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联证券]:汽车~智能汽车行业系列(线控制动篇):高级智驾关键执行器,国产替代崛起正当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汽车~智能汽车行业系列(线控制动篇):高级智驾关键执行器,国产替代崛起正当时

交运设备2023-07-11国联证券石***
汽车~智能汽车行业系列(线控制动篇):高级智驾关键执行器,国产替代崛起正当时

证券研究报告 2023年07月11日 │ 汽车—智能汽车系列(线控制动篇) 高级智驾关键执行器,国产替代崛起正当时 投资要点: 线控底盘是高级智驾关键执行器,线控制动作为线控底盘的重要构成发展进程较其他环节更快,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且线控制动国产化替代空间大,目前国产厂商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开发出成熟产品并量产交付,未来有望借助新能源自主品牌崛起契机进一步完成国产化替代,迎来高速发展。 线控底盘是高级智能驾驶核心执行器 线控底盘包括线控制动、线控悬架、线控转向和线控驱动4个子系统,相比传统底盘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优势,是高级智驾必备执行器,获政策重点支持。且高集成的线控底盘可帮助主机厂缩短车型开发周期及助力实现轻量化,国产线控制动供应商有望在自主品牌崛起背景下,充分享受蓝海市场红利。 线控制动多方案并存匹配不同智驾需求 从国内外市场来看,制动环节线控进程较快,线控制动产品根据是否保留液压系统分为EHB和EMB,目前EHB为主流量产方案,满足现阶段智能驾驶需求。EHB又分为Two-box和One-box,其中One-box集成度高、成本低, 投资建议: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上次建议:强于大市 相对大盘走势 15%汽车沪深300 10% 5% 0% -5% -10% -15% -20% -25% 多数创业公司以One-box切入,故其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EMB为完全线 行业报告 行业深度研究 控方案,长远看是L4及L5智能驾驶必备执行器,目前伯特利、格陆博已在预研,预计24年会有样机问世。 线控制动市场空间广阔 21年国内乘用车前装线控制动系统搭载率仅为15.04%,22年快速提升至 24.95%,随着新能源汽车进一步聚焦智能化,线控制动出货量有望跟随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5年线控制动乘用车前装出货量和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930万套和148.80亿元,22-25年CAGR均超过20%。 优质Tier1迎国产替代机遇 博世、采埃孚等GlobalTier1具备先发优势,目前在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超过80%,国内Tier1快速跟进,包括伯特利、同驭汽车、亚太股份在内的制动企业已经实现量产。自主品牌车企崛起增加了国内Tier1进入供应链的机会,具备丰富量产经验、客户优势的企业有望实现对海外Tier1的国产替代,并通过多个项目加深与客户合作关系,进一步形成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 底盘执行器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主机厂与供应商粘性强,线控制动时代,能够获取客户定点以及具备丰富制动产品量产经验的厂商可形成先发优势。自主品牌车企崛起增加了国内厂商替代海外厂商的机会,建议关注具备先发优势的国内制动龙头企业伯特利、One-box产品即将在乘用车市场量产的亚太股份。 风险提示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行风险;线控制动产品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和客户开拓不及预期;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重点推荐标的 简称EPSPECAGR-3评级 2023E2024E2025E2023E2024E2025E 伯特利 2.25 2.99 4.05 38 29 2133.59% 买入 亚太股份 0.19 0.34 0.51 54 30 2076.40% 买入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iFinD,国联证券研究所预测,股价取2023年7月10日收盘价 1 分析师:黄程保 执业证书编号:S0590523020001邮箱:huangcb@glsc.com.cn 相关报告 1、《新能源下乡进程加速,特斯拉供应链出海值得关注汽车》2023.05.20 2、《特斯拉多赛道并进,供应链有望充分受益汽车》2023.05.17 3、《5月销量开门红,新能源下乡打开行业空间增量汽车》2023.05.13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投资聚焦研究背景 相比于传统底盘,线控底盘系统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可以帮助 主机厂缩短车型开发周期,实现汽车轻量化,提高续航里程,是高级别智能驾驶的必备执行器。线控制动子系统产业化进度较快,预计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48.80亿元,22-25年CAGR为20.73%。格局方面,目前博世、采埃孚等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国内优质Tier1在基础制动器和ABS、ESC和EPB等电控产品积累了丰富的量产经验,形成广泛的客户群体,在自主崛起追求自主可控的背景下,有望享受行业高速增长及国产替代带来的红利。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市场认为:国内企业似乎只要具备技术即可进入该市场,国产供应商进入市场可能会发生竞争格局恶化的情况,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我们认为:执行器关系到行车安全,关系到主机厂的品牌形象,因此对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主机厂一般会选择产品可靠、量产经验丰富的供应商,目前多以选择博世、采埃孚等GlobalTier1为主。 对国内Tier1来讲,最重要的是要获得主机厂定点,并通过多个项目证明自身对于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把握能力,进而增加在客户供应链的份额。如果能领先其他竞争对手获得定点,有望确立先发优势,并通过规模供货加强壁垒。 我们认为,已经具备丰富量产经验、客户和技术优势的国产Tier1才有机会进入供应链并进行大规模供货,新兴企业进入壁垒较高,我们判断竞争格局不会出现恶化的情况。 核心结论 底盘执行器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主机厂与供应商粘性较强,线控制动时代,能够获取客户定点以及具备丰富制动产品量产经验的厂商可形成先发优势。自主崛起增加了国内厂商替代的机会,建议关注具备先发优势的国内制动龙头企业伯特利、One-box产品即将在乘用车市场量产的亚太股份。 正文目录 1智能化趋势明确,线控底盘应运而生5 1.1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5 1.2线控底盘成为智能驾驶关键执行器6 1.3线控底盘获政策重点支持8 2线控制动:EHB当前主流,EMB未来趋势9 2.1汽车制动已步入电子控制阶段9 2.2多因素推动线控制动技术快速发展11 2.3多方案并存匹配不同级别智驾需求12 2.4GlobalTier1率先布局,国内厂商迅速崛起13 3渗透率提升叠加国产替代,国内Tier1迎来快速成长15 3.1线控制动市场空间广阔15 3.2Tier1迎国产替代机遇16 4建议关注具备客户、技术优势的国产厂商18 4.1伯特利:先发优势明显,完善线控底盘布局18 4.2亚太股份:量产经验丰富,线控制动打开新成长空间21 4.3创业公司:具备技术优势,量产经验仍需积累23 5风险提示27 图表目录 图表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变化5 图表2:乘用车零售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变化5 图表3:中国智能驾驶分级(GB/T40429—2021)6 图表4:智能驾驶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6 图表5:传统底盘系统基本结构7 图表6:线控底盘系统基本结构7 图表7:线控底盘各子系统功能7 图表8:Rivian滑板底盘8 图表9:线控底盘相关政策文件汇总9 图表10:部分电控制动功能产品时间10 图表11:行车制动发展历程10 图表12:机械式驻车制动原理10 图表13:电子驻车系统(EPB)原理10 图表14:液压制动系统结构11 图表15:真空助力器结构11 图表16:EHB工作原理12 图表17:EMB工作原理12 图表18:One-box原理图12 图表19:Two-box原理图12 图表20:One-box和Two-box的优劣势比较13 图表21:线控制动发展历程13 图表22:国内外各供应商线控制动产品情况14 图表23:部分线控制动产品实物图14 图表24:格陆博EMB产品15 图表25:2020-2025年国内线控制动前装出货量16 图表26:2020-2025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规模16 图表27:2020-2025年国内EPB出货量16 图表28:2020-2025年国内EPB市场规模16 图表29:2021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17 图表30:2022年1-5月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17 图表31:2021年国内EPB市场份额17 图表32:2022年国内EPB市场份额17 图表33:伯特利发展历程19 图表34:2018-2023年Q1公司营业收入情况19 图表35:2018-2023年Q1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19 图表36:伯特利盈利预测20 图表37:伯特利与可比公司估值对比表21 图表38:亚太股份发展历程21 图表39:2018-2023年Q1公司营业收入情况22 图表40:2018-2023年Q1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22 图表41:2018-2022年公司产品营收结构22 图表42:2018-2023年Q1公司毛利和净利率情况22 图表43:亚太股份盈利预测23 图表44:亚太股份与可比公司估值对比表23 图表45:同驭汽车iEHB产品24 图表46:同驭汽车EHB-EPBi产品24 图表47:同驭汽车部分客户24 图表48:拿森科技主要产品25 图表49:拿森科技部分客户25 图表50:格陆博主要产品26 图表51:格陆博部分客户26 图表52:利氪科技DHB产品27 图表53:利氪科技IHB产品27 1智能化趋势明确,线控底盘应运而生 1.1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 我国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国家。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趋势明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经走在全球前列。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市场规模方面,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为25.6%,同比增长12.1个百分点,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 自主崛起引领智能化水平提升。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5月自主品牌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市场占比为79.8%,在乘用车零售市场占比为49.5%,得益于过去几年在新能源领域的大力投入,自主品牌已经在电动化浪潮中崛起。为了进一步提升车型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优质自主品牌已经把提升新车型的智能驾驶水平作为下一步重点工作。目前国内智能驾驶汽车已发展至辅助驾驶阶段,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辅助驾驶(L0-L2)交付1001.22万辆,前装搭载率首次超过50%。 图表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变化图表2:乘用车零售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变化 自主品牌主流合资豪华品牌 自主品牌主流合资豪华品牌 100% 100% 80% 80% 60% 60% 40% 40% 20% 20% 0%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1-5 0% 20192020202120222023.1-5 来源:乘联会,国联证券研究所来源:乘联会,国联证券研究所 L3是智能驾驶产业链关键分水岭。以小鹏、理想和HUAWEI为代表的企业已经推出可以实现城市和高速NOA功能的车型,比亚迪、长城、长安等企业也陆续加大研发跟进,为了降低对于高精度地图的依赖,相关车企陆续推出“重感知、轻地图”的智驾方案,以此达到推动高级别智能驾驶加快落地的目的。但受限于智能驾驶相关法律法规颁布与基建的滞后,我国智能驾驶级别一直未达到L3及以上阶段。 政策端助力有望加快高级别智能驾驶落地节奏。2022年11月2日,工信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目的是基于试点实证积累管理经验,支撑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修订,推进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体系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我们认为,《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可以让更多符合条件的车型上路测试,优化主机厂高级别智驾技术的同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从政策端加速主机厂布局智能驾驶的脚步。 2023年6月2日,国常会提出要加强智能驾驶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车 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6月21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提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