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模具和结构件龙头厂商,布局新能源实现跨越增长。公司以五金件加工起家,借力新能源汽车迈入快车道。公司以模具为本,不断拓宽下游产品序列,目前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光伏储能结构件三大行业。自2021年后公司业绩增速加快,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4.77亿元提升至42.89亿元。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增300.38%,转型增效成效显著。2023Q1公司营业收入11.49亿元,归母净利润0.82亿元,水平远超去年一季度。 汽车+储能双轮驱动,结构件市场迎来高增长。1)紧抓新能源发展机遇,车身结构件需求旺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态势,渗透率进一步提升,202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25%。新能源汽车约60%的金属零部件采用冲压件,单车价值量较高,预计23-25年中国新能源车冲压件市场规模为526.71亿元、647.23亿元和795.09亿元,全球新能源车冲压件市场规模为812.69亿元、1049.85亿元和1362.37亿元。2)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成长。动力电池行业未来长期仍将拥有较高增速,电池箱体作为其关键零部件之一也将同步受益,预计中国23-25年动力电池箱体市场规模为401.73亿元、502.16亿元和627.7亿元。3)加码光伏和储能领域,拉动结构件市场需求。全球光伏和新型储能装机量逐年增长,未来光储结构件需求将迎来高增,为公司带来新机会。 产能持续扩张,新签订单助力构筑客户壁垒。公司深耕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研发创新,产能持续扩张。公司自主研发各项模具设计开发技术,具备较强加工和冲压实力,现有产能光伏及储能逆变器结构件为18万台,汽车结构件115000万台,动力电池箱体结构件35万台;全部在建及拟建产能光伏及储能逆变器结构件为35万台,汽车结构件57850万台,动力电池箱体结构件192.5万台。新能源领域新签订单大幅增加,订单陆续落地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截至2023年4月末,基于现有及目前规划产能签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动力电池箱体、光伏及储能逆变器产品意向性订单金额分别约为45亿元、99亿元、15亿元。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82.77/115.02/140.4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92/9.45/12.59亿元,2023年6月21日股价对应23-25年市盈率分别为15、10、7倍。考虑到公司深耕模具和金属结构件,重点布局新能源赛道,包括新能源汽车结构件、动力电池箱体及光储设备等,未来需求继续释放,成长空间广阔,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风险。3)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4)新增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 1精密模具和结构件龙头厂商,布局新能源实现跨越增长 1.1模具和结构件专业户,重点发力新能源市场 公司五金件加工起家,借力新能源汽车迈入快车道。2004年,公司成立,从事打印复印机等五金件加工,收获东芝等办公设备知名厂商的认可。2008年公司发展汽车冲压模具技术,成为知名出口汽车零部件供应厂商。2015年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后加入广汽埃安、比亚迪、宁德时代、华为等国内厂商的汽车供应链。2019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21年公司设立祥鑫科技(墨西哥)有限公司,开启全球产能布局步伐。 图1: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子公司显示业务分布。公司现实际控制人为陈荣、谢祥娃夫妻。截至2023年3月30日,陈荣、谢祥娃分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21.43%、16.44%,并通过崇辉投资与昌辉投资间接持有部分股票。公司拥有多家子公司,分别提供冲压模具、金属结构件、轻量化车身结构件等,覆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产业集群。 图2:公司股权结构(截至2023年3月30日) 股权激励加速公司扩展步伐。2021年11月,公司实施首轮股权激励计划,向副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共69人,授予限制性股票合计320万股,占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1.5亿股的2.12%,首次授予290万股,授予价格12.86元/股 。该期股权激励要求2021-2023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20的15%/35%/65%,或2021-2022年及2021-2023年累计营收分别不低于2020年的2.5/4.15倍。 表1:公司股权激励情况 高管团队简单稳定。公司高管团队共4人,谢祥娃为总经理,副总经理谢洪鑫为实际控制人兼总经理谢祥娃的弟弟。自公司创始以来,高管团队陪伴公司不断成长,团队结构较为稳定。 表2:公司高管团队 1.2以模具为本,不断拓宽下游产品序列 产品矩阵丰富,覆盖三大行业。公司产品主要包含新能源汽车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燃油汽车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储能设备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通信设备及其他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公司以模具为本,不断拓宽下游产品序列,目前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光伏储能结构件三大行业。 表3:公司产品介绍 1.3财务分析:22年营收净利双双增长,盈利能力改善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公司业绩自2021年后明显增速,2018-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4.78亿元提升至42.89亿元,四年复合增长率31%。 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300.38%,转型增效成效显著。 2023Q1营业收入11.49亿元,归母净利润0.82亿元,水平远超去年一季度。 图3:2021Q1-2023Q1单季度收入与净利润 (亿元) 图4:2018-2022年度收入与净利润(亿元) 毛利率逐步回升,盈利能力转好。2021年盈利水平较低主要由于当期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公司主要原材料钢材、铝材平均采购单价较上年分别上涨33.09%和29.12%,由于受合同签订周期等因素影响,原材料价格向下游客户的传导通常情况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时毛利率会有所下降。2022和2023年Q1,公司积极转型,加速新能源赛道布局,提高产能利用率,毛利率自16.45%提升至18.51%,净利率自2.70%提升至7.18%,盈利水平逐渐回升。 图5:2018-2023Q1销售毛利率与净利率 图6:2018-2023Q1同行业毛利率对比 费用进一步优化,加大研发投入,费用管理水平领先于行业。公司销售费用率处于较低水平,2020年后保持在1%左右水平。同时,公司不断提高研发投入,20/21/22年研发费用率为4.14%/4.03%/3.89%。2022年公司合计费用率9.92%,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占比0.79%/4.91%/3.89%/0.32%,费用水平较低。相较同行业公司的费用水平,管理优势明显。 图7:2018-2023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 图8:2018-2023Q1同行业费用率对比 汽车制造业收入占主导。公司汽车类营收占比逐年提升,计算机通信收入占比逐年下降。20/21/22年汽车行业营收占比62.71%/68.53%/77.20%,成本占比60.93%/67.85%/76.47%。20/21/22年计算机通信营收占比17.56%/10.65%/3.06%,成本占比18.52%/10.99%/3.40%。 图9:2020-2022营收分布情况(分行业) 图10:2020-2022成本分布情况(分行业) 2022年公司ROE水平回升,偿债能力良好。公司2018-2021年ROE不断下跌至谷底,2022年回升至12.3%,2023Q1的ROE为2.96%,回归至行业平均水平。2021-2023Q1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1.08%/50.51%/49.34%,公司近两年资产负债率较为稳定,财务风险处于相对可控的范围之内,能够兼顾发展速度与稳定。 图11:2018-2023Q1同行业ROE对比(%) 图12:2018-2023Q1同行业资产负债率对比(%) 2汽车+储能双轮驱动,结构件市场迎来高增长 2.1新能源汽车赛道高景气,引领产业链高增长 2.1.1紧抓新能源发展机遇,车身结构件需求旺盛 政策支持汽车冲压件发展,加快推进新能源上游行业健康发展。2023年2月工信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文提到要深入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提升整车规模和竞争力、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和特色优势零部件产业竞争力。2022年9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中,明确指出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额外一年的购置税的税免,拉动新能源汽车冲压件的销量的增长动力。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四点基本原则,包括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协调推进和开放发展,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促使汽车冲压件从消费端上单车价值量,渗透率的提升。 表4:汽车冲压件相关政策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渗透率进一步提升。2022年全球汽车总销量为8762万辆,同比增加3%,随着全球新能源化转型进程加快,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提升。2016-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由92.6万辆增长至1059万辆,2022年同比增长62.17%。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逐年攀升,由2016年的0.99%增长至2022年的12.09%。 图13:全球汽车销量(万辆) 图14: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702万辆,同比增长3.60%。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2万辆,2022年销量为689万辆,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份额达65%,销量连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 图15:中国汽车总销量(万辆) 图16: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新能源汽车冲压件单车价值量可达0.5-0.8万元。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汽车冲压件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测算威唐工业2020年冲压件单价为9.8元/件,而汽车平均每辆车包含1000-1500余个冲压件,测算得出冲压件单车配套价值量为0.98-1.47万元,考虑各企业生产的冲压件差距,所以假设单车所需冲压件价值约1万元左右。根据祥鑫科技招股说明书,新能源汽车约60%金属零部件采用冲压件,据此假设冲压件单车价值量约为0.6万元。经测算,23-25年中国新能源车冲压件市场规模为526.71亿元、647.23亿元和795.09亿元,全球新能源车冲压件市场规模为812.69亿元、1049.85亿元和1362.37亿元。 表5: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市场空间测算 2.1.2受益动力电池装机量提升,电池箱体业务稳定增长 动力电池箱体作为电池模块的骨架,是保证电池模块稳定工作和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源,动力电池产品包括箱体上盖、托盘、端板、液冷板、底护板等金属结构,电池箱体是电池的承载体,起到保护、支撑、抗机械冲击及防水防尘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动力电池箱体在整车整备质量中占比为18%~30%。以特斯拉Model3为例,电池Pack各主要部件中,电芯本体质量最大,占比62.8%,其次为Pack下箱体,占比6.2%,模组壳体及支架占比12.3%,BMS等部件集成系统占11.1%。 图17:动力电池箱体 图18:动力电池箱体组成部分 动力电池箱体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衍生带来的一个全新赛道,目前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动力电池箱体行业前期投入高,作为安全组件对电池箱OEM认证壁垒高,且对材料、型材的焊接工艺及表面清洁度的认证壁垒高,使得进入动力电池箱体行业具有技术、资金壁垒,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箱体领域主要的上市公司为凌云股份、和胜股份、敏实集团、华达科技、祥鑫科技等。 表6: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