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融科技领域,深耕行业二十载。长亮科技成立于2002年,在金融科技领域深耕二十载,以创新引领发展,产品实现多个“首个”,目前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服务商。目前主要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数字金融业务、大数据业务及全财务价值链业务管理等整体应用解决方案。整体收入趋势向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从2009年的0.8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8.87亿元,CAGR为26.59%,分业务来看,数字金融业务解决方案占比最高,2022年占比达58.6%。公司注重自主研发,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长期保持在10%左右。 银行IT市场前景广阔,大行为主要贡献力量。根据IDC的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IT投资规模由2012年的669.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57.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8%。2019年-2022年,我国六大行IT支出占六大行总资产比保持在0.0 6%-0.07%之间,与海外银行相比差距明显,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目前银行IT投入中,大行保持领头地位,六大行与十二家股份制贡献了近70%的银行IT支出。随着数字化转型和金融信创等因素的推动,我国银行IT投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数字金融业务解决方案推进银行系统建设蝶变。数字金融业务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核心业务、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渠道业务等,2022年该业务实现收入11.06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核心业务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2022年,公司与邮储银行合作实施三年多的新一代个人业务分布式核心系统全面投产上线成功,树起新标杆。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21年长亮科技在核心业务系统解决方案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二,达到5.62%。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接连有项目落地,产品广受客户认可。 大数据业务和海外业务快速发展。公司大数据业务打造了集数据后台、数据中台、数据应用、数据资产管理为一体的整体数据解决方案。2022年该业务线收入为6.38亿元,同比增长14%。目前已服务超200家客户,去年公司中标合同超2 10个,业务进展顺利。公司于2015年开始布局海外业务,目前已完成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性业务布局,公司的海外收入由2016年的0.2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68亿元,复合增速达到37.3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银行IT赛道的厂商,多个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金融信创、银行数字化转型等因素的推动下,公司作为国内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领域的龙头企业,将持续收益。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88亿元/2 7.65亿元/33.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2.06亿元/2.93亿元,EPS分别为0.19元/0.28元/0.40元,P/E分别为60/42/29倍,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发生变化,疫情再次大规模反复,人才竞争压力加剧,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聚焦金融科技领域,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深耕行业二十载,以创新引领发展 长亮科技成立于2002年,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深耕二十载,以创新引领发展,产品实现多个“首个”,目前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服务商。 公司专注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金融业务、大数据业务及全财务价值链业务管理等整体应用解决方案,具有架构灵活、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客户众多等特点。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银行、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资产管理、证券、基金、保险、财务公司、金控平台等诸多金融领域。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 长亮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王长春先生,持股14.07%,公司整体股权结构稳定。2018年公司引入了战略合作伙伴腾讯,公司的知名度与市场号召力进一步提升,为公司业务转型升级与海外市场开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图表2:公司前十大股东情况 公司高管具备专业经验,且长期服务于公司。公司高管人员从业经验丰富,长期深耕于行业,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高管长期处于公司关键岗位,稳定任职,成为公司战略目标贯彻执行的有效保证。 图表3: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情况 积极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提升公司核心人才稳定性。公司2022年人均薪酬达到21.39万元,处于行业靠前水平,在具备竞争力的薪酬基础之上,公司先后在2014年、2018年和2022年推出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巩固人才建设,充分调动公司中层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的积极性。 图表4:公司2014年和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图表5: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情况 图表6: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情况 产品覆盖广,稳步向行业龙头进发 公司产品主要分为数字金融业务、大数据业务及全财务价值链业务管理等整体应用解决方案。其中数字金融业务解决方案近年来一直处于业内领先地位,金融大数据类解决方案逐渐占据业内头部位臵。基于产品技术优势,公司顺利开展海外业务,目前主要包括数字化银行核心业务与银行外汇管理业务,在马来、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形成多个成功案例。 图表7:公司产品划分情况 整体收入趋势向好,数字金融业务解决方案占比较高 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从2009年的0.8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8.87亿元,CAGR为26.59%。2021年公司收入增速下滑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1)受疫情影响;2)新收入准则对2021年的收入确认存在一定影响;3)公司自2020年起执行进入国内大型银行的策略,其业务逻辑、招投标方式跟中小行不一样,公司还在适应中;4)人才竞争激烈。 图表8:公司收入以及增速情况 按行业划分,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于软件开发业务,此外维护服务业务和系统集成业务等占据一小部分。从数据上来看,公司软件开发业务的占比还在持续提升,从2009年的73%上升至2022年95%。按产品划分,公司在2022年更改口径,将业务主要划分为数字金融业务、大数据业务及全财务价值链业务管理,其中数字金融业务解决方案占比最高,2022年占比达58.6%。 图表10:2021-2022年公司各产品收入占营收比情况 图表9:公司按行业划分收入占营收比情况 毛利率常年处于较高水平。公司毛利率在2009年至2020年一直保持在50%以上,整体呈现稳定情况。2022年,公司毛利率降幅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营业成本增速显著高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其中公司营业成本中的人力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42.70%。随着公司推进降本增效等措施,有助于公司毛利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图表11:2009年-2022年公司毛利率情况 公司的净利润波动较大。1)2013年主要因素是新团队的加入、人员的快速增长、薪酬的调整导致人力成本及费用大幅增加,收入的增长小于成本费用的增长;2)2015年主要原因是该年度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标的公司(长亮合度)业绩不达预期而计提大额商誉减值所造成; 3)2018年共摊销股权激励费用9,811.10万元,这笔摊销费用对净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4)2021年主要是大行投入较多,短期不能收回成本;海外业务的汇兑损失问题;部分业务营收状况短期承压,导致商誉减值近一千万;市场人才竞争加剧造成人力成本上升较快;5)2022年主要是营业成本增速过快,出现大额商誉减值计提以及股权激励计划股份支付摊销影响。 图表12:2009年-2022年净利润情况 图表13:2009年-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情况 坚持自主研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长期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奠定了长亮的产品技术领先优势,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长期保持在10%左右,帮助公司的相关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良好口碑与竞争优势,稳步向行业龙头的目标进发。 图表14:2009年-2022年研发投入情况 图表15:研发投入/营收和研发资本化率情况 银行IT市场前景广阔,大行为主要贡献力量 银行业机构数量稳定,银行IT投资持续增大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保持基本稳定。2017年-2019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略有增加,2019年后机构数量保持基本稳定趋势。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456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图表16:2017年-2022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 我国的银行业总资产规模持续增高。我国银行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截止至2022年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379.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013年-2022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复合增长11%。 图表17:2013年-2022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 银行业IT投资规模稳步增长。根据IDC的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IT投资规模由2012年的669.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57.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8%。2020年受疫情影响,同比增速放缓。目前我国的银行IT投资规模占总资产保持在0.04%-0.05%。 图表18:2012年-2021年银行业IT投资规模 图表19:2012年-2021年中国银行业IT投资规模/总资产规模 与海外银行相比,我国银行IT投入成长空间广阔。2019年-2022年,我国六大行IT支出占六大行总资产比保持在0.06%-0.07%之间。2011年至2022年,摩根大通IT支出/摩根大通总资产比保持在0.2%-0.3%之间,我国六大行的IT支出/总资产比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二者相差近5倍。 图表20:国有六大行IT支出/总资产情况 图表21:摩根大通IT支出/总资产情况 行业驱动因素:信创市场释放活力 为改变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我国在2006年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核高基”列为16个重大科技项目之一,标志着信创的起步。其中,党政、金融机构率先开展软硬件国产替代,2021年迎来金融信创元年。 图表22:中国信创产业发展历程 根据数字化讲习所和零壹智库统计显示,截止至2022年10月,在金融层面,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共颁布3部政策支持金融信创,内容包括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 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等。 图表23:2022年中央相关信创政策梳理 各地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广东省领先。根据零壹智库、数字化讲习所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22年10月底,全国各地方政府共发布131部相关政策。具体来看,广东省、天津市、湖南省以及山西省发布政策均超过10部,对信创工作极为重视。 图表24:2006-2022年各地方政府出台信创相关政策数量 2021年金融信创步入元年,银行投入度最高。按行业划分,目前金融信创发展靠前,根据零壹智库对工信部及下属机构、地方经信委等职能部门公开的优秀信创案例情况测算,截止至2021年年底,信创应用落地较快的是党政和金融领域,分别为57.01%和29.55%。将金融信创招投标项目进行细分,银行、证券及监管机构信创参与度较高,占比分别达到52.02%、23.7%和15.03%。由此可见,银行目前在金融机构中居于信创核心地位。 图表26:2021年金融信创招投标数量分布(按行业) 图表25:2021年各领域信创应用落地进程 行业驱动因素:银行数字化转型呈现蓬勃态势 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业务数字化与数字业务化共同引导转型方向。 1)业务数字化:银行应用相关技术,不改变原有业务逻辑,重新梳理业务流程,推动线上化、移动化运营;2)数字业务化:对银行的数据、产品、服务能力作升级,提供对外输出、赋能合作伙伴。 图表27:银行业务数字化的各个阶段 图表28:我国银行的开放模式与发展现状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从直观数据来看,我国国有大型银行科技投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六大行的IT投入超过1165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IT投入均超越200亿元,交通银行同比增速达33%,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