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杨玉莹 0755-81982942 yangyuying@guosen.com.cn 事项: 米奥会展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H1归母业绩/扣非归母业绩为6500-8500万元。 国信社服观点: 米奥会展:A股民营展会第一股,出海自办展龙头。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4新三板上市,2019年深交所上市。公司最早以代理展积累客户与办展经验,2015年后出境自办展贡献主力收入。在单展规模增长及新增展会推动下,2015-2017年公司营收/归母业绩CAGR=23%/29%;2017-2019年上市申请期间发展稳健,2019年公司营收4.26亿元,17-19CAGR=1%,出境自办展占9成;归母业绩6612万元,对应17-19CAGR=12%。 疫情下数字化创新,20-22年收入恢复至19年的22%、43%、82%,22Q4达126%,复苏领先。 我国出境自办展行业尚处发展初期,米奥差异化先发卡位并初具品牌优势。展会具备网络效应与规模经济,单展规模增加有望提升成交效率且改善盈利能力。我国出境自办展尚处于发展初期,2019年企业出海自办展会79场/+34%,展会面积约52.8万㎡/+31%,其中米奥市占率40%(按办展面积),疫前连续6年行业第一。公司竞争优势在于:1)差异化卡位战略地位提升、双边贸易增速更快的一带一路等国家,并在当地积累展会运营经验、场馆及买家资源;2)形成Homelife及Machinex双品牌、拥有国内UFI认证最多的境外自办展。精准差异化卡位+品牌助力下,公司具备一定领先优势,较国际龙头在规模(英富曼2019年展会收入约15亿英镑)、品牌影响力(公司复购率约25%左右,国际龙头约70%以上)有较大发展潜力。 成长展望:区域政策红利驱动需求高景气,供给端内生+外延共同助力规模做大。需求端:我国出境办展渗透率仍低,市场拓展仍有较大空间(2019年末外贸企业/出境参展/米奥服务企业各49.9/4.7/0.4万家); 且我国与一带一路、RCEP国家外贸高景气+政策持续加大补贴,有望催生更多出境参展需求。供给端:一看逆势扩团队,规模经济下主业盈利释放。疫情三年,团队规模由2019年484人增至2022年底的673人,22Q4以来业绩高增长逐季验证。公司预计23H1归母业绩6500-8500万元,较19H1增长292%-413%,估算中值对应收入约3.5亿元;结合疫前H1收入占全年不到40%及全年展会安排,我们预计今年股权激励有望超额完成(为最后一期,考核为营业总收入不低于6亿;当完成率R<75%、75%≤R<100%、R≥100%时,分别不予归属、归属比例R、全额归属);规模经济作用下,估算2023年净利率20%+,较疫前增加4pct以上。二看以合作办展模式向专业展转型。单一国家综合展举办次数有限,而从1个综合展向N个专业展裂变有望助力展位量增+价提+复购改善。公司与汉诺威合作打造Machinex专业展首展将于11月落地印尼,未来3-5年合作展规模有望比肩综合展。三看收购扩张。收购是国际展会龙头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疫后公司收购华富51%、中纺广告60%股权,强化细分专业展布局,有望移植至优势市场,助力规模扩张。 投资建议:一带一路等外贸潜力与政策红利驱动行业高景气,小而美龙头规模与盈利共振的确定性强,中线看专业展转型效果。公司是聚焦国内出境自办展的小而美龙头,先发卡位一带一路及RCEP国家,受益于出口结构性景气及政策红利;疫情三年公司团队规模逆势增长支撑疫后展位销售,规模经济带来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未来三年逐步进入业绩加速释放窗口期;若合作专业展模式跑通则有望进一步打开中线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营收分别为7.89/1.26/12.8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83/2.67/3.63亿元,同比+263.0%/46.0%/35.9%,EPS为1.21/1.76/2.39,对应PE 34/24/17x。参考可比PEG,估算目标价为49-51元,较最新收盘价有19-23%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风险,单展销售不及预期、专业展转型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等。 评论: 米奥会展:国内出海自办展业务龙头,股权激励提升经营信心 深耕展会行业三十载,造就中国出海自办展服务龙头。米奥会展成立于2010年,旗下子公司最早可追溯至1994年成立的上广展,公司先后于2014年在新三板上市、2019年深交所上市,成为A股展会服务第一股。由于国际展会品牌多由欧美等成熟市场玩家垄断,因此公司创立初期主要从事境外大型展会的境内代理业务,从中赚取展位价差。虽然境外代理展竞争相对红海、整体盈利相对低于自办展业务,但为公司积累的展商客户、买家数据及后续转型奠定基础。此后公司开始发力境外自办展业务,该营收于2015年占比过半。在单展规模增长及新增展会推动下,2015-2017年公司快速发展,营收/归母业绩CAGR=23%/29%; 2017-2019年因上市申请及等发展稳健,2019年公司营收4.26亿元,17-19CAGR=1%,出境自办展占9成; 归母业绩6612万元,对应17-19CAGR=12%。疫情下数字化创新,20-22年收入恢复至19年的22%、43%、82%,22Q4达126%,复苏领先。 图1:公司历史沿革 实控人系创始人与核心管理层,股权相对集中,决策效率高。截至2022年末,董事长潘建军先生,董事及总经理方欢胜先生,董事、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姚宗宪先生分别持股23.44%,23.64%,9.69%,三者系一致行动的实控人,均有多年从业经验,对展会行业发展有前瞻性理解,且多年配合决策效率较高。公司股权与管理权集中度整体较高,利益绑定良好。 图2:公司股权结构(截止2023Q1末) 民营机制灵活,股权激励提振经营信心。公司系A股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展会公司,上市后于2020-2021年先后设置两次三年股权激励计划,分别拟授予134、195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等307万股(占比3.06%)、250万股(占比2.50%),有助于激发核心团队和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并根据经营状况及时调整激励目标。其中2023年为最后一期,收入目标不低于6亿元,较2019年增长40%。未来不排除适时推出新一轮股权激励。 表1: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疫后复苏良好,2023年一季度实现历史上首次盈利。由于国内外假期设置及国内主要展会举办时间因素等,公司展多集中于6、9、12月,整体展现为Q1/Q3相对淡季,Q2/Q4则相对旺季。过往一季度皆亏损1000-2500万左右,2023Q1公司实现营收6785.01万元/+129.76%,实现归母净利润107.13万元/+106.14%,扣非净利润37.22万元/+102.03%,同比均扭亏为盈,实现2017年以来首次Q1盈利。2023Q1公司合同负债达到2.21亿元,环比22Q4末大幅增长205.16%,同比22Q1末增长125.67%,创历史新高,整体复苏态势积极。 图3:米奥会展Q1收入与业绩表现 图4:米奥会展合同负债逐季表现 上半年预计业绩高增长,景气度延续。近期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3H1公司归母业绩预计6500-8500万元,同比转亏为盈,估算净利率约21%左右(2019H1归母业绩为1658万元,对应净利率10%);扣非归母业绩预计6500-85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019H1为1623万元。单Q2公司归母业绩6393-8393万元,去年同期为250万元、2019Q2为3876万元;扣非业绩6463-8463万元,去年同期为77.2万元。Q2业绩高增长主因境内企业出境参展复苏,上半年成功举办9场、销售近5500个展位,收入增长带动业绩快速修复。 行业概况:展会业务是经济发展晴雨表,亚太增长领先全球,行业分散但头部展会壁垒不低 展会是经济发展晴雨表,全球展会规模发展稳健,亚太地区增长领衔。展会包括会议与展览,是服务于产业研讨、销售交易的平台,是一项行业性和地域性特征明显的公众活动,一般依托于线下场馆或以O2O形式开展。2021年末,全球共有1358个展馆、可用展会面积达4060万㎡,其中欧洲、亚太场馆面积占比分别为39%、32%。从规模看,2018年全球展会行业市场规模达355.2亿美元,2013-2018年CAGR=5.19%,整体相对稳健,其中欧洲、北美(158.9、77.5亿)占比最高,亚太地区展会规模约73.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7.36%、领先行业。办展往往意味着经贸活动往来,一定程度上衡量经济活跃度,展会总规模往往与GDP挂钩,如2022年场馆面积前21个国家的面积与GDP增长有一定相关性。 图5:2019-2022全球各区域展会市场规模 图6:展会规模增速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相关性 下游行业多元区域分散,全球龙头市占率低。下游来看,按照参展企业行业分类,可分为27个行业大类、131个行业小类,相当分散;且考虑到不同国家经济文化差异,整体上全球展会市场集中度较低,其中TOP3龙头市占率仅不到15%,TOP20市占率约30%+。 图7:2019年国内展览行业分布(按展览面积) 图8:全球展会龙头市占率情况 中游来看,网络效应及规模经济提升特定主题展会竞争壁垒。一方面,组织展会对办展国家及周边区域的政治、贸易稳定性需要有充分了解;另外特定主题展会在特定地区每年只能容纳有限次数,当公司开发了既定国家的某主题展会以后,伴随规模扩大,品牌知名度增强,展位单价与复购率有望提升、宣传推广成本有望改善,从而实现量价利三升,且展会成交效率及研讨质量也进一步随之强化,特定主题、特定区域下具备一定排他性。根据中企海外参展数据调研简报,中国企业出海参加的Top10展会展商数量占所有抽样展商比达到了41.47%,头部展会呈现出较高吸引力。 图9:2019年国内各行业TOP3市占率(按展览面积) 图10:公司不同单展收入规模(万元)对应的毛利率差异 表2:米奥会展单展模型拆分测算 此外,规模经济作用下,随单展规模扩大,展会盈利能力也会增强。以米奥会展为例,其境外自办展收入由三部分构成:展位收入、人员收入、O2O平台收入。由于场馆租赁一般有起租面积要求,在租赁成本刚性、宣传推广成本部分刚性的条件下,收入增长达到盈亏平衡点后,边际增量成本较低,因此随着单展规模的扩大,展会的综合毛利率有所上升。如表2所示,假设总展位数1000个,若展位销售比例分别为40%/70%/100%,估算对应36%/49%/52%毛利率水平(但需要注意,不同展会因区域、规模等差异较大)。 图11:展会行业特点 收并购成为国际龙头主要做大路径。对于某细分领域或整体展会仍有空白或薄弱的区域,从0开始搭建资源体系需要前期也较大的宣传投入,对资金、时间、机遇有一定要求。而既有品牌展会形成其竞争优势后,并购成本往往低于初始培育成本,外延拓展也成为展会集团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2019年,英富曼/励展分别实现展会收入15.04/12.69亿英镑,占其总收入分别52%/16%,前者于2018年公司收购B2B展会主办方博闻,超越励展、跃居全球第一。2023年7月2日,英富曼/励展最新市值分别90.84/509.64亿英镑。 图12:英富曼展会收入变动 图13:励展收入与经调整营业利润率变动 我国出境自办展尚处于发展初期。2019年我国展会企业出境办展场次共137场,其中79场(+34%)为自办展包括独立与合作办展),58场为展中展(本质上是境外展的招展代理),对应面积分别为67.9万、52.8万(+31%)、15.1万㎡(对比2019年国内展会数量为9573场、展会面积为13559万㎡)。 目前出国自办展大部分为仅有国内企业参展的综合展,而我国企业出海参展主要集中于国际知名展,因此国际知名展览在当地国家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培育而形成,积累了众多优质专业买家资源,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此后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