抗体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利于抗体后期纯 化且与Fc受体结合可以延长抗体在血清中的半衰期。 [2]1:https://mp.weixin.… 2:1.知网2.“抗体君”微信… [3]1:1.知网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行业特征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研发壁垒高,双抗药物在包括结构设计、产率和纯化效率提升、抗体活性、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难度较大,且在生物安全性评价与临床研究方面举步维艰,这导致了目前很多双特异性抗体的Ⅰ/Ⅱ期临床试验进展缓慢,目前全球仅上市9款药物。并且目前双抗药物的治疗领域集中在肿瘤治疗,根据医药魔方数据,截至2022年7月,已上市和在研药物中,肿瘤适应症共有627款,约占所有双抗药物数量的86.7%;排名第二的适应症为血液病,共有151款,约占所有双抗药物数量的20.89%。值得一提的是,在肿瘤治疗领域, 双抗药物相较于传统单抗药物治疗优势显著,潜在优势包括介导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增强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双靶点信号阻断防止耐药,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可以介导更强的内吞作用等。[4] 1研发壁垒高 双抗药物研发壁垒高,目前全球仅上市9款药物 双抗药物在包括结构设计、产率和纯化效率提升、抗体活性、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难度较大,且在生物安全性评价与临床研究方面举步维艰,这导致了目前很多双特异性抗体的Ⅰ/Ⅱ期临床试验进展缓慢。同时,由于研发壁垒高,目前获批上市的双抗药物远远少于单抗,从20世纪60年底双抗概念提出,截至2023年2月,全球仅批准了9项双抗药物。 [5 2治疗领域集中在肿瘤治疗 超过85%的双抗药物以肿瘤适应症为主 从治疗领域来看,双抗药物的治疗领域主要分为抗肿瘤、自身免疫病及其他疾病三类,其中以抗癌产品居多,根据医药魔方数据,截至2022年7月,已上市和在研药物中,肿瘤适应症共有627款,约占所有双抗药物数量的86.7%;排名第二的适应症为血液病,共有151款,约占所有双抗药物数量的20.89%。 3治疗优势显著 相较于传统单抗药物治疗优势显著 相比于传统单抗,双抗在治疗方面的潜在优势包括①介导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肿瘤的一些免疫逃逸机制使得体内免疫系统不能正确识别癌细胞,双抗通过设计可以重新介导免疫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杀伤;②增强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③双靶点信号阻断防止耐药,提高治疗效果;④具备更强特异性、靶向性和低脱靶毒性;⑤介导更强的内吞作用,可以进一步解决由于内吞不足导致的肿瘤免疫逃逸等。 [4]1:https://mp.weixin.… 2:1.知网2.中银证券3.“… [5]1:2.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展历程 1960年,美国的Nisonoff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双抗的原始概念,并首次尝试从多克隆抗体血清中分离出两个Fab片段,随后,双抗构建的概念和技术不断创新,双抗的结构和生物合成的研究不断深入。经过20余年的发 展,波士顿生物医学研究所于1981年申请了有关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件专利,此后基于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随之开展,此后十数年间年专利申请数量不足10项。后来随着研究的进步,专利年申请数量逐年提升,截至2008年,全球每年的双特异性抗体的专利申请量已经将近每年一百件。2009年,全球首个商业化的双抗药物获得欧盟批准上市,该药物用于治疗EPCAM阳性肿瘤的恶性腹水患者,随后十数年内,陆陆续续有新的双抗药物上市,截至2023年2月,全球累计有9项双抗药物获批上市。[6] 萌芽期1960~1980 20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洛斯维·帕克纪念研究所的Nisonoff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双抗的原始概念,并 首次尝试从多克隆抗体血清中分离出两个Fab片段,并在体外重新组装成双特异的F(ab’)2分子。随后,双抗构建的概念和技术不断创新,双抗的结构和生物合成的研究不断深入。 此阶段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尚处于早期研究阶段,属于行业的萌芽期,彼时人们对双抗的认识还有待 深入。 [7 启动期1981~2008 1981年波士顿生物医学研究所申请了有关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件专利,此后基于双特异性抗体的研 究随之开展,此后十数年间,由于学术界尚未充分了解双特异性抗体的概念及缺乏成熟的制备方法,彼时每年专利申请数量不足10项。后来随着研究的进步,专利年申请数量逐年提升,截至2008年,全球每年的双特异性抗体的专利申请量已经将近每年一百件。 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处于启动期,学术界对双抗药物的了解愈发深入,然而双抗的制备方法仍未完善, 随着技术日渐突破,此阶段内后期,专利数量蓬勃增长,为日后双抗药物的研发奠定良好基础。 发展期2009~2023 2009年,全球首个商业化的双抗药物获得欧盟批准上市,该药物用于治疗EPCAM阳性肿瘤的恶性腹 水患者;随后十数年内,陆陆续续有新的双抗药物上市,截至2023年2月,全球累计有9项双抗药物获批上市。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于2022年获批上市,为全球首款肿瘤免疫双抗。目前国内共有300余款双抗在研药物,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近100款。此阶段属于双抗药物的发展期,2009年至2023年的14年期间,累计共有9项双抗药物获批上市,其 中,有6项产品为2022年上市。目前国内布局双抗药物的企业众多,预计在数年后行业将迈入高速发 展阶段。 [6]1:1.知网 [7]1:1.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产业链分析 双抗药物上游环节的参与者有原材料供应商、CRO\CMO\CDMO等合同定制研发及生产服务商等,其中,原材料供应商的参与企业有贝康斯生物、泰坦科技、奥浦迈生物等,合同定制研发及生产服务商有康龙化成、药明康德、华测生物等。中游为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与生产企业,参与企业有康方生物、百济神州、友芝友、康宁杰瑞等,下游环节为各级医疗机构。 (1)上游环节中,原材料主要涉及耗材、培养基、原辅料、包材及其他原材料,从原材料的成本构成来 看,耗材在原材料成本构成中占比约为20%-25%,原辅料占比约为10%,培养基占比约10%-15%。在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方面,据智翔金泰招股书数据,临床试验费以及技术服务费等约占研发费用的25%-50%,占比较高。 (2)中游环节,据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超30家生物医药企业布局双抗药物管线,共有300余款双抗在研药 物,近100款双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从产品上市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2月,全球累计共有9款双抗药物获批,其中5项为2022年获批;从研发进展来看,目前全球处于临床3期的试验项目共有436项,该临床3期试验项目中真正的原研新药共有20个,其中包括13个国外医药机构的研发药物和7个中国医药机构的研发新药。(3)下游环节,双抗药物主要应用于肿瘤治疗。根据部分已上市的双抗药物表现,其在肿瘤治疗领域有优势较为明显,例如康方生物已上市的双抗产品AK104,用于晚期宫颈癌治疗,根据该款药物上市的临床试验数据,患者的客观缓解率高达33%,且在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可以达到43.8%,而历史数据在20%左右。据统计,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人数达到456.9万,预计到2025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人数将进一步增长到519.6万, 庞大的肿瘤患者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双抗药物行业的发展。[8] 生产制造端 原材料供应商、CRO\CMO\CDMO等合同定制研发及生产服务商 上游厂商 查看全部 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贝康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产业链上游说明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上游环节包含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医疗研发服务商等。原材料供应的参与企业主要有贝康斯生物、奥浦迈生物、泰坦科技等;原材料主要涉及耗材、培养基、原辅料、包材及其他原材料,从原材料的成本构成来看,耗材在原材料成本构成中占比约为20%-25%,原辅料占比约为 上 产业链上游[9 10%,培养基占比约10%-15%。 数据显示,中国药物研发开支在临床开发阶段的支出占据了总研发支出的66.7%左右,研发成本支出是双特异性抗体研发与生产企业主要的支出款项,CRO服务商、CMO/CDMO等服务商能够为中游双抗药物研发商提供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部分候选药物生产服务。智翔金泰招股书显示,研发费用中,临床试验费以及技术服务费等约占研发费用的25%-50%。为提高效率、减少成本以及降低风险等,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医药企业将部分环节外包。 品牌端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企业 中游厂商 查看全部 苏州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