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赋能,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 2023年6月 目录 CONTENTS 章节内容 引言 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概览 1.1《巴黎协定》与气候科技产业发展 1.2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 1.3绿色金融与气候科技产业投资 2.气候科技产业主要赛道与资本市场表现 2.1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及电池产业:资本赋能科创,推动能源革命 2.1.1光伏、风电与水电 2.1.2氢能与生物质 2.1.3储能与动力电池 2.2合成生物 2.3节能环保 3.展望未来 3.1气候科技产业投资展望 3.2产业“新出海”、构筑全球化 3.3资本市场助力气候科技产业发展 引言 根据比尔·盖茨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所述,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约510亿吨温室气体,且总体呈上升趋势,按照国际普遍认可的气候变化理论,要避免气候灾难,人类需逐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实现零排放[1]。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梳理了全球十大风险,其中多项风险与气候变化相关。由此可见,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非传统领域重大安全问题和“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问题”,如何通过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50年,气候变化预计将造成逾77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人类正在用发展的方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正在用创新和科技来解决气候问题,气候科技,也应运而生。气候科技是指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或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技术创新。 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缓全球变暖趋势,2015年12月联合国第十二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巴黎协定》。中国作为协定的重要缔约方,积极承担大国责任,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碳达峰和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大背景下,气候科技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根据IT桔子统计的中国一级市场数据,2022年仅新能源行业就发生285起投融资事件,涉及总规模约人民币1,078亿元。资本赋能,快速带动气候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助力中国气候科技产业迈向2060。 安永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持续关注中国气候科技领域发展,并携手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共同编制《资本赋能,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暨中国气候科技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本白皮书”),阐述中国气候科技产业发展概况。我们相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色发展理念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中国气候科技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并成为参与新一轮工业革命全球竞争的标志性符号。全球碳中和共识,将推动信息技术革命与能源技术革命深度融合,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替代化石能源,并衍生出基于能源革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中国将把握趋势,积极引领全球气候科技的技术和产业科创大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资料来源:[1]比尔·盖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第中2信页出版集团,2021. 1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概览 1.1《巴黎协定》与气候科技产业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根据科学家们长期观测分析,全球气候较20世纪初相比,平均气温上升了0.5℃,远超历史均值。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对人类社会构成巨大的威胁,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也将受严重影响。“温室效应”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够有效抑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将有效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缓全球变暖趋势,于2015年12月签署《巴黎协定》。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巴黎协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其长期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需要全球经济和能源系统深度向低碳化转型,并在本世纪下半叶达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在上述背景下,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气候科技产业”日益火热。“气候科技”是指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或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从全球视角来看,根据伦敦发展促进署 (London&Partners)和Dealroom最新发布的数据,在过去的五年里,全球风险资本对气候科技企业的投资增加了83%,从2018-2022的五年间,共筹集了1,711亿美元的资金,体现了气候科技企业未来巨大的增长空间。从国内视角来看,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研究测算,若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需要在清洁能源发电、先进大规模储能和绿色零碳建筑等新领域增加超过人民币百万亿元投资,气候科技产业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投资前景。 图1全球及中国气候治理相关政策时间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 1992 《京都议定书》是全球首份量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律文件 2009 《巴黎协定》是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的统一安排 2020年9月 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联合国大会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 化框架公约》 1997 《哥本哈根协定》目的是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根据各国的GDP大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015 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1年10月 第4页 1.2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1+N”政策体系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向世界递交了我国“双碳”的时间表。 2021年以来,我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围绕“双碳”目标,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是我国深入实施“双碳”战略的制度保障[2]。 “1”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由《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顶层设计文件构成,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2]。其中,《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列示了10大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方案,明确指引了“双碳”路线图。 “N”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及相关支撑保障方案,包括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统计核算、人才培养等支撑保障方案[2]。同时,31个省市区均已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目前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3]。 总体上看,上述系列文件已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形成各方面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工作动能[2]。 表1《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十大举措 具体应对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2)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3)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深度调整产业结构 1)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3)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1)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2)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3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4)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5)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1)优化交通运输结构;2)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3)积极引导低碳出行; 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1)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2)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3)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1)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2)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 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1)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2)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1)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2)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 1)健全法律法规;2)完善标准计量体系;3)提升统计监测能力 完善投资、绿色金融、财税价格等政策体系 1)完善投资政策;2)积极发展绿色金融;3)完善财税价格政策4)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 数据来源:[2]《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 [3]碳交易网,http://www.tanpaifang.com/ 第5页 1.2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续)机遇及战略考量 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前三名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和印度,远超其他国家(见图 2)。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碳排放量分别为119亿吨和26亿吨,由于工业发展相比美国起步较晚,未来仍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耗推动经济发展,碳排放量仍在增长趋势中。从我国当前的碳排放规模和行业结构来看,要在40年中实现碳中和,无可避免将面临时间紧,总量大,需要减碳同时兼顾经济发展以及技术改革难度大等挑战和困难。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转型过程中气候科技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期。碳中和意味着从化石能源时代向非化石能源时代过渡的开始,以零碳、碳中和为目标走向新能源主导的零碳时代。此次能源转型是颠覆性和变革性的能源转型。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52.4亿吨 (见图3),从能源结构来看,化石能源占比83%、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17%(见图4)。而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点,非化石能源占比预计达到81%,化石能源占比预计达到19%(见图4),其中,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占我国电源装机量的占比将急速增加,至碳中和时点,预计将分别达到47%和31%(见图5)。 长期来看,随着气候科技产业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就业、产业转型和能源结构重构等方面都将极大受益。以下列示了我们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将带来的机遇。 表2“双碳”的战略意义 战略意义 描述 摆脱能源对外依赖 我国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能够降低我国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存度,摆脱高能耗传统能源结构,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4] 促进全球产业链重构 在碳中和目标下,产业链内企业间的经济交换,不再仅限于传统的产品与服务,也包括每一个环节的碳排放量。企业不仅要降低直接碳排放水平,也需要减少间接排放水平,以及运输、配送、生产废弃物处理产生的其他间接排放。碳中和目标下新的价值视角与新的监管要求必然会催生新的竞争优势,改变现有产业链内各方的议价能力,进而引发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分工格局重构。[4] 推动资产重新配置 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而且还将会进一步收紧传统高碳能源行业的投资限制。除投资战略核心方向的转变外,大量的金融工具将被用于实现碳中和,金融机构也将不断推出绿色金融业务模块,由此助力绿色金融的不断革新及绿色市场的蓬勃发展,也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创造更多的投资机遇。[4] 以气候外交提升国际话语权 碳中和是一场深刻的能源替代行动,将重新定义21世纪的大国竞争格局。今时今日,全球共同的气候行动是我国加强国际对话、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良好契机。[4] 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技术研发与技术突破是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只有充分融合各种新型技术,依托原研创新,打造以低碳为核心的新型竞争力,才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相关行业必须主动发力,开展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多层次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