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颠覆性技术,有望从1到100撬动千亿产业链 ——增材制造行业深度报告 2023年7月12日 张润毅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 S1500520050003 +8615121025863 zhangrunyi@cindasc.com 任旭欢军工行业研究助理 +8618701785446 renxuhuan@cindasc.com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行业深度报告增材制造行业投资评级 - 上次评级 - 张润毅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S1500520050003+8615121025863zhangrunyi@cindasc.com任旭欢军工行业研究助理+8618701785446renxuhuan@cindasc.com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CINDASECURITIESCO.,LTD北京市西城区闹市口大街9号院1号楼邮编:100031 3D打印:颠覆性技术,有望从1到100撬动千亿产业链 2023年7月12日 本期内容提要: 增材制造(AM)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是制造业升级发展的核心助推力:历经40余年的探索与锤炼,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由模型和原型制造进 入产品快速制造阶段,并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迈进。我们预计,随着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高景气行业的快速发展,增材制造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因此,我们推出增材制造行业专题报告,深度梳理增材制造的原理与发展脉络、下游需求与市场规模,从产业链视角挖掘增材制造投资机遇。 增材制造与传统精密加工技术相比,具备诸多优势:1)能够快速加工成形复杂零件:增材制造贴合“设计引导制造”的创意驱动,基本不受零件形状的限制,可以加工内部结构复杂的、传统加工无法完成一体制造的产品。2)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速产品迭代:无需传统工具夹具和多重处理,可在单个设备上快速制造所需零件。3)材料利用率高:金属增材制造有效避免了传统加工切割过程种产生废料的问题,材料利用率可达95%,远超航 空锻造的15-25%。 量变到质变,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或将提速,千亿市场呼之欲出:1)复盘过去10年,产业规模CAGR达41.42%:据左世全《增材制造十年发展及展望》数据,在2012-2022年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自10亿 元增至320亿元;并有望于2023年超过400亿元、于2027年超过千亿。2)据铂力特公司公告援引《WohlersReport2022》数据,2021年全球航空航天、医疗、汽车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占比分别以16.8%/15.6%/14.6%位列前三,合计占比47%。3)我们认为,未来10年或是我国军用飞机放量 列装、国产大飞机与商业航天蓬勃发展、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与医疗器械快速迭代的黄金发展期,增材制造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加速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能力逐年提升:1)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扫描设备、软件和设备零部件,中游增材制造设备,下游增材制造服务。2)装备从进口转为自主生产:米级多激光器SLM装备等自主开发装 备相关核心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高速激光熔覆头等十多类关键部件取得攻关突破和自主生产;2022年我国增材制造装备出口36.6亿元,较 2019年增长近1倍。3)增材制造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全产业链共有企业 超1000家,2012-2022年,以增材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由1家增 至22家(含新三板),规模过亿的企业由3家增至42家。 受益标的:1)设备与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铂力特、华曙高科;新三板:峰华卓立、先临三维;未上市:易加三维、鑫精合;2)服务:超卓航科、银邦股份;3)原材料:有研粉材、中航迈特(未上市);4)零部件及控制系统:金橙子。 风险提示:1)下游领域较为集中的风险;2)增材制造装备核心器件依赖进口的风险。 目录 1增材制造(3D打印):颠覆性制造技术,传统工艺的重要补充5 1.1增材制造的原理与发展历程5 1.2增材制造:高效率、低成本的颠覆性技术,让复杂结构制造更简单6 1.3增材制造主流技术路线7 2增材制造应用多领域开花,“从1到100”或迎“黄金发展期”9 2.1我国增材制造产业正在迈向规模化、自主化、集聚化发展新阶段9 2.2增材制造应用场景广泛,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大有可为10 3产业链梳理及受益标的16 3.1增材制造产业链梳理16 3.2增材制造(3D打印)相关受益标的18 4风险提示24 图表目录 图表1:增材制造技术原理5 图表2:增材制造行业发展历程6 图表3:增材制造与传统精密加工技术对比7 图表4:增材制造(3D打印)工艺技术类别7 图表5:SLM设备原理8 图表6:SLM成型原理8 图表7:电子束选区熔化原理8 图表8:电弧增材制造原理8 图表9:2019-2022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营业收入情况9 图表10:2022年增材制造产业链各环节营收占比9 图表11: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布局10 图表12:2021年不同领域增材制造服务规模占比11 图表13:2019-2021年全球航空航天增材制造规模(亿美元)11 图表14:GE公司采用金属增材技术制造的燃油喷嘴12 图表15:叶轮及叶片构件内部的点阵结构12 图表16:GE9X发动机采用EBM制备TiAl合金低压涡轮叶片12 图表17:航空发动机可应用金属直接增材制造零部件示意图12 图表18:增材修复在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上的应用13 图表19:NASA增材制造液氧甲烷发动机铜合金推力室13 图表20:2019-2021年全球汽车行业增材制造规模14 图表21:宝马开发M850i夜空特别版3D打印刹车卡钳14 图表22:2019-2021年全球医疗行业增材制造规模15 图表23:3D打印医疗器械主要类型15 图表24:增材制造产业链全景图16 图表25:金属增材制造主要材料分类17 图表26:增材制造金属制粉的常用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18 图表27:2016-2023Q1铂力特公司营业收入19 图表28:2016-2023Q1铂力特公司归母净利润19 图表29:2016-2022铂力特剔除股份支付影响的归母净利润&净利率19 图表30:2016-2022铂力特盈利能力逐年提升19 图表31:2016-2022铂力特各业务营收占比20 图表32:2016-2023Q1铂力特研发费用&研发费率20 图表33:2019-2023Q1华曙高科营业收入21 图表34:2019-2023Q1华曙高科归母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21 图表35:2019-2022华曙高科各业务营收占比21 图表36:2019-2022H1华曙高科各行业领域业务营收占比21 图表37:2017-2023Q1超卓航科营业收入22 图表38:2017-2023Q1超卓航科归母净利润22 图表39:2018-2022超卓航科各板块业务营收占比22 图表40:2017-2023Q1超卓航科毛利率&归母净利率22 图表41:增材制造A股重点投资标的梳理23 1增材制造(3D打印):颠覆性制造技术,传统工艺的重要补充 1.1增材制造的原理与发展历程 增材制造(AM)又称“3D打印”,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它基于三维模型数据,采用逐层叠加材料的方式,直接制造与相应数字模型完全一致的三维物理实体模型;我们认为,增材制造或将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 增材制造将复杂的零部件结构离散为简单的二维平面加工,有望解决同类型零部件难以加工的难题: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形系统,将 三维实体变为若干个二维平面,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粉末、树脂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形,制造出实体产品。 增材制造(AM)相对于传统的减材制造(SM)和成形制造(FM),简化了生产流程,避免了生产周期长、成本高、难以生产复杂零件等缺点,已经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疗等领域,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 图表1:增材制造技术原理 资料来源:张朝瑞、钱波、张立浩、茅健、樊红日《金属增材制造工艺、材料及结构研究进展》,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增材制造技术起源于美国,并在21世纪逐步成熟:随着工艺、材料和装备的日益成熟,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由模型和原型制造进入产品快速制造阶段,在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得到规模应用。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资料,增材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思想萌芽阶段(1940-1998年):1940年,Perera提出了切割硬纸板并逐层粘结成三维地形图的方法,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3D打印制造技术实现了根本性发展。 技术诞生阶段(1986-1993年):光固化技术(SLA)、分层实体制造技术(LOM)、粉末激光烧结技术(SLS)、熔融沉积制造技术(FDM)、喷头打印技术(3DP)等技术先后面世。 装备推出阶段(1988-1996年):1988年美国3DSystems公司生产出了第一台增材制造装备SLA250,开创了增材制造技术发展新纪元;1996年3DSystems制造出第一台3DP装备Actua2100,同年美国Zcorp公司发布了Z402型3DP装备。 大规模应用阶段(2002年至今):2002年德国成功研制了选择性激光熔化增材制造装备(SLM),同时电子束熔化(EBM)、激光工程净成形(LENS)等一系列新技术与装备纷纷涌现。 图表2:增材制造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1.2增材制造:高效率、低成本的颠覆性技术,让复杂结构制造更简单 增材制造加工在多种应用场景具备使用优势:增材制造技术与传统精密加工技术均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增材制造加工与传统加工相比还存在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可加工材料等方面的差距,但增材制造因其全新的技术原理和特点,在多种应用场景有使用优势: 贴合“设计引导制造”的创意驱动,快速加工成形结构复杂的零件:增材制造的原理是将三维工件切片以获得二维的轮廓信息,通过叠层的方式实现产品成形。这种加工方式 基本不受零件形状的限制,特别是在制造内部结构复杂的、传统加工无法完成一体制造的产品方面,具备突出优势。 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增材制造无需传统工具夹具和多重处理,可在单个设备上快速制造出所需零件,加速产品研发迭代。 材料利用率高,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1)增材制造材料利用率远超航空锻造:根据铂力特公司公告数据,金属3D打印技术的材料利用率可超过95%;而根据李蓬川《大型 航空模锻件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数据,我国航空锻件的材料利用率约为15-25%。2)传统加工切割的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料,存在不完整的余料价值折损;而增材制造根据二维轮廓信息逐层添加材料,按需耗材,因此材料利用率高于传统加工模式。 制造模式优化:免去了提前制造模具等工艺,无需雇佣众多生产人员、使用庞大机床和复杂的锻造工艺,可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复杂结构的产品,具有“去模具、减废料、降库存”的特点;在生产上能够优化结构、有望节省材料和能源,提高生产效率 并可降低生产成本,助力实现无人化工厂。 图表3:增材制造与传统精密加工技术对比 项目 金属3D打印技术 传统精密加工技术 技术原理 “增“材制造(分层制造、逐层叠加) “减”材制造(材料去除、切削、组装) 技术手段 SLM、LSF等 磨削、超精细切削、精细磨削与抛光等 适用场合 小批量、复杂化、轻量化、定制化、功能一体化零部件制造 批量化、大规模制造,但在复杂化零部件制造方面存在局限 使用材料 金属粉末、金属丝材等(受限) 几乎所有材料(不受限) 材料利用率 高,可超过95% 低,材料浪费 产品实现周期 短 相对较长 零件尺寸精度 ±0.1mm (相对于传统精密加工而言偏差较大) 0.1-10μm(超精密加工精度甚至可达纳米级) 零件表面粗糙度 Ra2μm-Ra10μm之间(表面光洁程度较低) Ra0.1μm以下 (表面光洁度较高,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