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可转债茶话会之行业漫谈:银行转债:转债市场的底仓品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可转债茶话会之行业漫谈:银行转债:转债市场的底仓品种

2023-06-18刘璐、陈蔚宁平安证券佛***
可转债茶话会之行业漫谈:银行转债:转债市场的底仓品种

可转债茶话会之行业漫谈 银行转债:转债市场的底仓品种 2023年6月18日 证券分析师 刘璐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9060001 010-56800337 liulu979@pingan.com.cnl 研究助理 陈蔚宁一般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2070016 Chenweining369@pingan.com.cn 本报告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 银行转债的供给:可转债可用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可转债优势有二。一是非溢价发行,认购后无浮亏,对投资者相对友好; 二是对发行人股东的实力要求较低,这对一些中小银行发行人而言尤为重要。一季度是银行转债发行高峰,银行倾向于在上年度年报尚未发布时发行转债,这样就可以将前两个年度的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下限,降低转股困难。 银行转债的需求:原股东持仓占比多在20%上下,股东实力强的银行原股东持仓占比往往更高,且发行后多长期持有,其他股东可能会减持。配置型机 构投资者:1)银行偏好大规模转债,发行规模在200亿以上的银行转债,银行投资者占比多在40%以上;投资行为上,银行多在二级市场逐渐增持到一定的水平,然后持债规模小幅波动,既有逢高小幅减持,也有逢低小幅增持。2)险资对银行转债的配置积极性低于银行,偏好似没有明显规律(仅从转债前10大投资者名单观察),投资行为上,一级申购与二级买卖相结合,交易行为较为灵活。交易型投资者:基金配置一方面跟随供给,会将一些大规模银行转债作为底仓转债,另一方面,基金偏好经营状况良好、股性更强的银行转债,且基金交易行为更为灵活。 银行转债跟随股指,下修困难:银行转债走势多数跟随股指,偶有背离,背离的情况可能是:1)市场认为股指走势不可持续,调整转债市场整体估值; 2)权益弱势时,无风险收益率下降,债底抬升导致银行转债表现好于银行股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转债长期处于虚值期权的状态,但下修却较为困难。这是一方面因为有的转债在股价低位上市发行,难以触发下修条件;二是部分达到下修条件的转债,受限于1倍PB的下修价格约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下修可能性越来越小。 银行转债的择时与择券:择时方面,银行股表现较好时,银行可获得绝对收益,但难获得相对收益,银行股上涨的时机,可以需求周期为主、货币周期 为辅判断;股票下行时期,银行转债呈现“跌的少”的状态,难获得绝对收益,此时降低仓位可能更优。择券方面,建议在股价上行期选择股性更强的 个券,如初始转股价设定较低、中长期稳步上涨的个券;二是可以关注银行转债跌破面值的机会。 当前银行转债怎么看:择时上,考虑到基本面磨底的时间长度可能还有较大 不确定性,获利之前可能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我们更建议在经济高频数据改善信号、需求周期企稳回升更为明朗时,再考虑加大银行转债投资。择券上,由于目前处在防守期,银行转债中相对更推荐债性较强的个券,待基本面出现积极信号后,再移仓至距离到期日较远、正股PB大于1(市场更看好其经营能力、且转股价可能有下修空间)的个券。 风险提示:宽松政策超预期、货币政策转向、投资者偏好发生变化。 债 券报 告 债 券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正文目录 一、银行转债的供给4 1.1银行为什么喜欢发可转债4 1.2供给节奏:一季度发行相对集中6 二、银行转债的需求7 2.1原股东7 2.2配置型机构投资者8 2.3交易型机构投资者9 三、银行转债的特征:行情跟随银行股指,下修困难10 3.1条款特征:发行规模大,不设回售条款10 3.2行情特征:低收益低波动,走势基本跟随银行股指10 3.3长期处于虚值期权状态,下修困难11 3.4银行转债的退出13 四、银行转债的择时与择券13 4.1择时:需求周期、货币宽松时期博取绝对收益,银行正股下行期可降低仓位13 4.2择券:银行股上行时期选择弹性大的个券,下行时期选择偏债型转债15 4.3择券:关注跌破面值的银行转债的投资机会17 五、当前银行转债怎么看?18 六、风险提示19 图表目录 图表1银行发行可转债的主要目的,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5 图表22018年以后,银行定增往往需要溢价发行6 图表3银行配股案例相对较少,溢价发行也较为少见6 图表4城商行、农商行发行可转债数量占比高达68%6 图表5银行转债发行节奏与市场整体基本一致,但更集中在一季度发行7 图表6银行更偏好余额较大的转债,险资偏好看不出明显规律9 图表7余额相近的情况下,基金更偏好银行经营状况好、股性强的银行转债9 图表8银行转债的波动与收益都小于市场整体11 图表9银行可转债基本跟随银行指数,只有两段时期例外11 图表10银行转债发行人波动率明显低于A股市场整体,略高于银行业整体11 图表11可转债的价格波动低于其他行业11 图表122018年以来的可转债下修12 图表13光大转债始终没能触发转股条件12 图表14中信转债转股价格长年在1倍PB以下,无法下修12 图表15转债下修多发生在存续期前期13 图表16择时:银行有较强的顺周期属性,需求上行周期表现较好14 图表17择时:银行股走势与需求周期背离的时期,往往与货币周期相关14 图表18权益下行的时期,转债能获得相对收益,但也很难获得绝对收益15 图表19熊市中,银行转债估值的主动压缩幅度相对较小15 图表20根据平底溢价率,划分银行转债特性16 图表21股性强弱不同的银行转债组合在各时期的表现16 图表22买入跌破面值个券,能同时获取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18 图表23剔除基数效应后,4月经济数据全面走弱19 图表2422年以来产销率持续位于低位,需求不足的情况较为突出19 此前,我们对转债的研究多从权益出发,根据对基本面、流动性、行业轮动的判断,自上而下地给出转债的投资策略。但是,转债发行人与行业股指往往有一定的风格偏移,同行业的转债发行人之间也存在异质性,这是自上而下的视角难以捕捉到的。我们的转债行业系列研究,希望从中观的行业角度出发,捕捉各行业转债与股指之间、转债发行人之间的α。我们将先从余额占比高、市场持仓量大的行业入手,逐渐向更细分的行业拓展。本文是我们转债行业研究系列的第一篇,主要聚焦于余额占比最高的银行业转债。 截至6月2日,银行转债余额占全市场的30.9%;银行转债因其供给量大、市值稳定等特点,成为转债投资组合的重要底仓品种。本文第一至三章,我们主要讨论银行转债的供给、需求和条款特点,讨论银行转债的特性;第四、五章则主要讨论银行转债在择时、择券等方面的投资策略。 一、银行转债的供给 1.1银行为什么喜欢发可转债 1.1.1可转债能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银行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规模基本上决定了其收入规模,银行有扩大资本金及资产规模的倾向。此外,银行是最重要的金融市场参与者,其资本充足情况对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管控十分重要,在监管的要求下银行有大量的资本补充需求。 可转债可用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按照吸收损失的能力,银行资本可划分为一级资本和二级资 本。一级资本是在持续经营状态下可用于吸收损失的资本,又分为核心一级资本(CommonEquityTier1,CET1)和其他一级资本(AdditionalTier1)。二级资本是指破产清算条件下可用于吸收损失的资本(Tier2,T2)。根据23年2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根据2022年全部42家上市银行年报数据,银行业算术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最低水平5.2、5.6、5.6个百分点1,相对而言核心一级资本较为稀缺。 可转债上市时,大约20%以内的额度可以补充当期核心一级资本,剩余部分计入负债项下的应付债券。当转股规模超过初始计入权益的金额后,可转债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比例随着转股规模的提高 而增加,否则,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比例保持不变。上市时能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比例一般在20%之内,各家银行因发行时利率水平的差异有所不同。简单来说,银行根据发行时的同评级同期限的利率水平,确认转债中计入债券的部分,剩余部分计入权益。因此,初始纯债价值越低的转债,初始确认的权益比例越高。举例来说,兴业转债(AAA,发行时同评级同期限商业银行普通债利率3.35%)、光大转债(AAA,发行时同评级同期限商业银行普通债利率4.46%)初始计入比例分别为6.33%、17.1%。 1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二级资本充足率,根据银行档次不同,监管要求有差异。我们在计算差距时未分档,监管最低要求一律按最高的6%、8.5%计算,这将高估这两项资本的稀缺程度。 图表1银行发行可转债的主要目的,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资本类型 监管要求 吸收损失与触发条件 所有权 融资工具 一级资本 核心一级资本(CET1) ≥5%;系统重要性银行还有附加资本要求,附加资本要求有央行会同银保监会另行规定 一般直接是股权,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即可吸收损失 一般为股权 增发、配股、可转债 其他一级资本(AT1) 1、第一档、第二档≥6%2、第三档不计算一级资本充足率 设有减记或转股条款,触发条件为:1、资本充足率降低到某个临界值以下;2、二级资本触发减记或转股(一般为监管判定银行无法持续经营) 性质介于股权与债权之间,有可能是股权,也可能是债权 优先股、永续债 二级资本(T2) 1、第一档、第二档≥8%;2、第三档≥8.5% 设有减记或转股条款,触发条件为无法持续经营 一般为债权 长期次级债、二级资本债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根据2023年2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整理。 1.1.2融资手段对比:可转债为非溢价发行,且对股东的要求较低 可转债相较于其他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融资方式有明显的优势:能够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增发方式包括可转债、定增和配股。可转债的优势主要有两点:1、对投资者相对友好:由于非溢价发行,投资者认购后无浮亏;2、对发行人股东资质要求相对较低,对一些中小银行发行人尤为重要。劣势 主要在于,募集资金不能在当期全额补充资本,且最终能否实现全额补充资本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若发行规则没有变化,未来可转债仍将是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重要的手段。 优势方面: 首先,可转债认购之后以债券形式存续,不会出现浮亏,对投资者有吸引力。银行发行新股定价时,往往要求发行股价不低于最新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2018年以后,随着银行估值逐步走低,银行股 PB不及1倍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屡屡溢价发行(图表2),投资者认购后即出现浮亏,使得投资者积极性大为下降。可转债条款中虽也规定“转股价格不能低于1倍PB”,但作为债券形式存续的转 债在认购后不会出现浮亏。其次,可转债对股东资质要求相对较低,对中小银行发行人更为友好。 银行股融资规模较大,往往需要动用股东和地方关系提前征集投资人,否则有可能募集不足甚至增发失败(配股时,若原股东认购比例不足70%,则视为增发失败),此外,原股东为保障股东地位往往也会出资。这对原股东有一定的实力要求,如农业银行2018年定增,除原股东中央汇金、财政部 外,还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无锡银行2022年的定增对象有明显的无锡当地背景。而可转债为公开发行,理论上对股东出资无要求,也无需提前征集投资人,更便于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我们梳理了2010年以来定增、配股、可转债的发行人类型,可转债的农商行+城商行发行人占比明显更高,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行的占比则更低(图表4)。 劣势方面: 转债融资的劣势主要在于补充资本的时间比较长,且是否能全部转股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除发行时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部分外,剩余部分需要在投资者转股后陆续转为核心一级资本。转债是否能够全部转股有不确定性,如果存续期间未能触发强赎,则很有可能到退市时尚有部分余额未能实现转股。例如光大转债,最终有25.4%的发行额以兑付退出、未能实现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