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月度海关数据环比有所下降,公司如何解读? 仅作为参考,月度波动是正常现象,不会影响全年目标 Q:今年Q1超预期,H1的收入指引?目前没有数据,工厂那边表示订单稳定 22年超预期主要系飞利浦呼吸机召回,市场呼吸机缺乏,公司准备充分,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也有提升。但叠加医保结算机制的影响(类比国内,大家不太会在上半年过多走医保报销)有部分 季节性影响,23Q1的高增是疫情突发事件导致的,H1逐渐回归至行业正常的增速情况。随着飞利浦召回影响的逐渐消除,增速回归正常(行业的增速就是10%-20%),公司预计会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飞利浦若回归,对公司的影响:今年公司制定整体销售战略和业绩目标的时候已充分考 虑飞利浦回归的影响,飞利浦回归涉及生命安全领域,比较敏感。市场第三方媒体有发布新 闻,FDA在今年1-3月收到了6000多份关于飞利浦呼吸机的投诉,其中包括40例死亡事件。这个事情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都会影响美国市场对飞利浦的信心。个人认为行业也会发生 变化,如山西的某白酒品牌,十几年前出现勾兑事件,现在品牌才逐渐有起色;三鹿奶粉也是同理。品牌在市场中是长期积淀,即便飞利浦回归,预计品牌力的重塑也是漫长的过程。公司充分利用自己的高性价比的核心优势,逐步提升公司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知名度, 与经销商深度合作,希望未来在全球市场提升市占率。 Q:公司未来业绩展望? 目前股权激励30%增速的目标不做调整,中报情况出来后公司会同业务部分评估,确认是否上调全年业绩。 Q:毛利率和费用率方面的预期? 比较稳定,呼吸机行业几乎是100%经销(包括瑞思迈、飞利浦),除研发有所波动,其他费用比较稳定,且随着营收的提高,费用的比例增长速度不会很快,稳定在一定期间但不 会高于营收的增速。未来会加大研发投放,可能费用率会有所上涨。 毛利率方面:新旧产品替换,差异会比较大,不同产品、型号、设备耗材、不同区域差 距较大。但整体来看,公司设备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美国35%左右(量大)、新兴国家50%甚至以上(量少)。耗材整体毛利率60%左右,综合下来公司的毛利率在40-45%左右。 22年收入增长迅速,三费有所增加,但费用率相较21年降低。未来随着营收增长趋于稳定,费用率会趋稳。22年管理费用增加2000多万,主要是职工薪酬、IPO中介费用较高。研发费用绝对值增加2400多万,主要系职工薪酬还没有匹配收入增长。 Q:高管变动的更新? 仅财务总监离职。下周股东大会,会公布换届和高管任命情况。 对公司而言,管理层一直比较稳定。IPO过程中,公司19年提交材料,22年上市,这中间因IPO的影响,很多人员职位没有提上去。现在升上来的人在公司最低都有6-7年的经验,部分有10年经验,高管任命和职位调整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 许总仍是公司实控人,大股东。业务层面没有太多变化,可能会去做一些新的方向。 Q:公司在美国经销商的拓展? 3B还是独家代理商,3B相当于一手代理商,下设很多其他的经销商。 今年4月左右公司已经在欧洲成立法国子公司,未来成立欧洲平台服务。在欧洲和美国还会开设子公司,负责跟各经销商进行商业对接,希望以此更深入地进入欧美市场,而不是 仅仅是代理商的模式。 Q:除了产品安全,经销商是否对价格会比较敏感?公司产品优惠,对经销商有很强吸引力吗? 公司在美国市场经销,给到经销商的价格只有瑞思迈、飞利浦价格的2/3;而从终端价格来看,美国和欧洲很多市场都有医保报销,对他们而言产品终端价格是固定值。公司把更 多利润给经销商,让渠道有利润,这样价格优势对经销商会有比较高的吸引力。 Q:很多经销商会同时代理很多品牌,是否会跟大品牌保持很好的关系,会影响公司吗?去年市场呼吸机缺乏,当时部分国内的厂商拿到美国的 EUA,去年部分代理商会拿各家的EUA在美国进行销售。在市场极度紧缺呼吸机的时候,这种方式是可以的。 但今年这类占比非常低。因为当市场恢复到无缺乏呼吸机的时候,经销商会选择简单一 点的方式。经销商其实不愿意同时代理太多品牌的呼吸机,因为这些呼吸机的调参方式、物 料、运输等均有不同。对3B等经销商来说,他们要负责教线下的经销商怎么使用,是一个很繁琐的事情。公司和3B合作,已经有很多呼吸机的型号,因此3B和公司合作已经足够,管理也非常方便。 Q:海外和国内的经销商结构区别?是否美国大型经销商会更多? 对公司来说,结构差不多。3B依然是公司合作紧密的美国独家经销商,22年收入占比60%+,中国对于呼吸机的接受度和欧美不同,且海外很多地区有医保,中国的呼吸机没有入医保。因此虽然中国的人口多,但目前中国的呼吸机市场占全球的份额相对来说较低。 Q:销量计,公司在美国的市占率可以到多少?瑞思迈21年市占率40%+,22年60%+。 公司在美国的市占率预计在20%+;21年以前比较低。 飞利浦现在在美国市占率应该是0,仅有一些设备在进行退换货处理。 Q:其他区域的进展?后续比较重视的区域? 从22年收入占比来看,欧洲、中国收入占比均不到20%;未来会加大对欧洲市场开拓,提高非美国区域的市占率,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Q:公司对于东南亚、亚太市场目前的规划和想法? 公司会根据国家的人口数量、消费水平来选择。未来的重心还是在欧美、中国,但其他国家公司也不会放弃。金砖四国(除俄罗斯),如巴西、印度等公司也会比较看好。发展中国家对于无创家用呼吸机的购买力还是比不上欧美。在日本、英国、法国、北欧等市场,公司目前的市占率仍比较低,未来海外拓展空间较大。Q:欧洲市场增速如何? 欧洲市场比较稳定,希望未来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Q:面罩和呼吸机的匹配度如何?有多少买仪器的消费者会购买公司的面罩? 呼吸机和面罩各品牌是通用的,经销商推广的时候设备和耗材可分离。目前无准确数据。 22年年报来看,设备占公司总营收的85%,耗材15%左右。这主要系这两年设备增长过快,而耗材的提升速度没有设备快。疫情之前及飞利浦事件之前,瑞思迈和公司设备和耗材 的比例都比较均匀,一般是耗材、设备各占40%,其他有一些零散的设备。预计未来2-3年内或飞利浦召回结束后这个比例可能会回归正常。 Q:瑞思迈和公司专利诉讼和解到期,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自13年开始,持续43个月,到17年达成和解,整个流程由杜总负责。对于瑞思迈来说,当时的背景: 12年刚进入美国市场,奥巴马出台医保费用法规,大幅降低医保对呼吸机的支持,美国市场同行都及其看衰瑞思迈,看好怡和嘉业。公司12年进入市场后,销售增速很快。瑞思迈当时提起调查,同时起诉台湾的一家公司和怡和嘉业,但历经43个月,公司获得比较有利的条件。 经历过这次诉讼,公司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实力的提升,公司在国内的授权量高于瑞思迈。在欧洲和美国,公司的专利数也快速提升,增强实力。 13年开始诉讼,12年公司的营收只有5000多万,当年公司瑞思迈的净利润就是亿级。但公司打了很多诉讼,胜诉率是88%,在中国、德国、美国13-14连胜,胜诉率很高。现在和解协议到期,不排除未来会和瑞思迈进行一些相互授权、专利的交叉许可等。认 为再次发生大规模诉讼的概率很低,一方面公司综合实力增强(在知识产权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从产品研发立项开始,专利负责的人员就开始介入);另一方面,瑞思迈当年在诉讼的时候也很被动,当时瑞思迈很快打倒台湾的公司,但和公司的诉讼非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