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自免构筑坚实基底,双抗打造长期空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自免构筑坚实基底,双抗打造长期空间

2023-07-03张金洋、陈欣黎国盛证券梦***
自免构筑坚实基底,双抗打造长期空间

创新驱动型的生物制药企业。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现已形成从分子发现、工艺开发与质量研究、临床研究到商业化生产的完整抗体药物研发生产流程。 自免领域多款产品国内领先: GR1501:领跑国产IL-17A单抗,有望迅速填补国产创新药空白。 GR1501(Xeligekimab)为国内企业首家申报NDA获受理的的重组全人源抗IL-17A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狼疮性肾炎。目前GR1501与恒瑞医药的SHR-1314同为NDA申报阶段,其余国内创新药产品进度大部分处于Ⅱ/Ⅲ期临床阶段。 GR1802:IL-4Rα重磅大单品,市场前景广阔:GR1802是抗IL-4Rα单克隆抗体药物,目前被开发用于治疗哮喘、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国内该领域目前进展最快的大分子创新药是康诺亚的CM310目前处于三期临床申报上市的阶段,GR1802目前处于国内第二梯队领先位置。 GR1603:进度最快国产IFNAR1单抗:目前全球SLE相关生物药物已上市仅有三款生物药物上市,整体研发难度较高。目前全球IFNAR-1已有阿斯利康的Anifrolumab上市,靶点的成药性已经验证成功。国内进度GR1603最快。 全球首个狂犬病被动免疫的双抗药物: GR1801:是一款由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双特异性抗体,采用创新的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结构,是全球首个用于狂犬病被动免疫的双特异性抗体,同时靶向G蛋白位点I和III。在对3个狂犬病病毒进化群中的多种狂犬病病毒株的中和试验中,GR1801显示对试验用所有毒株均具有中和作用。 估值分析:综合考虑公司各条产品管线的研发进展以及销售覆盖进度,我们采用DCF模型计算智翔金泰2023年估值中枢约为179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医药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产品收入测算风险。 财务指标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1智翔金泰:创新驱动型的生物制药企业 智翔金泰成立于2015年,一直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现已形成从分子发现、工艺开发与质量研究、临床研究到商业化生产的完整抗体药物研发生产流程。 1.1股权架构清晰集中,核心管线已递交NDA 公司股权结构如下:智翔金泰实控人为蒋仁生,控股股东智睿投资直接持有智翔金泰72.73%股权,由于蒋仁生100%控股智睿投资,其也成为智翔金泰实控人;公司董事长单继宽持有5.29%股权,其余股东共持有21.98%股权。 图表1:公司股权结构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共有12个在研产品,其中GR1501(1个适应症)已递交NDA,7个产品(11个适应症)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个产品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4个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具体情况如下: GR1501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针对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适应症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入组。 GR1801(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G蛋白双特异性抗体)针对疑似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被动免疫适应症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GR1802中重度哮喘适应症、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以及GR1603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 GR1802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适应症和GR1501狼疮性肾炎适应症已获II期伦理批件、等待启动入组。 GR1901、GR1803和GR2001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 GR2002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另有4个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图表2:公司产品管线 1.2创始团队技术背景深厚,打造核心技术平台 创始人团队背景深厚,核心团队部分出自智飞生物、君实生物和沃森生物。 公司实控人蒋仁生医药健康产业背景深厚,于2014年布局抗体药物产业;蒋总同时系智飞生物实控人。公司董事长单继宽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曾先后任职于复旦张江医学部经理,泽润生物医学注册部经理、医学总监,众合医药董事、副总经理,及合众医药的董事、副总经理,曾是君实生物的创始股东。 图表3:公司部分高管介绍 公司掌控领先的生物药物筛选技术平台,具备完善开发能力。 公司在源头创新方面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两个技术平台;公司在药物开发环节建立了高效的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 图表4:技术平台对应的在研产品及授权专利情况 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公司建立了两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噬菌体呈现抗体库技术——基于双载体的噬菌体呈现技术和基于λ重组系统的抗体库构建技术。基于双载体的噬菌体呈现技术可以将先导分子的改造周期缩短至3个月左右,极大地提高先导分子改造效率。基于λ重组系统的抗体库构建技术可以应用于构建超大容量(>10)的人抗体库,也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大容量(>10)小鼠免疫库的构建和筛选。基于上述两个技术平台的联合使用,公司的新型单抗药物候选分子的发现周期可以缩短至6-9个月。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公司目前已建立两种结构的双特异性抗体开发技术平台。第一种为比较经典的scFv+Fab双抗结构,该结构的优势在于基于任何选定的两个单抗,就可以很方便地构建双抗,但此类双抗的结构与天然单抗的结构差异较大,可能存在较强的免疫原性问题,因而适用于开发单次给药的双抗药物。第二种为基于共同轻链(common light chain)的Fab+Fab双抗结构。该类双抗的优势是其结构与单抗高度类似,免疫原性低,且可以借鉴单抗的制备工艺。此类双抗更适合于临床上需要多次给药的双抗药物的开发。 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公司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包括细胞株筛选、细胞培养、蛋白纯化和制剂筛选。公司完成了10个治疗性抗体(6个单抗产品,4个双特异性抗体产品)的工艺开发和中试生产,其中9个产品获批临床试验,5个产品完成商业化生产规模的技术转移。 图表5:基于λ重组系统的抗体库构建技术示意图 图表6:双载体噬菌体呈现抗体库技术示意图 1.3全链条研发平台+产业化基地,助力跨越生产壁垒 公司推行产业为纲,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完善从分子发现、工艺开发和质量研究、临床研究到产业化实施的全链条平台。公司的研发流程涵盖新型抗体药物候选分子发现阶段、工艺开发与质量研究阶段、临床研究申报阶段、临床研究阶段、工艺放大与验证研究阶段以及新药上市申报阶段。 图表7:公司研发流程 公司抗体产业化基地位于重庆国际生物城,一期工程于2019年建设完成,同年8月获得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初步具备商业化生产能力。公司抗体产业化基地已建成2个原液生产车间(2*2,000L和2*200L)、2条制剂生产线(西林瓶和预充针)及质量检测中心、多功能仓库、公用工程系统等投入使用,先后完成了5个产品共35批次原液、48批次制剂商业化规模试生产或无菌模拟验证。 2.GR1501:领跑国产IL-17A单抗,有望迅速填补市场空白 GR1501(Xeligekimab)为国内企业首家申报NDA获受理的的重组全人源抗IL-17A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狼疮性肾炎。 2.1GR1501抗炎分子机理完善 GR1501靶点为IL-17A,哺乳动物的白细胞介素17(IL-17)家族有6个成员,分别命名为IL-17A~F,他们在宿主免疫防御和慢性炎症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IL-17A,IL-17E和IL-17F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其中IL-17A在患有斑块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体内大量表达。 IL-17A通过与IL-17RA(IL-17A受体)结合,诱导白细胞介素-6(IL-6)、趋化因子CXCL1等下游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的释放,继而诱发炎症产生或放大炎性症状。 GR1501通过抗体特异性结合血清中的IL-17A蛋白,阻断IL-17A与IL-17RA的结合,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对IL-17A过表达的斑块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达到治疗效果。 图表8:GR1501作用机理 2.2细胞学试验显示良好抑制炎症因子效果 临床前细胞学试验显示,GR1501注射液能有效抑制IL-17A,IL-17A/F诱导HDFa细胞(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aCaT细胞(人永生化表皮细胞)和FLS-RA细胞(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产生的CXCL1和IL-6,在试验条件下呈明显量效关系,且与IL-17A抗体上市药物司库奇尤单抗(Secukinumab)相当。 图表9:GR1501临床前细胞学实验 2.3斑块状银屑病仍有广泛未满足临床需求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 根据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银屑病患病率在中国各地有一定差异,2008年中国6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0.47%,2017年西南4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0.5%。 银屑病的治疗目的以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银屑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确定,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可使用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适当选择靶向生物制剂治疗。 2.3.1IL-17A靶点治疗银屑病效果显著,安全性表现良好 IL-17靶点抗体药物对斑块状银屑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相对TNF-α拮抗剂,《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指南(2021)》指出,对于有罹患结核病、乙型肝炎、心衰的高风险因素或有既往病史者,IL-17A拮抗剂和IL-12/23拮抗剂的安全性优于TNF-α拮抗剂。 图表10:国内已上市的银屑病药物 目前已经上市药品中,IL-17靶点抗体药物对银屑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2019年以来,IL-17靶点抗体药物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和布罗利尤单抗陆续在国内上市,IL-17靶点抗体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由于IL-17靶点抗体药物价格较高、渗透率较低,银屑病的治疗领域仍存在巨大的临床需求。 图表11:银屑病药物年治疗费用及纳入医保情况 2.3.2GR1501治疗斑块状银屑病Ⅲ期临床数据优异 GR1501-PsoriasisⅢ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成果。GR1501-004是一项评价GR1501注射液治疗慢性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GR1501产品200mg组12周在PASI75应答为90.7%,GR1501产品药效良好。 图表12:GR1501-004 Ⅲ期试验结果 2.3.3GR1501:国产进展最快的IL-17A,具备先发优势 目前国内市场上市的IL-17A生物药均为外企产品,目前GR1501与恒瑞医药的SHR-1314同为NDA申报阶段,其余国内创新药产品进度大部分处于Ⅱ/Ⅲ期临床阶段。公司GR1501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已于2023年3月提交新药上市申请,预计2024年初获批上市。 图表13:部分IL-17A国内临床进展情况 2.4IL-17A引领新一代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疗法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主要包括两类:放射学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主要指强直性脊柱炎(AS))和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axSpA)。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AS逐渐被axSpA取代诊疗指南。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是一种慢性炎症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