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充电桩行业深度报告:海内外需求政策共振,电动车后周期充电桩景气度上行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充电桩行业深度报告:海内外需求政策共振,电动车后周期充电桩景气度上行

电气设备2023-06-19殷中枢、黄帅斌、陈无忌光大证券晚***
充电桩行业深度报告:海内外需求政策共振,电动车后周期充电桩景气度上行

充电桩的核心环节在于充电模块,设备商经历周期大浪淘沙,行业格局有望重塑。 设备端的核心是充电模块,占总成本约50%,大功率充电模块在直流快充桩中具有显著优势。早期我国设备商壁垒不高,格局分散,15年-22年设备商毛利率水平从40%左右下降到20%左右。展望未来,随着大功率直流快充、液冷等技术趋势、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的制定执行、对运营经济性的追求,具备技术壁垒与产品力的设备商有望脱颖而出。 运营场站具备资源属性,充电运营资产迎来盈利拐点,有望重估。电站运营属于重资产运营行业,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回收周期较长。我们认为充电运营本质上是资源型商业模式,运营盈利性的核心是充电设备的时间利用率,而利用率高的场站资源具有稀缺性与排他性。经过过去几年国内跑马圈地般的充电场站建设,优质运营场站资源开发程度已较高。随着疫后出行复苏、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后充电需求与运营效能的大幅提升,2022年底至今,充电桩运营效能明显回升,利用率的提升对运营商盈利提升弹性极大;叠加需求侧响应等模式打开运营商长期盈利空间,充电运营资产有望重估。 国内政策需求共振,后电车时代投资核心赛道。需求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快速提升,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64%,车桩比约为2.5:1,“充电焦虑”取代“里程焦虑”成为核心痛点,充电桩也接力电动化,成为电动车后周期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赛道。政策方面,政策鼓励充电桩下乡,多省市明确“十四五”充电桩建设规划与补贴政策,公共桩建设有望加速。 欧美车桩比缺口是核心驱动力,国内厂商出海有望量利齐升。在新能源车销量提升、车桩比高、政策推动的背景下,欧美充电桩建设有望加速,国产充电桩出海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近年来欧盟、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新增销量渗透率分别约为21%、7.7%。但车桩比缺口远大于国内,2022年欧盟、美国公共车桩比分别为13:1、24:1,中国约为8:1。 投资建议:随着渗透率的提升,“充电焦虑”取代“里程焦虑”成为新能源车发展的核心痛点。疫后出行复苏、电动车渗透率抬升带来终端充电需求大幅提升、车桩比缺口、政策补贴驱动共同驱动充电桩行业景气度上行。后电动车时代,充电桩板块有望戴维斯双击,迎来投资机遇。 (1)龙头运营商:关注特锐德、万马股份; (2)格局和壁垒较好的充电模块厂商:关注通合科技、欧陆通、英可瑞; (3)整桩企业关注其模块自供能力、海外认证和渠道建设、国内下沉市场布局:关注盛弘股份、金冠电气、炬华科技、绿能慧充。 风险分析:政策支持不及预期风险、充电桩利用率及盈利不及预期风险、技术水平提升与创新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聚焦 我们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1、市场认为充电桩设备商格局较差,我们认为随着大功率直流快充、液冷等技术趋势,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的制定执行,对运营经济性的追求,格局有望重塑。 2、通过充电数据分析提出运营商格局好,通过经济性及敏感性测算提出利用率提升、需求侧响应等对于运营商盈利弹性较大,认为充电运营资产有望重估。 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 1、国内新能源车及充电设施政策补贴超预期,能够有力提升国内充电桩需求并推动建设进度。 2、海外充电桩补贴政策超预期,有助于推动国产充电桩出口。 3、国内厂商充电桩及模块产品取得欧美认证。 4、充电桩技术进步、降本超预期。 投资观点 随着渗透率的提升,“充电焦虑”取代“里程焦虑”成为新能源车发展的核心痛点。疫后出行复苏、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后带来终端充电需求大幅提升、车桩比缺口、政策补贴驱动共同驱动充电桩行业景气度上行。后电动车时代,充电桩板块有望戴维斯双击,迎来投资机遇。 (1)龙头运营商:关注特锐德、万马股份; (2)格局和壁垒较好的充电模块厂商:关注通合科技、欧陆通、英可瑞; (3)整桩企业关注其模块自供能力、海外认证和渠道建设、国内下沉市场布局:关注盛弘股份、金冠电气、炬华科技、绿能慧充。 1、充电桩:电动车后周期品种崛起 1.1、新能源车补能设施,直流桩效能较高 电动汽车充电桩(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EV充电桩)是一种用于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设备。电动汽车需要定期充电,以维持其行驶能力,因此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必要设施。汽车充电桩通常在路边、停车场、加油站等位置安装,提供多种充电接口以适应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现代的汽车充电桩通常配备了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可以远程监控和管理充电桩的状态、电价等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RFID卡、NFC等方式支付充电费用,享受智能、便捷、安全的充电服务。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充电桩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有如下四种常见的分类方式,其中按照充电技术和安装地点的分类方式用得最多。按照充电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充电包括交流充电、直流充电和无线充电,换电即更换电池。 图1:充电桩分类图 充电模式下,新能源汽车主要通过充电桩充电完成补能。目前主流的充电模式为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者的主要差异如下表所示: 表1:直流充电与交流充电特点比较 交流充电桩俗称“慢充”,电动车电池通过车载充电机充电,交流充电桩只提供电力输出,没有充电功能,输入电压为220V,充电功率多为7kW。由于功率较低,所以一般需要6-8小时才能充满电,这种特点导致了交流充电桩大多安装在居民小区的停车位上。此外,由于交流充电桩的结构较为简单、技术较为成熟,因此安装成本较低。 直流充电桩俗称“快充”,先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再通过充电插口给电池充电。此类型充电桩输入电压为380V,充电功率可高达60kW,如此高的功率极大地缩短了充电时间,充至电池容量的80%一般只需30分钟,正常情况下充满电需30-120分钟。直流充电桩的技术和设备均比交流充电桩复杂,不仅需要大体积变压器、交直流转换模块,还需要配备谐波抑制装置等。直流充电桩的造价成本由于复杂的技术和设备等原因较高,这限制了直流充电桩的应用场景:只适用于那些对充电时间要求较高的场景,如出租车、公交车等,同时集中式的充电站或加油站也一般安装直流桩。未来,随着小直流充电桩等直流充电设备的发展,直流充电的应用场景有望更好地拓宽至居民社区、购物中心等场所。 直流充电桩的组成主要包括充电系统、监控系统、计量计费系统等,其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图2:交/直流充电桩示意图 图3:直流充电桩结构示意图 表2:直流公共桩服务效能显著高于交流公共桩 根据充电桩的安装地点的不同,我们也可以分为三类: (1)公共桩:为社会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桩,一般建于公共停车场(库),既有交流充电桩又有直流充电桩,主要依靠收取服务费来盈利。 (2)专用桩:为特定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桩,如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等运营车,不对公众开放。专用桩一般安装在企业的停车场内,交流桩和直流桩都有。 (3)私人桩:安装于住宅小区内的私人车位,仅供车主独自使用的交流充电桩。 私人桩不对外开放,一般随车主购车时一起购入,车主在夜间或双休日充电,对充电时长没有限制。 1.2、产业链:充电模块是核心,大功率、液冷顺应快充趋势 充电桩产业链涉及到的上游为元器件和设备生产商,主要负责提供各种充电桩元器件和充电设备;中游是充电站建设和运营商,负责充电站的搭建和运营,提供充电服务;下游是新能源电动车用户,在充电桩上进行消费。 图4:充电桩产业链示意图 上游设备端 充电设备元器件:主要包括功率模块(充电模块)、充电枪、滤波装置、断路器、交流/直流接触器、熔断器、继电器等。充电桩的核心环节是充电模块,占到充电桩总成本约50%,具有核心电源充电模块及系统生产能力的公司,在产品能效转化率、输出电压适应范围、综合产品性价比以及可提供产品种类方面,具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 图5:电动汽车充电电源系统工作原理 图6:充电桩设备成本结构占比 充电模块核心技术壁垒在于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路拓扑技术创新能力、嵌入式软件实时控制算法的可靠性、电气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及大功率散热技术的结构设计能力和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化能力。 800V或以上高压平台成为新能源车趋势,大功率超充桩产业链走向成熟。大功率充电模块提高充电系统集成度,进而降低充电桩的整体成本。充电模块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模块会引起功率分配问题。 表3:我国主要充电模块公司及其产品梳理 充电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为可充电的直流电,其核心技术壁垒在于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路拓扑技术创新能力、嵌入式软件实时控制算法的可靠性、电气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及大功率散热技术的结构设计能力和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化能力。充电模块的关键元器件在于功率器件(IGBT)、磁性元器件、电阻电容、芯片、PCB等。当充电模块工作时,三相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后,变成直流输入电压供给IGBT。由于技术门槛较高,我国目前在高端IGBT上还不能实现国产化生产,主要依赖于进口。从公司来看,国外研发IGBT器件的主要公司是英飞凌、ABB、三菱、西门康、东芝、富士等。 直流快充桩是充电桩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直流快充的优点在于:(1)充电功率较高,大幅缩短使用时间,充满电只需要20-90分钟;(2)利用短时间的汽车空闲时间,提高用户充电效率;(3)保障长途出行,解决里程焦虑。 市场竞争:充电桩上游技术门槛、产品差异化程度均较低,竞争较为激烈,目前,国内已有数量众多的充电桩领域相关的公司。此外,中下游的建造运营商也会涉足上游的充电桩制造,如特锐德、普天新能源等。 中游运营端 运营商主导是现阶段充电桩行业的主要模式之一。公用桩的盈利能力由单桩利用率和充电服务费率两方面构成,用户端对于电费较为敏感。 车企主要模式和第三方平台主要模式逐渐兴起,共同塑造当前充电桩行业业态。 蔚来、特斯拉等车企采用自建充电桩的模式,通过打造闭环生态,拉动新能源汽车销售需求,延伸产业链价值;威马等车企通过与特来电、星星充电等运营商合作的方式,扩大数据互联互通,解决建桩成本和车主服务之间的矛盾。小桔充电、云快充等第三方平台企业则通过资源整合能力将公共桩和私人桩进行信息的聚集,通过SaaS平台汇集充电桩信息,为B/C端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图7:运营商商业模式 从企业性质来看,目前在中游运营领域内,国资企业、民营生产商、整车制造商都有参与。因为不同性质的企业背景、资源各有不同,运营特点与最终目的也有所差异。相关标的整理如下: 表4:中游运营端相关标的公司 下游用户端 充电桩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者。充电桩行业发展初期,中游运营商主要发展2C用户,如私人家庭。但由于资金回流时间长,许多充电运营商逐渐将业务拓展到B端用户,如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B端客户对充电的需求和C端用户不同,对充电桩的使用率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私家车充电更多的考虑便利性与时限性,常见的选择有私人交流桩、公共交流桩或公共直流桩;营运车充电时更多的考虑时限性,大多以公共直流桩为主,少量会选择公共交流桩;公交车、长途汽车、出租车等充电时间和路线相对固定,一般由政府或所属公司建造专用的充电站进行充电。 1.3、设备商格局分散,运营商相对集中 1.3.1、设备商壁垒较低,电动车后周期有望格局重塑 国家电网作为第一家进入充电桩行业的建设方和运营商,也是国内最大的充电桩公开招标企业,其招标需求和中标企业对行业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据国家电网充电设备招标公告显示,16-19年国网每年进行了三批次的充电桩招标,而20-22年国网每年进行了两批次的充电桩招标。2016-2022年分别招标13276、16746、14262、3165、2711、7079、5404套充电设备。 图8:2016-2022年国网充电桩招标数量 2018-2022年国网充电桩中标的企业共有48家,其中中标数量超过1000套的企业有9家,前十的中标数量占据整个市场的58.47%。2022年当年中标数量前三的是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