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 学校概况1 工作举措及成绩5 —组织领导5 (一)领导重视5 (二)工作机制5 (三)机构设置6 二保障条件6 (一)队伍建设6 (二)工作条件6 三工作开展情况7 (一)政策落实7 (二)市场开拓7 (三)就业服务8 (四)就业指导8 (五)去向登记8 报告说明10 总述11 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16 —毕业生规模和结构16 二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及去向20 (一)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20 (二)毕业去向分布23 (三)未就业情况分析28 三就业流向29 (一)行业流向29 (二)职业流向31 (三)用人单位流向33 (四)就业地区流向38 四毕业生的升学情况39 五基层项目情况44 第二章就业主要特点46 —求职过程46 二就业服务工作情况48 三创新创业教育情况51 第三章就业相关分析53 —不同人群就业相关分析53 二专业相关度54 三就业满意度56 四就业稳定性58 五职业发展和变化60 (一)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60 (二)毕业生职位变化63 第四章就业发展趋势分析66 —本校就业趋势性研判66 (一)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学校多措并举保就业66 (二)河北省成为毕业生就业首要选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未来毕业生就业趋势66 (三)毕业生就业质量稳定66 二就业特点变化趋势67 (一)行业变化趋势67 (二)职业变化趋势67 (三)用人单位变化趋势68 (四)就业地区变化趋势69 三就业质量变化趋势70 (一)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70 (二)就业满意度变化趋势70 (三)职业期待吻合度变化趋势71 (四)离职率变化趋势71 第五章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73 —对人才培养的反馈73 (一)校友综合评价73 (二)教育教学评价76 (三)能力培养评价80 二改进措施81 (一)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建立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81 (二)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提升人才培养适应度81 (三)拓深拓宽就业市场,落实落细就业服务81 图表目录 学校概况1 工作举措及成绩5 报告说明10 总述11 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16 图1-1毕业生的性别结构16 图1-2不同生源毕业生的人数17 表1-1不同生源毕业生的人数17 表1-2各学院人数及专业人数18 图1-3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20 图1-4不同生源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21 表1-3各学院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21 表1-4各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22 图1-5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23 图1-6不同生源毕业生的毕业去向24 表1-5各学院毕业去向25 表1-6各专业毕业去向26 表1-7未就业人群分布28 图1-7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29 图1-8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29 表1-8各学院毕业生实际就业的主要行业30 表1-9各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的主要行业30 图1-9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31 表1-10各学院毕业生实际从事的主要职业31 表1-11各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的主要职业32 图1-10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分布33 图1-11不同规模用人单位分布33 图1-12毕业生在行业一流企业就业的比例34 表1-12各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35 表1-13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35 表1-14各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36 表1-15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37 图1-13毕业生在京津冀就业的比例38 表1-16主要就业省份分布38 表1-17主要就业城市分布38 图1-14毕业生的总体升学比例39 表1-18毕业生的升学情况39 图1-15国内升学院校类型40 表1-19国内升学院校分布40 图1-16留学院校排名分布41 表1-20毕业生赴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的境外高校留学情况41 表1-21各学院毕业生的升学情况42 表1-22各专业毕业生的升学情况42 图1-17毕业生在基层项目就业的比例44 第二章就业主要特点46 图2-1毕业生收到面试机会数及录用通知数46 图2-2毕业生求职周期及求职成本47 图2-3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47 图2-4毕业生对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满意度48 图2-5毕业生接受就业服务的比例(多选)49 图2-6毕业生对就业服务的有效性评价49 图2-7毕业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渠道50 图2-8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比例(多选)51 第三章就业相关分析53 表3-1就业于金融业与非金融业人群的相关分析53 图3-1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54 图3-2毕业生选择专业无关工作的原因54 图3-3各学院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55 图3-4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56 图3-5毕业生对就业各方面的满意度56 图3-6各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57 图3-7毕业生的离职率58 图3-8毕业生主动离职的原因(多选)59 图3-9毕业生有过薪资或职位提升的比例60 图3-10各学院毕业生有过薪资或职位提升的比例61 图3-11各专业毕业生有过薪资或职位提升的比例62 图3-12毕业生有过转岗的比例63 图3-13各学院毕业生有过转岗的比例63 图3-14各专业毕业生有过转岗的比例64 第四章就业发展趋势分析66 表4-1主要行业类需求变化趋势67 表4-2主要职业类需求变化趋势67 图4-1不同类型用人单位需求变化趋势68 图4-2不同规模用人单位需求变化趋势68 表4-3毕业生主要就业省份的变化趋势69 表4-4毕业生主要就业城市的变化趋势69 图4-3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70 图4-4就业满意度变化趋势70 图4-5职业期待吻合度变化趋势71 图4-6离职率变化趋势71 第五章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73 图5-1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73 表5-1各学院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74 表5-2各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74 图5-2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76 表5-3各学院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76 表5-4各专业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77 图5-3教学各方面改进需求(多选)78 图5-4教师指导满足度78 图5-5教学设施满足度79 表5-5工作中最重要的通用能力(多选)80 表5-6母校学习经历对各项通用能力的影响80 学校概况 河北金融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保定市,是华北、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是河北省优先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是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1.历史沿革:学校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初创阶段历经河北省分行银行学校、保定银行学校、河北财金学校、河北银行学校等发展时期。1984年,升格为专科院校,更名为“保定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归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金融学院”。 2.办学理念:秉承“明德守信、求真尚行”的校训精神,弘扬“笃学、创新、唯实”的校风,贯彻“以师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办学理念,恪守“严谨规范、守正创新”的工作要求,以培养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需求,具有高尚品德、家国情怀、科学思维、工匠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质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3.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博物馆、文体活动中心等,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是“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40余万册,电子图书44万册,纸质期刊852种, 电子期刊1.9万种。金融博物馆是省内高校规模最大的货币金融类博物馆,馆藏资源5500余件,是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4.院系设置:学校设有金融与投资学院、会计学院、保险与财政学院、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息工程与计算机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金融科技学院、大数据科学学院等11个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教育教学部、人文艺术教育教 学部、体育教育教学部等4个公共教学部门,设有研究生部和继续教育学院。 5.学科专业:开设有1个专业硕士培养项目、38个本科专业。现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 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 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形成了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为主体,文、法、理、工为支撑,金融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6.教学工作: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四驱动态自优化”财经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双主体、双导师、双考核”的金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有金融学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财务管理教学团队、经济统计学教学团队、保险学教 北金融学院 学团队、经济学教学团队7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校获批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近五年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获批河北省首批“劳动教育试点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学校成功组建以“绿色金融”“区域资本市场”“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系列特色班;建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专业实验室42个。 7.产教融合:学校扎根行业办学,秉持“校企合作共同体”理念,发起成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与大型银行、保险、证劵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签订150余项战略合作协议。适应学科专业向深度科技化、高度智能化、交叉融合化方向演进的趋势,积极抢占“新业态”下的财经人才培养高地,形成了“思政+专业+科技”新财经人才培养路径,率先与产业合作共建金融科技学院,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拥抱未来、引领未来的复合型人才。学校瞄准金融科技发展应用前沿,成立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举办区块链应用发展高峰论坛;与保定市发改委、工商银行共同研发了保定市区块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2020年以来,学校联合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亚洲区块链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工信部、京东集团、华为集团等单位编写了《区块链:从核心技术到金融应用》《区块链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等系列丛书,为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此外,学校还参与了工信部、人社部区块链应用人才国家标准编制、河北省和保定市区块链三年行动规划编制等一系列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金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8.科研与服务:学校建有河北省社科类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新型培育智库”和6个市级科研平台,形成全省领先的经管类科研平台群。近三年,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承担河北省、保定市和其他地级市的“十三五”“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及河北省贫困县退出和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等重大任务;创办《金融咨政》,在保定市阜平县成立“金融扶贫研究基地”,与市县政府合作建设“金融服务驿站”7个。2015年以来,10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成果呈报中央领导参阅,为政府金融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保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保定市分行等7家企业共建培训基地,在服务行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成立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与雄县人民政府共建雄县研究中心,与知名企业联合建设东湖云端、金融谷、匠人谷、科大讯飞、康迪、京雄直通车系列分基地。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环雄安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选派优秀专家参加雄安新区建设决策咨询委员会,参与“雄安新区创新模拟推演工作营”“雄安新区房产政策创新工作营”;受