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迎来回暖拐点。公司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天台机械厂”;1980年进入热管理行业;2007年于深交所上市;2019年提出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公司专注于乘用车、商用车及非道路、工业民用三大业务板块。2022年实现营收84.80亿元,同比+8.5%。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单车加质量高,2022年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9.84%、5.29%,销售净利率同比有所提升。此外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全球建厂属地化服务优势突出。 管理层面持续完善+股权激励提振发展信心,2025年营收剑指150亿元。2020年公司高管迭代,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公司对原有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形成“雄鹰架构”,同时将各部门业绩与负责人业绩考核挂钩,“承包责任制”下激发内生动力。各项管理变革措施的有效执行,使公司经营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叠加大宗材料和海运费价格回落、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公司的利润指标回暖,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73.92%,跑赢市场平均水平。 借新能源赛道东风,公司乘用车及商用车业务扶摇直上。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688.7万辆,同比分别+96.9%、93.4%,呈持续爆发式增长。公司新能源在手订单丰富,保障业绩增长:2022年公司陆续获得了比亚迪电池冷却板、北美新能源标杆车企电控芯片冷却系统和某新车型空调箱等项目,新增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达50.6亿元,其中新能源业务占比69.6%,创收约35亿元;商用车方面,2022年公司获得宇通电子水阀、康明斯PTC加热器等项目,新增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达2.02亿元。 工业民用领域热管理应用潜力大,第三成长曲线布局培育盈利增长点。1)民用方面,“以电代煤”促进热泵采暖不断渗透,公司水氟板式换热器、采暖热泵产品水路侧换热器等业务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陆续获得了美的、格力等客户批量订单。2)工业方面,数据中心耗电量不断攀升+各省份低PUE政策对数据中心制冷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方面研发已持续数年并取得重要进展; 新能源储能系统渗透率提升确定性强,公司目前主要客户有北美新能源标杆车企和宁德时代,电池冷却板、电子风扇、电子水阀等产品已量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得益于乘用车热管理量价齐升+商用车复苏+热管理工业民用领域潜力大,随着公司在手订单逐渐放量,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5.76、7.95、10.62亿元,按照7月20日收盘134亿市值计算,对应PE为23、18、13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整车厂价格竞争加剧风险、热管理国产替代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股票数据 1.热管理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迎来回暖拐点 1.1.热管理龙头老将,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1.1.1.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二次创业”开启技术引领新征程 公司作为热管理行业龙头老将,发展历史深远。公司是专业研发、制造和销售各种热管理和尾气后处理产品的民营股份制公司,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天台机械厂”。1980年试制成功银焊机油冷却器,正式进入热管理行业,专注于油、水、气和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以及尾气后处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于2007年上市,目前全球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40多家,是我国热交换器行业龙头企业。 “二次创业”开启技术引领新征程,公司有望再度迎来高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年走高,2019年公司正式提出未来二十年进入“二次创业”阶段。 主要为实施技术引领战略,制定产品与技术战略规划及实施路径,注重产品、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构建全球化的研发架构、体系及流程,建立完善研究系统、开发系统及试验验证系统,加强研发基础能力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研发能力。目前公司在上海、欧洲、北美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部分子公司亦积极开展研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发成果。2022年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为2025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不低于10.5亿元。 图1:公司发展历程 图2:公司“二次创业”阶段中2019年主要成就 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公司目前形成了“乘用车领域,商用车及非道路领域,工业及民用领域”三大业务板块,围绕“节能、减排、智能、安全”四条产品发展主线,专注于油、水、气、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以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新能源产品形成“1+4+N”布局。公司产品按应用领域划分主要包括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工业换热等领域,从单一换热器零部件供应商向系统集成供应商升级,按照规模经济、比较成本原则和贴近客户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合理规划生产布局,以全球化供应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单车配套价值量与综合竞争力。 图3:商用车及非道路产品系列 图4: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 图5:传统乘用车产品系列 图6:工程机械产品系列 图7:新兴领域:工业用及民用产品系列 图8: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乘用车板块收入占比提升 1.1.2.技术实力雄厚保障可持续发展,全球化布局打开成长天花板 技术实力雄厚,保障公司新产品研发及新客户拓展。下游汽车制造商对上游供货商产品配套领域广泛,对于供货的及时性、产品的优品率以及快速响应订单并投入量产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试验检测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021年公司联合浙江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的“浙江省汽车智能热管理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2022年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填补了浙江省车辆热管理方面无重点实验室的空白。 图9:公司注重研发,研发费用率逐年提升,2022年达到总营业收入的4.55% 图10:截至2022年报公司研发人员学历情况 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全球化研发体系,拉动型生产方式保障订单响应速度。产品研发战略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商用车国六及非道路国四后处理、热管理系统相关的电控,电动及智能化产品拓展、燃油车热交换器产品及模块,拓展智能驾驶、通讯基站、数据处理中心、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热管理。公司建立了以订单驱动的拉动型生产方式,以销定产,重视快速及时反应,根据客户提出的技术、质量、开发周期、成本等要求为其配套开发产品,并依据订单数量安排采购及生产计划。公司从接到客户的订单到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至产品交付的周期一般为15-25天左右。 2022年公司研发技术再次取得新突破。铝合金产品低钎剂/无钎剂技术量产应用,满足了欧系客户对产品低钎剂/无钎剂及清洁度的要求,和新能源汽车对产品电导率的要求,为公司突破新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优势。公司研发团队致力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究,取得了水路集成模块系统集成和匹配技术的突破,并获得国内主要新能源客户的认可,获得多个项目定点。截至2022年,公司新增专利申请共计152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国际专利10项;新增授权专利114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参与发布国家制订标准1项,完成浙江省新产品鉴定8项。 公司全球建厂,在中国、北美、欧洲三个重要经济体都进行了布局。公司通过并购、建厂、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在中国、北美、欧洲三个战略发展支点进行深度布局,配套产能辐射范围广泛。公司建立了从技术、生产、服务一体化的快速反应体系,不断增强全球属地化市场拓展及技术与售后服务能力,以产品线带动事业部和子公司协同作战,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属地化生产。在本土化、属地化供应服务需求大幅上涨的形式下,公司有更多机遇获得更多订单和项目定点,满足潜在新项目量产及现有订单增量的产能需求,并有效避免运费波动、加征关税等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 图11:公司在中国、北美、欧洲三个重要经济体进行布局 1.2.三大业务板块并进,盈利能力迎来回暖拐点 公司近年来营收情况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小幅波动主要系宏观环境所致。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8.16亿元,同比+23.60%;2022营业总收入84.80亿元,同比+8.48%,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对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新能源车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订单量和单车价值量,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公司部分产品向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出口,而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公司的出口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图12:从年度数据来看:2022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4.80亿元,图13:从季度数据来看:2020年起公司营收规模保持平稳增长趋同比+8.48%势,2022Q4营收达24.79亿元,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 从盈利水平来看,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20.37%,销售净利率为3.38%,较前几年都有所下降,主要系以下原因所致:1)公司新能源项目研发规模扩大,前期研发投入高;2)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铝、钢、铁、铜等金属,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高;3)海运费上涨幅度极大。以上因素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盈利水平和经营业绩。随着产能释放,新能源业务的毛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规模效应逐步体现,提升整体业务的毛利率水平。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19.84%,销售净利率为5.29%,回升至5%以上水平,高于同行业大部分企业。 图14:从年度数据来看:降本控费效果显著,2022年毛利率、销 图15:从季度数据来看:2022年起公司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逐渐 从净利润端来看,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20亿元,较2020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系上海疫情、商用车产销量下降、原材料价格以及外销海运费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目前不利外因均有所改善,2022年归母净利润走势一路向好,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73.92%,公司业务盈利能力迅速回暖。 图17:从季度数据来看:2022年起归母净利润迅速回升,2022Q4同比+3160.87%,公司盈利能力高企 图16:从年度数据来看:2022归母净利润达3.83亿元,同比+73.92% 公司后处理业务运营收缩,研发投入及项目订单集中在热管理项目: 1)分行业来看:公司2022年商用车及非道路营收40.45亿元,占比47.69%,同比-19.71%;乘用车营收35.89亿元,占比42.33%,同比+60.49%;工业及民用营收5.07亿元,占比5.98%,同比58.29%。 2)分产品来看:公司2022年热交换器产品营收70.98亿元,占比83.71%,同比+12.95%;尾气处理产品营收7.45亿元,占比11.03%,同比-13.56%。 图18:2022年分行业营业收入 图19:2022年分产品营业收入 2.管理层面持续完善+股权激励提振发展信心,2025年营收剑指150亿元 2.1.2020年高管人员变动,管理层更新换代完成 公司实控人为徐小敏先生,合计持股7.14%。公司目前的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人为董事长徐小敏先生,截至2023Q1直接持有公司6.94%的股份,通过宁波正奇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持有0.20%股份,合计持有公司7.14%股份,为公司最大股东。徐小敏的儿子徐铮铮通过宁波正奇间接持有公司3.84%股份,现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副总经理。 图20:截至2023Q1公司股权结构图 管理层更新换代完成,有助于解决公司“增收不增利”的问题。2020年,银轮股份进行了一次高管变动,管理层面迎来了全新的更新换代。在本次高管人员变动中,公司聘任夏军为公司总经理;聘任徐铮铮、柴中华等为公司副总经理。这次变动为管理层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随着新的管理层的加入,银轮股份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引领公司不断前进。 图21:公司2020年部分高管变动名单 图22: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 2.2.公司内部管理模式及考核模式变革,降本增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